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当代哲学的困境实际上属于“现实性”危机。任何哲学均有着现实性品格。现实是哲学存在与发展的基础,是哲学理性自由伸展的条件,是哲学思维有所创新的根基。近来哲学主题的转换,围绕学术性和现实性问题的争论,说明哲学现实性品格已有所弱化。当代哲学“现实性”的重塑在于:以辩证的态度理解现实、以“改造世界”为目的把握现实、在确定立场上以批判、建树多维视角面对现实。  相似文献   

2.
“左”,与“右”一样,是指一种错误的政治倾向、思想、理论和路线。“左”本身并不是哲学,但它与哲学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认真研究“左”与哲学的关系,对之进行剖析和概括,可以发人深省,可以使人看清“左”之反马克思主义本质。  相似文献   

3.
萨特的存在主义哲学理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存在主义哲学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特别是20世纪50-60年代对世界产生了很大影响。存在主义集大成者——萨特的“存在先于本质”理论、“自由观”和“责任说”,使存在主义哲学的发展达到了一个新的阶段,同时对反对法西斯统治、争取做人的自主权利和追求民族独立与解放, 产生了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马克思与施蒂纳的争论关涉到如何理解形而上学、本质主义在马克思哲学中的地位问题。马克思受施蒂纳影响而提出的“现实的人”,与施蒂纳主张的“惟一者”虽然都具有主体自持性的特点,但在是否追求本质(精神)世界,是否承担对虚无的充实,是否追求永恒、普遍、整体,“现实”或“感性”中是否还拥有超出离散性原子事实的整体性维度及与此相关的超验性维度,对人、现实、历史的理解还是否需要保持辩证法的框架等方面,存在根本性的差异:马克思的回答是肯定的,施蒂纳是否定的。马克思的“现实的人”仍然具有以“现实”、“感性”为根基的“本质性”、“普遍性”、“神圣性”和某种意义上的“抽象性”。所谓马克思反现代性、反本质主义和反传统形而上学,也只能在这样有限的限度内理解,否则就等于把马克思施蒂纳化了。  相似文献   

5.
论“道”     
关于“道”的问题,学术界争论已久,有人说“道”是物质的,因而老子哲学是唯物主义哲学;有人认为“道”是精神的,因而老子哲学是唯心主义哲学;也有人出来调和,提出二元论。在一些研究文章里,也曾见到把“道”概括为世界的本体和规律的,也曾见到有人  相似文献   

6.
自从人的意义被置换成人的“价值”问题以来,“价值”这一概念在各门社会学科里被广泛地使用,由此引发出“价值哲学”的讨论,并成为一时的热点。然而,如何从哲学的角度给“价值”以定义,多年来几乎是一个无以求解的难题,有多少种哲学观点,就有多少个价值定义,从中哪怕有一种定义能得到大家的稍许认同都很困难。究其根源,我想,恐怕要追问一下“无价值”的问题,也就是说,日常生活、尤其是经济学的“价值”概念能否直接被哲学所接受?“价值哲学”自身存在的理由何在?不少人在讨论价值问题时,引用得最多的据称是马克思在《评阿·…  相似文献   

7.
马克思哲学的真实惠蕴在于具有理性的人文关怀精神:马克思的思想发展史轨迹洋溢着浓厚的人文关怀;“现实的人”是马克思哲学人文关怀的出发点;对异化劳动和人的本质异化的批判是马克思对人的生存状况的极大关注;对人的全面发展和人类解放的追求是马克思对人类命运的终极关怀。中国共产党人提出和强调现实中国社会发展必须坚持“以人为本”,正是把马克思哲学人文关怀的基本要求与现实国情融为一体的突出表现。“以人为本”是马克思哲学“人文关怀”意蕴的彰显和澄明。  相似文献   

8.
大约从20世纪80年代末开始,关于马克思“跨越设想”的研究就一直是我国学术界研究的热点问题之一,近几年更是再次掀起高潮.但是,截止目前,对这一问题的整个研究在形成丰硕理论成果的同时,尚存在明显的疏漏和不足,主要表现在对于俄中革命和“跨越设想”的关系问题、“跨越设想”同“世界历史”思想的关系问题,特别是马克思“跨越”设想的内涵等问题的研究还不尽人意.实际上,“基础+前提+关键”,是马恩“跨越设想”的基本内涵;“跨越设想”是“世界历史”思想的娴熟运用和最终完成;俄、中实践和马恩“跨越设想”亦无直接关系.  相似文献   

9.
“天人合一”思想的消极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中国哲学史上,长期占主导地位的是“天人合一”思想。“天人合一”思想有积极因素,但也有消极成分。积极因素是人与世界融为一体的诗意境界,消极成分是人对天的依赖,也就是相信“天命”主宰一切,所谓“死生有命,富贵在天”。这一消极因素后来发展成为中国思想文化弊病的总根源。下面,笔者着重分析一下“天人合一”哲学思想存在的主要弊端。抑制了探究自然的科学思想,使中国人长期受制于自然。传统的“天人合一”思想不注重向外探究世界,而是注重向内探究人文道德关系,把主客看成浑然一体,以讲人生哲学、研究人伦道德为主,而不注重认识论,…  相似文献   

10.
如何跳出“其兴也浡焉”、“其亡也忽焉”周期率的支配,是一个需要不断被讨论和实践的历史哲学和政治哲学命题.破解这一问题,首先需要对“周期率”的本质及其所包含的内在理路加以厘清和认识,这涉及到学界已有对“周期率”语词的争议,即究竟是用“周期率”还是“周期律”?按照历史哲学观点,如果将其视为一种历史规律,必将意味着这是任何阶...  相似文献   

11.
《费尔巴哈论》是恩格斯晚年写作的一部光辉著作。恩格斯在巡礼19世纪德国古典哲学时,从黑格尔哲学出发,经由费尔巴哈哲学,而又同它脱离并超越它。恩格斯结合当时世界局势变动的大背景,阐明了马克思主义哲学同德国古典哲学之间的内在联系和本质区别,全面系统论述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特别是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指出了马克思主义哲学所引起的革命性变革。《费尔巴哈论》的出版有力地回击了资产阶级的攻击,捍卫了马克思主义学说的真理性,是"每个觉悟工人必读的书籍"。《费尔巴哈论》蕴含了极为丰富而又深邃的哲学智慧的思想精髓,不断汲取其哲学智慧滋养,可以为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提供思想启迪。  相似文献   

12.
在西方关于终极问题的思想中,"存在"概念和"无"的概念常常被同时涉及但侧重不同,现代思想在充分考量"存在"概念的哲学意义的同时,更倾向于对"无"的探讨,这"无"不是虚无,而是新的更大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3.
邓小平在新的历史时期把马克思创立的唯物史观实践论提哥为“生产力标准”,以此纠正了长期以来传统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将“实践”与“生产力”割裂的这一偏离马克思哲学革命实质的根本缺陷,从生产力标准上对社会主义本质作出了新的概括。江泽民“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立足于马克思唯物史观实践论和生产力标准的高度,揭示了共产党先进性的哲学基础和社会基础,揭示了共产党的本质和执政规律,揭示了社会主义自我发展和完善的规律以及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新内容。由此,“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成为马克思主义哲学在当代中国发展的新形态、新阶段。  相似文献   

14.
杜威以道德伦理价值为基础,提出了建立"民主共同体"的社会政治哲学思想."民主共同体"的社会形态观念体现了杜威对人的价值和人的本质的新认识.其提出"民主共同体"思想的目的是使人类达到"实现每一个人的解放和全面发展"的社会理想状态.这是杜威"民主共同体"思想的内在本质.  相似文献   

15.
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进程中,存在着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解、解释和应用的趋“俗”现象。它表现为:哲学学科定位的工具化、实效化;哲学诠释路径的世俗化;哲学实现方式的政治化;哲学关怀的物质化、利益化;哲学表达形式的通俗化。“俗”化现象曾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繁荣,但也给当今哲学的发展带来沉重的历史负担。清醒地意识到这种现象的存在并及时进行“去粗取精”的分析批判,是发展马克思主义哲学必不可少的工作。  相似文献   

16.
网络哲学的兴起使虚拟实在和虚拟实践的本质问题变得扑朔迷离。从马克思主义物质观和实践观的视角切入,虚拟实在的本质仍然是物质存在的一种形态,虚拟实践的本质仍然是人类改造客观世界的一种物质活动。无论是虚拟实在,还是虚拟实践,认为它们是意识和物质的统一的观点是不足取的。  相似文献   

17.
道德哲学应关注两个根本的伦理经验。这种关注表明,伦理思维是道德哲学的一种可能的思维进路。黑格尔对道德与伦理之关系的论述隐含着伦理经验被遮蔽的秘密。对本源或根据的需要,使道德哲学遵循“本体思维”。本体思维使道德哲学哲学地呈现,它将具体历史感性的“伦理经验”过滤掉了。伦理思维打破了“存在的自鸣得意”,它在“人与存在的相与向度”运思,将展开人之“是其所应是”的生活向度。有一种思想可能属于伦理思维的道德哲学,那就是更本源的、更真切的“守望”生活。  相似文献   

18.
只有把握法治的整体意识才能理解法治的真实意义,而哲学的法理学是把握法治整体意识的重要途径。法治整体意识的要点是:法律存在是最低限度的法治;法律约束具有普遍性;普遍的法律约束具有以公共权力为后盾的强制性;法治的实质就是约束公共权力;倡导合道德性的良法统治;建设私法主治的社会主义法治社会;维护个人的自由与尊严,保障个人的利益和幸福;区别人的道德世界和功利世界。对公共权力进行制约是法治整体意识的核心意义。  相似文献   

19.
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马克思阐述了关于人的“类本质”思想,可以看到费尔巴哈人本学的重要影响,但是从手稿开始,马克思已超越了费尔巴哈。两人对人的“类本质”内涵的理解有着深刻的不同,体现了马克思具体的人与费尔巴哈抽象的人之间的对立;体现了对人的本性理解的不同;以及在哲学观上的根本差异。  相似文献   

20.
2005年《公司法》第5条开宗明义让"公司承担社会责任"。"公司社会责任"之精神实质或灵魂是让公司或董事等高管在负有对股东受任义务之同时可以积极为其他利害关系人谋利。关于"公司社会责任"之性质虽有多种学说,其不外乎"责任或义务",但均未能解决"公司社会责任"理论与实践相脱节之问题,其根本原因在于"公司社会责任"实已灵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