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陈文娟 《台声》2010,(8):26-27
<正> 能和台湾青年朋友参加夏令营我感到很幸运,这也是我第一次参加这么大型的活动。我和另一个同事被分到二团采访。第一天他们刚到北京,全国台联这边以及给他们远道而来的客人们准备好了,舒适的住处和美味的佳肴。在当天晚上7点钟,全国台联还举办了晚会,北京几所高校的大学生还准备了精彩的歌舞表演。演出很精彩,台湾同学们看  相似文献   

2.
隐忍在都市     
一位很要好的朋友,几年前北漂。我们保持联系着,他一直希望我去看他。前不久.我去北京.想顺便看看他,不想,他支支吾吾婉言拒绝了。  相似文献   

3.
很早就听说杨少斌这个艺术家的名字,虽然他于1991年就来北京居住,但我们真正认识是在1996年底。我当时正在准备首届中国现代艺术品的拍卖会,其中有艺术家方力钧一件尺寸非常大的版画作品需要拍照。方力钧和杨少斌是非常好的朋友,他们毕业于同一所专科学校,在北京他们也一直保持着密切的来往,而且也是邻居。那时,杨少斌刚刚新盖了一间大画室,所以方力钧很自然地向他借用了这间大画室给我们拍照。我就是在那次拍照中认识杨少斌的。他当时已经是一位成功的艺术家了。少斌给我的第一印象是很直接和朴实。他没有什么客套话。这一…  相似文献   

4.
樊芒  安明栓 《台声》2002,(3):18-20
“与你分享的快乐胜过独自拥有,至今我仍然深深感动,朋友就像一扇窗,让世界与众不同……朋友就像一扇门,让世界变得更辽阔……”与那群可爱的台湾同学分开已有两天了,但这首歌却始终在我心头回响;分别的前一晚他们捧着鲜花在我的房中唱这首《分享》给我听的场景也每天出现在我的梦中,真的很想念他们。冰雪情缘有缘与他们结识应该感谢冰雪。来自南国宝岛的他们,正是抱着对“千里冰封,万里雪飘”的美景的向往才聚集到一起,结伴来到祖国的东北大地,亲身感受一下“北国风光”。虽然向往,但是一到北京,零下几度的气温也着实给了他们…  相似文献   

5.
陈粒 《创造》2007,(9):82-83
采访中。我们一直在思考这样一个问题——面对国际NGO,我们应该做些什么? 中国在发展,而且发展得很快。据说,有几位非洲朋友第一次来中国,到上海虹桥机场下飞机一看,坚决不承认中国是发展中国家。他们的中国朋友费了好大劲,才让他们明白,中国不都像上海北京那样发达,在广大农村,特别是中西部地区,农民的生活还很不富裕。  相似文献   

6.
《中国残疾人》2007,(12):38-38
在今年残奥会倒计时一周年之际。中国残联残奥办公室与本刊联合开展了“我与残奥”问卷调查征稿活动。在刊出活动启事的三个月里。编辑组收到了全国各地读者的回信。每一封信都洋溢着大家对2008年北京残奥会的热情期待。很多朋友都谈了他们心里最真实的感受,甚至希望能尽自己的力量。同残奥会一起掀起残疾人运动与残疾人事业的高潮。在对问卷调查中,很多朋友提出了很积极的建议。在这里.我们选择出来一些有代表性的留言,同大家分享。同时我们希望热心读者们继续关注离我们越来越近的2008年北京残奥会。继续给我们提出您宝贵的建议。  相似文献   

7.
在市残疾人职介中心举办的大大小小的就业洽谈会上,经常能看到这样的场面:一些残疾朋友不看招聘海报,而是问身边的人去哪家单位好。一问才知道,他们在与一帮同学、朋友一起应聘同一个单位。经了解,他们对用工单位及招聘的岗位不是很了解,不知何去何从,只是看到其他同学、朋友都面试了,觉得还不错,所以也就跟风了。可以想象,这样无主见的人是很难被用工单位选中的。  相似文献   

8.
"我是爱中国的,我的朋友、同学、家庭都在中国。中国给了我很多,给我家庭和幸福;我是什么样的人,也都是中国给的。"坐在我对面的莱奥纳尔多·博萨达先生,说一口流利的普通话,还带着一点很标准的"北京腔"。语言对于他来说早就不是问题,我们见面的这个早上,他刚刚开车出门,就听到车里交通广播说,今天他的车尾号限行,他马上返回家,借了朋友的一辆车出来。这位哥伦比亚人,除去一张高鼻深目的面孔,和北京土著几无区别。同北京大多数居民一样,他喜欢讨论北京的交  相似文献   

9.
此次美国轰炸中国驻南大使馆,对我们应该是一个警示,说明我们的时间很紧迫,我们确实是在受困之中,今后再也不能自以为在多么多么好的国际形势下醉生梦死了。最近碰到一些专家,他们给我描绘了一幅相当可怕的场景,似乎美国明日就要把中国围困在一个狭小的地区里,让它...  相似文献   

10.
18年前,在北京和一些医科大学生们座谈时,有同学说我的经历印证了一句话:“有志者,事竟成。”他们是以我翻译《希氏内科学》的过程来“印证”的。但我却以为这句话未必很准确,因为我的经历其实刚好说明了:有志者事未必能成。我是在50年代初,在医学院读书时立下...  相似文献   

11.
元非 《台声》2007,(1):112-113
每逢佳节倍思亲,不管年昧怎么淡,过年的方式怎么变,不远万里回家团圆,依然是中国人亘古不变的亲情表达方式。在北京工作、生活.学习的台胞越来越多。北京就像是他们的第二个故乡,北京.承载了他们太多美好记忆,也寄托了他们的梦想和人生规划。随着北京经济的快速发展.他们在北京开阔了眼界,增长了知识,有些还收获了爱情。他们对在北京的工作.生活.求学、创业.也是充满了信心,因为他们希望自己以后在北京的路.能够越走越宽广。随着农历新年的一天天临近.很多台湾朋友都选择了留在北京过年。虽然在北京过年,却还依旧挂念着家乡的味道。  相似文献   

12.
本课设计理念:给学生一些权利,让他们自己去选择;给学生一些机会,让他们自己去解决;给学生一个问题,让他们自己去找答案;给学生一方空间,让他们自己向前走。一、情景呈现,兴趣导入犤导入犦:大家好。我曾经向大家承诺过一件事,大家还记得是什么事吗?(给我们上课)对,我今天履行诺言来了。我可是一个守信的人。犤出示课题犦:守信履约犤师犦:我今天要跟大家一起探讨的就是这个话题。犤师犦:有同学也许会想,杨老师要给我们说大道理来了。诚实守信是大道理,但是谁敢说我们生活中不需要“诚实守信”呢?当你与朋友或同学约好一起去看电影而久等他不…  相似文献   

13.
孙宇 《两岸关系》2002,(9):60-61
“这一路的旅程真令我觉得不虚此行。北京朋友的热情令我非常感动,这一路上麻烦他们的事情很多,但是他们不仅没有一点儿不耐烦,还真正把我们当朋友看。或许那就是血浓于水的民族情感吧!相同祖先的炎黄子孙,有一种特别的情感,就如同最初踏上这块土地时的那一份强烈的归属感,那一种不可取代的牵系!”这是来自台湾的郭真同学的真情告白。 7月15日,京台两地的莘莘  相似文献   

14.
采访中,我们一直在思考这样一个问题--面对国际NGO,我们应该做些什么? 中国在发展,而且发展得很快.据说,有几位非洲朋友第一次来中国,到上海虹桥机场下飞机一看,坚决不承认中国是发展中国家.他们的中国朋友费了好大劲,才让他们明白,中国不都像上海北京那样发达,在广大农村,特别是中西部地区,农民的生活还很不富裕.  相似文献   

15.
来信一:我是一个性格内向的农村女孩,上大学后,看到有的同学能言善辩,而自己却只言片语,有时甚至连话都说不出来,真是又难过又着急。我很羡慕他们,也希望能够像他们那样自如地与人交往,可我自己找不到好的办法,你能救我怎么做吗?  相似文献   

16.
杨秀磊 《半月谈》2005,(5):74-75
1月19日,本栏编辑接到杨秀磊同学从河北大学人民武装学院打来的电话,电话中他说,他一直关注“写在西部的青春之歌”栏目,每篇文章都认真地看,常常为这些青年朋友的经历所感动。寒假前,他把去西部采访志愿者的想法告诉了朋友和同学。一些同学劝阻说,西部条件艰苦,气候恶劣,到那里是自找苦吃。杨秀磊说:“有些人会认为我是心血来潮。其实,我是期待已久。”这个寒假,他与另一个同学结伴奔赴西部,去采访那些志愿者朋友,并与他们在山坳深处一同过了一个特别的春节。以下这篇短文,就是杨秀磊同学带着激情西行采写的稿件。  相似文献   

17.
等待安置,这是个焦灼的过程。一个偏远的老解放区的小县城你没什么办法,企业不景气.行政事业不打算要人,怎样把我们这批200多穿过军装的人垂下去?我说过,这是个焦灼的过程。今年的安置时间在九月,眼下是六月。我们都可笑地削尖脑袋通过各种关系试图和民政局的头儿挂上钩。民政局的任何一位同志对我们来说都可能成为救命稻草,他们在我们眼里就是亲人。而我和这样的亲人沾不上边,我所有的同学朋友没一个能跟他们说上话的!既然说不上话,就索性不再打听。一个热浪翻滚的下午,小孩的舅忽然翻山越岭飞车而至。他大口喘着气说:““民…  相似文献   

18.
惜缘     
与春相识很偶然。那是在大一的暑假,我去一家单位勤工俭学,在那里我结识了这个文静且敏感的女孩。她并不漂亮,但笑容却很灿烂,颇有邻家小女之韵。我们很投缘,仅仅一个月时间,我们就成了朋友。回到学校后,尽管一个在北,一个在南,可我们始终保持着书信来往。我们谈我们的理想、我们的同学、我们的爱好……几乎无话不谈,不  相似文献   

19.
严昌洪 《世纪行》2009,(8):47-48
《无陂不成镇》是裴高才、王凤霞的新著。讲述的是黄陂的人文问题,说白点就是介绍黄陂的人物与文化。 作为武汉人,我们会广泛地接触到黄陂人和黄陂文化。拿我来说,同学、朋友、同事、认识的或不认识的人中就不乏黄陂人.像武汉图书馆的徐明庭老先生、小蓝鲸的董事长刘国梁先生、我的同事华中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院长彭南生教授……他们都有着黄陂人的精明干练。成就了一番事业,为武汉经济文化的发展作出了贡献。他们是黄陂人中的佼佼者。  相似文献   

20.
《人民公安》2008,(3):46-47
民警来信: 文静女孩变得心烦气躁 专家你好! 我是交警大队的一员.在车管所工作4年了.平时业务很忙。由于我们是窗口单位.平时来办事的人很多很吵.而单位又没有给我们配话筒.隔着厚厚的玻璃和老百姓说话很是费力气.声音小了他们就会一遍一遍的“啊?”声音大了,他们又说我厉害,态度不好。其实他们更可气.只要不明白就大声嚷嚷,而且从来没有秩序,不知道排队,一上来就挤.就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