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案情:大肆开采矿石,非法占用农用地,在获得巨额私利的同时却使农村集体林地遭到严重破坏。最近,崇左市扶绥县人民法院以非法占用农用地罪对被告人凌某进行了判决。被告人凌某系贵港市港北区无业人员,他来到崇左市扶绥县中东镇后瞄上了当地的矿产资源,并自以为窥到了巨大的商机。  相似文献   

2.
法博士:《刑法》第342条规定的非法占用农用地罪中的"农用地"是否包括草原?如包括草原,立案标准是多少?  相似文献   

3.
正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五十六号《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修正案(二)》已由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三次会议于2001年8月31日通过,现予公布,自公布之日起施行。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江泽民2001年8月31日(2001年8月31日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三次会议通过)为了惩治毁林开垦和乱占滥用林地的犯罪,切实保护森林资源,将刑法第三百四十二条修改为:"违反土地管理法规,非法占用耕地、林地等农用地,改变被占用土地用途,数量较大,造成耕地、林地等农用地大量毁坏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  相似文献   

4.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讨论了刑法第二百二十八条、第三百四十二条、第四百一十条规定的"违反土地管理法规"和第四百一十条规定的"非法批准征用、占用土地"的含义问题,解释如下: 刑法第二百二十八条、第三百四十二条、第四百一十条规定的"违反土地管理法规",是指违反土地管理法、森林法、草原法等法律以及有关行政法规中关于土地管理的规定。刑法第四百一十条规定的"非法批准征用、占用土地",是指非法批准征用、占用耕地、林地等农用地以及其他土地。  相似文献   

5.
为规范矿产资源的开发秩序,实现矿产资源的有效保护,在非法采矿罪的认定中,建议逐步取消行政处罚作为认定非法采矿罪的前提程序,并提出相应的完善措施。  相似文献   

6.
“纯资本运作”传销犯罪既符合组织、领导传销活动罪的犯罪构成,又侵犯了集资诈骗罪或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所保护的法益。但在司法实践中将其直接认定为组织、领导传销活动罪不符合罪刑相适应原则,而将其直接认定为集资诈骗罪或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又超出了社会公众的可预测范围。应将以非法占有为目的的“纯资本运作”传销犯罪统一认定为同时构成组织、领导传销活动罪与集资诈骗罪,择一重罪论处;将不以非法占有为目的的“纯资本运作”传销犯罪认定为构成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与组织、领导传销活动罪的想象竞合,择一重罪论处。  相似文献   

7.
非法持有毒品罪若干问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非法持有毒品罪是我国刑法规定的有关毒品犯罪的重要罪名。人们对非法‘特有”的内涵与外延、行为人认识错误的法律认定、非法持有毒品罪的数量标准、非法持有毒品罪的罪数形态、共同犯罪等问题研究的还不够深入。加强对这些问题的系统研究,可为司法实践提供一定的借鉴。  相似文献   

8.
受贿罪的认定是一个十分复杂和重要的问题。正确认定、准确适用法律,有力打击受贿犯罪,必须正确认定受贿罪主体,利用职务上的便利,索取或非法收受他人财物、为他人谋取个人利益、经济往来中的受贿、受贿罪的罪与非罪、此罪与彼罪的诸多问题。  相似文献   

9.
由于立法的不明确和社会现实的复杂性,侵犯商业秘密罪构成要件的相关内容在理论界争议颇多,在适用上也存在一定困难.明确侵犯商业秘密罪构成要件的内涵和外延,并就重大损失的认定以及计算方法,非法获取行为是否应入罪,犯罪主观方面是否包括过失等疑难问题的探讨,在理论上有助于深化对侵犯商业秘密罪的认识,在实践上可以准确认定侵犯商业秘密罪与非罪的界限.  相似文献   

10.
在当前的司法实践中,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有着法益界定不明确、罪与非罪界限不清晰、易混淆等问题,导致该罪的适用范围较广,甚至涵盖了部分合法的民间借贷行为。这种情况不仅加剧了民营企业融资难的困境,也未能有效规制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的问题,并且导致了司法适用中的偏差。在当前深化金融改革的大背景下,只有对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侵犯的法益进行准确认定,对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中“非法性”“利诱性”等含义进行目的性限缩,以合理限定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的适用范围,才能更好地促进民间资本的流通,化堵为疏,激活民间资本,促进我国金融业合理有序的发展。  相似文献   

11.
"香格里拉"保护与发展的探索及行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齐扎拉 《思想战线》2001,27(1):70-72
"香格里拉"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想境地.保护与发展她,是迪庆各族人民的自觉选择.在保持"香格里拉"传统文化和自然景观的同时,如何获得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首先要实施环境保护工程,加大森林资源保护力度;其次要实施旅游产业发展工程,加快开发各种旅游商品;第三要实施文明行为工程,强化现代法律法规意识.  相似文献   

12.
关于贵州古代山地农业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论述了贵州历史上各族人民在发展山地农业过程中 ,因地制宜 ,合理利用土地资源和水利资源 ,开展植树造林 ,发展林业经济所采取的各种有效措施 ,并对其中所蕴涵的合理因素和科技含量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3.
三峡库区移民工程已经进入到后期扶持阶段,早期移民的生产生活状况日益成为移民研究的重点.本文基于实地调查的经验感受,从社会性别的视角,运用社会认同理论,分析农村妇女移民这一特殊群体的身份认同.文章认为,农村妇女移民在搬迁地的身份关系及其背后的规则认同已经多元化,农村妇女身份认同的显著性程度与经济利益、网络结构、家庭出身等因素相关,这决定了她们是采取参与还是依赖策略去寻求自己的生存点,筹划自己的生活.  相似文献   

14.
为了提高我国森林公安民警情报信息能力,各级森林公安必须根据实际情况,因地制宜地制定培训内容。文章在对我国各级森林公安培训客观调查的基础上,科学地总结了森林公安民警需要提高的情报信息能力培训相关内容。调查表明,情报信息收集能力、情报信息处理能力、情报信息运用能力,是适应当前我国森林公安警务情报信息能力培训的主要内容。通过对比分析,以期为全国各地森林公安情报信息能力培训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福建龙岩与江西赣州区是原中央苏区,地处农林复合经济区、红壤区和生态脆弱区,推进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妥善处理生态与发展的矛盾、化解农地与林地的利益冲突是促进和谐社会建设的重大举措。本文以农林复合经济区口粮田建设调研为基础,分析了中国红壤区的资源特征,研究了粮食主产区建设与非主产区建设,生态退耕与耕地开发,崩岗治理与冷浸田建设和低效林地改造等问题,最后提出了系统推进土地质量建设,发展省力农业,加强农林经济复合区口粮田建设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6.
农村土地制度改革是城镇化与农业现代化发展的客观要求。该文通过深入分析中国城镇化过程中的城乡土地利用格局,阐述了古今中外农村土地制度设计的基本原则,提出应有限度地放开农村土地市场,以满足利用市场机制有效配置土地资源的要求,但必须以保障农地生产功能为前提,严格防止土地过度资本化可能带来的弊端。  相似文献   

17.
基于BP神经网络模型对上海土地需求的量化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在根据上海产业政策和区域经济发展对用地需求分析的基础上,通过对土地需求、土地储备与土地供应的关联分析,建立基于BP神经网络预测模型,研究上海经营性用地需求趋势的分析和对具体指标的细化分析,进一步得出土地需求总量,提出至2010年上海经济发展对土地需求的预测分析,以合理确定土地储备量。  相似文献   

18.
我国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是当前我国土地制度改革和创新的成果,也是化解"三农"问题的关键环节。以我国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法律性质流变为考察路径,对我国当前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流转的特点、存在的问题及成因进行详尽分析,有助于在制度层面上对其流转的范式加以完善。  相似文献   

19.
张军  贾栋 《中国发展》2013,13(3):44-51
成都市在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中,对农村土地使用制度进行了创新性的改革探索,取得了比较成功的经验,引发全国各地竞相学习和效仿,河南省土地改革饱受争议。河南省在实施以新型农村社区建设为主的新型城镇化引领"三化"协调发展的基础上,根据省情对农村土地使川制度相应进行了改革,在全面分析成都土地改革成功背后的逻辑,以及与河南省农村土地改革进行比较的基础上,该文对土地收革本身和与之相关的真题进行了深入探讨,并就中国未来农村土地改革提出了提高农民在上地增值收益中分配比重、统筹城乡社会保障建设、破除政府对土地一级市场垄断、加大农业科技投入和充分利用国际市场保障国家粮食发全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20.
Yang Li  Xi Yin-Sheng 《当代中国》2006,15(49):621-636
Women's land rights are one of the major issues of the rural land contract in contemporary China. Married women in relatively developed rural areas and under marriage misfortune have elicited much academic and public attention. However, less attention has been devoted to studying married women in traditional farming areas where they are still relatively poor. This paper focuses on women's land rights in their maiden village in traditional farming areas, and shows, based on an analysis of a case study combined with a questionnaire survey, that married women's land rights tend to be retained in their parent village with the implementation of new policy and land contract laws, but that they have almost no rights in their maiden families after marriage, due to the influence of traditional marriage notions and customs. Given the situation of the political and legal framework, it is necessary to further probe, by reviewing past practice and experience, how to ensure women's rights through restricted and specific land readjustment, which may be a realistic and valid approach.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