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5 毫秒
1.
农村公安派出所推进社区警务工作的困惑与出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第四次修宪的完成,国家根本大法确立了人权保障的理念。而作为人权重要组成部分的知情权也随之深入民心。作为公安机关,重提警务公开尤其重要。但目前的警务公开由于理论依据尚不成熟,导致实践中没有相关的制度或措施保证,出现了警务公开表面化的现象,成为警务公开活动的发展“瓶颈”。以经济学的相关理论为依据,提出警务公开行为不是公安机关的单方垄断,警察个体行为的代理失灵与公众监督的机会主义倾向的互动博弈才是警务公开困境存在的核心问题。因此,深化警务公开应加强信息透明和信息公开制度。  相似文献   

2.
建立良好的警察公共关系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警察公共关系是指警察组织通过各种警务活动,向公众传播信息,双向沟通,提供最佳服务,在公众中树立良好组织形象,以谋求公众的了解、理解、信任、支持,从而实行警务工作目标的一种管理艺术和活动过程。近年来,乐出市公安机关就如何建立发展良好警察公共关系进行了积极探索,认为警察组织应当通过强化教育,提高民警素质;健全管理机制,规范民警执法行政行为;加强警察组织的文化建设,提升警察形象;加强公关活动,增进警察与公众的良性互动和沟通。最终实现公众了解、理解、支持警察,警察与公众建立互相宽容、互相尊重、友好和谐的良好警察公共关系。  相似文献   

3.
论警察公共关系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警察公共关系建设正在全国各地公安机关如火如荼地开展。但是,从总体上来看,仍处于起步阶段,在建设中存在一些问题,尤其是人们对警察公共关系还存在着一些认识上的误区。纠正误区,把握正确的建设方向,在现阶段尤显重要。我国政府应当尽快出台政府信息公开法,完善公安机关新闻发言人制度,真正做到政务、警务公开,保障公众行使知情权,实现信息对等;设立专门的警察公共关系机构或专门的警察公共关系人员,加强与相关公众的沟通;加强理论研究,建立警察形象危机处理机制,制定相关预案;实事求是,因地制宜地开展警察公共关系。  相似文献   

4.
警务信息公开对促进社会和谐有现实意义.要处理好警务信息公开和警务信息安全的关系,处理警务信息公开和警务信息安全的关系,实质是如何把握公众知情权、行政监督权与警务信息安全和警务活动正当性的矛盾,处理好两者关系的核心途径,是通过社会公共选择的最佳方式即立法来实现的.要加强警务信息公开的规范化建设.  相似文献   

5.
警务公开——中国警务工作的战略变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警务公开是时代发展的产物 ,具有广泛而丰富的内容和灵活多样的实施方式。要建立起完善的内外部监督机制 ,以保障警务公开的有效落实。警务公开将公平与正义的理念引入到了警察价值和警察意识之中 ,这是一项历史的进步。中国警察的历史将会对这一页做出积极性的评价。  相似文献   

6.
社区警务是否得以良好运行以及可持续发展关乎社区警务战略实施的成败,它受诸多因素的影响。在推行社区警务战略的进程中.警务与社区、警察与公众、警察机关与社区自治组织的融合,是其根本性内容,社区及其公众的积极参与将在警务工作中占据重要地位。推行成熟的社区警务,必须确保其符合我国民主政治的要求、必须协调好警务工作与社区建设的关系,必须不断优化社区警务动力机制以促进其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7.
“智慧警务”形态与警察组织变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智慧警务以互联网技术为依托,注重深挖整合及共享运用警务信息,使公安工作集约化、协同式、高效能开展。推行智慧警务,警察组织的警务理念、勤务机制、执法工作、管理服务、警务合作等方面将会发生新的调整与变革。智慧警务是新时代警务改革的趋势,探究智慧警务对警察组织的影响,有利于警察组织科学健康的变革与发展,进而推动警务工作与时俱进。  相似文献   

8.
警务公开是公安机关及人民警察在行使警察权的过程中,通过一定形式,依法向社会公众传播或发布协调、处理警察关系的各种相关信息,对确保公正执法具有重大意义。当前,我国警务公开尚存在若干问题和不足,关键是未将警务公开置于政府信息公开的大背景下考虑。为此,应宏观把握,战略思考,从进一步改革创新公安机关的保密制度,处理好公安机关与新闻媒体的关系,完善相关法律规定等方面予以完善。  相似文献   

9.
警务信息公开既是公安机关的一项工作制度,又是一项法定制度,受到政府信息公开法律规范及公安机关相关规章制度的规制。在实践中,警务信息公开法律制度与《保密法》之间存在矛盾和冲突,主要表现为警务信息公开法律制度的法律位阶低、不予公开的信息范围不确定、保密事项的确定任意扩大化、问责制度的缺失等。制定《警务信息公开实施细则》、明确公开和不公开的范围、建立保密审查制度、规范问责制度,是调整和完善警务信息公开法律制度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0.
随着网络的发展,微博、微信等"微传播"已经成为警务公开的主要媒介,此类传播模式使警务公开从宣传作用转向管理角色的趋势越来越明显,同一受众形成警务自治共同体,依据警务信息协调社会活动。警务公开中安全防范与警方提示类信息的快速增长,领导工作动态内容在下降,也说明警务公开的工作思路正在从事务性转向需求性,以公众的需求作为导向。江苏省公安厅警务公开的数据恰恰印证了警务公开在媒介和内容上的转向。  相似文献   

11.
江泽民政治文明建设思想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最大贡献和特点就在于准确把握了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内在的三层关系:一是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与依法治国的关系;二是这三者的有机统一与政治文明的关系;三是政治文明与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关系,从而科学地揭示了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的规律,大大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  相似文献   

12.
把世界理解为“存在”而不是“不存在”,并通过“存在”概念探求并界定世界的本质,是西方哲学传统的基本问题和思路。同时,“无”与“不存在”的问题几乎与“存在”问题同时产生,而且在对本质和终极问题的探究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存在”与“无”的辩证法应该是哲学和宗教哲学最深奥、最重要的理论。  相似文献   

13.
"警察"一词比"公安"一词更准确,更能体现行业特点.从概念上看,"警察"的外延比"公安"大;从语用角度看,"警察"比"公安"更有表现力;从使用范围看,"警察"比"公安"更能与国际接轨;从使用年代看,"警察"比"公安"更有历史渊源.因此,宜以"警察"一词代替"公安"一词.  相似文献   

14.
“课程”与“精品的课程”:“精品课程”解读   总被引:33,自引:0,他引:33  
将"精品课程"划分为"精品"与"课程"两个关键词,分别探究其意义,并最终将其作为一个整体整合起来考察,赋予时代特点与先进理念,这将有助于人们厘清"精品课程"的真实意蕴,建构高质量的"精品课程".  相似文献   

15.
市场无极限,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应当满怀信心,从有限做到无限,在复杂的市场竞争格局中赢得生存与发展。  相似文献   

16.
《徽州女人》借助系列物象,积极使用象征艺术,"井"和"蛙"是系列物象中的两个代表。"井"之象征物象,不仅给主人公"女人"提供了活动平台,而且象征着她处境的封闭,生活的单调,思想的守旧;"蛙"之象征物象,类比"女人"形象,预示着其前途的暗淡和命运的忧伤。象征艺术的积极使用,提高了剧本的艺术表现力,增强了剧本的文学性。  相似文献   

17.
“理管”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中国的大环境逐步进入法制化的时候,应当明确“理”在组织行为中的重要作用,进行“理管”。“理”在企业不同管理层次包含不同内容,只有实行“理管”,并辅之以积极向上的企业文化,将人治与法治相结合,才能较好地达到“管理”目的。  相似文献   

18.
海德格尔的"此在"的观念不同于传统的古希腊和基督教关于"人"的概念。虽然古希腊强调人是理性的动物,基督教强调人是上帝按照自己的形象创造出来的,但这两者有着内在的联系,这种联系构成了西方传统的关于人的普遍观念的基础。而海德格尔则要解构这种基础,为显现"此在"的意义扫清障碍。一旦做了这项工作后,对此在在其当下性中的"实际性"的分析便成了首当其冲的任务,而这种分析必然会涉及到时间上的"今日"。  相似文献   

19.
日本的“变”与“不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冯昭奎 《外交评论》2009,26(5):6-11
民主党取代自民党执掌政权之后,日本的“变”与“不变”及其变化的程度,大致取决于三个因素:其一是民主党与自民党的“同”与“不同”,以及两党间的区别有多大;其二是日本国内政治潮流的“变”与“不变”及其变化的程度;其三是民主党自身的“变”与“不变”及其变化的程度。  相似文献   

20.
文章意在研究“公民宗教”对于卢梭“社会契约论”的意义。从自然状态过渡到公民社会的“瞬间”,就形成了公意,但学者们在解释公意的形成和实质时,通常过分强调了契约观念的重要性。通过对《社会契约论》文本的细致解读,作者指出,“立法者”和“公民宗教”比契约观念对于卢梭的“社会契约论”更为重要和根本,并指出了卢梭的“立法者”和“公民宗教”与古代的异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