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中国“和”文化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启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理论的提出,继承了中华民族的传统思想,吸收了人类社会建设的有益经验,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主义社会建设的理论,是一个重大的理论创新。一、中国文化中关于“和”的理念中国“和”文化的内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天人合一、保合太和的宇宙观。二是合二而一、仇必和而解的辨证法。三是和而不同、求同存异的价值观。四是和为贵、泛爱众的处世哲学。五是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民族精神。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集中体现于《易经》中的两句话,即“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前者讲的是进取…  相似文献   

2.
中国传统文化的灵魂在中国哲学,中国哲学的主干在儒学,儒学的形而上学在《周易》,《周易》的主体观念在阴阳和谐。阴阳和谐贯通天、地、人三才,并使之达到天地通泰、人和政通、家和国兴、协和万邦、“与时俱化”、“保合太和”之境界。由此,《周易》和谐思想对民族精神建设、伦理道德建设、发展方式变革、思维方式优化、化解文明冲突等,具有不可或缺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3.
“和实生物”是西周末年由史伯提出的一种关于世界起源的朴素辩证法观点,意思是指和谐、融合才能产生、发展万物,如悦耳动听的音乐是“和六律”的结果,香甜可口的佳肴是“和五味”的结果。其实,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有关和谐的思想可以追溯得更远。和谐一词早已有之,它原指乐律的调和。据《书·舜典》记载,舜曾要求其乐官做到:“诗言志,歌永言,声依永,律和声,八音克谐,无相夺伦,神人以和。”在这里,和谐不仅是乐律的本质,而且应当是自觉追求的境界。对和谐的推崇在《周易》中也有所体现。《周易·乾·彖》云:“乾道变化,各正性命,保合大和,乃利…  相似文献   

4.
卢平 《理论学刊》2006,(4):58-59
不少学者相信,中国古代文化是早熟的文化,而周易文化更是早熟的一个典型。它是殷周之际观念变革的产物,代表了当时文化发展的最高水准。《周易》包含有丰富的贵和思想,本文仅从阴阳变易的整体和谐观、保合太和的社会理想观、身心和谐的道德修养观三个方面予以揭示。一、阴阳变易的整体和谐观《周易》象数体系的基本符号是阴爻和阳爻,基本概念是阴阳。《周易》旨在论述一阴一阳之道,强调“易有太极,是生两仪[”1](《系辞上》)。两仪者,一阴一阳也。统一物分解为两个对立面,它是宇宙万物变化的根源。《周易》提出事物都具有阴阳两重性,其变化…  相似文献   

5.
代表先秦易学发展最高水平的《易传》,立足天人合一的学术立场,秉持推天道以明人事的思维理路,高扬先秦诸子尤其是儒家和谐思想的价值取向,建构了在易学乃至中国哲学史上产生广泛而深刻之影响的贯通天人、主客的博大精深的和谐价值论思想体系.《易传》和谐价值论包括三个有机组成部分,即“刚健中正”的和谐价值形上诉求、“刚柔相推”的和谐价值根本原则、“保合太和”的和谐价值理想追求.《易传》所确立的与其宇宙观相贯通的和谐价值论,是对先秦诸子尤其是儒家价值学说在宇宙论哲学高度上的一次理论总结与开新.  相似文献   

6.
近一个时期以来,理论界以“传统文化与爱国主义”、“科学国际主义与科学爱国主义”、“社会主义与爱国主义”等为题,在报刊上发表诸多文章,现将讨论情况概述如下:一、爱国主义与历史责任感大家认为,近年来,我们在教育方面有失误,很重要的一个方面是在社会教育中关于中华民族的历史讲得不够,爱国主义讲得不够。因为作为一个伟大的社会主义祖国的公民,仅仅知道新中国建国40年的历史是远远不够的。新中国是从旧中国演变来的,中  相似文献   

7.
和谐,自古以来都是中华民族重要的思想传统和价值追求,也是国人关于人生、社会、自然乃至宇宙的最高理想。传统的和谐包含了“天人合一”、“人和”、“仁政”、“和为贵”等丰富的思想,具体到法律文化方面,便形成了“息讼”的法律诉讼观念,其基本内容就是“一个社会因没有纷争和犯罪而不需要法律或虽有法律而搁置不用[”1](P321)。一、“息讼”产生的历史根源1.“息讼”产生的思想文化基础。中国传统法律文化建立在“天人合一”的哲学基础之上。在传统国人的世界观中,人和自然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古人对自然的总认识便是和谐。古代中国…  相似文献   

8.
党的十六大决议指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的继承和发展。从马克思主义的发展史来看,它是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伟大创新。 怎样认识这个伟大的理论创新呢? 第一,从党建思想史看,“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关于党的先进性的新观念。马克思主义讲党的先进性,根据党的建设的传统理论,一直是从阶级与政党、阶级利益与人民利益的关系这个方面来讲的。我们党从1922年的二大开始讲这个问题。党的二大通过的《关于共产党组织章程决议案》的原始说法是:我们共产党“应当是无产阶级中最有革命精神的群众组织起来为无产阶级之利益而奋斗的政党,为无产阶级革命运动的急先锋”。在另一个文件《关于议会行动的决案》中写道:“中国  相似文献   

9.
向芬 《前线》2014,(1):30-32
习近平同志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上指出的“四个讲清楚”,全面阐释了宣传中国特色所应遵循的基本要求。简单地说,这“四个讲清楚”就是讲清楚每个国家和民族的历史传统、文化积淀、基本国情不同,讲清楚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讲清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讲清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具有深厚的历史渊源和广泛的现实基础。  相似文献   

10.
周良英 《新湘评论》2007,(12):38-38
周敦颐,湖南道县人,中国宋明理学开山鼻祖之一、濂溪学派创始人。早在近千年前,他就主张“阴阳里而后和”、“天地之气感而太和”、“政善民安则天下之心和”,并从“天道合一”、“宽容”、“无欲”和修德四个角度,系统论述了人与人和谐、人与社会和谐、人与自然和谐、人自身身心和谐。周敦颐“和”思想中的精华,历经千年的积淀和发展,已深深融入中华传统文化中,对于今天我们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积极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1.
“内圣外王”思想系中国传统文化及其哲学之灵活所在。中国传统哲学中无论哪家哪派其都自认为自己所讲的乃“内圣外王”之道。本文旨在论述原始儒家与新儒家关于“内圣外王”思想的理想建构及其发展的内在张力和现代价值。  相似文献   

12.
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主的实质和核心,也是毛泽东民主思想的主要内容。毛泽东民主思想的形成有着广阔而深厚的思想文化渊源,中国传统的“民本思想”,近代资产阶级的“主权在民”、“民主共和”思想,以及马克思主义关于民主的理论,在毛泽东民主思想形成过程中发挥着不同的作用。研究毛泽东民主思想的理论渊源,不仅有利于了解其本质和特征,而且有利于推进中国的民主政治实践。  相似文献   

13.
《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的若干意见》指出:“掌握思想教育,是团结全党进行伟大政治斗争的中心环节;思想政治工作,是经济工作和其他一切工作的生命线。”最近,江泽民同志在中央宣传思想工作领导小组会议纪要上批示:“宣传思想工作和精神文明建设事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大局,越是发展市场经济,越是要重视这方面的工作。这一点要在全党特别是在领导干部中经常讲、反复讲。”他还要求“全党同志务必始终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方针,在做好经济工作的同时,切实加强宣传思想工作和精神文明建设。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是党…  相似文献   

14.
《党建》2002,(9)
当前哲学社会科学界的首要任务是把思想统一到“5·31”讲话精神上来。一是把思想统一到“5·31”讲话的主题上来。二是把思想统一到讲话对形势的判断上来。三是把思想统一到讲话重申的历史和时代赋予我们的庄严使命上来。四是把思想统一到讲话关于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经济、政治、文化建设和党的建设的新思路、新论断、新要求上来。五是把思想统一到讲话向全党提出的讲大局、讲团结、讲稳定,以实际行动迎接党的十六大的召开上来。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是认真学习贯彻“5·31”重要讲话的必然要求。江总书记在“5·31”讲话…  相似文献   

15.
《求是》2000,(20)
抓好整改落实,是“三讲”集中教育成果得以体现的一个重要途径,也是身体力行江泽民同志关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体现。我市“三讲”教育在朱镕基同志的亲自指导下,按照中央、省委和唐山市委的要求,紧紧围绕找准、抓住、解决好存在的问题,狠抓各项整改措施的落实,使广大干部群众真切地感受到了“三讲”教育的成果。 一、坚持边整边改,做到取信于民 在“三讲”教育中,通过对江泽民同志关于“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和中央有关文件的学习,我们认识到:县级“三讲”集中教育,应该以认真解决问题、取信于民、增强党和政府的凝聚力为最终目的。为此,我们对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深刻反思,并采取切实措施加以解决。 一是关于敞开收购粮食问题。我们在“三讲”教育一开始,就全面落  相似文献   

16.
关于文化,我们经常听到的是诸如“社会主义文化”、“民族文化”、“先进文化”、“外来文化”、“传统文化”之类的词语,但对于党文化这个词,却是非常陌生的,乍一接触还有耳目一新的感觉。其实,虽然我们没有使用过党文化,但它是一种客观存在,像党的指导思想、价值理念、伦理道德、理想目标、政策纲领、思维模式、‘制度设计、行为习惯、精神状态等等都可以归入到党文化的范畴之中。从概念内涵上讲:所谓党文化就是党在社会大文化的母体中,在吸收借鉴社会文化、外来文化、传统文化的过程中,总结形成的涉及党的思想:组织、作风、制度、领导、执政等各个领域的具有先进性、综合性、动态性、开放性、手段性等特征的一整套理论体系、思想理念、价值取向、行为习惯和思维模式。  相似文献   

17.
江泽民同志最近在广东考察工作时发表的重要讲话,阐明了一个重要的思想:“要把中国的事情办好,关键取决于我们党,取决于党的思想、作风、组织、纪律状况和战斗力、领导水平。只要我们党始终成为中国先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的忠实代表,我们党就能永远立于不败之地,永远得到全国各族人民的衷心拥护并带领人民不断前进。”江泽民同志这一思想是我党历史经验和“三讲”教育经验的总结与升华,是新时期党的建设的根本的指导思想,为深入扎实地开展“三讲”教育指明了努力方向。“三讲”和“三…  相似文献   

18.
在社会主义运动的历史上,无产阶级政党的领袖和导师都十分重视党的干部的学习。江泽民同志指出:“在领导干部的学习方面,除了加强理论学习,还要加强对党的历史,对中国历史的学习,加强对经济、政治、法律、科技、文化等各方面知识的学习。”当前,全国正在县处级以上领导干部中开展以“讲学习、讲政治、讲正气”为主要内容的“三讲”教育活动,我们回顾和学习列宁关于干部学习的思想,有助于加深对江泽民同志这一论述的理解。  相似文献   

19.
弘扬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是贯彻和落实党的十六大精神的具体体现,意义重大。一、它是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具体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马克思主义在当代中国的新发展,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的指导思想。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必须弘扬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因为,中国人民的理想之源在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里,中国先进文化之根在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里,中国共产党人世界观和宗旨观的源头也在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里。首先,从世界观看,共产党人的世界观是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而我国传统文化里有着丰富的唯物主义…  相似文献   

20.
近代文化发展经历了艰难曲折的历程:一是近代文化发展的滥觞时期,这是西方文化与中国传统文化碰撞的第一个回合,是“师夷之长技以制夷”的初步尝试;二是救亡图存拓荒播种时期。戊戌变法、辛亥革命已经触及到了社会制度和政治制度问题,但都未能找到中国文化发展的根本出路;三是“民主”、“科学”两面大旗把近代文化发展推向一个崭新阶段,文化发展发生了质的变化。中国近代文化发展开创的自觉追求先进思想的精神,救亡图存、振兴中华的历史责任感和爱国主义传统,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今天,仍应弘扬光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