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定量分析是国际政治研究中的重要方法。清华大学国际问题研究所“中国与大国关系衡量”课题组对大国双边关系进行定量分析,为研究大国关系、尤其是研究中国对外关系提供了一个有一定参考价值的新视角。课题组根据双边关系事件分值标准,将每月的双边关系事件进行赋值,然后按照影响力公式算出当月事件对双边关系的影响,最后得出当月的双边关系分值。在定量衡量基础上,课题组对双边关系分值进行量化预测,采用eviews软件对以往数据进行时间序列分析,得出其后三个月的预测分值,然后用经验预测法加以校正,即请专家根据经验对量化预测进行检验,从而得出量化预测与经验预测相结合的预测结果。  相似文献   

2.
根据对2009年4~6月中外关系的观察发现,中国与美、英、法、德间的负面事件明显少于以往几年的同期.本预测组认为.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可能有两点:首先,此次金融危机使西方大国调整了对华策略.它们意识到需要借助中国的经济力量以度眼前的金融危机难关.  相似文献   

3.
国际关系理论大多认为,国际关系史是一部大国兴衰的历史,大国兴衰及所由带来的国际格局转换是历史发展的动力之一,守成大国与新兴大国的互动及轮替也因此成为国际关系的经典命题.中国和美国被认为是当前国际体系转型进程中的新兴大国和守成大国,处理好彼此关系不仅关系到中美两国的国家安全,而且关系到地区和世界的和平与稳定.21世纪伊始,中美为了各自战略需要,全力打造双边战略对话机制,为建立新型双边关系构建了新的平台.本文对中美战略对话发展历程、产生原因及其对双边关系、国际关系产生的影响进行了初步探讨,并认为这一机制的建立是国际体系转型时期处理当代守成大国与新兴大国关系的积极探索.  相似文献   

4.
根据对2007年4~6月相关资讯材料的评估,中国与各主要大国之间双边关系的实际变化如下:中美关系变化为平平降,由1.9降至1.7,两国围绕人权、西藏、国会议案等问题发生一系列纠纷;中日关系变化为升平升,由-1.3升至-0.6,温家宝总理访日、东海问题磋商、胡锦涛主席与安倍晋三首相在德会晤促进了双边关系的改善;中俄关系变化为平平平,分值为7.8,期间的主要事件是吴仪副总理访俄;中英关系变化为平平平,分值为4.9,期间的主要事件为英国副首相普雷斯科特和英国外交大臣贝克特访华;中法关系变化为平平平,分值为6.3,期间中法外交主要事件为胡锦涛主席与萨科齐总统在德会晤;中印关系变化为平平平,分值为5.3,期间的正面事件有印度舰队访华和中国副外长戴秉国访印,但双方就所谓的"阿鲁纳恰尔邦"官员访华签证一事发生纠纷;中德关系变化为平平平,分值为5.8,期间德国总统克勒访华,但双方就德国联邦议院通过涉华劳教制度议案一事发生纠纷.这表明,预测组于2007年4月所做预测的平均准确率为86%,平均分值误差为0.02.  相似文献   

5.
中国与大国关系预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对2008年10-12月相关材料的评估,中国与各主要大国之间双边关系的变化如下:中美关系变化为降平升,由1.1先降至0.8,再升为1,10月美国对台军售使双边关系恶化,12月中美战略对话又使两国关系好转;中日关系变化为升平升,由1.9升至2.1,其间两国首脑多次会晤;中俄关系变化为平平平,分值为8,主要外交事件是10月温家宝总理访问俄罗斯;中英关系变化为平升平,由5.2升至5.3,其间两国中高层进行了会晤;中法关系变化为平降降,由6降至5.3,12月法国总统萨科齐会见达赖使双边关系恶化;中印关系变化为平平平,分值为5.4,其间两国进行了军事交流;中德关系变化为升平平,由5.8升至5.9,10月德国总理默克尔访华推动了双边关系改善.  相似文献   

6.
根据对2007年10-12月相关资讯材料的评估,中国与各主要大国之间双边关系的变化如下:中美关系变化为降平升,由1.3升至1.5,两国虽然围绕达赖问题发生纠纷,但是在台湾"入联公投"问题上有合作;  相似文献   

7.
根据对2008年4-6月相关材料的评估,中国与各主要大国之间双边关系的变化如下:中美关系变化为降升升,由1.1降至0.8,又升至1.1,两国就西藏问题和经贸问题出现纠纷,同时各级官员交流频繁;中日关系变化为升升平,由0.9升至1.7,5月国家主席胡锦涛访日使双边关系大幅上升;  相似文献   

8.
根据对2008年7-9月相关材料的评估,中国与各主要大国之间双边关系的变化如下:中美关系变化为平升降,由1.1先升为1.2,再降至1.1,布什总统8月出席北京奥运会使双边关系上升,但是9月两国围绕宗教问题和达赖问题发生纠纷;中日关系变化为升升平,由1.7升至1.9,期间两国首脑会晤使双边  相似文献   

9.
世纪更迭与大国关系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世纪更迭与大国关系变化”是中国国际问题研究所所长杨成绪所作。此文论述了大国关系变化的前前后后,特别是以史实概要地论述了中国在冷战前后与美国、俄罗斯、欧洲和日本发展关系的历程,从中可以看到时代的变迁和各大国调整外交政策的脉络。在新世纪钟声很快敲响的时刻,作者对大国关系提出了希望,这就是中国在涉及国家主权、独立等原则性问题将一如既往坚持原则、坚持斗争的同时,期盼一个不对抗、不结盟、不针对第三国的大国关系将有更大、更进一步的发展。  相似文献   

10.
力量对比决定了美国在今后一个时期内仍是惟一的超级大国,由于其他大国或国家集团的力量在增长,尤其是某些地区大国正在崛起,美国“独霸”的局面将被打破。今后一个时期的大国关系将是斗争中有合作,合作中又有斗争。  相似文献   

11.
Over the past 50 years, with the improvement of relationship between India and China, the scope of India studies in China's IR research has been broadened and the new areas of studies are being explored. The research agenda of India studies has already extended to the areas like economy, society, culture, security, national strategy and their impact on both bilateral and international relations. In this situation, the focuses of India studies in China's IR research can be mainly identified as follows: reviews on India's social, political and economic systems; analysis on the national strategy and foreign policy; Sino-Indian relations; India's relations with some international organizations. However, even though many fresh progresses have been made in India studies, the India studies in China's IR research still lag far behind the study of other important countries like the U.S., UK, Russia and Japan, and more problems and challenges will face in the coming future. The paper believes that a fuller understanding of India probably will not make China and India close friends, but it definitely will help to prevent them from becoming fierce enemies.  相似文献   

12.
中国的和谐世界理念与日本外交战略的互动,表现为两国战略分歧与战略对话并存:中国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与日本"普通国家论"阐释的大国化战略路径相异,导致两国业已存续的冲突与纷争时有显现、结构性矛盾日益突出,因而构筑基于共同战略利益的互惠关系成为发展双边关系的战略选择。寻求中日双边良性互动,要将两国关系置于国际体系的坐标中进行战略定位,在考量构建中日战略互惠关系相关因素的基础上,突破既往双边关系的局限性,理性调控中日战略互惠关系的互动及走向。  相似文献   

13.
Since formal diplomatic relations between China and Fiji were established in 1975, China has gradually developed its bilateral and multilateral relations with the Pacific islands countries (PICs). Especially in recent years, China has deepened its involvement in the South Pacific, and its influence in the region has been growing rapidly. Today, China appears to be one of the major players in the South Pacific region. This increased Chinese engagement has drawn wide attention in academic and political circles. While some scholars and analysts take a positive view of such an engagement, others are concerned about the rising presence of China in the region. Is China's engagement with the South Pacific a new strategic threat or not? This paper will examine the major motives underlying China's engagement with the South Pacific and analyze the implications of China's engagement for the PICs and Australia.  相似文献   

14.
冷战后,“和平与发展”已经成为国际关系的新主题。巩固并推进我同发展中国家的关系是我国外交全局的基础。在新的国际形势下,发展中国家面临的国际环境和要完成的基本任务都发生了重大变化。因此,我国对发展中国家的外交需要有新思路。包括利用好新的技术成果、寻找新的经济增长点、重视新机制的作用和清醒认识中国新的定位。对发展中国家的外交应注意不同情况具体分析,也应强调“韬光养晦”的政策。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中国与印度的双边关系倍受世人瞩目,对印度的研究也成为中国学术界关注的主要议题.据不完全统计,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国内学者出版的有关印度问题的专著超过20部,发表的文章近千篇,更有许多青年博士、硕士论文的选题也直接以印度问题为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6.
新形势下中国对朝外交政策的调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冷战结束后,中朝关系逐渐向以国家利益为导向的"正常的国家关系"转变。2010年以来朝鲜半岛发生的多次争议事件导致局势不稳加剧,中国对朝鲜半岛外交及中朝双边关系面临微妙形势。分析当前中国对朝外交新形势,应以国家利益为出发点,调整对朝政策:承担必要责任,摆脱被动牵制;撬动对朝"杠杆",发挥主动影响;遵循务实原则,谋求国家利益;理解对方关切,保持传统友谊,从而实现中朝关系长远而健康的发展。  相似文献   

17.
This article examines the foreign policy behavior of two rival states, India and Pakistan. Previous studies of this dyad reveal competing causal claims concerning the nature of Indian and Pakistani relations. I argue that Indian and Pakistani foreign policy behavior exhibits strong short-term relations in the context of long-term "memories" that shape future expectations of their bilateral relations. The results indicate that reciprocity in Indo-Pakistani relations is shaped by a long-term equilibrium and suggest a reconceptualization of the nature of the Indo-Pakistani relations. The findings highlight the legacy of suspicions between these two countries, providing sober insights into the possibilities for reducing conflict and promoting cooperation in South Asia.  相似文献   

18.
东北亚各国政治经济形势和对外政策已经发生并正在发生一些有利于区内经贸合作的变化我国“十五”时期对外开放将进入新阶段。尤其要加强与东北亚国家的经贸合作;俄罗斯与东北亚国家外交关系有了较大发展,并把扩大经贸合作提上了议事日程;朝鲜将实施对外开放政策和进一步与韩国实现和解;蒙古新政府将继续实施“多支点”外交政策,并首先加强与东北亚国家的经济联系;日本在与东南亚国家发展经济合作的同时将扩大与东北亚国家的经贸合作。  相似文献   

19.
奥巴马政府东亚政策的调整及中国的应对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对东亚政策的调整是奥巴马政府外交政策调整的主要方面。调整的内容包括,巩固与东亚盟国的关系,重视发展与东盟及东南亚国家的关系,而调整与中国政策的关系,无疑是美国东亚政策的核心。奥巴马政府对东亚政策的调整给中国外交政策带来了挑战,但如果处理得当,机遇明显大于挑战:美国东亚政策的调整可以促进中国推动国际秩序朝着更加公正合理方向发展的实践和规则的制定;为中美合作创造拓展更多的领域、提供更多的机会,特别是在非传统安全领域;也有利于中美关系的未来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20.
论1990年以来越南与日本的经济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越南与日本的经济关系快速发展,其主要体现在两国的贸易、日本对越南的投资以及日对越ODA为主的经济援助等方面。两国经济关系的快速发展,反映了两国在追求各自国家利益上的一致。一方面,越南为发展国内经济,争取更大的国际市场、国外投资以及外国经济援助,积极同日本发展经济关系;另一方面,日本为逐步扩大对越的影响力,通过贸易、投资以及经济援助等方式推进对越经济外交政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