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袁志成 《求索》2014,(1):140-143
道光年间,孙麟趾与孙廷镲、秦耀曾、孙若霖四词人于金陵结江东词社,词坛前辈汤贻汾社后评阅社课,并辑《江东词社选》。江东词社成员以孙麟趾为领袖,受其词学思想的影响,江东词社在创作上以浙西词派清空、高超之境为主,偶有常州词派比兴、寄托之感。在浙、常二派的交织过程中,孙麟趾等江东词社成员承绪浙派的同时,有变革浙派与汲取常派的填词倾向。  相似文献   

2.
莫立民 《求索》2013,(2):142-144
摘要:临桂词派在词系传承上属常州词派,是常州词派在晚清后期的发扬光大。它之所以得名“临桂”,并最终独立成派且统领清末民初的词坛。除了因为其领袖人物王鹏运、况周颐为广西临桂(今桂林)籍外,还有更深层次的文化、社会与文学创作的诸多因素。其中临桂词宗王鹏运的词学结社活动与I临桂词派的发展壮大息息相关.为临桂词派得以蔚然勃兴的关键因子之一。  相似文献   

3.
生命之思──中国古代审美体验论之精神蒋永文研究一个民族的审美理论,必须解读其中所独有的概念、范畴和命题。因为,任何一个民族思想理论体系的独特性都是来源并体现于其概念、范畴和命题的独特性之上的。本文试图依据审美人类学的观点,通过对中国古代审美理论中的某...  相似文献   

4.
谭献在晚清同光年间学界、词坛影响至巨,为常州词派继往开来之一大家。从词选本批评和编辑词选实践来看,谭献对常州词派系列选本大加揄扬而批评浙派《词综》补辑选本,委婉肯定《草堂诗余》;编辑《箧中词》和《复堂词录》选录由唐至清之词,皆可见到谭献阐扬推衍常州派词学之主观意图,但其同时又不固守宗派门户之见,颇能折中二派之长而避其短。  相似文献   

5.
《词源》作为中国词学史上一部重要的理论著作其接受史折射出历代词学思潮发展和变化的历史轨迹,对于蓬勃发展的清代词学而言尤其如此:从清初云间派词学家对它的浅层接受,到清前期浙西词派在继承其理论的同时根据自身需要对其进行概念偷换,再到清后期常州词家为调和词学内部"言志与缘情"、"守律与破律"、"雅化与俗化"三对矛盾,对该理论进行了合理吸取与深化,并通过"意内言外"的词学理念,完成词体最终的复合建构;这一漫长的过程《词源》作为一个参照系和理论源,对清代各时期各流派的词学思想产生过程度不同的影响,并最终促成了词学向诗学的融合。  相似文献   

6.
佛教的“圆”观念,在中国古代文论“圆”范畴的建构与形成中,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其作用的过程是这样的,首先是外来的印度佛教“圆”观与中国固有的“圆”观念相互融合,产生了中国化的佛教“圆”观念。然后是这一中国化了的佛教“圆”观念,又通过激活和强化中国人的“圆”观念的方式,以三种途径参与到中国古代文论“圆”范畴的建构中去。在经过文论家们的一番诗学化的改造和转化之后,佛教的“圆”范畴就转变为了审美的文论“圆”范畴了,“圆”也就因此而由一个普通的词,升华为一个文论的审美范畴了。  相似文献   

7.
莫立民 《求索》2012,(5):89-91
张惠言生前词名冷落,身后倍享词学哀荣。他由清代词坛一位小有名气的词人到被尊为常州词派之宗主,其间经历了一段相当长的历史演进历程。将张惠言论述成一开始就是清代词坛一大家,一开始就被清代词坛尊为常州词派的开山宗主,这是一种未加细辨的误读。  相似文献   

8.
余情被普遍认为是日本和歌的审美范畴,但事实上,在中国古典诗词、诗论中,余情范畴亦多次出现,或指一种本己之情,或指一种延续性、审美性诗情,或合而为一成为诗人表达自身情感与理想的寄托。王船山将余情范畴从古典诗词创作中提炼出来,把它理论化为一种超越无惉滞且内含德性伦理价值的美学范畴。作为一种终极的形而上的情感境界,中、日余情均追求言外之韵味,诗外之情感,但中国的余情饱满充实,日本的余情则哀婉凄迷。两类余情观念共同作用于塑造当代人的心灵、精神与情感,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9.
意境是属于我国古代文论的理论范畴,它是衡量文学作品优劣的重要指标.意境通过情景交融的表达方式,虚实相生的创作技法,创造性的审美视角,往往能使文学作品产生韵味无穷的美学境界.因此,意境也成为人类创造的艺术至境之一.  相似文献   

10.
“趣”是我国古典诗论的重要审美范畴,它衍化于唐前,成型于唐宋,盛兴于明代,深化于清代,在历时视野中呈现出不断提升与拓展、深化的特征。“趣”作为一个重要的审美范畴,标示出了我国古典诗论对诗歌审美本质及其特征的多样性认识。  相似文献   

11.
刘熙载是中国古典美学的最后一位思想家,他在理论上完成了对许多古典美学范畴的总结。意格就是其中之一。“意格”一词,从唐代提出,经由宋人姜夔等人的倡导,已成为中国古代一个重要的诗学范畴。  相似文献   

12.
研究中国美学,不能拿西方的理论概念来硬套,而要从本国的审美实践出发。我们有自己的美学理论,凝聚为若干基本的审美范畴。深入研究这些审美范畴,对于把握中国美学的特点,有很大的意义。意境,是中国古典美学的一个核心范畴。正因为它重要,所以研究的论著一向很多。大凡前人研究得较多的课题,后来者要作进一步研究,总是比较困难的;但同时也具备有利的条件:如果善于吸纳前人的成果,站在他们所垒的基石上继续攀登,也许就能爬得更高一些。薛富兴是初生牛犊,勇劲十足。多年以前,他处身云南楚雄偏僻地区,就选中了这个难题作为自己…  相似文献   

13.
陈丽丽 《理论月刊》2008,(4):121-124
"狂"是中国文论史上一个重要的审美范畴.就作家而言,"狂"是文人,尤其是天才文人身上较为常见的一种气质,具体表现为:病态之狂、进取之狂、放浪之狂.由于传统观念中道德标准与美学标准经常混同,因此文人之"狂"在文论中常有褒贬不同的表述,呈现出复杂的面貌.本文通过对古代文论中的相关材料进行归纳分析,试从横向角度来探讨"狂"作为审美范畴在传统作家论中的内涵和外延.  相似文献   

14.
李颖  王洪波 《前沿》2009,(12):186-190
优美与壮美是文艺范畴中古典和谐美的典型形态。二者不仅相形相伴以形成和发展,而且在表现形态、审美特征、审美效果等方面相对而出、各执一端,同时又相互渗透、相得益彰,最终统一于古代素朴的“和谐美”理想;作为历史上最早的文艺形态,优美和壮美成为探讨文艺范畴的起点。  相似文献   

15.
时中,是中国古代哲学中的一个重要范畴,主要属于儒家思想。迄今学术界对它的研究,似仍有不足。对它在中国古代美学和文艺理论中的影响、作用,目前讨论的尚不多,本文拟就时中精神以及它在中国古代文艺理论中的意义,试作一些探讨。  相似文献   

16.
"感应美学"作为新时期中国美学中一种新的体系建构,主要有三个方面的贡献:一是它以中国古代哲学和美学特有范畴"感应"作为核心范畴和理论基石,构建了一个完整的美学理论体系,为中国古代文艺理论的现代转换提供了一个范例;二是它在考察文艺与生活的关系时,用"感应"取代"反映",更辩证地说明了文艺与生活的关系问题,为重新认识文艺与生活的关系提供了中国视角;三是它跳出现有美学体系,从"感应"的途径探讨审美活动与艺术欣赏,对其进行了更恰当的描述,为多角度研究审美活动与艺术欣赏提供了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17.
国外女性主义理论评介(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国外女性主义理论评介(一)杜洁国外女性主义是我们对国外妇女运动理论的通称,其实,它从来就不是一个统一体,呈现了纷繁复杂的特点。在女性主义思潮中,有自由派(或称温和派)、马克思主义派、社会主义派、激进派、精神分析派、存在主义派、第三世界及有色人种派、后...  相似文献   

18.
高文 《求索》2012,(11):98-100
《淮海词》中出现最多的意象是月亮,其月意象是心灵化的,是秦观主体审美世界的感性呈现。《淮海词》月意象,第一重以爱情词为主,化月亮为情思,月夜愁心,对月怀人,感物兴思;第二重以贬谪词为主,词中的月意象渐次凝重,所寄托的愁情也日益增强;第三重则以后期潇湘贬谪词为主,此阶段所作词中的月意象无不笼罩着一个深深的"恨"字。秦观词中的月亮,是一个浸润词人情感的载体,一个颇具人格意义的象征物,一个有意境的意象世界。月亮作为被"人化了的自然"成为构成秦观词"有我之境"的主体意象,并由此而产生了极具视觉震撼力的美学效果。  相似文献   

19.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最近出版的《儒道佛美学思想探索》,是张文勋教授近年来的又一部新著。如果说,作者的《诗词审美》(上海文艺出版社出版)侧重于结合古代美学理论,阐释剖析古代诗词的审美形态与审美意蕴,令人耳目一新,那么,此书则展示了张先生对古代美学思想本身的纵深探究,具有更强的学术性和理论价值。全书以论文集的形式结成。这些可以各自独立成篇的文章,却又都贯穿着一个较为明显的逻辑结构,即以儒道佛的美学思想为经,以各种具体的审美意识、审美命题为纬,着力于勾勒中国古代美学思想演进、发展,其深层哲学背景,及美学层面的丰富内涵。换言之,作者紧紧抓住儒道佛美学思想既差异又融合这条主线,深入剖析美学家们在审美创造、审美体验  相似文献   

20.
陈际斌  李秋菊 《求索》2012,(3):197-199
自从张惠言标举"温庭筠最高,其言深美闳约",学术界对温庭筠词有无寄托一直争论不休。较多学者认为:温词没有寄托,张惠言的阐释论流于穿凿附会。其理由有二:一是温庭筠人品低劣;二是花间词为应歌之作。但是,深入的研究发现:无论是从知人论世的角度来看,即通过正史、杂史的呈现,还是从文学研究的角度来看,即通过温庭筠的诗文、词所产生的环境背景、西方接受美学等角度的分析,他都是一个有理想的人,他的词具有寄托品格。因此,张惠言标举温庭筠词亦可备一说。值得注意的是,温词寄托的是广泛的社会人生情感,但绝非等同于句句指实的实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