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刑事照相行业标准中有关犯罪嫌疑人辨认照相的规定相互之间产生歧义,某些内容已明显不符合当前的法律并与实际工作不相适应,相关标准中缺乏操作细则,有关论著或教科书对此也是各抒己见,从而使基层公安机关在拍摄犯罪嫌疑人辨认照片时无法规范统一.  相似文献   

2.
吴新原 《政法学刊》2002,19(2):64-65
人身辨认照相中正确并便捷地用光是基层公安机关在记录犯罪嫌疑人相貌信息中不容易掌握的技术难点,通过闪光灯间接反射照相可以解决这一问题;同时,利用这种用光方法简单、方便、操作性强的特点,可以在基层建立一套简易的人身辨认照相系统,使得犯罪嫌疑人相貌记录的严格化、规范化成为可能。  相似文献   

3.
余华  吴新原 《政法学刊》2000,17(1):71-72
本文就数字图像处理技术在尸体面貌辨认照相中对尸体面部肤色的调整,伤痕、残缺部位的修复和在尸体面貌辨认相片拼接中的应用以及处理后的尸体面貌辨认相片在公安刑侦系统内部局域网上的应用作了阐述。  相似文献   

4.
在文检案例中常常会遇到压痕需要辨认、照相固定。常规的检验方法很多,比较常用的有静电压痕仪、可见光侧光照相法等。但在实际检验中常会遇到一些比较特殊的情况,压痕形成在背景图案比较复杂的材料上,比如照片、物品包装盒等,在检验时使用常规检验方法显现的压痕会受到背景图案的干扰,影响观察效果。尤其是在照相固定时,压痕文字和背景图案很难分离开。如果利用紫外线对透明覆膜材料通透性较差的特点就可以解决这个问题。笔者通过紫外观察照相系统对照片、覆膜纸质包装盒等检材上的压痕进行观察和照相都取得了比较好的效果,报道如下。1原理…  相似文献   

5.
书讯     
刑事照相行业标准中有关犯罪嫌疑人辨认照相的规定相互之间产生歧义,某些内容已明显不符合当前的法律并与实际工作不相适应,相关标准中缺乏操作细则,有关论著或教科书对此也是各抒己见,从而使基层公安机关在拍摄犯罪嫌疑人辨认照片时无法规范统一。本文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安部2001年11月15日批准的《犯罪嫌疑人与罪犯司法登记照相规则》(GA/T328-2001)基础上进行修改和完善,籍此抛砖引玉,为今后有关部门组织专家制订更为准确、详细、实用的相关技术标准提供参考。1定义的修改与完善原规则采用的定义为犯罪嫌疑人和罪犯司法登记照相是对犯…  相似文献   

6.
物证照相通常需要无阴影或无投影照相,脱影照相就是把被拍对象由于光照而产生的投影消除,使物体的影像轮廓边缘特征清晰的显示出来,以利于辨认和检验的一种重要的照相方法。主要方法有利用自然光下的散射柔和光脱影、利用脱影灯箱脱影、利用平面玻璃悬空法脱影、利用黑衬底脱影、利用环形闪光灯脱影等拍摄技法。  相似文献   

7.
在暗视场照相中利用定向反射镜可控制入射光的光照角度,获得最佳配光效果。对于特定的检材,暗视场照相还能弥补定向反射照相的不足。此技术方法已应用于实际办案中。  相似文献   

8.
当前我国伪造国家机关公文、证件、印章犯罪居高不下,假公文、假证件、假印章层出不穷,严重扰乱了社会管理秩序。而伪造国家机关公文、证件、印章罪的犯罪对象——国家机关公文、证件、印章的多样性和多变性,又给法律适用带来一定的难度,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打击效果。正确认定国家机关公文、证件、印章的属性和范围,不仅是理论研究的需要,更是司法实践的当务之急。一、国家机关公文的司法认定国家机关公文是在国家机关在行使职权过程中形成的具有法定效力和规范体式的文书,是进行公务活动的重要工具。它是以国家机关或其内设机构为名义人的,它…  相似文献   

9.
辨认原理、规则之解析与构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辨认的原理和规则有着密切的关系。辨认的原理是辨认规则的指导和依据,而辨认规则是辨认原理的体现和具体化。辨认规则是以辨认原理为依据,通过具体的活动落实辨认原理过程的规则性总结。没有辨认原理,辨认规则就失去了理论基础;没有辨认规则,辨认原理也难以得到实现和验证。因此,二者密切关系不言而喻。以辨认原理为理念支撑,以辨认规则为技术指导,以异国异域辨认制度为参照,是构建中国辨认制度的重要路径。  相似文献   

10.
偏振光照相显现镜面客体上的潜在指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研究镜面客体上潜在指印的偏振光照相显现方法。方法用偏振光照相分别对普通镜面和CD盘上的油脂指纹、灰尘指印进行显现。结果显现指纹清晰,通过与定向反射、暗视场照相方法进行比较,偏振光照相效果明显好于其他光学方法。结论偏振光照相可以有效地增加指印纹线与背景的亮度反差,消除物体背景干扰。  相似文献   

11.
崔岚 《中国司法鉴定》2011,(5):57-58,61
介绍了丝网版印章的制作工艺,分析了丝网版印章印文特征的可变性和稳定性,总结了丝网版印章印文检验的方法,为司法鉴定实践中此类印章印文的真伪鉴别工作提供一定参考。  相似文献   

12.
原子印章作为上个世纪80年代末出现的一种新型印章被广大客户接受并使用,但同时也为作案人伪造文件提供了方便,特别是在经济案件中,伪造印章印文的方式已从传统的手工雕刻发展到利用高科技伪造印章印文。本文作者结合案例,运用Photoshop图像处理软件对原子印章鉴别,在鉴别仿造的原子印章中发挥了技术优势作用。  相似文献   

13.
试论光敏印章盖印印文的检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光敏印章盖印印文形成机理 ,总结检验方法。 方法 查勘刻制光敏印章流程 ,制作光敏印章 ,观察其盖印印文特点 ,查阅相关资料 ,结合检案实践对印文特征进行评析。 结果 弄清了光敏印章的制章原理 ,提出了光敏印章种类鉴别和个体鉴别的特点和方法。  相似文献   

14.
凌敬昆  施少培 《法医学杂志》2000,16(2):108-109,111
制作了13枚"同版"渗透型印章和激光雕刻印章,分析了这些"同版"印章的印面特征和盖印印文特征.研究发现,相同条件下制作的"同版"印章的个体差异十分微小,如果考虑到各种盖印条件下,这些印章盖印印文特征的变化范围,"同版"印章印文的检验是十分困难的,甚至是不可能的.  相似文献   

15.
关于光敏印章印文的可变性特征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张岳  郝疆 《刑事技术》2010,(3):42-45
光敏平面橡胶渗透印章,即光敏印章,是上个世纪90年代初由日本人发明的章墨一体印章,我国于1998年年初从日本引进。光敏印章完全颠覆了传统印章的凹凸成像原理,利用特殊材料的感光性原理制成,在印章表面不需要印迹的地方形成一层不能渗透的膜,需要印迹的地方使印油通过光敏橡胶渗透,  相似文献   

16.
浅谈垂直定向反射照相技术在实验教学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赖胜群 《政法学刊》2000,17(3):78-80
利用定向反射镜进行垂直定向反射照相,是近年来出现的照相新技术。它使用方便,对潜在手印显现效果好,在实验教学中,学生在使用定向反射镜过程中取得一定效果,但应用中也碰到一些问题值得探讨。  相似文献   

17.
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Otsu算法的印章二值化法.该算法通过对算法的改进,考虑了印章图象象素的灰度分布值和它们邻域象素的平均灰度值分布情况.并不是用于整幅印章图象,而是用于分块的印章图象.实验证明,该算法适合印章的二值化处理.  相似文献   

18.
传统印章和现有防伪印章的致命缺陷在于其印文均为平面形式,因此,极易被用各种方法(尤其是照相制版的扫描制版方法)逼真仿造,即使采用防伪油墨,也难以起到防伪作用,因为防伪油墨的销售范围无法控制。“三维防伪自动印章”的最大特色在于使印章的印文立体化,可有效防止采用各种方法(尤其是照相制版和扫描制版方法)对印章和印文的伪造,并方便肉眼和仪器对印章真伪的识别和鉴定,因此,其设计突破了传统印章和现有防伪印章在防伪效能方面的局限(图1)。“三维防伪自动印章”的具体防伪方案是:(1)印章印模的印面(主要是印面周…  相似文献   

19.
辨认在我国刑事诉讼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往往成为定案的关键,因此错误辨认也是导致错案的重要原因.辨认的真实性受多方面因素的影响.首先,辨认人的记忆不可靠.辨认人对案件事实的感知不完整,且在感知案件事实后会遗忘或重构案件事实.辨认人在辨认过程中作出的判断是相对判断,很容易猜测出辨认结果.其次,辨认的场所封闭,组织人在追诉心理下容易丧失中立性,会对辨认人进行暗示.我国司法人员难以对辨认笔录进行实质审查,审查的过程实际上就是对辨认笔录的确认.我国已经初步确立了部分辨认规则,但现有的辨认规则已经失灵.为了有效避免辨认过程中的暗示和猜测,我国可以引入“双盲”辨认规则和顺序辨认规则,同时对辨认过程进行同步录音录像.  相似文献   

20.
本文通过对印章边框特征的产生原理及种类的分析与研究,阐述了影响印章边框特征的因素,提出了应用边框特征检验印章印文应注意的基本事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