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陈氏书院建筑文化微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氏书院是岭南地区最具文化艺术特色的建筑,整体建筑体现出强烈的地域文化特性,主要包括:蕴含深厚传统文化礼仪:融合中西建筑文化因子;装饰布局与实用功能完美结合。陈氏书院的建筑文化是整个岭南建筑文化的一个缩影。  相似文献   

2.
清代书院藏书在书院史上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它在保存文化遗产、促进学术研究和带动人才培养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并为现代图书馆管理提供了宝贵的历史经验。  相似文献   

3.
由于统治者对文化教育事业的日益重视,元代官办、民办书院均得到较快发展,书院藏书随之呈现新气象;书院藏书源于继承、自行刻印、购置与私人捐赠;书院藏书发展中出现了一些特有现象,如书院官学化造成的影响、联合刊刻大型图书等;其发展得益于一系列开明政策与客观条件。  相似文献   

4.
当前,中国学术界对“民间宗教故事”的研究还较少,我们以崂山民间宗教故事为主要考察对象,联系民众观念中的宗教和历史上著名的佛道之争中体现的民众智慧,认为民间故事与社会生活双重变奏的主要表现是:民间故事中表现出来的社会生活鲜活立体,民众创造的故事反映了民众的部分生活史,而这要远比正史的史料记载要鲜活生动并且可信性大得多。  相似文献   

5.
旗杆夹是封建科举制度的产物,其来源于科举制度,是宗族、个人名誉的象征。广州陈家祠旗杆夹因历史原因受到破坏。2004年陈家祠旗杆夹重见天日。陈家祠旗杆夹是陈氏宗族繁荣的历史见证,是科举制度历史的活档案,是宗祠文化繁盛的标志,具有重要的文化价值。  相似文献   

6.
莆田书院文化历史悠久,享有盛誉,是中华书院文化的重要组成部份。莆田书院文化的创立与发展,不但为地方营造了一种从师习儒、读书仕进和尊重人才、尊重知识的良好氛围,而且赢得了"文献名帮"和"进士之乡"的美誉。莆田书院文化的繁荣与传承,既加速了地方文化教育事业的蓬勃发展,又造就了一个庞大的莆籍"仕人群体"。在莆田书院文化的长期熏陶下,莆籍仕人逐渐形成了一种"视书为财"、"爱书如宝"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培育了大批勤政廉政、克己奉公的清官廉吏,不但为中国封建官场注入一股新鲜空气,而且对我们今天仍然必须高度重视教育事业发展有着积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7.
书院教师是中国士阶层中的特殊群体,除具备教师角色固有的特性外,还与所处时代和地区教育的发展有密切联系。明中后期特殊的时代背景,包括政治、经济及中期以来的阳明心学的发展对书院教师的角色定位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本文以明中后期书院教育最为繁盛的江西地区为切入点,通过探讨江西籍书院教师在教育理论和教学实践方面的创新,揭示该时期江西书院教师对江西教育发展的主要贡献。因而,明中后期江西地区教育的普及化与平民化的发展与书院教师自身角色突破的过程相互促进。  相似文献   

8.
书院是古代中国学者读书、教书、讲学、著书、刻书和藏书的重要场所,也是文化积累、知识传播与学术研究的教育组织。莆田书院文化创立于南北朝时期,发展于唐,繁荣于宋,鼎盛于明,转化于清。莆田书院文化的创立与发展,不但为地方营造了一种从师习儒、读书仕进的良好氛围,而且为莆田"文献名邦"的形成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莆田书院文化的繁荣与发展,不但促进了莆田乃至福建的文化教育事业发展,而且使偏僻之地发展成为文化发达的"海滨邹鲁"。莆田书院文化的传承与传播,不但赢来了"进士之乡"的美誉,造就了一个庞大的莆田"仕人群体",而且对闽台文化的交流与发展,以及对台湾岛内的教育、科举和文化事业发展都产生了深刻影响。  相似文献   

9.
中国共产党是具有高度文化自信、文化自觉的马克思主义政党。新时代运用文化的影响力和感召力进行文化统战,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以文化认同促进政治认同的必然选择,对发挥大统战工作格局优势,促进统战工作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天津市拥有丰富的近代历史文化资源,统战历史文化资源丰富。但目前统战历史文化资源的保护挖掘上尚有不足之处,总体上表现为统战历史文化资源统战特色不明显,特别是以遗址为呈现形态的大多以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命名,“统战性”和统战故事尚未得到充分挖掘。要以统战历史文化资源的挖掘与传承为契机加强文化统战工作,建立市级统战历史文化挖掘保护机构,做好顶层设计,讲好具有天津特色的统战故事。  相似文献   

10.
进行现代化大学的建设必须重视发掘"本土化"资源,但曾延续千年的书院精神却被人们所忽视。保障学术自由和自主办学不仅是书院精神的核心内容,同时也是世界高等教育的基本原则。大学精神在治理结构上表现为政府管理和高校自治的平衡,平衡点之一在于政府管理的有限性,平衡点之二在于大学自治的充分性,最直接的表现在于高校对校长的选择权。  相似文献   

11.
唐乾符戊戌年(878年)连氏入闽第一不祧祖连揔建"九莲书院",后历经焚毁重建,至闽县知府连履孙外曾孙黄大年进士重建,取堂号九莲堂。九莲堂的历史见证了连氏家族的兴衰与变迁。  相似文献   

12.
我国古代书院的发展及特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书院,在中国古代教育史上以其颇具特色的教育制度独树一帜。从唐代至清代的一千多年里,它对我国古代的教育发展和学术繁荣起到了积极推动作用。一、书院的发展1唐代书院书院之名始于唐代,但唐初书院尚不具备学校性质。开元年间的丽正书院,集合全国众多学者以收集、...  相似文献   

13.
陈寅恪先生认为宋代文化陵跨前代,集其大成,达到了中华文化的最高峰。这一结论的得出当然有多方面的原因,但他对苏轼的钻仰之至、浸馈之深、评价之高无疑是重要原因之一。苏轼是中国文化史上的巨人,也是宋代文化的代表。陈氏由对苏轼诗文的爱好钻研,进而仰慕其品操人格,更由于自己"栖身岭表"的经历心态与苏轼"贬谪岭南"颇为相似,故与苏轼精神相通,引为知己,并从苏轼的思想和精神中汲取战胜磨难、调适自我及发愤著书的巨大精神力量。本文即通过有关材料的考索征引,论析了苏轼作品、思想及精神对陈氏的巨大影响,亦为陈氏"宋代文化造极"论添一佐证。  相似文献   

14.
南京的书院     
书院是我国封建社会重要的教育机构,始于唐代,最初是中书省修书或侍讲的机构,从宋朝开始,书院作为一种教育制度正式形成,为私人或官府设立的读书治学的地方,元代书院已经遍及各路、州、府,明代的书院已达1200所,清代则多达2000多所。南京的书院历史悠久,最早可追溯到北宋的茅山  相似文献   

15.
清代是中国古代书院的全面普及时期,数量的增多和政府控制的日益加深使书院逐渐向官学转化,成为政府要求普遍设立的教育机构.教育对象范围的扩大使书院的道德教育具有了社会普遍意义.清代书院学规中的道德要求和书院祭祀活动的道德垂范,对当今高等院校的道德教育具有极大的现实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6.
中国教育史的发展已经经历了百年的历史.作为新中国教育史发展的历史见证人和推动者,王炳照先生的学术人生与中国教育史的发展结下了不解之缘.先生主编的<中国教育思想通史>和<中国教育制度通史>奠定了以教育制度史和教育思想史为中国教育史研究主体格局的基础;先生在先秦教育研究、孔子研究、书院研究、蒙学以及传统文化与现代化研究等方面均取得了重大成就,为新中国教育史的发展和繁荣做出了突出的贡献.  相似文献   

17.
书院是中国传统教育文化的重要机构.在古代,它为社会提供知识人才,具有引导学术动向的地位.在近代,书院失去其以往的魅力.新中国建立后,书院曾一度无法存在.改革开放以来,书院被当作民族遗产保护起来,却离大众越来越远.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教育基地的典范、中国古代四大书院之一的嵩阳书院在20世纪的动荡下几经变革,依然面临着尴尬的困境.  相似文献   

18.
2020年1月10日,滇西应用技术大学举行"八大书院"启动仪式,学校筹建伊始就谋划的书院制育人模式开始实施,这是学校推进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创新学生教育管理工作的有益探索。会上,上海大学原副校长叶志明教授受聘为"滇西应用技术大学书院建设总顾问"。学校领导、书院建设领导小组成员、企业导师代表、特色学院导师代表和总部全体学业导师、生活导师及学生代表共200多人参加仪式。  相似文献   

19.
温庭筠的咏史诗可分为 3部分 ,即抨击揭露 ,以古喻今 ,探求历史兴亡规律的作品 ;反对割据 ,颂扬统一 ,张扬民族大义的作品 ;歌咏英烈 ,抒发情怀 ,真实表现自己希望与理想的作品。温庭筠出入于旧史故事之中 ,寄情于风云兴会之际 ,唱叹于悲歌慷慨之间 ,因而风格特别显得清警挺拔 ,自然纯正。  相似文献   

20.
中国传统戏曲以其道德内容之纯正与艺术形式之完美,一直为旧式士大夫所喜爱乃至于痴迷。国学大师陈寅恪先生晚年也是如此。中国戏曲的特点一般都实有其人,因而它在某种意义上特别引起史家的“别趣”,另一方面则是历史原型经过戏剧化过程(其核心是用儒家伦理观念使之更加彰显其道德意义)之后其形象则更加感人至深。这无疑是陈氏晚年对于半真半假、亦真亦幻的传统戏文如此迷恋的根本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