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43 毫秒
1.
物联网构筑安全智慧监所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安全是公安监管工作中最为关注的要素,如何实现对监所在押人员精细化安全管理,保障监所安全规范运行,是公安监管的核心工作。探讨了如何使用物联网等技术构筑安全智慧型监所,实现监所管理的数字化、网络化、集成化和智能化,进而提高监所安全管理水平,全方位保障监所安全运行。  相似文献   

2.
在智慧监所建设背景下,以"动态信息主导勤务"为出发点,提出了在统一时空框架下的数据汇聚、快速感知、预警研判及共享联动的创新模式,构建以监所真实场景为核心承载的数字孪生安防实战平台,实现监管数据的统一管理和立体直观呈现,场景化沉浸式表达监所范围内的安防动态、人员信息、警情状态及应急处置等业务,做到实景全局立体可视化高效指挥和智慧监管。  相似文献   

3.
<正>为落实公安部党委实施大数据战略、建设智慧公安的部署要求,以科技信息技术推进公安监管工作的创新发展,不断提升公安监所保障安全、服务大局的能力水平,公安部监所管理局在全国公安监管部门启动了为期三年的智慧监管建设工作,制定并下发了《关于推进智慧监管建设的指导意见》和《智慧监管建设技术指南》,为各地各级公安监管单位开展智慧监管建设应用工作提供了基本遵循和指引。  相似文献   

4.
江苏省公安厅监管总队以建设"全省监所智能化管理平台"为龙头,以实现"智慧监管"为目标,精心做好公安监管信息化体系架构设计和建设应用组织管理,在全省公安监管部门初步构建了以信息化为引领的现代公安监管警务机制,为打造安全文明监所提供了有力支撑和保障。  相似文献   

5.
2018年公安部提出“防控监所安全风险、规范执法执勤行为、服务公安中心工作、科学有效业务指导”的智慧监管建设目标。北京市公安局党委高度重视,要求北京监管做好“向科技要警力,向科技要战斗力”。北京监管围绕“打造忠诚平安法治文明智慧有为监管”的总目标,以构建监管“六大体系”新发展格局为主线,立足实际,精心筹划,加大投入,推动智慧监管建设实现新突破。  相似文献   

6.
李瑾 《警察技术》2019,(1):24-26
<正>当前,各地公安监管部门深刻把握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时代推动"智慧公安"建设的历史机遇,积极开展智慧监管建设应用的实践和探索,通过人工与智能的有机结合,力争用三年时间实现智慧监管建设应用全面覆盖、监所业务全面信息化管理,形成统一高效、互联互通、协同共享的智慧监管体系,打造集智慧防控、智慧管理、智慧服务、智慧指导为一体的新时代公安监  相似文献   

7.
结合当前公安智慧监管建设的实际业务需求,运用物联网、人工智能、生物识别等技术,设计涵盖感知、传输、服务、应用四层架构的公安监所智慧安防系统,对视音频监控、智能门禁、车辆管控、对讲广播、电子腕带、应急报警、电子周界、动环监控等安防感知子系统功能和组成进行了详细描述,最后介绍了基于开放架构设计的监所安防综合管理平台.  相似文献   

8.
公安监管信息化进入“智慧监管”新阶段,利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物联网等技术实现风险精准评估、业务智能辅助和信息全西感知,推动勤务模式转型升级,全面提高驾驭复杂监管形势的能力。被监管人员风险评估既紧贴实战业务需求,为监所安全预警提供数据基础,又最能体现监管大数据的灵魂,是“智慧监管”的重要组成部分。人员风险本身是一种不大好量化的指标,尤其涉及各类被监管人员的静动态属性和行为,如何定性、定量地对被监管人员进行风险评估是业界难题,即为主要研究内容。  相似文献   

9.
<正>公安监管工作急需一支业务素质高、实战能力强的专业民警队伍。根据公安部党委《关于加强和改进公安教育训练工作的意见》精神,创建与"大教育、大培训"体系相一致的院校化、专业化的培训模式,是目前公安监管工作队伍建设和发展的必然选择。针对当前日益复杂的公安监管工作形势,提升公安监管民警对监所突发事件应急管理战略地位的认识,创建源于公安监管实践的应急管理培训教学模式,加强监管民警在"处突制暴"  相似文献   

10.
公安监所内被监管人员中普遍存在多种羁押应急心理,容易出现闹监、自残、自杀等恶性问题,严重影响监所安全。总结实际应用经验,依据监管数据特点并结合业务痛点设计搭建了被监管人员风险评估预警模型,利用数据挖掘技术提高被监管人员风险识别预警能力,实现公安监管工作从被动处置向主动预防的警务模式转变。  相似文献   

11.
通过人工智能技术和大数据的结合,构建地铁场景下的"3+N"智慧安检体系。通过技术升级,实现物脸识别智慧安检、人员分级分类导控、安检勤务等级化等管理手段,降低公共安全风险,解决传统"汗水警务"模式以及落实监管责任难的困境。  相似文献   

12.
通过阐述过去公安监管场所医疗卫生方面存在的一系列问题,通过技术应用创新丰富监所医疗手段,完善监所医疗机制,实现被监管人员入所体检、所内及出所诊疗信息全程电子建档,引入被监管人员入所前社会医院医疗数据,准确掌握既往病史,积极利用社会医疗资源,探索实现远程就医诊断,充分保障被监管人员生命健康权,减少因病死亡,有效维护监所安全。  相似文献   

13.
随着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物联网等技术的发展,公安监管场所持续推进信息化建设,开展以实现信息全面感知、风险精准评估、业务智能辅助为目的 的智慧监管建设工作.从智慧监管建设标准入手,回顾智慧监管建设的初衷,深入分析智慧监管建设的重点、难点问题,并对智慧监管的发展方向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公安监管场所全面深化公安改革,落实"互联网+"创新精神和"惠民生、解民忧"行动理念,充分运用互联网金融和数据安全保障技术,通过搭建被监管人员亲情汇款系统,使被监管人员家属和监所民警都实实在在体会到"移动互联+电子支付"给寄存款管理带来的规范、高效、优质、便捷,全面提升了监所政务服务的标准化、网络化和智慧化水平。该系统"投资小、见效快、实用性强、简单易用",真正做到了"科技微创新、群众真满意"。  相似文献   

15.
浙江公安监管系统开展"三除一创"百日活动,是落实公安部"五化建设"和"三项重点工作"的具体抓手。其要义是从细微处、常规性和具体化抓监所整治,不求大、不求特、不求新,保证监管"保障人权、服务诉讼、确保安全"三大职能真正落地。以抓主要领导,管住重点人和核心岗位,树立"以小管大"的思维观;从小投入大改善,小规矩大养成,小文化大环境,确立"保小增大"的成本观;用示范所引领转型升级,抓后进所达标晋级,创品牌所挂匾保级,建立"抓小促大"的发展观,使监所安全保障有力、公安监管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6.
监所亚文化是指在监所中以特有的价值观和行为方式通行于在押人员群体内部的文化体系,它与监所主流文化一起构成了在押人员正式群体和非正式群体的双重价值体系,具有群体规范性、低层次性、传承性、吸引力、同化力和腐蚀力等特点,对在押人员的价值观和行为有着很大的负面影响。通过对监所亚文化的研究,可以了解监所亚文化的本质,探寻存在于犯罪现象特别是犯罪的交叉传染性和反复性等问题背后的文化因素,为从公安监管工作入手实施犯罪防控之策提供依据,具体可从强化监所主文化、监所环境、监管民警的作用等方面的影响来抑制监所亚文化的发展。  相似文献   

17.
随着公安部监所管理局《整治看守所监室悬挂点等安全隐患专项活动实施方案》和《广东公安智慧新警务总体规划》的下发,如何运用智慧新监管这一新手段去解决悬挂点风险这个老难题?本文结合监管业务和信息化建设工作经验,通过对公安监管场所悬挂点风险现状和常见对策进行剖析,运用智慧新监管的建设思路和相关技术手段,对新形势下的解决对策进行研究分析,以期供业界同行参考。  相似文献   

18.
玉环县看守所在实现52年安全无事故特别是在最近几年创建"四型监所"的过程中,探索形成了"六位一体"的公安监所安全管理模式和运行机制,凸显了全面推进勤务改革、向科学勤务要安全,深度应用监管信息、向科技投入要安全,切实维护合法权益、向人权保障要安全,不断优化精细管理、向管教转化要安全,大力整合内外资源、向联动协作要安全,切实严管纪律作风、向队伍建设要安全的基本经验。剖析解读公安监管工作的"玉环现象",玉环县看守所之所以能够创造52年安全无事故的奇迹,这不是偶然的,而是有其文化源头的,同时也为加强公安监管理论研究、加快看守所立法工作、加速公安监管人才培养提供了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19.
新的时期对公安机关信息化建设提出了新的要求。信息化越来越成为服务公安中心工作不可或缺的一项重要手段,如何做好新时期信息化建设也成为公安机关各部门共同关注的问题。作为公安重要基层基础工作之一的监管工作因为其特有的工作性质和模式,更是需要信息化作为有力的支撑。中山市公安局强制隔离戒毒所创新思路,立足新起点,强力推进信息主导监管工作战略,建立了以监控为主体的安全防范体系、以戒毒所信息管理系统为主体的信息化办公体系,各项信息化应用日臻成熟,全所信息化建设走在了全国监所的前列。然而监所信息化建设的工作任重道远,如何进一步做好新时期下的信息化建设仍需要广大民警结合工作实际进行深层次的思考。  相似文献   

20.
南京公安按照“一个支撑、双轮驱动、三大保障”战略,开展智慧警务总体技术设计,在公安部大数据战略框架指导下,提出南京智慧警务"13588"框架体系,形成“一网一中心三平台”的顶层设计,逐步摸索出适应发展的大数据智能化及智慧警务建设的方法,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