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林杨莉 《当代贵州》2023,(35):26-27
<正>8月10日,“屯堡文化与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建设”学术研讨会在贵阳召开。会上,省内外40余名专家学者,就“加强屯堡文化研究推广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主题进行研讨。本刊摘登与会部分专家发言,以飨读者。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文艺学科执行主编王金会:一种独特的文化标识  相似文献   

2.
自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作为一个政治论断和理论命题提出后,日益清晰地彰显了从“建设”到“构筑”再到“全面推进”的逻辑理路,其价值蕴含聚焦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通过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承和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弘扬中华民族伟大创造精神、加强现代文明教育、筑牢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思想基础等实践路径,廓清了各民族在理想、信念、情感、文化上团结统一的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建设的整体架构。  相似文献   

3.
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是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重要内容和基础工程,千百年民族历史进程中,探索和创建这一精神家园从未停歇。经济全球化浪潮与新的科学技术革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为这一探索创造了新的机遇,也提出了严峻的挑战。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根本,立足于市场经济的根基,构筑起中华民族共有美好而强盛的精神家园,必须强化科学发展、竞争共荣、法治和谐的价值,为民族振兴、国家繁荣、人民幸福提供应有的精神保障。  相似文献   

4.
文化是一个国家和民族的灵魂,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突出。文化是国家发展民族振兴的支撑,是国家核心竞争力的重要因素,是社会文明程度和人民生活质量的标志。为此,要努力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和谐文化和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的精神家园:要改革创新文化体制机制,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发展文化产业,加强对文化产品创作的引导。  相似文献   

5.
以人为本: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建设的价值底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力弘扬中华文化,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内容.在这个过程中,坚持以人为本有着重要时代价值:一是以人为本适应了人的本性需要,表征着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建设的价值尺度, 开启着它的深层动因;二是以人为本正确把握了个人需要与人民群众需要的联结,坚守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惟一宗旨,并以此规定着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建设的科学价值取向;三是以人为本在目的与工具统一中努力寻求现实力量,自觉坚守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不断推进着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建设的价值实践.  相似文献   

6.
许俊 《学习月刊》2014,(13):12-13
核心价值观是精神支柱,是行动向导,它承载着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精神追求。精神家园是人们安身立命的思想基地、奋发进取的动力源泉。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必须坚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构筑当代中国人共有精神家园,巩固中华民族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  相似文献   

7.
胡锦涛总书记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明确提出:“弘扬中华文化,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这充分体现了我们党新时期的人文关怀,也反映了人文精神价值在当前对提升我们民族凝聚力和国家竞争力的极端重要性。按照党的十七大精神,我们要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根本,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  相似文献   

8.
党的十八报告指出,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铜仁市要实现在2020年与全国同步建成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不仅需要在经济发展上坚持科学发展、奋力后发赶超,更要在精神文化建设上敢于争先,全力构筑铜仁精神文化高地。  相似文献   

9.
廖小琴 《探索》2012,(4):112-115
建设具有更高文明素质和精神追求的国家,需要准确把握当今时代文化发展新趋势,准确把握各族人民精神文化生活的新期待,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在当今多元文化时代,积极推进人的精神生活发展,既是党的要求也是时代的要求。而要推进人的精神生活发展,需要对一些事关精神生活发展的时代性课题有清醒的认识,这主要是:文化多元发展与思想文化导向的问题,文化多元多样与个体文化选择的问题,价值观与精神家园建设的问题。只有在社会主义思想文化的正确导向下,引导个体善于在多种可能的发展中正确进行文化选择,增强价值观发展的自觉性,更好地丰富精神世界,才能真正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  相似文献   

10.
新疆是我国重要的省区,多民族聚居、各民族信仰、文化传统和生活习俗差别很大,并且是反分裂、反“西化”的前沿阵地,构建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园迫切而重要。兵团始终坚持以爱国主义为核心,实现了兵团人对国家利益和中华文化的高度的认同,是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建设中的一支奇葩,研究兵团屯垦戍边对共有精神家园建设的重要作用,对新疆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建设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
在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过程中,我们需要妥善推理马克思主义和中国传统文化的关系。精神家园具有历史性和社会关系性质,当前我国的精神家园建设属于社会主义文化建设,需要反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我们要真正实现精神家园,的共建、共有和共享,就需要处理好各种复杂的矛盾关系。这要求我们在建设精神家园时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反对以中国传统文化取代马克思主义的错误观点。  相似文献   

12.
十七大提出“弘扬中华文化,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目前不少著作对精神家园的论述几乎都是从弘扬中华文化来讲精神家园的,似乎这成了对精神家园认识的唯一视点。而我认为,要突破只从弘扬中华文化的单一性来讲精神家园的视角,因为精神家园是相对于物质家因而言的。  相似文献   

13.
弘扬中华文化 建设精神家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一项前无古人的伟大事业,需要集中全国各族人民的智慧和力量。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不仅可以增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和向心力,而且能够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提供强大精神动力。而要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就必须继承和弘扬中华传统文化。  相似文献   

14.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我国新时代思想文化建设的重要课题,而践行守望相助理念是这一重要课题的题中应有之义。守望相助是传承中华民族精神的必由之路,是构建和谐地域关系的客观要求,是应对社会风险和挑战的重要保障。在COVID-19疫情防控中,全国各地驰援武汉展现了中华民族守望相助的优秀品格。通过守望相助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要求坚持党的集中统一领导以凝聚社会力量,推进区域共同发展以奠定物质基础,加强中华文化认同以构筑精神家园。  相似文献   

15.
中央     
正重点工作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推动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高质量发展中央民族工作会议8月27日至28日在北京召开。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出席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习近平强调,要准确把握和全面贯彻我们党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的正确道路,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  相似文献   

16.
《前线》2017,(9)
核心价值观是决定文化性质和方向的深层次要素。建设文化强国必须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凝魂聚气、强基固本的基础工程,着力从高度、深度和力度等方面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践行。惟其如此,才能推动马克思主义文化观的新创造新发展,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的精神家园,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相似文献   

17.
5·12四川汶川大地震其破坏之惨重,为新中国成立以来之最,在世界历史上罕见。突如其来的特大地震不仅无情地损毁了灾区人民的物质家园,而且严重地毁坏了他们的精神家园。精神家园相对物质家园来讲,是指一个人的精神支柱、情感寄托和心灵归宿。精神家园对人的生存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有了精神家园的支撑,人就有了安顿感、幸福感,人的生活才有意义,人的行动才有动力。重建灾区人民的精神家园应当成为当前抗震救灾工作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18.
校园网络文化建设与大学生网上精神家园构筑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网络文化的发展对构筑大学生精神家园产生了重要的影响.目前,许多高校以思想政治教育主题网站为主要阵地开展了校园网络文化建设,校园网络文化发挥着重要的育人、育德作用,但同时也存在一些应引起重视的问题.高校应进一步加强和改进网络文化建设建设,积极为大学生构筑健康向上的网上精神家园.  相似文献   

19.
<正>衡量民生幸福的终极尺度,就是让人民群众生活得快乐安康。快乐安康的生活需要物质条件的丰盈,更需要精神家园的守护和建设。精神家园是人民群众精神生命的安顿栖息之所,只有让精神有了家园,灵魂才能有所安顿,民生才会真正幸福。历史和现实都反复证明:文化是人民的精神家园,建设和守护精神家园,从根本上说要靠文化建设。文化的功用突出表现在"化人"、"育人",即通过一定的教育引领和精  相似文献   

20.
中华民族有一个共同的精神家园,这个精神家园就是中华文化。中华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灵魂,是维系这个民族的最为强大的纽带。然而,中华文化的形成有一个漫长的历史过程,加之自古以来中国幅员辽阔,地区之间差异大,交流不便,且人口众多,族群并非单一,故而,在中国境内,存在着特色鲜明的地域文化。提得比较多的有中原文化、齐鲁文化、燕赵文化,关中文化、巴蜀文化、吴越文化,包括台湾在内的闽南文化,包括香港、澳门在内的岭南文化等等。其中湖湘文化,更因在近代影响巨大深远而广为人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