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彭敏 《党史文苑》2004,(6):18-20
本文从法治思想、宪政理想与司法改革实践三个层面阐述梁启超对中国近代法制的作用与影响,认为梁启超宣传以西方民权学说和民主原则为基础的法治思想与宪政主张是中国近代法制启蒙的重要组成部分,他改革司法制度、倡导司法独立的主张和实践对于中国法律思想和法制的现代化都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
严复(1854—1921年)是中国近代最早最系统地介绍西方资产阶级政治经济思想和逻辑学的启蒙思想家。他虽没有较系统的文艺美学论著,但他的文艺美学观,散见于政治、伦理、逻辑、文学艺术评论和诗文中,与资产阶级改良主义者康有为和梁启超美学思想取同一  相似文献   

3.
佛教之复兴为近代启蒙文化的一个庶出而又深刻影响了主流思潮的重要特色.梁启超曾言“晚清思想有一伏流日佛学……晚清所谓新学家者.殆无一不与佛学有关。”.众多著名的政治革命家、思想家、学者,如谭嗣同、梁启超、沈曾植、陈三立、夏曾佑、宋恕、汪康年、章太炎等.不同程度地与佛教发生过交涉。鲁迅先生作为中国近现代启蒙文化的思想巨匠,亦曾究心于佛学,用力甚深。本文特对鲁迅与近现代佛教人士的交往略加介绍。  相似文献   

4.
《求是》2014,(5)
<正>宪政问题是国内思想理论界争论的一个热点,既有学术研究层面的争鸣,更充满着意识形态的分歧,这是一个需要结合历史渊源和现实境况来深入辨析澄清的问题。本文就此谈些看法。西方宪政的由来和实质宪政概念是舶来品,其理论来源和具体内涵,学界历来看法不一。大致而言,有基督教政治文化母体说;有近代启蒙思想家自然法和契约论思想说;有既是基督教政治文化嬗变的产物,又凝结着近代自然法学说与契约论思想精华"结合"说,等等。大多数学者认为,宪政一词具有深厚的西方政治文化背景,是近代西方资本主义政治法律制度的基本标志。  相似文献   

5.
论梁启超的近代国家观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梁启超是中国近代史上著名的政论家。戊戌变法失败后,他流亡日本,深受资产阶级启蒙思想的影响、启迪,逐渐形成了他特有的近代国家观。本文拟就梁启超的近代国家观作一初步探讨。 一 国家学说,主要涉及国家起源、政治制度、国家主权与个人自由的关系、田家职能的划分和国家目的等问题,早在古希腊时代就已臻成熟,著名政论家亚里斯多德的《政治学》便是一部不朽之  相似文献   

6.
唐诗杰  董伟武 《湘潮》2015,(2):37-38,41
站在新的历史节点上,从"西学东渐"角度看,19世纪末20世纪初马君武先生在引进与传播西方女权主义学说、社会主义学说、自由学说以及民主共和学说所作出的积极努力,对于近代中国在政治理论上的"西学东渐",推动中国社会政治启蒙具有不容忽视的历史意义。  相似文献   

7.
杨全顺 《理论学刊》2015,(12):116-121
中国近代启蒙运动和思想是在特殊的历史背景下发生和演变的,不同于西方启蒙。在中国近代启蒙思想的历史演进中,形成了特有的历史逻辑和思想逻辑,即不同时代的启蒙思想和启蒙思想转变的内在理路,前者可化分为戊戌启蒙、辛亥启蒙和五四启蒙,后者可以概括为传播现代理念、建构现代国家和塑造现代国民三个方面。这些启蒙思想和内在转变的理路具有不同于西方近代启蒙的特点。  相似文献   

8.
李健 《理论建设》2023,(6):103-112
帝国主义对近代中国国家安全的威胁贯穿了整个中国近代史,无数仁人志士都将反对帝国主义视作构建现代中国国家安全的前提。作为近代中国重要的国家安全思想家,梁启超与李大钊均痛陈帝国主义对国家安全造成的严重危害。李大钊曾一度受到梁启超的思想影响,但他最终意识到了梁启超反帝思想的局限性。梁启超没能从马克思主义的立场出发考察帝国主义的阶级属性,这导致其曾主张“民族帝国主义”国策,倡导以帝国主义对抗帝国主义的方针,亦曾采取改良主义的反帝策略,低估了帝国主义的危害。与梁启超相比,李大钊不仅洞察了帝国主义的阶级本质,亦对帝国主义采取了坚决的革命态度,在反帝思想上决定性地超越了梁启超。  相似文献   

9.
梁启超故居南粤大地,名人辈出。美丽富饶的新会诞生了中国近代史上著名的启蒙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文学家和国学大师,有中国近代百科全书式的天才学人之称的梁启超(1873-1929)。  相似文献   

10.
刘洪辉 《世纪桥》2009,(18):52-53
市民社会是西方传统政治哲学和社会理论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在西方哲学史上,很多哲学家都对市民社会有过深入的研究。从西方思想家对政治国家,市民社会和法律发展理论的历史延传关系来看,对国家最为推崇的是黑格尔,他同时第一个在近现代意义上予以市民社会概念以丰富的内容,并从它与个人、国家的关系方面系统地阐述了市民社会,从而奠定了西方市民社会理论的基石。而黑格尔的市民社会思想对于马克思市民社会观和法律观的形成有着极其深刻的直接影响。  相似文献   

11.
意大利人文主义思想家马基雅维里的政治理论,切断了国家、君权与上帝的联系,使国家学说与宗教神学相分离,使政治理论观点摆脱了道德的束缚,掀开了政治学说的新篇章。他既鼓吹君主制又讴歌共和制的二元化政体理论,是符合意大利现实的进步思想。马基雅维里的政治理论,奠定了近代资产国家学说和政治学说的基础。  相似文献   

12.
刘洪辉 《世纪桥》2009,(17):52-53
市民社会是西方传统政治哲学和社会理论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在西方哲学史上,很多哲学家都对市民社会有过深入的研究。从西方思想家对政治国家,市民社会和法律发展理论的历史延传关系来看,对国家最为推崇的是黑格尔,他同时第一个在近现代意义上予以市民社会概念以丰富的内容,并从它与个人、国家的关系方面系统地阐述了市民社会,从而奠定了西方市民社会理论的基石。而黑格尔的市民社会思想对于马克思市民社会观和法律观的形成有着极其深刻的直接影响。  相似文献   

13.
马基雅维利作为一个时代的政治思想家,在历史的转折时期,站在时代的高度,以彻底的现实主义态度和经验主义方法考察政治现象,揭开了西方政治学说的近代篇章。马基雅维利政治学说概括起来主要包括人性观、国家观、政体观、权术观和自由观等五个方面。  相似文献   

14.
蔡双全 《理论学刊》2020,(4):150-159
梁启超、孙中山都是在中国最早介绍、研究和传播社会主义思想的先驱,他们对社会主义的起源、价值追求、作用及其在当时中国不可实行等方面的思想认识往往不谋而合。由于对社会主义观察、研究和思考的角度以及侧重点、落脚点有所不同,他们对社会主义的思想主张也必然存在着一定分歧。梁、孙二人的思想主张集中代表了改良派和革命派对社会主义学说判断、吸收和取舍的不同倾向,彰显出他们对近代中国发展道路的不同思考与认识。  相似文献   

15.
青少年时代的周恩来志向远大,立志献身於祖国的解放事业。但是他在确立马克思主义信仰之前,思想上有过许多曲折。本文所要探讨的是周恩来在青少年时代所崇拜、引以为楷模的人物。从周恩来在南开中学时代写的文章和留日时的日记来看,周恩来所崇拜的人物是中国近代思想的启蒙家梁启超。梁启超出生于1873年,1896年23岁时在上海主编《时务报》,以通俗易懂的文笔介绍西方近代国家的社会制度、思想而名噪一时。1898年周恩来出生,正值梁启超协助康有为进行戊戌变法。变法失败后梁启超自当往日本。在日本长期的流亡生活中,梁启超在《清议报》…  相似文献   

16.
孙中山的三民主义政治思想,是近代中国社会转型的理论产物,自1903年提出至今,已近一个世纪。在近代中国社会大变革时代,三民主义是孙中山作为进行政治革命和社会革命的总纲而提出的,因而它始终与近代中国政治有着密切的关系。由于近代中国政治思想流派的多样化,导致了不同政治观点对三民主义的诠释呈现歧义乃至附会与曲解。如何正确理解与评价三民主义在近代中国政治思想史上的地位,以及与各种政治观点的相互关系,应是中国近代政治思想史研究中有意义的课题。贺渊的这部  相似文献   

17.
在中国近代思想史上,著名启蒙思想家梁启超对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国民劣根性进行了全面而深入的批判。他的具有深远历史意义的新民思想就建立在这种批判基础之上。  相似文献   

18.
西方近代政治思想史上的著名政治思想家洛克和孟德斯鸠顺应历史的要求提出了分权学说。他们将国家的权力分为三个部分,欲通过的权力的分立达到限制权力的目的。洛克首次提出了分权学说,孟德斯鸠进一步继承和发展了洛克的学说,提出了三权分立的理念。两者既一脉相承又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19.
梁启超公民理论及其当代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梁启超作为清末民初的舆论和思想领军人物,对中西文化的心理差异有着深刻的认识,看到了西方近代公民文化和中国传统文化的根本对立,意识到中国国民的心理状态是建立民族国家的巨大障碍.他将公民意识的培养看作是近代民族国家构建的基础性工程,提出了"新民"概念,呼吁培育适合现代宪政制度的公民文化.我们重新检视梁启超的公民理论,对于当下中国方兴未艾的政治文明建设,对于未来的中国政治发展,无疑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0.
《世纪桥》2015,(3)
社会契约论又被人们称为"民约论",是影响西方社会历史进程最重要的政治思想之一,自由、民主、平等是其核心价值观。伴随历史的发展与国家制度的完善,契约思想得到了广泛传播,在政治思想家们的共同努力下,社会契约理论日渐完善,霍布斯、洛克、卢梭三位思想家将契约理论发展到了顶峰。社会契约理论对西方资本主义政治进程的影响是巨大的,不仅对西方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对我国的制度建设也有着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