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春秋》1995,(6)
寻找新地球的工作正在进行之中。科学家们首次发现了一个类似于我们所在的太阳系的星系,其中可能存在外星生命或者有一颗可供人类生存的星球。这个星系围绕着一颗从地球上可以用肉眼看见的恒星运转。科学家们说,该星系似乎非常接近于我们的太阳系刚诞生时的状态。该星系位于飞马星座,其恒星飞马51距离地球四十光年(二百四十万亿英里),这个距离按天文镦的标准来衡量是很  相似文献   

2.
地球作为生命系统,我们拥有了它给予人类的一切美好;作为宇宙中的一个星球存在,我们又要承受地球自身演变加于人类的深重影响,包括悲剧性的影响。承受首先意味着我们无法控制灾害,既不可能阻止极度自然灾难的发生,也无法推迟它们的发生,一些自然灾难我们甚至无法做出科学的预测。这正是人类社会及其文明的根本处境,甚至可以说是某种程度上的人类命运。  相似文献   

3.
<正>水,作为"生命之源"哺育着人类和天地间万千生命,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珍贵资源。从外太空看,地球是个蓝色的星球,地球表面2/3的区域被水覆盖,水资源总量约为14亿立方千米。地球水资源总量虽然很大,但其中97.5%是海水,淡水仅占2.5%。而在这有限的淡水资源中,90%是人类难以  相似文献   

4.
<正>水,作为"生命之源"哺育着人类和天地间万千生命,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珍贵资源。从外太空看,地球是个蓝色的星球,地球表面2/3的区域被水覆盖,水资源总量约为14亿立方千米。地球水资源总量虽然很大,但其中97.5%是海水,淡水仅占2.5%。而在这有限的淡水资源中,90%是人类难以  相似文献   

5.
地球科学和环境科学蔚蓝色的地球是迄今所知太空中唯一有生命的星球,是我们人类的居住地和家园。地球科学(简称为地学)的基本任务,就是认识地球,揭示其形成、组成、构造和演化,用以开发和利用自然资源,同时保护和改善地球环境,为人类的生存与发展服务。因此,从广义上说,地球科学就是关于人类生存的地球环境的科学。近代地球科学历经200多年的发展进程,从认识自然到利用自然,在寻求供给人们必需的水、土壤、矿产、能源及其他不可更新的自然资源方面,曾起过极其重要的作用。他学为全球经济的发展和改善人们生活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相似文献   

6.
(一) 水是生命之源,地球上有了水才有了人类,水与人类同在,江河与人类文明同行。从历史上看,世界五大文明古国,从希腊到埃及、巴比伦,从中国到印度,都首先发祥于江河流域。而历史上几乎所有衰亡的城市和民族,都是因为水源枯竭或水环境污染,最后消失。可以说,没有水就没有人类和人类文明,水对人类和自然界的重要性,怎么说都不过分。  相似文献   

7.
《春秋》2000,(5)
宇宙航行是当今人类最远大、最美好的理想。我国著名科学家钱学森指出,宇宙航行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为航天,即冲出地球大气层,在太阳系的广阔空间内活动;第二阶段为宇航,即冲出太阳系,到银河系和河外星系更加广阔的宇宙空间活动。人类的航天时代,如果以1957年苏联发射第一颗人造卫星算起,已有40多年的历史。这期间,人类挣脱了地球的引力,飞出了地球村,登上了月球。可  相似文献   

8.
1988年年终岁末,美国《时代》周刊一年一度人物的例会在美国洛杉矶召开,当评选结果揭晓时,人们无不惊讶地发现:这年评选出的全球“头号新闻人物”并不是当代任何一位风云人物,而是人类所赖以栖息和生存的星球———地球;一张由条条绳索捆绑着的彩色地球图片显赫地刊登在《时代》的封面上!这是为什么?《时代》周刊的评委们选择地球为世界风云人物的罕见之举出乎意料,但绝非哗众取宠、标新立异。地球是迄今所知惟一适合人类生存的美好家园。能源、水、土地、森林、矿产等自然资源是地球母亲给予人类的宝贵财产,是人类赖以生存、发展的物质基础…  相似文献   

9.
水是生命之源,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人类最初是从水中产生的,人体的主要构成是水。现在,科学家在宇宙中其他星球上寻找生命,先找有没有水,如果发现了哪怕是水流过的痕迹,人类都非常振奋,因为找到水就可能找到生命。长江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也是江苏的重要水系和目前唯一最为可靠的水源地。目前,整条长江沿江地区工业企业和城镇生活污水排放量仍处于高位且有增无减,入江支流污  相似文献   

10.
发挥科技兴水作用保护黄河水资源高传德水是大自然赋予人类最为宝贵的资源,为一切生命之必需。没有水,地球就会象人类已知的星球那样,呈现一派荒芜凄凉的景象,就没有人类的产生与发展、没有社会的文明与进步。我国水资源总量井不算少,年均约2.8万亿立方米,居世界...  相似文献   

11.
水在天上     
当人类将目光投向太空,在茫然而深邃的时空里探问有没有生命存在的时候,科学家们则用尽种种先进的分析方法,求证一滴水的存在。一滴水,微不足道,却可以证明一个世界。是啊,水,只要有水,也就会有生命的轨迹,就可以洞察一个星球的上下五千年。美国科学家把自己精心研制的飞船送上火星后,从发回的一张张精美的图片中,寻思哪个与地球有惊人相似之处的星星上面水的踪迹,哪怕是曾经的。其实,作为生命个体的人最浪费不起的不是金钱与权力,而是时间与水。也许火星曾经是个四季如春的球体,仿佛大河一样的轨迹之岸,也许丛生过高楼大厦;尘灰滚滚的荒野,…  相似文献   

12.
朱晓燕  陈丽萍 《前沿》2004,11(1):171-172
“人类自傲于不断增长的知识和能力 ,无视自己对地球的依赖 ,因而渐渐失去了与地球的沟通。人类再也不会把耳朵贴到地面上 ,聆听地球的心声。人类断绝了与自然环境的联系 ,并且浪费着数百万年进化所遗留下来的资源———所有那些维持着他的内在能量的有生命或者无生命的东西———土地、水、空气、动物和植物。这种对自然本能反映的丧失使他在内心里产生了一种异化的感觉 ,这对于他祖传的遗产来说则是毁灭性的”。[1] 随着 18世纪以来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 ,人口剧增、环境污染和资源枯竭三大难题使人类陷入了自我消耗的恶性循环。生态问题由…  相似文献   

13.
《台声》2017,(10)
正光色在影响环境空间的同时也激活人类互动交流的潜能地球在阳光照射之下不仅是一个充满光波能量的星球,同时也是万物与生态环境共生,而不停释放光彩能源的生命成长空间,光波反射之下因为波长不同而产生的万彩影像,使得我们处在不同的季节与时空中可以看到千变万化的生态奇观,因此从观赏大自然到运用这些美丽的色彩来包装自己,以达到提升个人形象及与他人互动交流的目的,这都是因为光彩环境激  相似文献   

14.
人类征服空间的历史,可以划分为三个阶段。一是航空,即在地球表面100公里以内,稠密大气层内的航行;二是航天,即飞出稠密大气层,在距地表120公里以上,几乎没有大气的太阳系内的航行;三是航宇,即飞出太阳系,到其他恒星系,实现真正的宇宙航行。  相似文献   

15.
科技新知     
《时事资料手册》2007,(3):87-88
天文学家首次发现类似地球的太阳系外行星 4月24日。欧洲天文学家宣布,他们首次发现了一颗大小和表面温度与地球相似的太阳系外行星。这为探索地外生命提供了新参考。新发现的行星定名为Gliese 581 C,正围绕一颗比太阳小、温度比太阳低的红矮星Gliese 581运行。新行星距离地球约190万亿公里,它的质量约是地球的6倍,表面温度估计在0摄氏度-40摄氏度之间,与地球表面温度相当。  相似文献   

16.
宇宙是人类生存的最大环境。人类整个近代文明是从揭示太阳系行星运动规律而拉开序幕。 2 0世纪人类在探索宇宙奥秘的漫长道路上取得了辉煌的成就。概括说来 :一、建立了两大理论框架。它们是恒星的内部结构与演化理论和宇宙大爆炸标准模型。前者令人惊叹地指出了天体的最基本单元———恒星———这一复杂而壮观的系统 ,只要用质量和化学丰度两个参数便可决定它一生演化的命运 ;后者则描述了自然界最大的物质系统———宇宙———的创生、演化和未来的命运 ,它还为一切物质包括基本粒子、原子、分子乃至星球的形成提供统一的科学图象。二、…  相似文献   

17.
《春秋》1997,(5)
太阳系及其以远曾经是少数无畏的探索者——包括人类和自动控制的机械——的领地,在今后几年里,那里的探索活动将会多起来。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正在制定21世纪初太空探索的新路线,包括在我们的太阳系内寻找生命迹象以及在太阳系外寻找类似地球的行星。  相似文献   

18.
地球是人类的摇篮,但是人类不能永远生活在摇篮里,他们不断地探索新的天体和空间,起初小心翼翼地穿过大气层,然后再去征服整个太阳系。——康斯坦丁·齐奥尔科夫斯基,现代航天理论的奠基人之一。  相似文献   

19.
《小康》2019,(1)
正今天,人类已经知道,地球上的生命演化约有40亿年时间,最初的生命在海洋中产生,生物演化又经历过数次从海洋到陆地,再从陆地到海洋的嬗变,这一切都离不开水。月球、太阳的引力又与海洋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这也注定了月球与地球生命和人类的演化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20.
一、外星人:除地球外,别的星球是否有生命存在 ? 二、黑洞天体: 1984年初,美国与加拿大的科学家确证银河系的大麦哲伦星系中有一个“黑洞”,质量为太阳的 8— 12倍,但还需找出直接证据。   三、引力辐射探测: 1916年爱因斯坦从理论证明,引力是一种波动过程,称为引力波。但直接检测出引力波仍是实验物理留下的一个课题。   四、太阳系是否存在第 10颗行星: 1977年,帕诺玛天文台的考瓦耳宣称发现了一颗低速移动的新天体,但是否是第 10颗行星,还需继续观察。   五、新元素发现的极限:德国用人工方法制成 107和 109号元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