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美国宪法是一部对世界格局影响深远的杰作。本文分析了美国宪法制订的背景,以及美国宪法运作成功的重要因素——其自身蕴含的平衡机制。在美国宪法制订过程中,宪法制定者们最重视的就是各种因素之间的平衡,其核心是参议院与众议院之间的平衡,立法权、行政权和司法权三者之间的平衡、州与联邦之间的平衡,其中这一切平衡都以人民主权为基础。  相似文献   

2.
林肯总统是美国历史上最伟大的宪法解释者,他对建国宪法的解释结束了纵贯美国早期宪法史上的路线之争,解决了1787年制宪者"合众为一",却未"定于一"的建国不彻底的问题,由此成为新宪法秩序的奠基人。回到内战这场宪法危机所规定的宪法解释场域,林肯认为联邦共同体是永续的,因此南部蓄奴州无权单方面退出;由国父们所开创的立宪共和国是一场试验,而共和国是否有能力对抗内部敌人而维持领土完整,将是由战争结果加以裁决的问题;林肯是宪法的"维护者、保护者和捍卫者",护宪的前提在于护国,因此"拯救联邦共同体"是林肯这位战时总统至高无上的目标。一方面我们要在早期宪法史中发现林肯。另一方面,林肯可以成为我们进入美国宪法史的一种方法,丰富我们对于这段"漫长"而又"拥挤"的美国早期宪法史的理解。  相似文献   

3.
要从本质上实现对美国宪法的认识,必须考究美国宪法的基本原则。由于篇幅所限,本文在全面分析美国宪法的基础上,仅详细描述美国宪法三项基本原则(联邦主义原则、三权分立与权力制衡原则和"正当程序条款"原则)中的联邦主义原则的形成与发展过程。并通过列举联邦最高法院审理的一些典型案例,揭示联邦最高法院对美国宪法基本原则的发展所起的巨大作用。  相似文献   

4.
美国宪法的三个逻辑起点与其制度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民事权利、民主和偏私分别是美国宪法的价值起点、制度起点和人性起点。这三个逻辑起点决定了美国宪法的制度选择和设计:在纯粹的民主政体和共和政体之间选择了共和政体;在小共和国(邦联中的州)和大共和国(联邦)之间选择了大共和国;在集权政府和分权政府之间选择了分权政府。美国宪法之父们的这种思考给后人留下了可供借鉴的宪政法权运作的规律。  相似文献   

5.
吴云 《法律与生活》2013,(16):24-25
底特律破产案,在本质上是联邦和州之间主权划分的问题,即哪些问题属于联邦问题,哪些问题属于州主权的问题。2013年7月19日,美国密歇根州英厄姆县巡回法官罗斯玛丽·阿奎丽娜向底特律市政府和密歇根州政府下达禁令,命令其在解决雇员福利问题之前,不得向联邦政府提起破产诉讼。对此,密歇根州政府随即向州法院提前上诉。7月23日,上诉法院的3位法官一致裁定,支持初审法院的判决。至此,底特律破产案演变成美国宪法史上的重大案件,成为考量美国宪法第十修正案中"联邦—州权利边界"原则  相似文献   

6.
<正>译者按:这里译出的两篇论文,即威廉·L.马伯里的《论宪法修改权的限制》(The Limitations upon the Amending Power)与威廉·L.佛雷尔森的《论美国宪法的修改:答马伯里先生》(Amending the Constitution of the United States—A Reply to Mr.Marbury),可以说是美国宪法学说史上第一次就修宪权限制问题展开的直接交锋,具有一定的学术意义。马伯里是美国马里兰州巴尔的摩市的一名律师,主张修宪权存在内在的限制,宪法的修改不能有违于宪法的原则和精神。佛雷尔森乃是当时美国助理司法部长,主张除了宪法的明文规定外,不存在对修宪权的其他限制。值得一提的是,  相似文献   

7.
<正> 美国现行联邦宪法是1787年9月17日,在费城制宪会议上通过,后经州议会批准而生效。虽然一百多年来一共制定了二十六条修正案,对个别内容进行调整和补充,但宪法的基本内容和结构没有重大变化。这在世界宪政史上是绝无仅有的。因此,美国政府竭力宣扬其宪法的稳定性,以此向全世界展示其法律的优越。在距离联邦宪法颁布200周年的日子(1987年9月17日)还很远的情况下,就着手准备并有计划地开展各种纪念和庆祝活动,以期达到  相似文献   

8.
宪政:和谐的生活哲学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宪政属于宪法哲学范畴。宪法哲学属于哲学 ,属于法哲学、生活哲学、未来之学 ,属于科学。在宪法哲学的上述不同层面 ,宪政分别聚焦于对“宪法·人民·政府”、“权力·法律·权利”、“宪法·生活·政治”、“传统·现实·理想”、“正义·科学·效益”等相互关系之本源和应然的追问。对此 ,我们的回答是 :宪法是作为国家权力所有者的人民与作为国家权利行使者的政府之间的“契约” ;法治的精义在于通过对公权力廉洁性和完整性的“保障”而实现对人权的保障 ;宪政既以民主为基础又对民主的某些性格保持着警惕 ;宪政的理想可以激发完善现状的热情 ,历史的评判则可防杜社会的倒退 ;宪政同时结晶着科学、正义、效益三种精神。  相似文献   

9.
<正> 1 大多数美国人还记得托马斯·杰斐逊的名言:"人人生而平等",并相信它是宪法的组成部分。然而,铁的事实是:"平等"一词在1787年美国宪法文本中只出现过一次,而且并不适用于个人。在美国历史的大部分时间里,宪法制订者、立法者和法官没有负起平等保护的责任。他们既未实行形式上的平等,也未实行实质上的平等。内战以前,法律平等还未成为普遍接受的社会或政治目标。重建时期的宪法修正案把个人平  相似文献   

10.
夏勇 《中外法学》1985,(2):8-11
<正> 二十世纪四十年代,美国新闻记者肯特·库柏首先使用了"了解权"(The right toknow)一词,从此,在美国,"了解权"就被作为"保护和扩大‘出版自由’权利的理由"而广泛沿用。然而,了解权究竟是什么呢?哈罗德·克劳斯认为,了解权意味着"公共事务乃公众事务"。顿·丕姆则评论说,了解权是一个"以共含混不清而邀宠取胜的词藻。"有些学者曾试图从美国宪法及其第一条修正案的涵义中探寻了解权。当盖尔翰论证说了解权原则是"如此广远而玄妙以致于它不可能运用于裁决讼案"时,了解权就已经对法官的判决  相似文献   

11.
宪法是一个政治结构。美国宪法诞生于18 世纪,对它来说,如何能够合众为一,将十三 个分散的“主权人民”联合为一个统一的“美国人民”是从独立之后一直到内战期间的核心问题。联 邦主义是这个政治结构的核心。对于美国宪法中任何特定的制度,包括司法审查制度,都必须以这个背 景和框架作为基本的出发点来进行理解。只有从联邦主义的角度出发,我们才能够真正明晰司法审查 在制宪后大约一百年间的美国历史和美国宪制中所处的位置,即维护联邦的统一,约束各州的离心力。  相似文献   

12.
宪 法 学加强最高国家权力机关对宪法实施的监督………………………………路伟建(1—1)我对立法概念的理解—、··、··、·、·、、··。·、··、··、……··,………………、………··郝际广(l—4)试析个体经济的性质及其法律调整。………··。…·。。……………………··郝际广(二一4)“一个国家商种制度”的理论和法律依据。。。…。··、。·。…………………··李海波(4—3)枪我国宪法实施伪组织保障··。……………………………………………杨泉明(6一二)健全社会主义民主与加强地方权力机关建设………….。………………  相似文献   

13.
美国州宪法对以一般财政收入为担保的一般责任公债及以公债项目自身收入为偿债来源的收入公债都有一定控制。但是,由于政府职能扩张,州宪法公债控制的实效并不理想。州、地方政府往往通过设立公共机构并以种种借口规避州宪法的公债控制。美国州宪法公债控制的方式与实效告诫我们:我国《预算法》修改赋予地方政府举债权应以构建地方税收立法权和规范转移支付制度为制度环境;《预算法》应当对地方公债的发行主体、公债种类、举债上限、用途及发行程序等实施全面控制;为有效治理公共机构乱举债行为,《预算法》修改应明确所有公共机构举债都应纳入公共预算管理。  相似文献   

14.
<正> 一、引言在西德,宪法法院裁决权成为一种制度,无疑是接受了美国宪法实践中产生的思想的影响,并吸取了其中的教训。"有限政府"的政治观念,和把宪法作为根本法的看法,是从美国革命的思想中发展起来的,并为最高法院在马伯里诉麦迪逊一案中加以确认,它们是基本法创制过程中的根本问题。然而,宪法审查在德国有其自身的历史根源,如同在意大利和日  相似文献   

15.
几6,曰内01人月吸只口7‘.… 宪法、法学理论试谈宪法观念的培养和宪法实施的关系 (孙丙珠王雁飞)论法的阶级性与社会性······……(张浩)对我国基层社会生活中群众自治的 理论探讨················一(杨海坤)论法的阶级性和社会性 (张宏生罗建平)略论经济体制改革与法制和法学的改革 (谷安梁)法的概念的外延与内涵···……(张贵成)论法制不是精神文明的组成部分 (吴山)关于法的内化的几个问题……(廖满堂)加强社会主义法制促进中华腾飞 (甘绩华)加强社会主义法制,保障两个文明建设 (海风)略沦法在经济体制改革中的…  相似文献   

16.
"男女平等"原则作为现代法治原则的题中之意却一直未明文载入作为现代法治国家—美国的宪法中,这一表象背后暗含着深层的政治与社会原因,并与消长的美国女权运动缠结在一起。这一问题指向美国制宪和修宪时是否要通过国家介入社会的方式对"男女平等"这一原则予以确认。  相似文献   

17.
阿克曼在区分宪法政治和常态政治的前提下,通过分析美国宪法史上的重要事件,根据二元民主的宪法理论指出:美国宪法政治时期的宪法变革经历了发出宪法改革的信号、提出宪法改革方案、决定宪法改革命运的程序、宪法改革方案的批准和宪法改革成果的巩固五个阶段。阿克曼关于宪法变革的历史学与社会学观点,不仅消解了法律形式主义和法律现实主义的对立,他还进一步以此为基础提出了"人民主权动议"和"活宪法"的宪法修正理论。阿克曼的宪法变革理论虽具现实性,但却有着不确定性的缺陷。因此,阿克曼所要解决的,恰恰是理性与经验之对立所造成的不确定性这一法律理论的永恒主题。  相似文献   

18.
美国公开权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美国,公开权是于20世纪中叶从隐私权演变而来的一项财产权利。根据这项权利,一个人(主要是知名人物)可以控制对其形象的商业开发并从中获益。目前公开权无论是在理论上,还是在立法与司法实践上,均充满争议。司法界与学术界尚没有为公开权寻找到一种科学的理论基础,因此公开权仍是一种“尚没有得到证明”的权利。赋予知名人物以公开权,会削弱社会大众根据联邦宪法第一修正案所享有的言论自由,因此应将公开权的适用范围限制在尽可能小的程度。  相似文献   

19.
<正> Ⅰ钱端升(1900—1990)先生是我的前辈。我与他也无甚交往,仅在个别会议上有幸与他得识,讲过一些寒喧的话。但我在抗战时期上大学读书时就已知道他是一位著名的政治学家、法学家;那时我学宪法课用的教材就是由王世杰与他合编的《比较宪法》一书。1949年初我在上海复旦大学法律系开过一门“比较宪法”的选修课,也指定上述《比较宪法》作为教材。1954—1957年间我在北京大学法律系主讲《国家与法的理论》课时,有时也将《比较宪法》作为备课参考材料之一。以后我在撰写《美国政治制度》一书(1980年商务印书馆出版)时曾参看该书。在我近年来发表的《比较法研究》(1998年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中,在比较法在中国的历史发展”这一标题下曾讲过,在民国时期,“在有些大专法律学校中,也开设  相似文献   

20.
<正> 近几年来,美国又重新开始了一场触及美国政治制度核心问题的争论。早在1793年,杰佛逊基于政治原因,在关于英法冲突争端中对于宣布美国中立的问题上,反对乔治·华盛顿总统的做法(他希望法国能得到援助),并以新颁布的宪法为依据,坚决地投入到一场关于国会与总统在对外政策上各自权力的宪法论战之中:总统是享有象最高法院后来所说的那种"固有权力",还是仅限于执行一项由国会制定的政策后来当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