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 毫秒
1.
德国大哲学家康德有句名言 :“有两种东西 ,我愈时常、愈反复加以思维 ,他们就给人心灌注了时时在翻新、有加无已的赞叹和敬畏 :头上的星空和内心的道德法则。”头上的星空 ,浩瀚无垠、蔚为壮观 ,又神秘莫测、遐思联翩 ,的确令人赞叹和敬畏。思考星空的主体———人 ,思维星空的结果———思想 ,尤为令人赞叹和敬畏。因为人的心智能够囊括宇宙。因为思想照亮了宇宙 ,也照亮了我们自己。尤其是 ,当思想者是一位重度残疾人 ,而他又思维出驾驭宇宙演化、支配世界运行的绝妙的和革命性的观念时 ,人们的赞叹和敬畏之情 ,怎能不油然而生 ?这位思想…  相似文献   

2.
<正> 宇宙是无限的宇宙究竟是无限的,或者仅仅是非常浩渺的呢?它是永恒存在的,或者仅仅是年代久远的呢?我们有限的思维何以理解无限的宇宙?我仍然想倌,我们能够而且应该试图去理解宇宙。我们在这方面已有了显著的进展,尤其是前几年。当然,我们还未得到完整的图像,但已为期不远。空间的最明显之处是它无限地向外延伸。现代仪器证实了这一点,譬如哈勃望远镜允许我们探测太空深处。我们所看到的是各种形状和尺度的数以亿万计的星系。每个星系包含难以计数的亿万个恒星,其中许多恒星还被行星所环绕。我们生活在围绕着一个恒星公转的行星之上,而这个恒  相似文献   

3.
从一般的意义上说,技术是联结人类和宇宙两大物质系统的中介,由于它的产生和发展与人类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且是人类文化的主要内容和核心,因而也就成了文化学研究的重要参量。然而,以往的研究,更多的是从技术的角度来标度文化,或是仅仅从技术的本身来考虑技术,忽略了技术作为一种文化的方法论价值。本文试图从阐述技术文化为出发点,探讨技术论研究的文化学方法,在此基础上,对有关的技术现象作尝试性的解释。一、作为文化现象的技术 1、技术和文化,常被认为是人类的根本特性,一般认为,技术是文化积累的产物;而文化又  相似文献   

4.
寰宇掠影     
《春秋》1999,(5)
天文学家说,他们发现了两种新型黑洞:一种是寂静的特大黑洞;另一种是所占空间约有月球那么大的中等体积黑洞。尽管迄今尚无任何人看见过黑洞,但是天文学家们早就根据宇宙活动提出理论认为:黑洞是存在的。迄今为止,科学家们认为黑洞的体积有两种:一种是由像太阳一样的恒星坍缩以后的残余物形成的所谓恒星黑洞;另一种是在宇宙诞生初期形成的特大黑洞。  相似文献   

5.
当前,新的鬼神信仰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表现:违背科学常识,公开宣扬新的有神论,井假借科学的旗号为其张目。近几年来,有人/A开宣扬在人类居住的这个正宇宙之外,存在着一个由我们的亡灵组成的负宇宙等等。部有神论说的正负宇宙,不过是停用了正负牧质。然而,负物质也是物质,而所谓由亡灵红成的负宇宙却是个纯粹的臆造。宣传超物质、起自然的意念能力。如果讲宣扬鬼神存在是说在人体之外,在宇宙外存在着一种神秘的、超自然、超物质的力量,那么宣扬起自然、超物质的意念能力,就是在人体之内存在着一种神秘而巨大的力量。如人心灵…  相似文献   

6.
地球作为生命系统,我们拥有了它给予人类的一切美好;作为宇宙中的一个星球存在,我们又要承受地球自身演变加于人类的深重影响,包括悲剧性的影响。承受首先意味着我们无法控制灾害,既不可能阻止极度自然灾难的发生,也无法推迟它们的发生,一些自然灾难我们甚至无法做出科学的预测。这正是人类社会及其文明的根本处境,甚至可以说是某种程度上的人类命运。  相似文献   

7.
当英国著名科学家霍金的《时间简史》在世界发行达数百万册之后 ,美国科学家格林的《宇宙的琴弦》又在公众中激起了新的轰动。《宇宙的琴弦》是一曲科学与人文和谐交融的乐章。它引导着读者跟随科技探索者的足迹 ,不仅一同领略科学新大陆的胜境 ,而且一同分享着探险家的甘苦与喜悦。一、二十世纪物理学大厦的裂缝———弦理论的提出  二十世纪物理学的一个重要标志性成果 ,就是把自然界物质最基本的组成物 (宇宙物质基元、“宇宙砖块”) ,归结为 36种夸克 (u、d、c、s、t、b6种“味道” ,红黄兰 3种“颜色”共 1 8种 ,再加上 1 8种…  相似文献   

8.
《时代潮》1999,(10)
宇宙是人类赖以生存的时空的总称。广阔的宇宙奥妙无穷,本世纪世界20个未解之谜中,有一半以上和宇宙有关:宇宙是怎样演化的?宇宙有多大?黑洞存在吗?反物质存在吗?混沌是否主宰宇宙?以及是否存在地外文明?等等。 在社会文明史上人类从来没有停止过对宇宙的追问。特别是这几年,我们在各种新闻媒体上  相似文献   

9.
《小康》2020,(24)
正全球一体化,世人更多理解为人类经济、信息、文化、生活交流的一体化,而很少注重全球环境保护的一体化,人类与自然共生体系的一体化,对宇宙共同负责的一体化。全球一体化浪潮下,每一个人的命运似乎都和世界紧密相连。科学永远是多刃剑,在给予人便利的同时,也会让坏人利用它来破坏地球、破坏环境。黄瓜不脆,西红柿不香,西瓜不甜,好多蔬菜  相似文献   

10.
寰宇掠影     
《春秋》1998,(1)
银河系存在黑洞获证天文学家说,银河系中心附近的恒星的运转速度每小时高达300万公里,这是迄今所发现的最强有力的证据,它表明一个巨大的黑洞正在成为银河系中心的引力支撑点。德国马克斯·普朗克宇宙物理学研究所的研究人员在对银河系中的200颗恒星的运动情况进行测量时发现,离银河系中心最近的恒星运动速度最快,其中有些恒星的速度超过了每秒960公里。  相似文献   

11.
一、物质和运动不可分牛郎、织女星正向地球飞来晴朗的夜晚,仰望满天星斗,看上去好象万颗明珠嵌在空中,一动也不动。其实,它们在无穷的宇宙中象穿梭般的纵横驰骋。就拿天体中大量存在的“恒星”来说,顾名思义,应该是永恒不动的,其实不然。例如,织女星以每秒14公里的速度向地球方向急驰,牛郎星以每秒26公里的速度朝地球方向飞奔。那末,为什么我们并不觉得它们在动呢?这是因为,它们离我们太远了:牛郎星离我们16光年,织女星离我们26光年。距离远,运动就看不出来了。这好比麻雀在我们眼前飞行,我们觉得它飞得很快;而超音速飞机由于在高空飞行,尽管它的速度比麻雀快上百倍,我们  相似文献   

12.
《当代广西》2011,(20):60-60
“宇宙中,光的速度最快,没有其他物质能赶得上。”这上理念是人类有关宇宙和时间认识的基础,也是现代物理学的理论基础之一。但现在,意大利中部某山体下世界最大物理实验室之一的研究人员在实验中发现,中微子速度超过光速。如果实验结果经检验得以确认,  相似文献   

13.
冬雪·春风     
20世纪是人类思想走向成熟的时代,对于自然的认识和对人类社会的认识都达到了一定的水平。大爆炸形成了宇宙,宇宙不断地膨胀;时间是“矢”,一去不返;物质和能量,时间和空间都可以合二为一;有正物质还有反物质;原子核内还有很多弄不清的层次组织;原子和分子也可以随意摆弄;人已能到月宫上一游;差一点,人就要被克隆了。另一方面,很多原来的好事,都变成了坏事,如氟利昂、滴滴涕,等等;汽车多方便,但它却是温室效应的罪魁祸首,等等。这个世界总在变,而且变得快。人们不是常常爱说什么“硬道理”吗,变化大概就是硬道理,“进步”大概就是硬道理。就…  相似文献   

14.
中国传统哲学的主要研究对象是人而不是物质规律,它的核心是人生观而不是本体论或认识论。中国哲学特别注重人的生活,讲究生活的趣味,以其独特而浓郁的生活趣味———自然、理想、追求与精神等趣味,使自己与一般意义上的哲学区分开来,从而在人类哲学史上占居着重要的地位,并将继续在人类的实践中发挥持久而独特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20世纪是人类思想走向成熟的时代,对于自然的认识和对人类社会的认识都达到了一定的水平。大爆炸形成了宇宙,宇宙不断地膨胀;时间是“矢”,一去不返;物质和能量,时间和空间都可以合二为一;有正物质还有反物质;原子核内还有很多弄不清的层次组织;原子和分子也可以随意摆弄;人已能到月宫上一游;差一点,人就要被克隆了。另一方面,很多原来的好事,  相似文献   

16.
王克婴 《前沿》2005,(3):188-191
儒家文化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自诞生以来经历了几千年的风雨沧桑, 它对中国历史和文化的功过是非成为世人永恒的话题。本文试从伦理学的角度, 回眸儒学在几千年历史中的盛衰命运, 探讨儒学在历史上遭遇颂扬或唾弃两种不同命运的深层原因: 即儒学创立之初的现实与孔子的理想构造之间的矛盾决定了儒学在中国社会历史实践中的的坎坷命运, 而孔子儒学的理论框架清晰表明———儒文化是一种适合于盛世的道德伦理。  相似文献   

17.
邦联制是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主权国家为了特定目的而结成国家联合的一种组织形式。严格说来 ,它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国家结构形式 ,这可从它与联邦制的区别中反映出来。从历史上看 ,邦联制是特定历史条件下的产物 ,是人类历史上一次不成功的尝试。邦联制的特点、命运以及海峡两岸的现实 ,决定了它不适用于两岸统一。  相似文献   

18.
全球增温是在近半个世纪冒出的一片阴云,然而从这片阴云里却透出了希望的阳光,因为人们发现了,地球不过是宇宙里的一叶方舟,同处这叶方舟上的人类以及自然界面临同一命运。同  相似文献   

19.
秦光荣 《创造》2009,(12):8-13
自人类在地球蛮荒的原野诞生,自然的演化就烙上了人类活动的印记。原始文明,先民对大自然顶礼膜拜,人类屈服于宇宙的神奇威力。农业文明,随着智力的发育和对宇宙认知的增加,人类在敬畏自然的基础上开始探索利用自然和改造自然。进入工业文明,人定胜天的骄傲心态侵蚀了人们的神经,  相似文献   

20.
"一带一路"倡议着眼于搭建全球化平台,而人类命运共同体是全球性的目标和愿景。"一带一路"建设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伟大探索和实践,也是走向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路径。以"一带一路"促进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展现了中国领导人面向未来的长远眼光和历史担当,彰显了中国理念和中国方案对全球治理的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