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56 毫秒
1.
随着我国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的转轨,利用职务之便挪用公款的犯罪与日俱增,已成为当前我国经济犯罪的一个突出问题。为了有效地遏制和打击挪用公款案件的发展势头,笔者就当前挪用公款犯罪的特点、原因及对策,谈点粗浅的看法。一、当前挪用公款犯罪的特点1.犯罪主体扩大化,党政机关、行政执法机关、经济管理部门的工作人员突出。过去,挪用公款犯罪的主体,多是直接掌管钱财的领导和会计、出纳等金融业务人员而今,除了掌管钱财的会计、出纳、证券人业人员和银行储蓄人员、企业销售业务人员外,还有国家行政部门的领导人、司法、执法…  相似文献   

2.
根据对北京市各级检察机关受理挪用公款案件的调查分析,近年来挪用公款案件出现了一些与以往大不相同的新特点:(1)挪用公款案件数量增长较快;(2)挪用公款犯罪由个人单独作案发展到内外勾结甚至团伙作案。(3)犯罪数额大,给国家和集体造成损失严重。如中国银行总行营业二处汇入科业务经办员罗玉海利用解汇业务的便利,先后18次挪用公款125.6万余美元,给自称是台湾首富王永庆的“养女”郑某等人使用。此款中有48万美元没能收回,致使国家蒙受巨大经济损失。(4)挪用公款犯罪手段越来越露骨。一是铤而走险,“卷包”潜逃;二是公然截留巨额贷款挪作他用;三是利用特  相似文献   

3.
本文从挪用公款罪的相关法条入手分析,认为挪用公款罪的犯罪对象可以分为三种:典型的挪用公款罪的犯罪对象、从重处罚的挪用公款罪的犯罪对象、非典型挪用公款罪的犯罪对象。  相似文献   

4.
贪污贿赂犯罪免、缓刑率偏高的原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适用免、缓刑案件的特点 据笔者调查,适用免、缓刑的贪污贿赂等犯罪案件有以下特点: (一)罪名集中,以贪污、贿赂、挪用公款为主在经济不甚发达的地区,基层检察机关查办贪污贿赂等职务犯罪案件罪名单一,集中在贪污、贿赂、挪用公款三种罪名上,约占全部案件的95%-98%,巨额财产来源不明案件、私分国有资产案件等较少.而且在三类案件中,贪污犯罪较贿赂犯罪多.贿赂犯罪比挪用公款犯罪多.  相似文献   

5.
挪用公款罪疑难问题探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勇 《河北法学》2003,21(4):55-58
挪用公款罪中除公款与特定公物之外,非特定公物应当纳入刑法保护范围。挪用公款给私有公 司企业使用不属于归个人使用。挪用公款的具体用途不是本罪的客观构成要件。对多次挪用公 款案件,应当区分不同情况认定犯罪数额。对共同挪用公款的案件,应根据共同犯罪的原理及职 务犯罪的特点予以认定。  相似文献   

6.
挪用公款罪是我国刑法分则贪污贿赂犯罪中的一个主要罪名。在现今贪污贿赂犯罪的背景下,挪用公款犯罪越来越不仅仅局限于个人,而是在行为的过程中存在着分工配合,挪用分离的状况。这种挪用公款犯罪的情形,与单独的挪用公款行为或是其他的犯罪的共犯情形比较起来都更具有理论上复杂性和实践中的认定困难性。关于挪用公款的共犯问题,尤其是主体、行为上的交叉混杂关系,都影响着实际操作中挪用公款犯罪的认识问题。  相似文献   

7.
查处挪用公款犯罪中的问题浅议刘兵挪用公款罪是全国人大常委会1988年颁布的《关于惩治贪污罪贿赂罪的补充规定》(以下简称《补充规定》)中规定的一个新罪名。在这个《补充规定》颁布后,各级检察机关运用这一法律武器,对挪用公款这种近一个时期以来日趋猖极的犯罪...  相似文献   

8.
挪用公款罪是一种严重的经济犯罪。近年来,挪用公款的案件逐年增多,挪用公款犯罪也出现了一些新情况、新问题。如何正确适用法律,确保办案质量,是当前审判实践中亟待解决的一个重要课题。下面,我们从审判实践的角度,就容易混淆的罪与非罪界限,谈谈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9.
张郁 《法制与社会》2011,(8):105-106
挪用公款罪是一种常见的职务犯罪,是指国家的工作人员,利用在职务上的便利,挪用公款用于个人使用,从事非法的活动,或者是挪用的公款金额比较大、从事营利活动,或者是挪用的公款金额较大、超三个月未归还的行为。近年来,挪用公款的案件逐年增多,挪用公款犯罪也出现了一些新情况、新问题。本文指出认定挪用公款罪时,应注意划清罪与非罪、此罪与彼罪的界限。  相似文献   

10.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挪用公款犯罪如何计算追诉期限问题的批复》指出:“根据刑法第89条、第384条的规定,挪用公款归个人使用,进行非法活动的,或者挪用公款数额较大、进行营利活动的,犯罪的追诉期限从挪用行为实施完毕之日起计算;挪用公款数额较大、超过三个月未还的,犯罪的追诉期限从挪用公款罪成立之日起计算。挪用公款行为有连续状态的,犯罪的追诉期限应当从最后一次挪用行为实施完毕之日或者犯罪成立之日起计算。”这个司法解释的出台与实施,使刑法的相关规定在审判实践中得到更加准确、有力的贯彻执行。下面,笔者以刑法总则的一般规定和…  相似文献   

11.
司法实践中,行为人挪用公款的动机、目的具有多样性,既有因收受贿赂而挪用公款的,又有挪用公款用于营利活动及非法活动的。正是由于挪用公款动机、目的的多样性,挪用公款行为可能引发其他犯罪。司法实践中对于挪用公款而涉及其他犯罪的,在罪数认定上也必然存在一些争议。在此笔者着重探讨以下三种常见的情形。  相似文献   

12.
挪用公款犯罪是一种多发性的犯罪,我国刑法以叙明罪状的方式规定了挪用公款罪.“两高”也制定过相关司法解释,但抽象的法律规定总是难以涵盖实践中的所有问题。笔者在办理挪用公款案件中就遇到了如下问题:  相似文献   

13.
挪用公款罪是日前常见多发的国家工作人员职务类犯罪之一。本文拟从挪用公款罪犯罪对象、司法认定、二方面出发,分析了现阶段我国立法与实践中存在的问题,找出了一套比较完整又行之有效的的对策。着重探讨目前公款范围界定过窄、以借贷行为挪用公款行为认定等问题。  相似文献   

14.
<正> 一、增设挪用公款罪的意义何在? 马克思主义刑法观认为,行为的社会危害性是犯罪的最本质特征,而某行为的社会危害性之有无是随着社会历史条件的变化而变化的,从而也导致法律对其评价的变化。原来被认为是犯罪的行为,现在不认为是犯罪;而原来不认为是犯罪的行为或者不需要作为一个单独罪名的,现在不仅被认为是犯罪而且还作为一个单独的新罪名,挪用公款罪正是如此。  相似文献   

15.
挪用公款罪的构成亟待完善成国平近年来,国家工作人员挪用公款犯罪活动逐年上升,犯罪金额也越来越大,严重干扰和破坏了经济体制改革及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健康发展。此外还有大量挪用公款的新情况,由于诸多因素而未能立案查处。之所以如此,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由于立...  相似文献   

16.
挪用公款罪是指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挪用公款归个人使用,进行非法活动,或者挪用公款数额较大、进行营利活动,或者挪用公款数额较大、超过三个月未还的行为。挪用公款作为一种职务犯罪,其新的犯罪形式层出不穷,有的问题在司法实践中争议较大、认识不一。为正确适用法律,准确地惩治挪用公款犯罪,现就实践中反映较为突出的几个具体问题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7.
朱平 《法学杂志》2004,25(6):58-60
挪用公款罪是一种典型的职务犯罪,也是实践中常见多发的犯罪类型,挪用公款罪构成要件的内涵、犯罪形态的确定、共同犯罪的认定、犯罪故意的确定问题一直是困扰司法实践的难点问题,值得深入探讨。  相似文献   

18.
证券从业人员挪用公款案会计鉴定方法初探孟霞萍证券从业人员挪用公款炒股,是近年出现的相当突出的新类型犯罪。作为司法会计鉴定,如何运用正确的鉴定方法,准确地确定挪用公款的数额、透支炒股的盈亏,以及解决与之直接相关的一些数额计算问题,成为一项很有研究价值的...  相似文献   

19.
挪用公款罪是司法实践中发案率较高、情况较复杂的一种犯罪.该罪的犯罪对象除了公款和特定公物之外,特殊情况下,还应包括非特定公物和财产性权利.在客观方面,行为人不管挪用公款归国有单位还是归私有公司、企业使用,不影响犯罪的构成:以单位名义挪用公款归个人使用,其性质属于违反财经纪律的行为;挪用公款罪的主体不包括受委托管理、经营国有财产的人员.  相似文献   

20.
(2003年9月18日最高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第1290次会议通过,自2003年10月10日起施行。)法释〔2003〕16号天津市高级人民法院:你院津高法〔2002〕4号《关于挪用公款犯罪如何计算追诉期限问题的请示》收悉。经研究,答复如下:根据刑法第八十九条、第三百八十四条的规定,挪用公款归个人使用,进行非法活动的,或者挪用公款数额较大、进行营利活动的,犯罪的追诉期限从挪用行为实施完毕之日起计算;挪用公款数额较大、超过三个月未还的,犯罪的追诉期限从挪用公款罪成立之日起计算。挪用公款行为有连续状态的,犯罪的追诉期限应当从最后一次挪用行为实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