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 毫秒
1.
张健 《现代国际关系》2024,(1):5-26+136
乌克兰危机的爆发加速了欧盟力量格局的调整变化:德国榜样影响不再,做贡献的意愿和能力下降,在危机应对上从过去的领导者沦为跟随者;“大西洋派”占居主导地位,“欧洲派”失势,德国对美全方位依赖加大;法国对欧盟牵引力下降,德法轴心缺位,中东欧和北欧国家声势上扬;欧盟委员会相对于其他欧盟机构及成员国的地位和影响力增强,主导对俄制裁,突破禁忌更多参与共同安全与防务政策,助推欧盟经济政策“地缘政治化”。这些变化将增大欧盟内部纷扰,弱化欧盟国际地位和影响力,降低欧盟对华政策的稳定性和可预期性。  相似文献   

2.
“一带一路”建设是中国以新兴发展中大国的姿态建设性参与全球秩序重塑的过程。在此过程中,“一带一路”与既定地缘政治格局中某些国家的利益和战略之间存在一定程度的冲突和博弈。为此,本研究试图从“一带一路”与美俄印欧版“一带一路”之间的互动关系中,考察美俄印欧基于各自地缘政治经济利益而制定的地缘战略,以及客观上所形成的地缘挑战,提出中国的应对举措。本文认为,源自于特朗普弱化美国国际领导责任的地缘战略,“C5+1机制”对“一带一路”并不具有反制的地缘战略效果;中俄互信固然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然则受地缘政治变化带来的地缘战略不定性的影响,不可忽视欧亚经济联盟与“一带一路”之间存在地缘利益失衡的潜在风险;印度“印太构想”等互联互通战略和“大国梦想”背后的地缘战略考量,势必削弱“战略对接”在人们预想中的相关积极功能;欧版“一带一路”反映出欧盟试图通过所谓的“可持续”亚欧联通战略提升在亚欧大陆话语权的地缘战略考虑,但其内部的认知分歧,使其无法摆脱中国对其“分而治之”的疑虑。  相似文献   

3.
“主权欧洲”:欧盟向“硬实力”转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金玲 《国际问题研究》2020,(1):67-88,138
面对国际秩序和国际格局深度重组,欧盟在“主权欧洲”的话语体系下推动对外战略转型。多边主义多重受压、地缘政治博弈加剧以及大西洋联盟频现危机是欧盟战略转型的外部推动力量,而一体化的多重危机则是其转型的内部根源。欧盟所追求的“主权欧洲”并非进一步从成员国寻求主权让渡,而是意在提升在大国博弈中的地位。为实现上述目标,欧盟希望成为国际社会的地缘政治行为体,强势推进维护多边主义新方略,寻求平衡的跨大西洋关系,并推动一体化的外向性突破。欧盟的战略转型进程在决定其内外政策走向的同时,将会对世界格局和秩序演变产生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4.
国际地缘战略形势与中国的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在简略回顾 2 0世纪世界地缘政治格局三次变迁 ,尤其是冷战后十年世界地缘政治变化的基础上 ,尝试系统分析“9·11”后国际地缘政治的变化特点及中国面临的战略挑战。文章认为 ,阿富汗战争及其后果和美国的地缘战略调整 ,直接牵动世界及欧亚地缘战略形势的激烈变动 ,大亚太成为世界地缘政治重心 ,中国周边地缘战略环境复杂化 ,所承受的地缘战略压力增大。文章主张中国 2 1世纪初的地缘战略应立足亚太 ,更积极、主动地参与亚太事务 ,进一步推进睦邻外交 ,尤其要致力于改善中美关系并增大对东南亚的战略关注。  相似文献   

5.
世界地缘政治形势的变化与中国地缘战略环境评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冷战终结以来,亚太及全球地缘政治力量对比大幅变动,世界地缘政治格局出现重新分化组合趋向。以此为背景,我国地缘战略环境发生了值得注意的若干新变化,并且将对我国家安全产生重大影响。一、冷战后世界地缘政治形势的三大变化冷战结束以来,世界地缘政治环境发生巨大...  相似文献   

6.
2005年,欧盟经济继续低迷,结构性问题仍未解决;政治上,因为两个创始国法国和荷兰相继否决《欧盟宪法条约》,结果陷入危机和内部纷争,但在其他领域的努力仍取得了成效,如对周边地缘安全及内部社会问题的关注明显增强,在欧盟扩大及司法与内务合作上取得一定进展,中期预算问题也最  相似文献   

7.
浅评中俄美三大战略在中亚的共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俄美各以中亚为中心推行区域一体化战略,这使三国在中亚呈现出战略鼎立之势。这种状态造成了客观上的竞争性结构。三大战略在中亚虽存在竞争,但由于多种因素的制约,它的表现形式在目前主要是柔性和隐形的。在不同的双边关系之间,也存在着差别。三大战略各有优势和弱点,其发展定位和程度也很不同。随着三大战略的发展,它们在地缘政治的竞争性有增强的趋势,但在经济实践层面,则可能出现更多的交叉融合。它们未来将趋向合作还是走向对立,难以确定。  相似文献   

8.
中东欧地缘政治新态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东欧长期以来一直是大国争夺势力范围和影响力的逐鹿场,近年来更是地缘政治热点,呈现美、俄、欧、中东欧四方激烈博弈的新态势.美国借势“重返欧洲”,欲将中东欧作为遏制俄罗斯、控制欧盟、牵制欧俄关系发展的地缘政治工具.俄罗斯“恩威并施”,力图防止形成反俄“统一战线”,维持中东欧在俄与西方特别是北约之间的缓冲区地位,同时捍卫传统影响力.欧盟地位弱化,对中东欧控制力减弱,对外力介入特别是俄“渗透”的焦虑感增强,竭力抗衡,以确保在中东欧的主导地位.中东欧虽仍是欧、美、俄地缘政治博弈战场,但也日益成为主动的地缘政治玩家,特别是一改以往“一边倒”的做法,对外政策趋向多元务实,自主性增强.由于多重因素,未来很长时间内,中东欧地缘政治四方激烈博弈态势难改,且有阶段性恶化的可能,但不大可能失控.  相似文献   

9.
中国和平发展道路需要新的地缘战略及其理论支撑。新地缘理论的构建需要追溯传统地缘理论的演变进程,从中归纳大国地缘战略成败的历史经验。传统地缘政治理论覆盖传统大国战略的主要特点,至今仍然影响着大国竞争的走向。过分依赖和运用陆权论、海权论、边缘地带论等传统地缘理论可能误导中国和平发展道路的战略选择。文明冲突论和大棋局论等新地缘政治理论仍未摆脱美国早期追逐全球霸权战略的烙印,难以成为中国战略选择的思想来源。新的地缘经济理论随着经济全球化和区域一体化的潮流应运而生。一方面,经济成为地缘政治板块的主要要素构成,改变了地缘政治导致大国对抗和战争的历史逻辑;另一方面,地缘经济成为地缘政治的新的外在形式,其中包含地缘政治竞争的本质,更包含区域合作机制形成的基础。因此,地缘政治是大国战略对抗的环境研究;地缘经济是大国战略合作的环境研究。中国选择和平发展道路,在地缘理论上必然更多选择地缘经济的新思维模式,更多地扬弃地缘政治的旧思维模式。  相似文献   

10.
张春  张紫彤 《西亚非洲》2023,(2):97-117+159
法国对非洲的安全援助经历了3个发展阶段,即1960~1996年对非军事技术援助、1997~2012年聚焦非洲维和能力培养和2013年以来开展的非洲反恐反叛活动,其非洲化、欧洲化和多边化特征日益凸显。法国对非安全援助同时在两个层次展开:在双边层次上,外交部聚焦军事培训与教育、后勤支助等,国防部更重视战术、技术合作,并将能力培养植入直接干预努力;在多边层次上,法国以欧盟为主渠道实现成本分摊并提升法非安全关系的合法性。法国坚持“法兰西非洲”模式和高度军事化方法,加上其战略内部关系失衡、欧洲化侧重成本分摊而非利益分享、对非洲自主权严重忽视等情况,使安全援助很大程度上成为法国对非事务干预的合法化外衣,且是法国基于自身利益而扩大其在非洲的政治影响和争夺对非洲事务主导权的手段。“新月形沙丘行动”的重新部署,不仅暗示着法国对非安全援助的转型,更意味着作为整体的安全援助理论与实践的政治化、战略化发展。  相似文献   

11.
张杨 《现代国际关系》2023,(3):24-45+149
2021年拜登政府上台以来,美日同盟台海战略出现了新变化,走向涵盖政治、军事、经济、外交等各个领域的“全领域威慑”战略。这种变化背后有着深刻的动因:拜登政府回归同盟战略增强了日本联美“以台制华”的能动性;新冠疫情冲击下,美日提升了台湾在东西方价值观竞争中的重要性;香港实现由乱及治后,美日更为重视台湾地缘战略的前沿位置;乌克兰危机全面升级也为美日关联欧亚大陆地缘热点、强化同盟并协同配合台海战略提供了外部动力。未来,美日同盟台海战略将出现美日台三方互动高频化、政治红线试探常态化、武装力量部署分散化、战时分工精细化、经济安全合作全面化等趋势。  相似文献   

12.
随着印太地区成为全球地缘战略的中心,在该地区拥有直接主权利益和永久军事存在的法国是欧盟国家中最早提出"印太战略"的国家。法国版"印太战略"希望通过军事及多边合作建立稳定的多极秩序。为此,法国不断增加在印太地区的军事部署,以海洋安全为重点强化与地区国家的军事合作,建立以法印澳为轴心的印太伙伴关系网络。法国希望通过"印太战略",重振其全球大国地位,呼应美国制衡中国战略,维护法国本土及海外地区的安全,拓展其在印太地区的经贸和海洋经济利益。不过,法国存在资源掣肘、身份认知困境、国内政治层面制约等局限,这些因素将影响其"印太战略"的实施效果。  相似文献   

13.
普京在2016年6月提出的“大欧亚伙伴关系”计划,是继欧亚经济联盟和“转向东方”之后一项宏大的战略构想.“大欧亚伙伴关系”包括地缘经济、地缘政治和世界秩序三个层次的内涵.地缘经济和地缘政治是其起点,世界秩序是其最终目标.从地缘经济方面看,“大欧亚”意在发展俄罗斯的东部地区西伯利亚和远东,以及推动亚太地区的区域经济一体化;从地缘政治方面看,“大欧亚”意在使俄罗斯成为大西洋和太平洋强国,以及欧亚大陆的中心;从世界秩序方面看,俄罗斯希望将“大欧亚”打造成为新世界秩序的发源地和载体,作为单极世界的替代品.“大欧亚”概念已经面世,后续措施将会陆续出台.但是,由于各种客观障碍及主观不确定性,俄罗斯更注重“大欧亚”战略构想的地缘经济目标.  相似文献   

14.
欧洲边界问题实际是地缘政治和欧洲认同性问题。冷战后,中东欧国家的战略目标是“回归欧洲”。欧盟的政治战略是推动和巩固中东欧国家的民主政体和市场经济,在欧盟与俄罗斯之间构筑一条和平安全地带。俄罗斯与欧洲“融合”同“融入”欧洲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俄罗斯是一支与欧盟对等的独立力量。  相似文献   

15.
防范金融霸权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冷战结束后,世界形势总体而言趋向和平,西方大国用政治对话和经济合作取代了传统的军事对抗观念,地缘政治论也逐步被地缘经济论所取代。进入90年代后,金融霸权成为西方发达国家控制世界经济金融、剥削发展中国家的主要形式,也是发展中国家面临的最大威胁。金融霸权...  相似文献   

16.
世界地缘政治新变局与中国的战略选择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进入21世纪以来,世界地缘政治态势发生了引入注目的两大重要变化:一是因亚太崛起为世界主要经济和实力中心,国际地缘政治格局出现大调整,世界地缘政治中心加速从欧洲-大西洋地区向亚洲-太平洋地区转移;二是全球化的推进以及亚太崛起,给国际地缘政治观念注入了新因素,以争夺世界权力中心、准备战争为核心内容的传统地缘政治思维式微,新的地缘政治观更突出全球相互依存,相互合作.国际地缘政治态势的新变化给中国崛起带来了新机遇,中国应以新思维制订新的地缘战略,以期为完成中国崛起的"最后起跳"创造条件.  相似文献   

17.
试析欧盟对土耳其政策的矛盾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欧盟对土耳其的外交政策有一条明显的轨迹,即利用土急于加入欧盟的心理,鼓励并促进土国内的“西化”与“欧洲化”改革;同时又尽量拖延其入盟进程。欧盟对土政策从一开始就受一种矛盾心理所支配:一方面,出于安全及地缘政治需要,有意在欧土关系上做出某种特殊安排;另一方面,一些成员国对土“异类”文化体系和价值观始终排斥,存在着认同困惑和冲突。未来欧盟对土政策仍将受这种矛盾心理的影响,土耳其最终能否入盟也取决于这一矛盾的发展变化。  相似文献   

18.
当前欧盟对俄关系中的能源因素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欧盟东扩后,俄罗斯在欧盟能源战略中的意义明显增大,欧盟对俄罗斯能源供应高度依赖的风险也随之上升,地缘政治问题成为影响欧俄能源关系的重要因素。能源作为一种战略资源,在未来既有可能成为破坏欧俄关系的“武器”,也有可能成为密切欧俄关系的“黏合剂”。受欧俄政治关系的影响,欧盟对俄能源外交存在着明显的矛盾性和局限性。  相似文献   

19.
欧亚大陆过去和现在都是世界地缘政治的中心.而冷战以来,特别是"9·11"以来,欧亚大陆地缘政治形势出现了一些新变化,其中有三点比较明显:一是中俄印接近,二是美国欧亚大陆政策变化,三是非传统安全因素对欧亚大陆地缘政治的影响. 欧亚大陆有四大力量中心,包括欧洲、中国、俄罗斯和印度.其中,欧洲这几年通过欧盟的扩大,已经把大多数欧洲国家吸收了进来,但其发展势头似乎开始下降,进入了内部消化时期,这可能需要几年甚至更长的时期.而中俄印则连续多年保持快速发展.俄罗斯不仅经济发展很快,几年中GDP成倍增长,而且军事力量恢复很快,不断显示其实力,政治外交底气也很足,敢于抗衡西方和美国;印度虽然仍很落后,但这几年的发展速度也较快;中国则继续保持10%的年均增长率.  相似文献   

20.
中亚位于欧亚大陆之间,是国际地缘政治的战略要地,欧盟要成为全球战略玩家,中亚是其全球战略中不可或缺的一环。欧盟与中亚关系主要建立在“发展政策”基础上,对中亚的援助是欧盟全球援助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关系到欧盟的诸多战略利益,其中民主化、人权、良治等问题是欧盟发展援助的“主流议题”。中亚国家大都是欧盟眼中的“极权国家”,即便在具备西方民主模式的吉尔吉斯斯坦,欧盟也对巴基耶夫的执政能力及2009年7月的总统大选表示不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