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国新刑法第一百九十一条单独规定了一个新的罪名:冼钱罪,该罪名在我国刑法典中尚属首次出现。鉴于人们对洗钱罪的认识还比较陌生,本文试图就洗钱犯罪简要概述。一、洗钱犯罪的概念洗钱一词是英文“Money Laundering”的译名,字面意思是“钱(货币)的漂洗”,它是人们对“黑钱”(违法犯罪所得)“洗  相似文献   

2.
陈靖 《西部法苑》2001,(8):32-34
洗钱一词源自英文MONEY LAUNDERING,意思是指“将赃钱洗干净”,也就是将犯罪行为所得的“赃钱”通过金融机构中转、投资或市场流通等手段使其合法化。该词最早出现在1988年12月19日联合国大会在维也纳通过的《联合国禁止非法贩运麻醉药品和精神药物公约》上,将洗钱与毒品犯罪密切联系在一起。随着某些犯罪日益国际化、跨国化的发展,洗钱不再局限于毒品犯罪所得,它已逐渐发展成为一个有着高额利润的、复杂的犯罪领域,并成为国际社会的一大公害。  相似文献   

3.
洗钱罪论要     
一、导 言正如一位前联邦检察官所说 :“九十年代的白领犯罪就是洗钱。”“洗钱是通过隐匿收益存在、非法来源、非法收入或伪装等使收入合法出现的过程。”清洗犯罪所得收益在美国已成为一种有利可图的复杂行业 ,是有组织犯罪活动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若没有能力通过洗钱手法转移和隐匿大笔财产 ,大规模犯罪活动只能在当前程度小范围运作且缺乏弹性。正视到这种现象 ,(美 )国会通过了《1 986年洗钱控制法案》(MoneyLaunderingControlActof 1 986) (简称《法案》)。《法案》规定 ,行为人明知或有理由明知所涉现金获自非法活动而实行货币交…  相似文献   

4.
洗钱(Money Laundering)一词于本世纪20年代初期最先在美国使用,它是指隐满犯罪收益并将该收益伪装起来使之看起来合法的活动及其过程.由于将犯罪收益称为“赃钱”、“黑钱”,对犯罪收益进行清洗,使之披上合法外衣的活动就称之为洗钱.洗钱是许多犯罪活动的派生物,是从许多“上游犯罪”衍生  相似文献   

5.
黎宏 《法学评论》2023,(3):120-128
“自洗钱”行为入罪,引起了一些理论和实践上的难题。从所谓“洗钱”的本质是“掩饰、隐瞒犯罪所得及其收益的来源和性质”的角度来看,上游犯罪人将犯罪所得化整为零,存入自己提供或者指定银行账户的行为,构成自洗钱;行为人藏匿、转移自己犯罪所得及其收益的行为,不构成“自洗钱”;行为人将上游犯罪所得及其收益自用的场合,若没有造成新的法益侵害、没有改变或者超出上游犯罪行为所能评价的范围时,不构成“自洗钱”;上游犯罪的本犯和下游犯罪人共同实施洗钱行为时,二人构成上游犯罪人的“自洗钱”的共犯,但以上游犯罪达到既遂状态为前提。  相似文献   

6.
洗钱作为一种犯罪,是指隐瞒或掩饰犯罪收益,并将该收益伪装起来使之看起来合法的一种活动和过程。作为一项罪名,洗钱罪是对隐瞒或掩饰犯罪所有各式各样犯罪活动的总称。国际金融行动特别工作组(FATF)对洗钱是这样定义的:许多犯罪活动的目标是为了给犯罪者或犯罪集团赢得收益,洗钱是这些犯罪者掩饰他们非法所得的方法。  相似文献   

7.
李静 《江淮法治》2011,(14):50-50
“洗钱”一词是由英文“MoneyLaun-dering”直译而来的。顾名思义,“洗钱”即为将“赃钱”清洗干净的行为。从这一层意义上说.洗钱的本质在于掩饰、隐瞒犯罪所得及其产生收益的性质和来源.使非法收益变为合法资金。  相似文献   

8.
达鄢 《江淮法治》2011,(2):46-46
“洗钱”一词是由英文“MoneyLaundering”直译而来的。顾名思义.“洗钱”即为将“赃钱”清洗干净的行为。从这一层意义上说.洗钱的本质在于掩饰、隐瞒犯罪所得及其产生收益的性质和来源,使非法收益变为合法资金。虽然洗钱这种行径自古有之,但是在有组织犯罪未呈现出严峻态势的古代.犯罪分子通过犯罪所获得的赃物是有限的.因此还不存在需要大规模清洗“赃钱”的必要。从理论上分析.真正的洗钱犯罪应该是伴随着现代社会中有组织犯罪日趋严重而出现的。  相似文献   

9.
洗钱罪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洗钱罪[美]马克斯·考夫曼亚当·列维斯布鲁斯·米勒王大东译黄列校一序一位前任联邦检察官曾说:“20世纪90年代的白领犯罪就是洗钱。”洗钱是隐瞒收益的存在、非法来源或非法使用并将收益伪装合法的特定过程。在美国,对犯罪所得收益的洗钱己成为一个有利可图的非...  相似文献   

10.
一、洗钱犯罪的上游犯罪的概念   洗钱罪的上游犯罪(先行犯罪)就是被一国或地区刑法明文规定为其犯罪所得其产生的收益可以成为洗钱犯罪的行为对象的那一些犯罪.“洗钱”一词由英文Money Laumdering翻译而来,20世纪20年代由美国首先使用.当时,在美国的工业中心芝加哥等城市出现了阿里@卡彭、约@多里奥和勒基@鲁西诺为首的庞大的有组织的犯罪集团.这些犯罪集团利用美国经济发展过程中广泛运用现代化生产技术的机会,大力发展自己的犯罪企业,谋求巨额的经济利益.但是,由于美国有着严格的税收征管制度,使这些犯罪利益无法自在地被消费和利用.于是该犯罪集团中的一个财务总管购置了一台自动洗衣机,为顾客清洗衣服,并收取现金,然后将犯罪收入混入这些现金中一起向税务机关申报,使其变为合法收入[1].这就是现代意义的“洗钱”的产生.……  相似文献   

11.
洗钱浊流     
《法治与社会》2006,(8):4-6
上世纪20年代,美国芝加哥。以阿里·卡彭为首的黑帮组织称霸一方。为了掩饰通过赌博、走私、勒索等“赚取”的暴利,该黑帮“财务总管”开办了一家洗衣店,每天歇业后计算当日洗衣收入时,将黑钱混入其中,再向税务部门申报纳税,税后所得则摇身变成了合法收入。 洗衣店中隐藏的黑色秘密,衍生出了一个新的犯罪名词——“洗钱”。相对于这个极为形象的洗钱故事,犯罪学意义上的洗钱概念是:采用各种手段掩饰、隐瞒犯罪所得及其收益的来源和性质,以使犯罪所得表面合法化。 洗钱,这一起源于芝加哥黑帮洗衣店的犯罪新词,在短短数十年时间里,已蔓延成侵蚀世界的犯罪浊流。  相似文献   

12.
孔令学 《山东审判》2003,19(5):54-56
一、洗钱犯罪的概念及其特点 国际上影响广泛的法律意义上的洗钱犯罪通常指的是:凡是隐匿或掩盖犯罪所得财物的性质、来源、地点或流向,或协助任何与上述非法活动有关的人规避法律责任的,都是洗钱犯罪。我国最早涉及洗钱犯罪的规定是七届全国人大第十七次会议通过的《关于禁毒  相似文献   

13.
何荣功 《法学评论》2023,(3):129-137
近年我国日益重视对洗钱犯罪的惩治。洗钱罪的成立并不限于上游犯罪结束,但应在上游犯罪所得及其收益产生后,上游犯罪实行行为组成部分的“提供资金帐户”等行为,系上游犯罪实行行为本身,不应再评价为洗钱罪。洗钱罪和掩饰、隐瞒犯罪所得、犯罪所得收益罪系特别法与一般法关系,洗钱罪中“洗白”的含义逐步被淡化,洗钱罪已演变为“掩饰、隐瞒毒品犯罪等七类犯罪所得及其收益罪”。行为人取得特定上游犯罪所得及其收益后自己投资房产、汽车、股票或者转移至境外的,应认定自洗钱,符合刑法规定的,成立洗钱罪;自洗钱行为人将特定上游犯罪所得及其收益进行单纯的藏匿或者日常消费的,不宜认定为洗钱罪。我国未来应更加重视对重大洗钱案件的查处,确保本罪的精准有效适用。  相似文献   

14.
洗钱犯罪是一种新型的犯罪,它掩饰、隐瞒了黑钱的性质和来源,保有和使用了犯罪所得及其收益,干扰了司法机关查处毒品犯罪、黑社会性质的组织犯罪和走私犯罪的活动。我国洗钱犯罪增多的原因,既有国内的原因,也有境外的原因。认定洗钱犯罪,要注意把握洗钱罪的四大特征,区分罪与非罪、此罪与彼罪的界限。要采取切实有效的侦查对策,制止和打击洗钱犯罪活动。  相似文献   

15.
洗钱,是指犯罪分子通过银行把非法得来的钱财加以转移、兑换、购买股票或者直接进行投资,从而掩盖其非法来源和非法性质,使资产合法化的一种行为。国际上把这种利用金融业务,把犯罪所得的赃款“洗”“干净”的行为称为“洗钱”。赃款一经洗过,就很难发现其犯罪来源,这是国际上贩毒走私分子逃避打击的主要手法。1995年,世界经济论坛会的一份资料表明,世界每年仅消耗毒品就需800吨,营业额在400O-5000亿美元之间;那么不法分子把贩毒或走私的赃款通过洗钱得到的收益又是多少呢?来自货币基金组织的报告称:已达5000亿美元。洗钱活动…  相似文献   

16.
毒品犯罪的法律适用──简析关于执行《关于禁毒的决定》的司法解释(下)郭群,熊选国关于掩饰、隐瞒毒赃性质、来源罪掩饰、隐瞒出售毒品获得财物的非法性质和来源,主要是指目前国际毒品犯罪中危害严重的“洗钱”行为。“洗钱”一般是指将毒品犯罪所得的“黑钱”通过银...  相似文献   

17.
姚兵 《河北法学》2012,30(6):115-116,117,118,119
从理论上讲,传统的行为理论和牵连犯理论不支持单独追诉自洗钱行为;从立法上说,刑法定性+定量的犯罪设立标准、上游犯罪的重刑配置和国际上对单独追究自洗钱行为的非强制性要求使中国刑法无须单独追究自洗钱行为;就司法而言,实践中能够通过将自洗钱评价为提高法定刑档次或从重处罚的“情节”来实现罪刑均衡使自洗钱行为独立成罪缺乏实践动力.  相似文献   

18.
贪污贿赂类自洗钱犯罪认定,以贪污贿赂犯罪事实成立且本犯占有、支配贪污贿赂所得及其收益为前提。洗钱行为本质特征是掩饰、隐瞒上游犯罪所得及收益的来源和性质,掩饰、隐瞒不是洗钱行为方式。应厘清刑法第191条规定的5种洗钱行为,贪污贿赂犯罪本犯采用转账等方式使用犯罪所得及收益进行小额日常消费,形式上符合洗钱罪规定,但无处罚必要性。洗钱罪是故意犯罪,为掩饰、隐瞒犯罪所得及收益不是洗钱犯罪目的,贪污犯罪本犯认识到其行为能够掩饰、隐瞒犯罪所得及收益的来源和性质,即具有自洗钱犯罪故意,行为人动机、目的不影响主观故意认定。  相似文献   

19.
论洗钱犯罪产生的原因及预防对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随着本世纪中期以来国际毒品犯罪、走私犯罪及黑社会性质的组织犯罪的猖撅,洗钱犯罪在世界范围内已成为一种社会公害,越来越引起世界各国和国际组织的关注。为有效打击洗钱犯罪活动,遏制其进一步泛滥,各国国内立法和国际立法纷纷制订相关法律予以惩治。随着我国对外开放的进一步深入,与国际间的交流和合作的不断加强,洗钱犯罪在我国正逐步呈上升趋势。因此,研究和探讨洗钱犯罪产生的原因,提出其预防对策,对于我国进一步打击洗钱犯罪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一、洗钱犯罪的由来及危害洗钱是一种将违法所得资产加以隐瞒掩饰,通过中介机…  相似文献   

20.
【裁判要旨】我国刑法对洗钱犯罪采用“多条文规定、多罪名规范”的比法模式,洗钱罪与掩饰、隐瞒犯罪所得、犯罪所得受益罪均为洗钱犯罪,是特别法和一般法餉法条竞合关系。洗钱罪在主观上要求行为人明知涉案财物系特殊类型犯罪所得,但这种明知包括确定性认识和可能性认识,而且不限于具体的上游犯罪罪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