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本文以南京市为个案,通过交互分析、方差分析、多元回归分析等统计分析方法,对公民对政府的信任状况与公民参与意识状况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发现:公民对政府的信任度与公民参与意识之间有密切关联且呈正相关关系;在各背景变量中,年龄、收入、文化程度、职业与政治面貌对政府与公民之间的信任关系有显著影响。在此基础上,本文探讨了提高公民对政府的信任度从而提高公民参与积极性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2.
对公民环境权的内涵、外延、性质进行界定,提出公民环境权入宪的必要性。公民环境权入宪,是未来宪法发展的趋势,同时,也为公民环境权的保护奠定了宪法基础。  相似文献   

3.
张冲 《传承》2012,(10):86-88
约翰·克莱顿·托马斯的《公共决策中的公民参与:公共管理者的新技能与新策略》一书通过梳理公民参与领域的研究成果,对各个时期的公民参与理论进行反思,在新的研究视角下,提出了"公民参与的有效决策"模型,强调了公民参与的适时、适度,对我国的公民参与实践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4.
基于对公民诉讼代理弊端的考量,2013年《民事诉讼法》对公民诉讼代理进行了严格的限制。这种限制违背了实事求是和法制统一的立法原则,阻碍了公民诉权的行使。诚然,公民诉讼代理需要规制,但这种规制不能矫枉过正、因噎废食,违背法治精神。  相似文献   

5.
本文通过对公民身份历史发展的梳理,进而对自由主义视野下的公民身份认同、共和主义视野下的公民身份认同、社群主义视域下的公民身份认同、马克思主义视域下的公民身份认同、女性主义视域下的公民身份认同等问题进行了研究,揭示认同问题是民族国家稳定与发展的重要议题,指认在当今中国社会转型期的发展过程中,加强公民身份认同教育对民族国家产生强大的社会凝聚力和维护社会繁荣发展具有重大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6.
公民参与是公共服务建设和发展的必然趋势,公民参与能力的高低对公共服务效能影响重大.本文阐述了公共服务的内涵及其多元主体,指出应建立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民参与的服务格局.着重从公民参与的角度对如何从真正意义上促进公共服务的发展进行了分析,提出了转变思想观念,完善相应机制,扩大公民参与渠道,降低公民参与成本,公开合理高效地促进公共服务的建设和发展.  相似文献   

7.
公民能力浅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建设民主政治,一方面要加强制度和法治建设,另一方面要提高公民意识和公民能力,以实现人与制度的良性互动。本文从公民能力的含义、公民能力对民主政治建设的意义以及提高公民能力的途径三个方面,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8.
西方公民社会理论的历史嬗变述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曾远英 《前沿》2008,(11):22-27
公民社会是一个纯粹西方的话语,它与西方国家的政治、历史和文化传统紧密相连。当前,中国理论界正在兴起关于在国内培育公民社会的理论探讨和实证研究。由于中国缺乏有关公民社会问题方面的理论资源,所以引用和借鉴西方丰富的公民社会理论资源来规范相关理论研究并指导在国内培育公民社会的实践活动,就成为我们理性的选择,因此,研究西方公民社会理论的历史演变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描述了公民社会在西方的古典含义,近代含义以及现代以来的含义,并对他们进行了评析;希望能对我们准确全面把握西方公民社会理论有所帮助,能对我们在国内进行培育公民社会的实践活动提供一些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9.
当代大学生公民教育的建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公民的素质如何,直接影响到国家、社会的存在和发展,如何对高校大学生进行公民教育是近些年人们关注的焦点.本文试着从公民教育的必然性、大学生公民教育的内容和大学生公民教育的实施途径三个方面进行浅析,以期把此论题进一步深化.  相似文献   

10.
余平 《人民论坛》2010,(9):90-91
培育现代法律意识是法律现代化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实现依法治国的必然要求。从价值取向、内容及途径三个方面对当前我国如何构建公民现代法律意识进行了探讨。对公民的现代法律意识进行有效的培养,应该受到国家和公民的共同关注。  相似文献   

11.
由于我国的公民满意度评议在思想准备、技术支持与组织保障等方面的不足,公民满意度评议在实践中遇到了认知危机和实施困境。通过对公民满意度评议产生的背景进行分析,总结我国公民满意度评议的现状,并进一步发现实践中的问题,探寻完善我国公民满意度评议的对策。  相似文献   

12.
龙志芳 《传承》2009,(14):42-43
公民的素质如何,直接影响到国家、社会的存在和发展,如何对高校大学生进行公民教育是近些年人们关注的焦点。本文试着从公民教育的必然性、大学生公民教育的内容和大学生公民教育的实施途径三个方面进行浅析,以期把此论题进一步深化。  相似文献   

13.
温淑春 《前沿》2009,(9):160-164
公共政策是对全社会价值所做的权威性分配,而公民参与公共政策制定有利于公共政策制定的科学化和民主化,有利于保证公共政策的公共利益取向和公民个人的合法权益。本文对我国公共政策制定过程中公民参与的现状、存在的问题和障碍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从树立正确的决策理念,完善公民参与相关的法律制度,健全公民参与机制,推广电子政务和网络参与等方面提出了完善公民政策参与机制的对策。  相似文献   

14.
王洁 《前沿》2013,(8):117-118
现在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的关键时期,社会体制的变革和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为我国的经济发展带来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在经济、文化、社会繁荣发展的背后,价值观的多元发展趋势激发了价值观冲突,公民对价值取向产生了茫然与困惑,造成公民价值观困境的产生,道德缺失、信任危机、贪污腐败、拜金主义等一系列负面现象的产生在社会上引起了广泛的关注。本文对公民价值观困境的现状、影响及其成因进行研究分析,从而粗浅地提出对公民价值观重构的指导思想。  相似文献   

15.
理论界对于公民参与公共政策制定的重要性已不存在分歧,在现有技术平台下,如何从程序上使公民更有效地参与其中成为新的关注点.对公共政策制定过程的政策问题形成、政策议程、政策评估以及政策合法化四个阶段中的公民电子参与程序进行论述;并对公民与政府双向沟通中各环节的公民和政府的参与内容进行分析;指出公民与政府的信息和意见沟通需要一个整合、规范,流畅的程序支持,并提出推进公民参与公共政策制定程序完善的建议措施.  相似文献   

16.
王一平 《理论月刊》2013,(1):147-149,158
从身份之维、知识之维、意识之维、行为能力之维等维度对合格公民进行理论架构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内在要求。公民个体的政治-法律公民身份认同与政治-心理公民身份认同是对合格公民的身份认同要求,身份认同也是对国家共同体认同的真实表达,强化着公民对国家共同体的认同;掌握相关的民主政治知识和民主法制知识是对合格公民的知识要求;树立法律意识、政治权利意识、政治责任意识和政治参与意识是对合格公民的意识要求;在民主政治实践中,具备相应的参政议政技能、参政议政道德是对合格公民的行为能力要求。  相似文献   

17.
贺然 《求索》2011,(11):57-59
作为一种现代政治理念,公民社会权利是一种积极的权利.它的出现意味着公民对社会的依赖、表明公民权利的实现需要国家权力的支持。本文就中国公民社会权利的现状及其宪法层面的原因进行了分析,并从完善宪法的角度提出保障公民社会权利的建议。  相似文献   

18.
在法治社会的状态下,对公民而言,是法不禁止的行为就可以自由进行;对政府行政机关的行为而言,则是法无明文规定就不可为。对物权保护的法律期待及合理地平衡社会公共利益与公民私人利益是公众高度关注的问题。物权法制定后,为公民的私人财产权利保护提供了法律保障,对政府可能滥用公权侵害公民的财产权利进行了法律限制。  相似文献   

19.
韩小园 《中国发展》2007,7(4):37-40
该项研究立足教育部重大攻关项目(2003—2006年)“中国公民人文素质调查与对策研究”,对西部12个省、市、自治区的12401位公民的道德、科学、审美价值观抽样调查数据进行了统计分析,并在对调查结果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20.
本文整理了二十多个案例,从否决者、否决点、否决权等角度对当前我国公民否决政策现象的特征进行了描述,并依照否决在政策过程中的阶段、被否决政策涉及利益的范围或领域等标准进行了分类。文章提出公民否决政策是现代政治生活的常态政治形式之一,并且运用"自主性国家-结构-能动"分析框架对公民否决政策的发生机制进行了初步解释,提出的原则性政策建议是非政治化处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