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量刑建议制度是检察机关近年来在刑事诉讼中探索并取得阶段性成果的重要课题之一。构建量刑建议制度可以进一步完善公诉权,扩展辩护权,制约自由裁量权,对于实现宽严相济,促进司法公正,防止司法腐败,提高司法效率,保障诉讼参与人的合法权益,维护社会公平与正义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
浅析检察机关量刑建议制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琴 《学理论》2010,(23):147-148
司法实务中审判机关存在的量刑失衡问题,促使有必要建立检察机关量刑建议制度。在探讨量刑建议制度司法价值的同时,具体分析量刑建议在司法实践中出现的问题,深入探讨量刑建议制度的有效执行。  相似文献   

3.
郑祎梦 《学理论》2010,(25):146-147
量刑建议是检察机关在指控犯罪时就被告人应当判处的刑罚向人民法院提出的意见。也是检察机关履行审判监督职能的有效方式。检察机关提出量刑建议,有利于促进量刑公开、公正,保障司法公正,提高诉讼效率,加强审判监督,提高公诉人素质。旨在明确量刑建议的相关程序性问题,冀图使量刑建议制度完善化。  相似文献   

4.
张茜 《学理论》2023,(4):55-59
保护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是我国司法工作的重点。未成年人检察公益诉讼是近年来检察工作的新领域,也是检察机关保护未成年人权益的重要司法手段。未成年人检察公益诉讼在我国起步较晚,实践中仍存在一定的问题,制度上有待完善。有必要加强对未成年人检察公益诉讼的研究,厘定受案范围,完善相关程序,进一步加强检察机关对未成年人各项权益的全面保护。  相似文献   

5.
方晓东 《学理论》2010,(16):113-114
检察机关行使量刑建议权问题,越来越受到理论界和司法界的重视,各地检察机关也进行了一些有益的尝试。但是,量刑建议能否被广泛、深入地推行,在检察机关内部还存在一定的顾虑,对量刑建议如何操作也有不同的认识,从而影响了量刑建议权的有效行使。文章拟从量刑建议权基础理论与实践两方面对量刑建议制度进行初步探讨,以求有助于量刑建议制度的理论发展和实践需要。  相似文献   

6.
吴瀚  岳书光 《学理论》2023,(6):57-61
当前我国环境行政公益诉讼采取一元起诉主体模式,检察机关作为公益诉讼起诉人,是提起环境行政公益诉讼的唯一适格原告。在此模式下,检察机关兼具双重身份,诉讼过程出现司法地方化、案件收集渠道过窄、诉前建议缺乏刚性等问题,制约我国公益诉讼制度的长效运行。鉴于此,有必要考虑将社团组织纳入环境行政公益诉讼原告范围,发挥特有优势,以弥补检察机关作为唯一起诉主体的不足。更好地践行两山理论,维护公共环境利益,规范公权力行使。  相似文献   

7.
常鸿 《求知》2008,(10):41-43
司法体制改革是政治体制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意义重大。在构建以“民主法制”和“公平正义”为主要特征的和谐社会的过程中.司法机关的作用是不可替代的。党的十六大作出了推进司法体制改革的重大战略决策,于2004年底提出了改革和完善诉讼制度、诉讼收费制度、检察监督体制、劳动教养制度、监狱和刑罚执行体制、司法鉴定体制、律师制度、司法干部管理体制、司法机关经费保障机制、有关部门、企业管理“公检法”体制等10个方面35项改革任务,  相似文献   

8.
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决定》明确了一系列司法改革新举措,对司法体制改革作出新的重大部署。最高人民法院设立巡回法庭,探索设立跨行政区划的人民法院和人民检察院,建立领导干部干预司法活动、插手具体案件处理的记录、通报和责任追究制度,从制度和体制上防范和禁止地方行政权力干涉,保障审判权、检察权依法独立行使;推进以审判为中心的诉讼制度改革,实行审判权和执行权相分离体制,探索建立检察机关提起公益诉讼制度,实行立案登记制,从司法权运行机制和职能定位上强化司法权威,促进公正司法,保障国家和公民权益。  相似文献   

9.
张思伟  毕敏敏 《学理论》2010,(18):157-158
环境公益诉讼是解决环境纠纷、保护环境的重要手段,但我国环境公益诉讼制度的建立还面临着不少障碍。我国检察机关的性质、职责及其代表公众提起诉讼的优势,决定它应当在环境公益诉讼中发挥重要作用。检察机关提起环境公益诉讼已具有理论的依据和法律实践的支持,但还需解决其提起环境公益诉讼的法律地位、起诉范围和诉讼权利等问题。  相似文献   

10.
由于制度设计、司法传统、刑事司法政策等原因,检察机关对被害人关注不够,使以保护被害人民事诉求为宗旨的刑事附带民事诉讼在实践中有许多缺憾.以域外法制和诉讼原理为视角,可对检察机关与被害人的关系重新整合.  相似文献   

11.
倪晓一 《学理论》2012,(19):129-131
原告资格问题掌握着民事公益诉讼的闸门,是接近司法的一个关键性问题。我国目前采取的比较彻底的原告资格一元化,严重阻碍了我国民事公益诉讼的开展。然而在司法实践中,检察机关、政府机关、社会团体、公民在民事公益诉讼不同领域开展了不少的尝试。公共利益是一个不确定的法律概念,正因为它的不确定性,我们对社会公共利益的保护就因不同的领域采取不同的保护方式。在民事公益诉讼起诉资格上建立一种以检察机关和社会团体为主导、公民为辅的多维度的原告制度,以适应日益变化的社会需求。  相似文献   

12.
以认罪认罚从宽制度为代表的我国多层次刑事诉讼体系构建已成改革必然趋势。在取得成效的同时,之前的试点工作也反映出司法强势性影响诉讼当事人的权利保障、犯罪"从宽"处理遭遇再犯人员主观恶性顽疾、再犯危险因子加大社会风险管控难度等三大风险难题。新时代"枫桥经验"解答了检察机关"何为参与""为何参与""怎样参与"的当代犯罪治理疑问,其治理理念得以更新。  相似文献   

13.
我国认罪认罚从宽制度自实施以来取得了明显成效,但与此同时也暴露出由控审失衡、控辩失衡、控方一头独大的权力配置引发的诸多问题。认罪认罚从宽制度与域外认罪协商特别是美国的辩诉交易制度相类似,为此有必要在与辩诉交易制度进行辩证比较的基础上,遵循端正检察院对该项制度适用率的考核导向,法院对量刑建议享有充分的司法审查权,强化律师的实质参与以及"以审判为中心"诉讼制度归位的完善路径,重塑控辩审三方关系,以期对该项制度作出更为科学的构建。  相似文献   

14.
环境公益诉讼制度是构建生态文明制度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用制度保护生态环境、建设生态文明已成为环境法学界、实务界的共识。本文从我国目前严峻的生态环境形势切入,界定环境公益诉讼在生态环境司法保护中的地位,分析了环境公益诉讼的进展和存在的主要障碍,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健全完善我国环境公益诉讼制度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5.
以审判为中心的诉讼制度改革的提出,主要针对的是司法实践中业已常态化的庭审形式化问题,后者本质上是刑事诉讼结构及诉讼机制等问题的具体表征。以审判为中心的诉讼制度改革是司法改革系统中具有全局意义的核心节点,对刑事诉讼制度改革具有"牵一发动全身"的整体效应。对该制度主要争议问题进行辨析,科学界定"以审判为中心"的内涵,探寻其在整个司法体制改革中的制度价值和实现路径,有助于更好地实现司法改革的目标。  相似文献   

16.
论环境公益诉讼的启动主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环境公益诉讼既要充分保护公共利益,又要防止浪费司法资源,既要充分赋予公民和非政府组织诉权,又要防止滥诉,在制度设计上首先要赋予公民、非政府组织和检察机关诉权,又要在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的诉权设计一个检察机关前置审查的程序,同时要明确检察机关在环境公益诉讼制度中的法律定位。  相似文献   

17.
中国刑事诉讼法学界对量刑程序的本质缺乏梳理。当通过梳理,我们可以发现其本质不在于限制法官权力,而在于赋予权力以实现量刑个别化。在今日,它之所以成为一个问题则主要是信息社会的结果,更在于它是司法独立的前提。在中国语境下,由于司法不独立,量刑问题才成为一个真问题。而解决之道,量刑程序的诉讼化构造不仅仅要指向刑罚个别化、限制法官权力,更在于限制检察官权力乃至更为宏观的权力;随着时间的推移中,进而实现司法独立。舍此,我国的司法改革必然失败。  相似文献   

18.
马文骏 《学理论》2009,(32):86-87
如何解决有限的司法资源与不断增加的司法需求之间的矛盾,提高诉讼效率,是刑事诉讼所追求的价值目标之一。基于我国目前刑事司法实践中出现的效率低下的问题,我国有必要从制度和运作两个层面进行一定的改革,以提高诉讼效率。  相似文献   

19.
《民主》2021,(2)
正2020年全国两会,民进中央提交《关于建议制定〈知识产权诉讼特别程序法〉的提案》,得到最高人民法院办公厅经商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的答复。答复分析了关于制定《知识产权诉讼特别程序法》的必要性与可行性,并表示,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一直关注和研究如何完善知识产权诉讼程序,特别是制定统一的知识产权特别程序法问题。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认为,目前知识产权民事、行政和刑事案件管辖制度差别较大,特别是刑事案件涉及知识产权公安机关侦查、检察机关审查逮捕、审查起诉等,需要慎重研究,将会根据改革推进情况,认真总结司法实践经验,在立法工作中认真研究。下一步,最高人民法院将系统总结全国法院知识产权审判实践经验,在南京中院、中国政法大学、  相似文献   

20.
樊玉见 《学理论》2010,(22):119-120
以新时期检察机关"以人为本"的人本司法观为视角,探索检察诉讼环节构建刑事和解制度的理论合理性;在"以人为本"的司法理念下,分析刑事和解制度的价值,寻求二者的统一性,以期为检察机关在刑事诉讼环节推行刑事和解制度提供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