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32 毫秒
1.
朱利江 《外交评论》2006,31(5):85-90
在过去的60年里,国际法院对国际人权法作出了重大的贡献。在国际人权法与国际人道法的关系方面,它认定国际人道法构成国际人权法的特别法,国际人权法在武装冲突期间并不停止适用。在国际人权公约的域外适用方面,它认定武装冲突的占领当局必须遵守相应的国际人权公约。它首次确认国际法中存在对一切的义务,并举出了一些具有对一切的义务的人权的例子,包括民族自决权、免于种族灭绝的权利、免于奴隶制的权利、免于种族歧视的权利。它还认为领事通知权是一项个人权利,而不是一项国家权利,这有利于保护个人权利。  相似文献   

2.
本文对有关个人国际法地位的学说进行比较分析,主要从国际人权法的角度对构成国际法主体各个因素进行分析,认为个人通过国际人权公约享有国际上权利,承担国际法的义务和责任。并根据国际人权保护机制拥有一定国际求偿能力,因此应该承认个人在国际法上具备了有限的主体地位。  相似文献   

3.
妇女人权是国际人权法中的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在联合国的大力倡导以及具体行动的影响下,国际社会通过了较多的国际公约保护妇女的人权,但是结合当今妇女人权国际保护的现实,不难发现,当前国际人权法在妇女人权的保护上存在种种缺陷和弊病,国际社会需要继续不断地努力.  相似文献   

4.
人权,是指人所享有的基本权利和自由,是每个现代人维持正常生活所应拥有的条件。联合国的成立,特别是1948年《世界人权宣言》的通过,将人权问题正式纳入了国际法的范畴。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中国伴随世界保护人权法律制度的发展,实现了人权法从无到有并比较完善的伟大转变。一、人权法概况:(一)人权人权是一个人作为人所享有的基本权利[1],是人类社会最高形式和最具普遍性的权利[2]。就其概念内核,人权指道德权利和应有权利[3]。人权分为集体人权和个人人权。集体人权的范畴为一国家或领土的人民或民族作为整体依照国际人权法应该享有的…  相似文献   

5.
国际社会在人权问题上的分歧导致有关国家之间关系紧张,西方国家采取保护人权的国际行动造成了更大的人权破坏,背离了国际人权法的目标要求。国际人权法所面临的困境,根本原因在于国际人权法自身的局限性和法律实践中的因果倒置,目标和手段错位,将国际人权法和国际法基本原则对立起来  相似文献   

6.
本文论述了人权概念普遍性及人权的国际保护;并通过驻伊美军虐囚丑闻及赵燕事件,揭示了当今国际社会还存在着滥用暴力、践踏人权的令人担忧的情况;同时阐述了我国的人权发展状况和对人权问题的基本态度.人权,已经成为世界上普遍接受的道德观念;同时它又是非常复杂的问题,除了文化因素外,还过多地被渲染了政治动机和意识形态的色彩.我国在坚持国家主权与不干涉原则下承认和保护人权,并坚决反对任何国家以保护内政为借口公开违背国际法准则,拒不履行人权保护方面的国际义务.  相似文献   

7.
孙萌 《外交评论》2015,(2):49-64
联合国人权保障制度是在联合国框架下制定和实施国际人权法的一系列规范和监督机制,对于人权的保障和推进发挥着重要的作用。随着在国际事务中地位的提高和国内人权状况的不断改善,中国在联合国人权保障制度中的实践也经历了由消极参与到积极对话与合作的转变,而普遍定期审议机制的建立,则为中国加强与联合国人权保障制度的整体合作提供了契机。中国利用这一平台树立了新的国际人权形象,加强了对国际人权监督实践的参与,进一步提高了国内人权的保障水平,并提升了自身在联合国人权保障制度中的影响和作用。  相似文献   

8.
加入国际人权公约显然会推动我国公民权利的发展。我国学者在具体论证这一命题时主要从一国立法和司法两个方面来阐述,而较为忽视人权的行政保护、国际保护等方面。其原因可能是这些学者仍然固守着关于人权的传统分类,而没有考虑人权的综合特征。新的人权分类从国家的人权义务的角度对人权进行分类,包括尊重、保护、满足和促进四个方面。这一分类更重视人权的现实享有,但是这一分类主要着眼于人权的国内因素,而没有考虑人权的国际因素。对于加入国际人权公约的国家来说,人权不仅仅是国内事务,也是国际关心的事项,因而关于加入国际人权公约与我国公民权利发展的问题,从人权的尊重、保护、满足和促进以及国际保护等方面可以作出更为全面的论述。  相似文献   

9.
本文从 国际强 行法的角 度来探讨 人权的 国际 保护 问题 。国 际强 行法 作 为国 际 法律 体系 中 的最高位规 范,任何 国家条约 行为和 国家合同 行为均不 得违 反; 西方 国 家频 频以 人 权问 题为 借 口指 责 中国,并借此 对中国实 行制裁。 然而,他 们却从来 不指出 自己 所 依据 的法 律 规范 ,只 是指 出普 遍 的、笼 统 的人权保护 。笔者认 为,普遍的 、笼统的 人权国际 保护原 则 不属 于国 际 强行 法规 范, 只是 在 某些 具体 的 人权保护领 域才存在 国际强 行法规范 ,因此不 能以普遍 的、笼统 的人 权 国际 保护 为 由随 意对 他 国进 行 指责、制裁, 甚至干涉 他国内 政  相似文献   

10.
伴随着跨国公司的日益发展壮大,跨国公司破坏环境、侵犯劳工权益等违反国际人权法的现象也频频发生。跨国公司的人权责任成为一个国际社会关注的问题。跨国公司人权保护规则目前有国内法、跨国公司自律守则及国际法规则。跨国公司承担人权责任是时代的要求。制定国际公约是跨国公司人权责任实行的法律保障。  相似文献   

11.
我国当前处于一个政治经济转轨中的历史转变时期,法治国家的理念已经初步确立,刑法面临着新的价值选择与构造.随着经济的发展、个体利益的提升,人权主义刑法观被国内学者所重视.各国广为关注人权保障问题,人权刑法体现了现代刑法的价值精髓和应然趋向.  相似文献   

12.
目前,在我国军事法学界对于战争和武装冲突法律制度有国际战争法、武装冲突法、国际人道法和国际人权法等称谓。笔者认为武装冲突法继承了国际战争法的大部分内容,是后者的现代表述。而国际人道法是武装冲突法中关于人道主义保护的内容,为其所包含。国际人权法与武装冲突法中的人道主义保护内容有着明显的区别,但在同一种精神和价值下呈现出相互交融的趋势。因此,笔者认为用武装冲突法表述上述法律体系最为恰当。  相似文献   

13.
目前,学界使用战争法、武装冲突法、战争与武装冲突法、国际人道法和国际人道主义法等词汇表达类似甚至是相同的法律体系。笔者认为国际武装冲突法及国际人道法是目前并行的两种法律体系,国际武装冲突法可以囊括国际人道法,但国际人道法却不能替代国际武装冲突法。其称谓不同,反映的是传播、研究者的职能需求及立场不同。  相似文献   

14.
近代国际法承认国家战争权.以战争法作为规范战争行为的法律制度。现代国际法禁止以战争作为推行国家政策的工具,从理论上不再保留战争法;但是实际存在的战争或武装冲突不能完全避免,在实践过程中,现代国际法缺少规范武装冲突的完整法律体系就日益显现其局限性。因此,我们必须正视现代国际法体系的这一缺陷,适应国际形势的要求,融合传统战争法的合理成分和现代国际法的集体安全制度,建构起规范武装冲突的新的法律体系。  相似文献   

15.
海战中对平民与战争受难者的保护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1994年的《圣雷莫手册》与1909年的《伦敦宣言》相距85年,两者都是海战法文献,但有关保护平民与战争受难者的规定却大不相同.《伦敦宣言》只是规定了交战国在拿捕禁运品和行使摧毁权时有关保护平民和战争受难者的问题,因为该宣言只是为当时打算建立的国际捕获法院制定的一个适用于国际捕获审判的国际公约;而《圣雷莫手册》则全面地规定了在海战中对平民与战争受难者的保护问题.因为它吸收了迄今有效的所有关于在海战中保护平民与战争受难者的国际法规范.从对两者的分析可以看出,20世纪关于在海战中保护平民与战争受难者的国际法已经有了很大的发展.但是,《圣雷莫手册》有些规定在实战中难以执行,有些规定不够详细,而且缺乏对违法者的惩治机制,这些正是海战法今后发展的趋势.  相似文献   

16.
人类是当代人和后代人的融合。保护后代环境权益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环境公平和环境效率原则也要求我们保护后代环境权益。从国际法角度来看应该明确后代环境权益的保护范围,把保护后代环境权益写入环境保护国际公约中。  相似文献   

17.
自2004年"国家尊重和保护人权"的条款写入宪法以来,完善人权的国内保护逐渐成为人权保障的核心。1993年,联合国大会通过了《促进和保护人权的国家机构的地位原则》(简称巴黎原则),为各国在国家人权机构的建立和完善方面确立了基本原则。通过对巴黎原则的研究,探讨建立符合国际标准的国家人权机构,对人权的国内保护大有裨益。  相似文献   

18.
由美国哈佛大学"人道主义政策与冲突研究"项目负责的《空战和导弹战国际人道法手册》(下称《手册》)近期形成了2007年新的草案本文及评注,表明该项目又取得了阶段性成果。从进展情况看,《手册》在寻求军事需要与人道主义要求之间平衡上,解决得不是很好,如扩大了"军事目标"的范围,放宽了对武器的限制,缩小了某些受保护的对象范围,出现了与制定《手册》初衷不符的倾向,值得引起注意。  相似文献   

19.
《适用于网络战争的国际法塔林手册》(以下简称“《塔林手册》”)分别讨论了一般国际法和国际人道法如何适用于网络空间和网络战争中的重要问题。《塔林手册》对适用于网络战争的国际法进行的系统归纳和总结,将会影响国际社会对网络战争的认识。但是《塔林手册》在编纂方式和国际专家组的人员构成方面存在先天不足,而且其中的若干具体规则也与现今国际法有些许出入。《塔林手册》究竟能在什么程度上影响国家实践和国际法的发展,还有待检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