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1945年7月14日上午,国民党军统局的刽子手们在贵州息烽集中营附近的快活岭,进行了骇人听闻的集体大屠杀。被害者是7位年轻人,其中有一名是中共设在国民党军统重庆电讯总台秘密支部的领导人、曾使蒋介石大为震惊的“军统电台案”的“要犯”——张露萍。  相似文献   

2.
金志宇 《党史纵横》2012,(11):58-60
中共的叛徒中,投敌后做特务的很多,如张国焘,投奔国民党后被安置在军统局,做了戴笠手下的特种问题研究室主任。在几十年的国共斗争中,安排中共叛徒做特务,也是国民党方面的常用手法,按照国民党军统、中统两大特务系统来说,在军统系统的还有担任过中革军委秘书长的徐梦秋、中共东北军工委书记项乃光、八路军驻洛阳办事处处长袁晓轩、中共台湾省工委书记蔡孝乾等;在中统系统做特务的有担任过中央特科负责人的顾顺章、中央政治局候补常委徐锡根、全国总工会党团书记卢福坦、中共上海执行局书记李竹声、中共南委宣传部长涂振农等。这些人在国民党特务机关里或高或低都有一定的职务,但真正在军统、中统中做特务做到首脑级别的叛徒,惟有曾任中共南委组织部长的郭潜。  相似文献   

3.
1940年春天,国民党军统局发生了一起让蒋介石极为震惊和恼怒的要案:电讯处报务主任和另外五名报务员,居然通过一名年轻女郎,同中共中央南方局发生了联系,将名册、呼号、密码全部泄露。由这七人组成的“牛角沱七人小组”的组织称谓为“中共军统局电讯总台特别支部”,支部书记就是年轻女郎张露萍。  相似文献   

4.
抗日战争时期,国民党的特务机关在蒋介石的反共方针下,始终把中共驻重庆机关和工作人员作为侦察、控制的迫害对象。在重庆参与这一阴谋活动的特务机关计有:军统局、军统局重庆特区(简称渝特区)、军统局控制下的重庆卫戍司令部稽查处(简称稽查处)、军委会办公厅特检处(简称特检处)、军委会运输统制局监察处和重庆市警察局侦缉大队(刑警处)。中统局及其所属的中统局重庆实验区。宪兵司令部警务处及所属的直属特高组。被特务包围、监视的中共驻渝机关主要是:化龙桥、小龙坎地区的八路军驻渝办事处和《新华日报》社;曾家岩、上清寺地区的中共中…  相似文献   

5.
黄禹康 《世纪风采》2009,(11):39-41
张国焘于1938年叛变投靠国民党,在蒋介石的要求下,张国焘正式加入了“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调查统计局”(简称“军统局”),任特种政治问题研究所主任,少将军衔。在军统局里,这可是一个不小的官职。所以,不少原国民党特务都对J张国焘嫉妒得要命。  相似文献   

6.
《党的建设》2000,(9):40-41
抗战期间,一名直接受命于蒋介石的人,身兼国民党军统局少将和汪伪军委会少将,成功地猎取了大量日伪军事政治情报.在日本投降时,此人又奉蒋介石之命接管南京.其后又成为中共地下工作者,秘密共产党员,为解放战争的胜利建立了不朽的功勋.最后被蒋介石亲自下令杀害.他就是周镐.  相似文献   

7.
王钰 《党史纵横》2010,(10):44-46
抗日战争爆发后,国民党军统局或立了一个密电组,聘请美国密码专家亚德雷任顾问,以日本军用密电为对象进行破译。1940年4月,蒋介石把在重庆的国民党各派系从事密电侦收和破译工作的7个机构合并,成立了军事委员会技术研究室,集中人力、物力、财力,加强密电情报的侦译工作。  相似文献   

8.
正张露萍,四川崇庆县人,学名余硕卿,1921年出生在北平。她是战斗在敌人虎穴中的一位年轻的女共产党员,1938年参加中国共产党,1939年11月由党派到重庆从事地下工作,领导国民党军统局电讯处秘密党小组。1940年被捕,被关押在国民党军统白公馆、息烽监狱,1945年7月14日被国民党反动派残酷杀害,年仅24岁。奔赴延安1937年,七七事变以后,中国共产党  相似文献   

9.
从1920年8月中共第一个早期组织在上海建立至1921年7月一大前后,本文界定为中共早期。在这一时期,中共存在着明显的排斥国民党的政策。中共早期排斥国民党政策的形成及确立与共产国际密切相关,它是共产国际成立伊始“进攻理论”在中国的直接后果。按照这种“进攻理论”,共产国际要求中共必须把无产阶级专政、社会主义革命当做当前迫切任务,把资产阶级、国民党当成最主要的敌人与革命对象。以“打倒中派”为特征的共产国际“左”倾政策,要求中共对资产阶级、国民党必须采取敌对、排斥的政策。共产国际代表的使华与“进攻理论”的输入,是中共早期排斥国民党政策形成及确立的组织基础和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0.
自由批评是共产国际同意中共加入国民党实行党内合作的主要条件之一,也是中共在联合战线中保持独立的条件之一。中共公开批评国民党及其领袖关于国民革命的错误观念和言行,在引导和影响国民党政策、推动国民革命运动的同时,也引起国民党方面的严重不满乃至抗议,甚至采取"整理党务案"等办法来解决。中共在共产国际的影响以及国民党的压力下,不断调整批评国民党的策略,在北伐战争开始后逐渐减少对国民党的批评。因此,中共在第一次国共合作中对国民党的批评大致经历了三个不同的发展阶段,明显呈现出由激烈到和缓,再由和缓到激烈,最终又回复到和缓的变化路径。这种结局是与联合战线由中共和国民党联合向中共和国民党左派联合的策略变化相联系的,也是国共两党争夺国民革命领导权的真实写照。  相似文献   

11.
张露萍:打入军统的女情报英雄张露萍。1921年出生于四川省崇庆县(今崇州市)。1937年11月,张露萍奔赴延安,先后毕业于陕北公学和抗日军政大学,1938年10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39年10月,张露萍受党派遣回四川工作,秘密打入重庆国民党军统局电讯处及电讯总台,担任党在军统局的地下党支部书记。她从军统机关截获了大量重要情报直接送到了我南方局。  相似文献   

12.
1940年初春,在国民党特务首脑机关,发现了~个共产党的“红色电台”。共产党人利用军统的电台、密码搜集情报,甚至直接向延安发报。蒋介丑闻讯,十分震惊,大骂军统特务头子戴笠。戴笠亦十分惊恐,军统的电台是自己亲自布置的,人员也是自己亲自派的,难道共产党的势力已经潜伏到了军统内部?的确,这个“红色电台”的成员是由中共南方局安插的,为首的还是一个姑娘,她的名字叫张露萍。南方局交给张露萍的任务是:领导在军统局电讯处的张蔚林等地下党员,成立中共特别支部;与南方局军事组直接联系,负责传递情报;待机在军统特务机关内…  相似文献   

13.
1945年7月14日上午,国民党军统局的刽子手们在息烽集中营附近的快活岭,进行了一场骇人听闻的集体大屠杀.被害者是7位年轻人,其中有一名巾帼英雄,她就是我党设在军统重庆电讯总台秘密支部的领导人、曾使蒋介石大为震惊的"军统电台案"的"要犯"--张露萍.  相似文献   

14.
重庆歌乐山烈士陵园所在地,曾是抗日战争时期的“中美特种技术合作所”和直到重庆解放才被摧毁的国民党特务机构军统局集中营——一座关押革命志士的人间魔窟。设在这里的渣滓洞、白公馆监狱更是罪恶昭彰的两口活棺材。1949年国民党政权在大陆崩溃之际,国民党反动派在这里进行了惨绝人寰的大屠杀,11月27日之夜的集体屠杀更达于疯狂的极点,200多位共产党员和其他党派及  相似文献   

15.
1927年上海"四一二"政变发生后,联共(布)党内就中国革命的走向问题激辩不休。托洛茨基等人先是主张中共有条件地留在国民党内,后来提出中共独立于国民党,组建苏维埃,实行工农民主专政。以斯大林为首的联共(布)多数派则认为,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领导者应是国民党,共产党应留在国民党内改造而不是独立,建立苏维埃意味着反对武汉政府。"七一五"政变的发生,证明斯大林中国政策的彻底失败,斯大林却在让中共领导人承担其错误政策的替罪羊后,把反对派也一并清理出联共(布)领导队伍。  相似文献   

16.
沈玄庐1920年6月加入中共上海发起组,是早期中共党员,曾发起和领导了浙江萧山衙前农民运动,受到中共负责人陈独秀的好评,还得到了国民党左派和孙中山的赏识。1925年3月孙中山逝世后,国民党内部在国共合作问题上的斗争日趋激化时。沈玄庐蜕变成为国民党右派。  相似文献   

17.
中国内战的爆发与苏联对国共双方的影响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一方面,苏联明里支持国民党,但暗中却不与国民党合作,致使国民党在美苏之间由表面上的中立最后完全倒向美国,毫无顾忌地发动旨在武力消灭中共的战争;另一方面,苏联为一己之利压制中共,但暗中也给予了中共有限的援助,这既使中共坚定了独立进行武装斗争的决心,也使中共增强了战胜国民党的信心。国共双方,一方敢于发动战争,另一方又无所畏惧地应对战争,战争于是不可避免地爆发了。  相似文献   

18.
杨飞 《湘潮》2008,(8):49-50
李宗仁是国民党著名高级将领,国民党败退台湾后,李宗仁流亡美国。 1965年,在周恩来等的精心安排下,思乡心切的李宗仁冲破重重阻扰,由美国辗转回到祖国。归国后,李宗仁受到了毛泽东,周恩来等中共领导人的热烈欢迎。  相似文献   

19.
抗战时期,国共两党在陕甘宁边区进行了针锋相对的宣传斗争。国共两党的宣传斗争大致经历了如下四个阶段:1937~1938年,国民党利用统战工作中的优势地位,对边区进行宣传进攻,而中共受"一切经过统一战线,一切服从统一战线"的影响,导致应对缺失;1939~1940年,国民党继续内外夹击,但中共随着六届六中全会后对统战政策的修正,着重从教育领域内进行反击;1941~1943年,由于双重政权的结束和延安整风运动的开始,国民党在边区影响趋于弱化,中共对国民党的宣传开始全面清除;1944~1945年,在第三次反共高潮之后,为了缓解国际国内的压力,国民党再次放开了对边区的封锁,也试图在宣传上重新进入边区,对此中共则毫不妥协。  相似文献   

20.
李和平 《世纪桥》2009,(22):19-21
1946年1月10日,周恩来率中共代表团参加政治协商会议。会上中共代表和民盟代表紧密配合,建成了反内战反独裁的政治联盟。在许多重大问题上一起协商,同国民党反动派进行了针锋相对的斗争。由于中共和各民主党派代表团结合作,最后使会议通过了实际上是否定国民党一党专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