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99 毫秒
1.
宪政就是用宪法把国家权力和公民权利固定下来,形成一种稳定的框架.宪政建设也就是宪政框架的平衡与发展.在宪政框架中,积极主动的行政权和公民权利最具有对抗性,行政权对公民权利的挤压与损害也最容易破坏宪政框架的平衡,为此,我们应该规范行政权维护宪政框架的平衡以驱动中国宪政建设.  相似文献   

2.
二战以后,行政国已成为各国行政权扩展后的一种普遍现象,而从古典法学理论开始就追求的法治国,在现代中国完善法治的进程中又有着重要的意义。行政权与法治权是一对古老的矛盾,是传统三权中最为强势的一对权力关系。行政权与行政国,立法权与法治国的纵向关系、行政权与立法权,行政国与法治国的横向关系、立法权与行政国,行政权与法治国的交叉关系是四者之间的基本关系范畴,而行政国与法治国的关系也是基于这个关系之上。  相似文献   

3.
当代警察行政权的转型具有深刻的历史背景和必然性根源,人民主权原则的确立造就了现代警察行政权的诞生,但在法治所带来的稳定、封闭、压制等问题显露并亟待解决的情况下,警察行政权必然在成型的基础上继续面临当代的转型。在外在样态上,警察行政权出现了权能和运行方式两方面的转型,其性质被明确为纯粹的行政权,并出现了从统治到服务、从命令到回应、从压制到协商的运行方式转型。其实质变化为警察行政权的暴力性质被削弱并转向规范的强制力,同时国家权力对公民的强制出现下降。最终警察行政权的发展趋向是通向善治,成为国家治理的一种手段。  相似文献   

4.
依法行政实现中行政权的设定与实施是十分重要的问题,要使依法行政真正得以实现,应强化行政机关的权力必须来自于法律,而法律只能有立法权的机关制定;同时还应将法律赋予的权力运用于行政管理之中,这就必须完善行政权实施的主体制度,强化行政权实施中的权限范围意识,规范行政权实施程序。  相似文献   

5.
我国高校行使的教育管理权是一种行政权力。从权力演变来看,高校行政权经历了三个不同时期:高校与考生的法律关系时期;高校与学生的法律关系时期:高校与毕业生的关系时期。高校行政权肇始于报考者报考。止步于学生毕业。在不同时期,高校行政权的作用对象、范围和内容不同。高校行政权的变化可用学生身份演变表征之:报考者一考生一学生一毕业生。高校行政权的行使应保持克制,不能突破权力的疆域。当高校权力行为影响到相对人受高等教育的权利时,应将这种权力行为置于司法审查之下。  相似文献   

6.
信息技术开创了"大众网络文化的时代"。在此时代背景下,网络信息对传统行政权运用方式产生了广泛的影响,并对传统行政法制的变革提出了要求。为适应这一要求,必须变革传统行政权运用方式,重视行政软权力的运用。从行政法治的分析架构出发,信息技术条件下行政软权力的运用,不仅需要行政决策方式和行政法主体互动模式的转变,更需要行政软权力资源的变迁和行政法律制度规范的相应改变,以实现"信息技术的服务功能"与"对行政权的控制"之间的平衡,建立一个符合信息社会化和行政法治要求的服务型政府。  相似文献   

7.
城市规划是城市未来发展的蓝图,城市规划最突出的特点是具有自由裁量性.①同传统的司法审查功能相比,②行政程序法由于更能体现对行政权力运行过程的制约与监督,所以可以将其视为控制行政自由裁量权的有力工具.各国在承认规划行政主管部门拥有很大自由裁量权的同时,开始着重从程序方面规范和制约规划行政权的行使,强调相对人的合作与参与,公众参与、公开制度、听证制度、说明理由制度等构成了城市规划程序制度的核心内容.随着我国城市化进展的加快,再加上法律、法规的不健全等多种原因,使我国的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几乎享有不受约束的自由裁量权.因此,在城市规划制定过程中,如何完善城市规划程序制度,通过正当法律程序防止规划行政权不被滥用,保障公民的民主参与,是我国城市规划管理领域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8.
丁西泠 《工会论坛》2014,(5):107-109
如何在个案中实现公正,将立法的倾向灵活及时地适用于私人与行政权力发生冲突的领域里,这就有赖于司法机构在个案的实践中裁定纷争、配置权利,从而实现对公共福利、弱势群体、私人权利的保护。司法的裁决可以起到监控行政权力的积极作用,司法尽可能地促使行政权的行使纳入法治轨道约束内,减少其运行的不确定性,以促使其走上规范化、公开化的道路。鉴于中国司法的国情,司法权与行政权的微妙关系,在审理案件中掣肘的因素复杂多变,因此,欲实现理想中的司法独立审判,以及对行政权的制衡,还需相关各方的更多努力。  相似文献   

9.
行政自由裁量权是一种很特殊的、灵活的,但极其重要的权力.其存在和行使一方面适应了行政权的行使快速高效的特点,弥补了法律无法规范之处的公平正义;另一方面法律规范的缺失也为权力行使者使自由裁量权变为"自私裁量"提供了可能.本文首先界定了行政自由裁量权的内涵,探讨了它存在的客观基础及其负面影响,进而提出了能够有效限制行政自由裁量权被滥用的诸多途径.  相似文献   

10.
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是法律制度的民主化和制度化,它要求法律制度建立在尊重人格尊严、自由、合理愿望、进取精神和财产权利的基础上,约束和规范国家权力、防止权力滥用、保障公民的权利和经济发展。这是法治国家的法的本质精神和最主要功能的体现。这一理念意味着国家权力运作方式和执政理念发生了根本性变化。其中政府作为行使行政权的国家机关而言,其行政权的行使方式和执政理念同样也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  相似文献   

11.
行政权是行政的核心,更是行政法学的基石范畴。学界关于行政权含义的解说可归结为传统学派与现代学派两大类。通过对行政权含义诸说之评析,文章认为,行政权指行政权主体在一定的历史时期,凭籍自治或法治所拥有的、运用强制性或服务性的方式管理行政事务,旨在维护社会公共利益的一种公共权力,蕴合社会行政权与国家行政权两种形态。  相似文献   

12.
转型期我国的行政领导权威形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正处在由传统农业社会向现代化工业社会发展的转型期 ,以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为核心的社会主义的根本政治制度 ,确立了法理型行政领导权威的主导形态地位。传统与现代的二元性导致行政领导实践中形成了传统型权威、超凡魅力型权威和法理型权威并存的复杂格局。随着经济、社会的变革 ,这种格局将发生跟进式演变 ,法理型权威必将成为主导趋势  相似文献   

13.
物权作为一种典型的私权,在现代国家无不受到全面的保护。而物权的社会化,导致了行政权力涉足物权领域,而行政权在物权领域运行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产生正反两方面的作用,它消极作用的集中表现就是行政权被滥用,侵犯物权人的合法权益。为了有效地抑制行政权的负面效应,发挥其积极的作用,必须通过多种控制手段对其进行全面而有效的合理规制。  相似文献   

14.
依法行政的基本原则要求任何行政职权的行使都必须有法律的明文规定,但社会事务的复杂性与丰富性使得行政职权在法律之外的行使也不单纯地表现为超越职权的违法形式,在某些场合下,它虽具有"违法"的外在特征,但却合乎于情理之中。法外行政权可分为紧急行政权、特别行政权和异化行政权三种表现形式,它们具有不同的形成原因及相应的控制方法。  相似文献   

15.
行政合同是在近现代民主思想的影响下产生发展起来的一种较柔性的行政管理方式,它是权力因素和契约因素相结合的产物。行政合同中所体现的权力和契约的双重性造成了对其传统认识上的价值悖论,但是这两种价值并非根本对立冲突,而是可以互补相融的,形成一定悖论程度中的释然。  相似文献   

16.
行政自由裁量权是行政权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存在和扩大是现代行政的一个重要特点。行政自由裁量权的存在既有其必要性,也有被滥用的可能性,所以有必要对其进行控制。从某种意义上讲,行政法主要是控制行政自由裁量权的法。对行政自由裁量权的控制主要通过立法、行政和司法手段。  相似文献   

17.
现代社会中最常见的寻租活动是公共行政权力主体的寻租行为,主要指一定的国家公共行政权力主体,利用法律赋予的某些合法的公共行政权力,通过不正当的途径或方式,按照等价交换的原则,非法地实现一定的公共行政权力与一定的经济财富之间的交易,或一种公共行政权力与另一种公共行政权力的交换的特定行政现象,即通常所说的以权谋私、权钱交易或腐败。  相似文献   

18.
行政紧急权的理性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行政紧急权力是一种在紧急状态下受必要的民主宪政的分权制约和人权保障原则实质性制约,由行政机关集中行使的国家权力,其目的即为了应对紧急情况对国家正常秩序的威胁和侵害,以尽快地恢复正常统治秩序及实现保障人民权利的最终目标.在紧急状态下赋予政府集中扩张的紧急权力,即在于通过该权力的行使,克服现代民主宪政制度的缺乏效率的局限性,尽快地恢复正常的社会秩序.但是必须在宪政框架下对这种强化的行政权严格加以规制,对行政机关紧急权力给予必要的制约与监督,包括权力机关之间的权力制约以及人民权利对权力的制约,防止行政紧急处置权的滥用和独裁.  相似文献   

19.
谦抑即谦和、克制、抑遏、节制,行政强制程序的谦抑作为一种理念,指导我国行政强制程序的运行。程序是法治与恣意而治的分水岭,程序强调限制恣意和防止权力滥用,是防止立法者或者行政机关觊觎专擅侵害民权的坚实堡垒。现代程序与法治、民主、人权、自由、正义等价值结合在一起,在一定意义上使得程序成为实现有保障的人权、有节度的自由、有组织的民主、有制约的权威、有进取的保守的社会状态的重要基石。  相似文献   

20.
在现代社会,随着公法的私法化与私法的公法化,行政争议与民事争议的界分日趋模糊。判断某一争议是否为行政争议还是属民事争议,必须考量其主体因素、公权力因素、所适用的法律法规之实质规定以及公共利益等多种因素。在实践中,为更好地解决行政与民事审判权限冲突,必须构建一套与之相适应的权限争议解决机制,以确保法院民事与行政审判权的有效运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