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论生态女性主义视野中的生态人之培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杜二敏 《学理论》2009,(11):79-80
由于科技的负面作用导致人们生态意识以及生态能力的缺乏,人与自然、地球及宇宙间沦为“我一它”关系。为改交这一困境,生态女性主义在关爱伦理的基础上以“圣杯”之思行使“关怀”与“联系”之权,运用“女性原则”。确立“德性主体”进而培养生态人,为建构和谐自然、和谐地球及和谐宇宙而努力。  相似文献   

2.
乔良 《党政论坛》2011,(22):32-33
美国并不酷爱战争,但美国需要战争。过去20年里,美国是世界上唯一连打过四场对外战争的国家。为什么要如此频繁地发动战争?地球人不懂,恐怕美国人民也不懂,因为这四场战争与一张轻飘飘的绿纸(美元)联系在一起?  相似文献   

3.
伦理自主性是行政人进行道德行为选择的前提和基础,行政人伦理自主性的养成一方面以其对行政工作与行政伦理的必然性认识为基点,另一方面又以其自身的坚定意志为保障,同时合理的制度规范提供的伦理生长空间也是伦理自主性获得的重要外部条件。拥有了伦理自主性,行政人就具备了向“价值人”目标迈进的基础,就能超越以往“经济人”和“道德人”定位的各自局限,将其个体利益的实现蕴于对组织目标的追求中,以伦理自主性为动力,追求公共利益目标的实现,进而达致行政人之间及其与公众的外部和谐。  相似文献   

4.
《党政论坛》2008,(4):18-18
人类似乎已征服了整个地球。但地球上还有未受人类影响的地方吗?值得庆幸的是,现在我们仍能找到这样的地方。可是,再过许多年,这些“最后的地方”还会存在吗?  相似文献   

5.
透明的地球     
如果我们想知道地下深处是什么样子,该怎么办呢?打钻孔取出岩芯,但这只不过是“一孔之见”罢了:我们也可以像医生检查患者身体那样对地球来个“CT扫描”,但这样的范围也十分有限。假如,我们的地球能像水晶一样透明,那地下的一切情况岂不是一目了然了?  相似文献   

6.
上官云 《党政论坛》2009,(12):33-33
在以色列人生活的近东地区,居住着地球上约5%的人口,可淡水资源却只占地球总量的0.09%。没有淡水,生存都成问题,哪里谈得上发展工业和农业!然而,在严重缺水的内盖夫沙漠上(希伯来语里,内盖夫就是荒漠的意思,面积占以色列共和国全境面积的60%以上),以色列人却利用高新技术,发展出自己独有的农业和果树栽培业,将柠檬和橘予出口到许多国家。除了种植业,总数近600万的以色列人,每年仅日常生活用水就需近3亿立方米。这些淡水在气候极端干旱的以色列又该从哪里来呢?  相似文献   

7.
3月23日下午2时,俄罗斯 和平号空间站由距地220 公里高空飞奔地球,剧烈的磨擦使得重达130吨的空间站主体在进入大气层后迅速烧毁,残骸破裂成无数碎片后,以时速560公里的速度坠入南太平洋。没有发生如某些人所预言的残骸偏离轨道,甚至砸人的戏剧性“灾难”。倒是和平号的坠毁,引起了人们对人类航天活动的浓厚兴趣。比如,太空中的人造天体到底有多少?这些花巨资送上天的神秘物体到底干了些什么?当它们的寿命结束时都要“叶落归根”吗?带着这些问题,记者采访了我国航天界的有关专家。 人造天体知多少 1957年10月…  相似文献   

8.
《学理论》2017,(1)
后工业时代的浪潮带着势不可挡的全球化与信息化席卷整个地球,管理主义的价值迷思使得行政领域出现大断裂之势。基于我国的行政生态环境,对行政伦理失范问题的相关概念与国内外研究进行综述,从制度伦理与个体伦理的双重维度入手,分析行政伦理困境以及行政伦理失范问题的发生机理,并对其展开内部强化以及外部控制层面的治理之道的拓展研究,立足于治理与善治的理论向度,以期达到行政伦理重建的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9.
王瑞良 《党政论坛》2009,(14):47-47
鉴于地球人口的不断增加和人类生存环境的日趋恶化,人们对太空探索倾注了极大的热情,寄托了无限的期望。但同时也有人对此不以为然,认为太空探索是置地球上许多问题于不顾的劳民伤财活动。他们公开提出:冒着巨大的风险进行太空探索,究竟值不值得?  相似文献   

10.
谢仁生 《学理论》2012,(26):34-35,76
侗族人持有一种把动植物或天然物视为祖先的"母体原型"直观思维形式。侗族歌谣中"先造山林、再造人群"歌词典型反映了侗族人把自然视为主体,人为客体的生态伦理观念。在农业生产中,侗族人世世代代传承着"稻—鱼—鸭"生产模式,有效地利用自然环境,同时又最大限度地保护了生态环境。侗族人的生存方式和生活理念虽然难以被现代人理解和复制,但是,对于今天这个生态环境日益恶化的地球而言则显得弥足珍贵。  相似文献   

11.
大力推进廉政文化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荣辱观是政治伦理与行政伦理的价值基础“廉政”,既是政治伦理的基本内容,也是行政伦理的核心要素。加强廉政文化建设,体现了政治伦理建设与行政伦理建设的共同价值要求。从政治伦理层面说,政治伦理是调整人与人之间政治关系的道德原则与  相似文献   

12.
王天民 《理论探讨》2005,4(5):42-45
马克思的伦理批判与其伦理追求是统一的,马克思的伦理思想间接映现于马克思的社会批判理论中.马克思对资本主义制度的批判映现着马克思所追求的制度伦理,即对人的自由的自我创造予以充分地制度保障的伦理;马克思对资本主义的生产批判映现着马克思所憧憬的生产伦理,即使人的自由的自我创造获得现实的实践方式的伦理;马克思对资本主义人际关系的批判映现着马克思所倡导的人际关系伦理,即体现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关系的伦理.  相似文献   

13.
立此存照     
近来,在处理和解决非法组织“法轮功”,揭露和批判李洪志的歪理邪说中,人们不得不提出一个问题:如此荒谬而混乱的东西,何以能在短短的几年时间里就蒙骗了那么多的人?其中还有为数不少的共产党员以及相当级别的领导干部和高级知识分子也受骗上当?这实在是发人深思的!李洪志及其所谓的“法轮大法”,宣扬“末世论”,宣称人类即将面临“毁灭”,怎么办?只有他李洪志这个唯一的“救世主”,以他的拯救人类的“唯一大法”──“法轮大法”,度你上天,不再是地球上的“常人”,度你到“天国”去,成“天人”,为此你就必须坚持修炼“法…  相似文献   

14.
刘明玉 《学理论》2009,(15):61-62
《政治学》是典型的残片断牍,但仍不失伟大,它以讨论教育而终结。本文试图以亚里士多德的教育方面的思想做切入点来分析其“至善论”主张,原因如下:公民教育与理想城邦构造密不可分;公民教育是实现善治之手段,没有“哲学王”,掺杂兽性的人如何治理好城邦?公民教育寄托了亚氏一种现实思考。在阐述亚氏的教育思想之后,本文对亚氏的关于国家伦理的温和“至善论”主张作出分析与论证。  相似文献   

15.
由于人权来源于道德并且体现道德,人权的实现是一个道德实践的过程,人权具有道德价值,因此"人权伦理"在概念上是成立的。人权伦理就是指:人权中本身蕴涵的基本伦理道德以及在一切人权制度、人权活动中所体现出来的道德、价值和伦理关系及其应遵循的道德原则、道德规范的总和。它的目的是为了实现人的本质,实现人的自由和全面发展。人权伦理主张要把人当作人来看待,要求珍爱人的生命,尊重人的尊严和价值,尊重人的自由、加强人的互爱,提倡人的平等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人权伦理具有主体性、普遍性、实践性的特点。  相似文献   

16.
构筑行政人责任伦理的若干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责任伦理是责任行政的核心要求。由于行政自由裁量权的客观存在、伦理规范的模糊性以及行政管理的公共性和伦理性等原因,行政人责任伦理建设显得尤为迫切。通过行政人格的提升、良好环境的生成以及机制的健全,有助于帮助行政人摆脱责任伦理困境,从而构筑一个行事以公益、正义为中心,内省以责任,外达于服务,和谐为实践基础的行政责任伦理。  相似文献   

17.
舜文化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源头和框架,经儒家的传承,影响到了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曾国藩,清末理学大师,深谙传统文化。事实上,舜文化中的家庭伦理、立德诚信、政治伦理无不在他一生的为人处事上得已体现。可以说,曾国藩的伦理思想是舜文化在他身上的投影。  相似文献   

18.
刘娟 《理论探索》2005,(3):32-33
克尔凯郭尔借助于人生三境界的美学境界和伦理境界描述了或此或彼的生存困境。美学人的生存游离在或此或彼之间,绝望促使美学人向伦理人的过渡成为可能。但是选择了伦理的生存就内在地选择了绝望,伦理目标只有在宗教中才能得到终极实现。  相似文献   

19.
人与自然之间是一种价值关系,也是一种伦理关系。这种伦理关系不是把自然物作为"伦理主体"所形成的人与自然之间的伦理,而是把自然物作为"伦理对象"而实现的人与自然之间的伦理。自然伦理最终体现在人对自然物的审美活动中,使人类中心主义和自然中心主义达到统一。  相似文献   

20.
“数字地球”为何刺激我们的神经 两年前,美国副总统戈尔提出的“数字地球”概念,不仅立刻引起了全世界的普遍关注,而且给面临新世纪的世界各国带来了一个真正跨世纪的挑战。要不要搞自己的“数字地球”,成了各国政府和科技界不得不严肃探讨的一个重要问题。 一个有关“地球”的概念,究竟有一种什么样的力量能如此深深地触动政治家和科学家敏感的神经? 它可不是我们脚下那个能散发泥土芳香的地球。它的确是个“地球”──地球上绝大部分自然和人类活动的数据、信息都包容在它的“体内”;它又毫无“球”的外形,不过是一个以数字形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