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报道了间接荧光抗体试验(IFA)检测猪旋毛虫病的诊断价值。对人工感染旋毛虫的猪血清,IFA的阳性符合率达98.70%。与已知阴性血清无假阳性反应。与弓形虫、囊虫感染猪血清无交叉反应。感染肌组织常规石蜡切片及脱囊肌幼虫均可用作抗原。我们的研究初步表明,IFA可作为诊断猪旋毛虫病的一种配套血清学方法并可用于血清流行学调查。  相似文献   

2.
用猪肾传代细胞系PK 15增殖猪圆环病毒 2型 (PCV 2 )毒株制备抗原 ,建立了检测PCV抗体的间接免疫荧光试验 (IFA)。应用该方法对 64份临床送检血清样品进行了检测。结果 ,3 8份血清呈现PCV抗体阳性 (5 9% )。IFA方法的建立为临床上进行PCV流行病学调查及相关疾病的诊断提供了另一种检测手段。  相似文献   

3.
用已经建立的检测仔猪副伤寒血清抗体的Dot PPA ELISA ,对不同仔猪副伤寒抗体水平试验组 14头仔猪和对照组 4头仔猪进行了血清抗体效价测定 ,并以沙门菌强毒攻击受试猪 ,测定血清抗体效价与保护力的关系。试验结果表明 ,以Dot PPA ELISA检测的仔猪副伤寒血清抗体几何平均效价不低于 2 8.2 时 ,85 .7%的猪能够抵抗沙门菌强毒的攻击。试验初步确定以Dot PPA ELISA进行猪群免疫监测时 ,血清抗体的几何平均效价 2 8.0 为仔猪副伤寒的保护临界标准 ,该标准的确定为集约化猪场用Dot PPA ELISA检测仔猪副伤寒血清抗体 ,进行仔猪副伤寒的诊断、免疫监测及流行病学调查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4.
以猪生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PRRSV) ATCC VR 2332 株人工单独感染3 头3 周龄仔猪,并用PRRSV ATCC VR 2332株和猪圆环病毒2型(PCV2)联合感染2 头3 周龄仔猪,每日检查试验猪体温、采食情况及临床表现,并用HerdChek IDEXX 试剂盒测其血清抗体。PRRSV PCV2联合感染猪分别在感染后1、3周剖杀,PRRSV单独感染猪和健康对照猪分别在感染后1、2和3周剖杀,对全部试验猪的肺组织进行灌洗处理以获得肺泡巨噬细胞(PAM),用PAM进行抹片,同时用肺组织直接进行触片做间接免疫荧光(IIF)检测。结果表明,用所获得的3 株单克隆抗体均检测到人工感染猪肺组织中的PRRSV抗原。另外,用IIF检测7 头临床疑似PRRS病猪的PAM抹片,其中沭阳县的2头猪呈现阳性反应;对这2头猪的肺组织进行病毒分离,在盲传到第4代时Marc 145细胞上产生明显的细胞病变,进一步证实用所获得的3株单克隆抗体检测临床样品的结果准确而可靠,且获得的3株单克隆抗体均可通过IIF用于检测猪肺组织中的PRRSV抗原。  相似文献   

5.
猪气喘病是猪肺炎霉形体所引起的慢性呼吸道传染病,目前广泛流行于世界各地。我国自六十年代爆发本病以来,迅速蔓延全国各地,经济损失十分严重。据上海市报道:全年上市300万头肥猪,大约有20%的猪只感染气喘病,每头病猪比同体重健康猪要延长一个月的饲养期,等于每年损失10万头猪。我们农场本病流行严重,为控制本病流行,选择八五二农场五分场三队养猪场作为试验基点(该场1976年猪群爆发气喘病,截至1979年累计发生病猪451头,发病率为18%,累计死亡210头,死亡率为46%),从1980年春产仔猪猪群开展净化试验,经过四年时间的定期投药,X光透视检疫,代代淘汰病猪,隔离饲养,严格防疫等  相似文献   

6.
猪圆环病毒1型抗体IPMA检测方法的建立及应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建立了一种用于检测猪圆环病毒1型(PCV1)血清抗体的免疫过氧化物酶单层细胞试验(IPMA)方法.对该方法的反应条件、特异性、敏感性及重复性等进行了系统试验,并与用昆虫杆状病毒表达的PCV1-Cap重组蛋白抗原建立的间接ELISA的检测结果进行了比较.结果显示,用IPMA法对已知PCV1和猪圆环病毒2型(PCV2)参考阳性血清进行检测,血清稀释度≥1:100即可消除2种病毒间的低水平交叉反应,与其他几种猪病毒参考阳性血清无交叉反应;与用昆虫杆状病毒表达的PCV1-Cap重组蛋白抗原建立的间接ELISA的检测符合率为88.9%.用该方法对黑龙江省、吉林省、河北省、上海市、辽宁省等地猪场送检的257份血清样品进行检测,PCV1和PCV2血清抗体阳性检出率分别为19.1%和80.5%,PCV1抗体阳性猪中有95.9%为PCV2阳性,表明我国猪群已存在PCV1感染,在临床上PCV1与PCV2多以混合感染形式存在.建立的PCV1-IPMA方法具有操作简便、特异和敏感等特点,不失为PCV1流行病学调查及血清抗体检测的有效技术手段.  相似文献   

7.
本文把在实验兔弓形体病诊断上取得较好结果的滤纸干血滴供检的间接血凝试验法用于猪弓形体病的诊断。首先对实验感染猪弓形体抗体的出现情况进行了观察,进而对流行地区猪弓形体抗体作了检测,前后采自流行地区的753份样品中,阳性200份,阳性率26.56%。从而肯定了滤纸干血滴供检的间接血凝试验法在猪弓形体病诊断及流行病学调查上的实用前景。  相似文献   

8.
采用2对附红细胞体种特异性引物,对上海地区2个屠宰场采集的736份猪血液基因组DNA进行PCR检测,将小附红细胞体特异性引物扩增产物克隆到pMD18-T载体,进行序列测定和生物信息学分析。将小附红细胞体阳性血液分离物肌肉注射给5头切除脾的断奶广西巴马小型猪仔猪,感染后定期采血,进行显微镜检,并提取基因组DNA进行PCR检测。另设3头猪作为不感染对照组,进行相同的检测。结果显示,共有101份样品检测出附红细胞体阳性,阳性率为13.72%,其中54份为小附红细胞体单独感染,占7.34%。5头巴马小型猪在接种小附红细胞体后第13~16天起,至第34天试验结束,出现明显的临床症状;血液显微镜检和PCR检测均发现存在小附红细胞体感染;其序列测定显示,16SrRNA基因的部分序列与接种的小附红细胞体的相应序列完全一致。上述结果表明,本研究成功筛选出小附红细胞体阳性血液,并成功实现了小附红细胞体对巴马小型猪的人工感染试验。  相似文献   

9.
在动物旋毛虫病流行病学中,由于绵羊的食物特性和饲养方式与猪不同,故不像猪那样感染,传播旋毛虫病原而对公共卫生造成严重威胁,但一些地区曾有因食用涮羊肉而爆发人旋毛虫病的报道。因此,有关学者曾在这方面进行了有益的探讨。为了解西北地区放牧绵羊感染旋毛虫的状况,我们用猪源旋毛虫肌幼虫对绵羊进行了人工感染试验,并在此基础上,用ELISA检测了内蒙、青海、宁夏和甘肃4省区部分地区放牧羊血清旋毛虫抗体。  相似文献   

10.
青海省农业区主要猪病的流行病学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乾 《中国兽医科学》2006,36(9):752-754
采用ELISA检测方法和流行病学调查方法,于2004~2005年对青海省互助、湟中、大通、乐都、民和、西宁6县(市)的142个规模养猪场和部分养殖户进行了猪瘟、猪生殖与呼吸综合征、猪圆环病毒2型感染、伪狂犬病等流行状况的调查。结果显示,猪瘟、猪生殖与呼吸综合征、猪圆环病毒2型感染、伪狂犬病在青海省农业区普遍存在,6县(市)之间血清抗体阳性率无明显差异;母猪繁殖障碍覆盖了所有种猪场,后备母猪不发情率约为8.2%,产死胎、木乃伊、弱仔的母猪占繁殖母猪的21%左右;猪瘟仍然是引起当地猪死亡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1.
为建立检测猪嵴病毒(porcine kobuvirus,PKV)血清抗体的间接ELISA检测方法,以原核表达的重组VP3蛋白为检测抗原,优化ELISA检测条件,建立了PKV抗体的间接ELISA检测方法。该方法仅对PKV血清检测为阳性,对于能够引起猪病毒性腹泻的猪流行性腹泻病毒、猪传染性胃肠炎病毒以及猪轮状病毒阳性血清检测均为阴性。临床血清样品的检测结果表明,建立的ELISA检测方法与RT-PCR方法的阳性符合率较高。结果表明,建立的以重组VP3蛋白为包被抗原检测PKV血清抗体的ELISA方法可以用于检测PKV的感染及相关流行病学调查。  相似文献   

12.
用含环形泰勒虫的血液接种除脾牛,将红细胞中的虫体制成抗原,建立了总量为0.6ml的补体结合试验方法。人工感染牛血清中的抗体在感染后5d即可检出,30d达到最高峰,持续8个月。检测43头已知感染牛,42头呈阳性反应,检出率为97.56%;35份安全区牛血清,均呈阴性,没有假阳性反应。环形泰勒虫抗原与瑟氏泰勒虫血清有轻微的交叉反应,与双芽巴贝斯虫、牛巴贝斯虫、牛边虫、伊氏锥虫、日本分体吸虫病牛的血清无交叉反应。利用该方法对不同地区的1275份牛血清进行了环形泰勒虫病血清学调查,表明其敏感性、特异性良好,可用于口岸检疫、流行病学调查及临床诊断  相似文献   

13.
建立了检测猪生殖和呼吸综合征(PRRS)的微量间接免疫荧光抗体试验(IFA)。用该方法检测进境种猪788头,检出阳性14头;检测国内猪960头,检出阳性65头。比较试验证明,微量IFA与美国的室玻片IFA有相同的敏感性和特异性  相似文献   

14.
有关旋毛虫幼虫在宿主体内的分布,国内仅见于对实验鼠,兔和自然感染病例的观察。本试验通过对人工感染猪的临床症状观察和各内脏组织、各部位肌肉的系统检查,以了解我国主要疫区流行的旋毛虫虫株大剂量感染对猪的影响和次代包囊幻虫在猪体内的分布状态。 (一)材料和方法 1.试验动物和人工感染:10头苏白杂种猪,体重3.75~12kg,用鼠传代保存的旋毛虫幼虫以不同剂量经口感染。试验猪分为4组,第1~3组各3头,分别以800~1000条/kg、1200~2000条/kg、2200~3000条/kg剂量1次感染;第4组1头,以4200条/kg剂量感染2次。  相似文献   

15.
猪的高热病——附红小体的初步调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1982年8~9月,在我县高热病猪中发现了猪的附红小体。为了证实和了解附红小体对猪的致病情况和流行,我们分别做了调查和兔体感染试验及回猪感染试验,现将初步结果报告如下: (一)发病情况 自1983年8月15日至9月底先后在本县北湖、西托、南岗大队发生57头病猪,其中仔猪34头全部死亡,致死率100%;成猪12头死亡9头,致死率75%;母猪11头,死亡4头,致死率36.3%。57头病猪中检出附红小体病48头,死亡46头,致死率为95%。  相似文献   

16.
从1990年以来,我们用血凝抑制(IHA)和琼脂扩散(AGP)试验在本省12个县(市),对猪瘟疫苗免疫猪群进行抽样检测血清抗体,结果:IHA法检测的阳性率(达保护抗体滴度)为89.26%(1869/2094);AGP法检测的阳性率(出现沉淀线)为73.84%(1284/1739)。其中黄平、惠水两县分别使用三联苗和猪瘟冻干苗,给田间猪群免疫,均用150个免疫量,免疫后2月检测抗体。两种方法共检测521头(份)血清,均为阳性的有427头(份),其阳性率为81.95%[IHA法的阳性率为86.76%(452/521);  相似文献   

17.
我们继7种抗蠕虫药物对实验感染大白鼠旋毛虫肌幼虫杀虫效力试验后,用筛选出的丙硫咪唑、丙氧咪唑、氧硫咪唑、甲苯咪唑等四种抗旋毛虫作用较好的药物,前后四批用43头猪,以不同给药方法,进行了对实验感染猪旋毛虫肌幼虫的杀虫效力试验,同时观察了几种药物的毒性反应。 材料与方法 (一)试验动物和人工感染 试验猪系从甘肃临洮县集市购买的长白和苏白杂种猪,体重5~10公斤,公母兼有。经一段时间饲养观察后,用采自疫区的旋毛虫病猪肉经大白鼠传  相似文献   

18.
农村各种形式或不同规模饲养的猪 ,由于设施和卫生条件差 ,感染各种寄生虫的机会较多 ,加之部分畜主对驱虫的重要性认识不足 ,很少对猪进行驱虫 ,致使一些地方猪的寄生虫感染率较高。影响了养猪业的发展。 2 0 0 0年 3月和 8月 ,笔者在本县东新、姚店 2地进行了生长肥育猪驱虫对比试验 ,从试验结果可以看出 ,对猪进行预防性驱虫效益显著。1 试验猪分组和给药在东新养猪场和姚店养猪场分别选择 6 0— 70日龄、体重15— 2 5kg的杂种猪和本地黑猪各 40头 ,经粪便虫卵检查 ,确认这些猪都不同程度的感染多种寄生虫。将杂种猪和本地黑猪分别分…  相似文献   

19.
1980年7月至1981年6月,我们相继在湖北省三店农场、五三农场、总口农场、荒湖农场以及武汉军区沉湖养猪场等地试用痢菌净治疗猪痢疾2000余例,均获满意疗效。为了进一步明确该药对猪痢疾的预防效果,我们于1981年4~5月在湖北总口农场通过饮水给药的方法进行了小群预防试验,旨在观察痢菌净预防自然感染猪痢疾的效果、有效剂量及长期用药的毒副反应。(一)材料和方法1.试验猪及分组:试验猪为湖北总口农场种猪队48日龄断奶长白猪,共88头。随机分为5个预防组和1个空白对照组,其中一组10头,二组10头,三组20头,四组10头,五组20头;空白对照组18头。全部试验猪饲养在该场严重发生猪痢疾的第四栋猪舍内,除一栏圈养8头外,其余各栏均圈养10头(对照组的两栏安置在预防组各栏之间)。每栏之间由1m高的水泥墙隔开。水泥地面喂饲,粪沟除粪,同槽饮水。试验前整个猪舍未经消毒,由一名饲养员管理,使用同一清洁工具。试验期间全部猪均喂该场的配合饲料。  相似文献   

20.
实验弓形体病的间接血凝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报告了检测弓形体抗体的间接血凝试验,以实验感染的32只高免兔血清供检,取得了100%检出的结果,有些滴度高达1:16384以上,并且有着良好的重复性。其中14只在首次感染后第7天检测,血清抗体均明显上升,提示了早期检出的可能性。整个试验无需特殊设备,操作简单快速,结果确实,适于弓形体病的生前诊断和流行病学调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