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3 毫秒
1.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人们法治意识的提高,市场主体往往通过订立合同的方式来确定合同当事人的权利和义务关系。由于主观、客观因素的限制,有些市场主体订立的合同被法院确认无效,导致合同当事人的预期目的落空甚至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那么,在司法实践中,法官如何认定合同无效?合同无效又会产生哪些法律后果呢?在签订合同时,如何避免签订无效合同呢?  相似文献   

2.
田玉莲 《法制与社会》2011,(23):284-285
我国劳务派遣存在诸多问题,限制劳务派遣的发展是劳动合同立法的主旋律。随着经济危机的到来,我国对劳务派遣的认识开始转变,如何正确认识劳务派遣,仍是一项长期的任务。认识派遣劳动者与用工单位之间的法律关系,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3.
(1993年12月18日上海市人民政府批准) 第一条 为了维护本市劳动力市场管理秩序,加强对单位使用、聘用外地劳动力的管理,根据本市实际情况,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 本市行政区域内的国家机关、社会团体、企业、事业单位、部队所属单位和个体工商户(以下统称单位)使用、聘用外地劳动力的,必须遵守本规定。 前款所称外地劳动力,是指年满18周岁、具有初中以上文化程度、身体健康、在本市务工且不具备本市常住户口的人员。 第三条 市劳动局是本市单位使用、聘用外地劳动力的行政主管部门。各级政府有关职能部门应按各自职责,做好单位使用、聘用外地劳动力的管理工作。  相似文献   

4.
准确把握事业单位聘用合同的法律性质是完善事业单位聘用合同制度和人事制度的重要前提.目前,我国相关法律法规中虽对聘用合同的法律属性有所涉及,但很模糊,没有真正明确聘用合同的法律属性.本文认为,聘用合同与劳动合同既有相同之处,也存在明显的差异.聘用合同是一种特殊的劳动合同,聘用合同关系是一种特殊的劳动关系.国家应进一步完善聘用合同法制,明确聘用合同的法律属性,制定《聘用合同条例》,并加强相关的配套建设.  相似文献   

5.
《法庭内外》2009,(1):59-59
法官:去年11月初,我单位某职工上夜班,她存在单位车库(设有值班室,由专人值班)的一辆电动车被偷了,价值2200元。那位职工找单位索赔,被我单位拒绝。因为单位与那位职工仅存在劳动合同关系,在车库划出停车区是为了给职工提供方便,既没收取费用,也没有与其形成保管合同关系,因此,我们单位对其电动车不存在安全保障义务。她的车辆被盗的损失应该由偷盗者承担责任。但是,该职工向法院起诉,法院最后竟然判决我单位赔偿其2000元。请问,法院认定我单位与该职工形成保管合同关系是否正确?  相似文献   

6.
涂永前 《现代法学》2015,(2):92-101
真假劳务派遣或不当劳务派遣是劳务派遣法律制度研究中的重要维度。劳务派遣作为一种特殊的用工方式,由派遣单位和劳动者签订劳动合同,谓之派遣类劳动合同。然而,如何订立派遣类劳动合同却在《劳动合同法》中少有提及。现实中普遍存在用工单位过度介入派遣类劳动合同订立过程的现象,在理论上也鲜有人讨论用工单位介入派遣类劳动合同订立过程的尺度。遵循劳动合同制度的一般原理,在派遣类劳动合同订立阶段引入实质雇主的判断标准,既要承认用工单位介入劳动合同订立过程的经济理性,又要限制用工单位的过度介入。在派遣类劳动合同订立阶段引入劳务派遣中的实质雇主标准,将是规范我国劳务派遣的一条重要路径。  相似文献   

7.
本文为探寻上海市事业单位聘用合同制工作中遇到的问题与出路,通过运用政策工具与政策目标等理论工具,研究了12年来上海市事业单位聘用合同制度实施情况及变化过程,并就具体问题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办法。  相似文献   

8.
《中共中央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意见》指出:“政府运用经济手段、法律手段和必要的行政手段管理国民经济。”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和政府职能的转变,一种集经济手段、法律手段、行政手段优点于一体的新的管理方式─—合同管理,已越来越多地出现在经济社会管理领域,有的因产生纠纷已反映到人民法院的审判活动中。人民法院应如何对待这类合同?一系列问题已摆到法院面前。因此很有必要对行政合同加以研究,本文愿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一我国较早出现的合同管理是在国有企业管理领域。国家为搞活国有企业,实行国…  相似文献   

9.
何志 《中国审判》2011,(6):82-84
“有损害即有救济”。在合同违约纠纷中,赔偿损失是违约方对守约方的最好救济,也是承担合同违约责任的一种重要方式。然而,在审判实践中,赔偿损失中可得利益损失应当如何界定?赔偿损失的规则如何适用?  相似文献   

10.
【裁判要旨】因未依法为被派遣员工缴纳社保,被派遣员工因公受伤产生的工伤保险待遇损失,应由劳务派遣单位与用工单位承担连带赔偿责任。劳务派遣单位向被派遣劳动者实际支付全部赔偿费用后,有权向用工单位提起追偿之诉,追偿比例应根据双方的责任大小予以确定。虽然派遣协议约定因未及时为派遣员工缴纳社保造成的损失由劳务派遣公司承担,但是考虑到用工单位是实际用工者,亦是劳动者付出劳动的主要受益者,对被派  相似文献   

11.
被派遣劳动者在用工单位工作中存有未达到法定解雇程度的过错时,用工单位应当如何处理,立法并未作出规定,导致司法实践缺失相应法律依据。按照被派遣劳动者同样应受用工单位规章制度约束的理论依据,禁止用工单位参照适用《劳动合同法》第65条有关将被派遣劳动者退回的规定,而是应当赋予用工单位一定的惩戒权。用工单位对被派遣劳动者的惩戒措施仅限于精神性惩戒、奖金福利类的经济性惩戒和不影响工作内容和报酬前提下的工作地点调动惩戒。用工单位行使惩戒权应当遵循明文化与明确性原则、客观中立原则和时效性原则。与此同时,为维护被派遣劳动者的合法权益,立法还应当为被派遣劳动者建立相应的救济机制。  相似文献   

12.
市场经济是法治经济,合同是商品经济的产物,是商品交换的法律表现形式。现代企业的经济往来主要是通过合同形式进行的,所以,合同管理作为现代企业法律顾问制度的重要内容之一,能否实施有效管理把好合同关,是现化企业经营管理成败的一个重要因素。搞好合同管理,是维护企业合法权益的最基本的要求。文章从分析目前企业合同管理的机构和模式入手,提出完善和创新企业合同管理的建议。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随着我国社会法制建设的推进,社会各界的法制意识普遍增强,较之以前对自身合法权益的维护更加注重,而作为学校也毫不例外。《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以下简称《劳动合同法》)实施的第一年,如何妥善处理好学校用工问题。从而促进和谐校园的建设呢?笔者从三个角度谈谈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14.
王冬平  程伟 《江淮法治》2010,(22):34-35
旌德县某民办学校聘用唐某在其学校从事教育教学工作.聘用期为1年,期限为2008年8月15日至2009年8月14日,医疗保险和住房公积金参照县教育主管部门有关公立学校的标准执行。合同期满后,双方未续订合同,唐某也未继续在该校从事教育教学工作。  相似文献   

15.
"用工"法律问题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许建宇 《北方法学》2009,3(3):102-110
随着我国《劳动合同法》把建立劳动关系的判断标志从“签约”修改为“用工”,研究与用工相关的法律问题显得日渐迫切。用工的内涵,可界定为用人单位招用劳动者为其成员,劳动者在用人单位的管理下,提供由用人单位支付报酬的劳动行为。认定用工是否成立,我们应根据双方主体是否合格、是否有劳动给付和接受行为、双方关系是否符合“从属性”标准要求等要件来作出判断。其中,对于“用工之日”的认定,应设置特别规定。关于如何理解用工和签约之间的效力关系,应区分“同时用工和签约”、“先用工后签约”、“先签约后用工”这三种不同情形,进行具体分析。  相似文献   

16.
赵炜 《天津检察》2008,(4):39-40
司法实践中,单位实施合同诈骗的屡见不鲜,如何把握单位合同诈骗的本质特征:承包制企业及承担有限责任的一人公司是否能够成为单位合同诈骗罪的主体,均有待于进一步的思考。笔者在此谈一下自己的拙见,以求共勉。  相似文献   

17.
马丽 《法人》2011,(8):64-66
总公司用人,分公司签合同,一旦出现争议就把分公司搬出来,让劳动者投诉无门,西门子中国有限公司设计的劳动合同可谓精妙  相似文献   

18.
浅论保管箱合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如何确保财产的安全是一个实际问题。现金可存入银行帐户,汽车可投保险,实物股票可托管,而对于珠宝、文物、股权证等(通常无法投保)如何处理?近来各主要银行纷纷开展的保管箱服务也许对此有所帮助。笔者根据某三家银行的保管箱业务内部规章、合同范本及有关法规试分...  相似文献   

19.
乡镇企业在改革中签订的合同,大体有五种类型:1、厂长(经理)承包合同;2、城乡联合办企业协议;3、聘用厂长(经理)和技术人员合同;4、合资经营协议;5、劳务合同.我们在办理上述合同或协议公证时,充分注意了以下几点:Ⅰ、认真审查当事人的行为能力,有无管理企业的经验和必要的技术.过去乡镇企业的负责人,多是由乡政府任命,这些人大都是村委会落选干部;这些照顾型的干部,年龄偏高,文化偏低,不懂商品生产.在改革中,乡政府采用新的用人办法,凡公开招聘的民主选举或毛遂自荐当厂长的.乡政府部与之签订聘用合同.由新聘人员组阁.进行  相似文献   

20.
曹军  苏茜 《中国律师》2011,(11):46-47
合同无效和诉讼时效问题,现行法律规定并不明确。为此,笔者依据现行法律、法规的规定,对此问题做了较为深入的思考,旨在依法解决两方面判断,即,对于合同无效的处理是否适用诉讼时效?如果适用应当如何起算?望能为涉及同类实务操作的同仁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