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今年6月,北京的张小姐在某商店参加了某品牌为促销而举行的比赛,宣传海报上写得很清楚:奖金1000元及奖品MP3(每人一部)。然而,等到7月份去领奖时,商家却拿出“最终解释权”,将全部奖励换成某牌子商品的现金券500元。当时很多得奖者都与商家发生争执,但最后也只能自认倒霉。张小姐说,“最终解释权”不就等于让商家说了算吗?案例:由于促销活动是由商家规定,商家对活动内容有解释权,但不一定有“最终解释权”。商家很容易用“最终解释权”作挡箭牌,所以如果侵犯了消费者的合法权益“,最终解释权”应由司法机关依法实施。“最终解释权”其实是…  相似文献   

2.
如今,商家的促销大战犹如潮水一般,一浪高过一浪。“打折”即是目前最抢眼的一例。“折”声片片,声声入耳。打折已经不再是假日经济的促销手段,可以说现在是全年打折无淡季。但我们也别忘了一句老话“买的没有卖的精”,在我们忙活着狂买打折商品的时候,有些商家也在暗中  相似文献   

3.
商托 在市场竞争日趋白热化的今天,有这样一群人,他们专门给商家的促销活动捧场营造气氛,积攒人气,并从中赚大钱,因此被人们戏称为“职业捧场人”,也称“商托”。湖北襄樊的蔡惠就是在一个偶然的机会,发现了这份好差事。她每天通过多种方式收集各类促销活动的信息,然后前去“捧场”。每次参加商家的促销活动,不仅有大量礼品收,还可以赚点吆喝钱,实现了物质、金钱双丰收。蔡惠不断总结经验,并把它灵活运用到自己的“工作”中去。后来,她组建了一支专业“捧场”队伍。她根据不同的促销活动,变换不同的捧场人群,如数码产品促销活动,她会请大学里的贫困生兼职,而家用产品促销活动她会请家庭主妇和退休人员来“捧场”,化妆品促销活动,则请年轻美貌的打工妹来助兴。现在,蔡惠已经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捧场模式”,她有专业全程策划促销活动的队伍,占据了当地促销活动的半壁江山。  相似文献   

4.
红不少城市街道,每逢商家开业庆典、新产品上市或者节假日促销时,常常可见到四五辆“流动广告车”,不仅影响交通,  相似文献   

5.
“高价收购二手车!”“XX4s店降价促销火热进行中……”年底临近,汽车促销、置换信息如同纷飞的雪片散落在市民的手机信息上。然而,火爆的促销信息并未给车市带来火爆的销售,随着年底越来越近,汽车商家的销售任务还没有完成,新的车型又将蜂拥上市,加之限购政策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促销战中的市场博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今年“十·一“黄金周之前,当人们期待着杭城各百货商场的“满就送“价格促销活动再创新高时,却传来相关部门的叫停声.各大商场被迫停止了“满就送“促销活动,取而代之的是直接折扣、“满就中“、“满就抵“和“满就减“等促销方式.统计显示,9月30日至10月6日,杭州大厦、百大、银泰、解百等4家商场累计销售仅比去年同期增长1.81%,增幅大大低于往年.百货业出现低增长局面的原因并非天气,而是与商家价格促销方式的变化直接相关.……  相似文献   

7.
征珍 《今日广西》2008,(6):59-59
在日本,元旦就是新年,年底的时候,商家就会忙着推出一种福袋,取意“迎春纳福”。福袋就是商店为了利用节目的机会促销,把一些实用商品用很漂亮的袋子装起来,再写上祝福的话,整袋销售,价格自然也会打很多的折扣。  相似文献   

8.
正商场为吸引顾客,经常推出买一送一、抽奖品等促销活动,但顾客领着赠品或奖品回家使用后,产品却出现了质量问题,找谁索赔成为最大难题。市场内的柜台都是租出去了的,如果消费者在这些柜台买到问题产品,市场经营者是否应该承担连带责任?商家想节约成本,以特价促销的方式销售样机,但由于有些样机在展示过程中,可能出现使用性能等瑕疵,商家  相似文献   

9.
单云娟 《淮海论坛》2010,(3):44-46,38
近年来,商家为了促销,在顾客到商场购物、饭店就餐、浴池洗浴等时候或通过邮寄等方式赠送“优惠券(卡)”的现象时常发生,但当人们拿着这些优惠券(卡)到商场、酒店、浴池消费时.才发现得到的优惠和人们根据“优惠券(卡)”所期望的结果之间存在着较大的差距,因此而引发的纠纷也举不胜举。  相似文献   

10.
以案释法     
赠送的就没有责任吗?今年国庆节期间,徐小平在北京的一家商场花1500元购买了一套被褥,当时该商家搞促销活动,凡是一次性购物超过1000元的赠送一套化妆品。回家以后,徐小平在使用商家赠送的化妆品后,没过几天,脸上起了许多红包。为了去掉红包,共花去医疗费2000余元。后来徐小平查看化妆品的外包装盒和说明书,发现化妆品连个商标都没有,更别说生产厂家和生产日期了。这个化妆品属于典型的“三无产品”,质量可想而知。随后,徐小平找到商场要求他们承担医疗费,可是,该商场的负责人却拒绝承担赔偿责任,他以“化妆品是赠品”为由拒绝承担责任。案…  相似文献   

11.
政务了望     
商务部国家工商总局紧急通知严禁商家假借抗震救灾名义搞促销商务部、国家工商总局发发紧急通知,严禁商家利用广大群众关心震区重建、踊跃捐款捐物的时机,假借抗震救灾、为灾区人民祈福等名义,搞虚假宣传,违法违规开展商品促销活动。通知要求,地方各级商务、工商部门要会同有关单位,迅速组织专项检查,严厉查处通过虚假宣传、虚构赈灾募捐事由,搞虚假打折、促销等欺诈行为,严防不法分子利用抗震救灾骗取钱财、坑害广大消费者。规范义卖募捐、按比例捐赠营业额等行为,对于已发生的要督促商  相似文献   

12.
又到年终岁末的时候了.无论是中国人的春节还是西方人的圣诞节,都在这个时候到来,尽管中西文化差异是如此之大,但是年终之时的特殊消费行为却惊人的相似.这种中外皆有的“岁末情结“和“年货情结“成为这个时期一道独特的风景线.与普通老百姓积极消费相对应的,是商家想出各种促销方法,想着法子在年终再赚上一笔.近年来,商家的动作越来越大,不断刺激老百姓的消费欲望,最终原本含蓄的“年货情结“变成了疯狂的血拼行动.……  相似文献   

13.
范钧 《观察与思考》2005,(24):21-22
<正> 血拼就是shopping的谐音,特指狂热地购物,同时也暗喻钱包的大出血。血拼现象出现之初,往往是商家为了清理库存而采取折价销售等促销活动,其时间段也大都集中在节假日。近年来,商家为了应对竞争和刺激消费,不断加大促  相似文献   

14.
一、商场:节日购物方兴未艾 首先我们来关注一下春节期间郑州商业方面的基本情况。龙年春节,郑州市不少大中型商场都出现了平时少见的购物热潮,顾客大包小包购物,商家大把大把收钱过节时的购物热潮成了节日的一种景观,商战必争佳节时这种现象也引起很多人的关注。 有人说,龙年春节的到来对商场的销售而言犹如注入了兴奋剂,为了做好春节的生意,绝大多数商场都变“春节打烊”为“照常营业”,有的甚至还延时服务。商场的春节促销活动令人眼花燎乱,吸引着顾客变心动为行动,结果自然是顾客满载而归,商家大赚其钱,有的商场甚至达到了…  相似文献   

15.
平安广场     
当今促销手段五花八门,其中不乏诱骗的促销手段。日前,沈阳一名女性举报,一家名为“飘———齐瓦哥”的酒吧以招聘酒水促销员为名,让这些“促销员”上网“钓”鱼,并相约到该酒吧消费。举报者说,几天前,她在某媒体上看到了一则关于酒吧招聘酒水促销员的广告,便来到位于沈阳市沈河区青年大街歌仙饭店附近的“齐瓦哥”酒吧进行应聘。可她万万没想到的是,这个“酒水促销员”的职业,并非是单纯地向客人推销酒,而是利用上网聊天的方式,将网友约到自己“就职”的这家酒吧,赚取中间提成。觉得有昧良心的她放弃了这份看似待遇优厚的工作…  相似文献   

16.
《思想工作》2006,(10):17-17
个别商家促销中虚构原价、虚构清仓等行为将要受到处罚。据公安部消息,为规范零售企业的促销行为.防止价格欺诈,维护公平竞争秩序,商务部、发展改革委、公安部、税务总局、工商总局等五部门日前联合颁布了《零售商促销行为管理办法》,自2006年10月15日起施行。  相似文献   

17.
赤膊购衣     
<正>现在生意难做,商家真是挖空心思,什么促销方法都想得出。近日在英国、德国等多个城市,商家展开"你穿半身衣,我送全套装"活动,允诺前100名仅着内衣入场的顾客可获赠  相似文献   

18.
展望 《北京观察》2001,(9):22-23
笔者的一位女同事环保意识特强,前几日她去一家大型超市购买无磷洗衣粉,结果发现无磷洗衣粉不光品种单调,而且偏居货架一隅。而有磷洗衣粉却“人丁兴旺”,还大搞买一赠一的商品促销活动。这位同事在向我谈起这件事时颇为感慨,她说,她实在有些不明白,对保护我们的水资源这样一个重大问题,厂家和商家为何如此无动于衷!  相似文献   

19.
商家赞助学生活动现象透视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曾几何时,在滚滚“经商热” 中,大学校园被誉为一片“净土”。而时下,“净土” 已不再。以赞助学生活动为主要招牌,各式各样的商家大举“登陆”校园,并已演化为一种比较普遍的现象。 形成气候的商家赞助 学生活动是校园文化的重要内容,多是由共青团、学生会和学生社团组织的。由于活动形式、活动内容丰富多彩,这就给不同类型的商家提供了相应的商业机会。商家介入学生活动,其方式是多种多样的。有的是提供奖品;有的是提供活动用品;有的是提供资金;有的是由商家和学生活动组织者协商,选择共同感兴趣的内容策划相关的活动,一起联…  相似文献   

20.
1998年8月至10月份,北京市曾举办了4次大规模的商品房展销会。展销会上,人头攒动,可谓是热闹非凡,房产开发商们纷纷使出各自的绝招进行促销。然而,其结果却令商家大失所望,基本上是看的多,真正掏钱买房的很少。 对此,一家咨询公司进行了市场调查。在回答“为什么现在不买房”时,参展的观众各抒己见:45%的人说是房价太高,难以承受,不愿买;30%的人说钱不够,又不想到银行去贷款,不能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