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高校纪检监察部门推进“三转”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新形势下,高校纪检监察部门推进"三转"工作是深入贯彻落实党章,履行纪委监督责任的必然要求,也是创新高校反腐败体制机制的必然要求。但在实际工作中,高校纪检监察部门仍存在思想认识缺位、方法措施缺乏、机构队伍薄弱等问题。因此,为适应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的需要,我们应注重加强顶层设计,深化高校纪检监察体制机制改革;筑牢主责意识,突出主业转职能;筑牢问题意识,围绕中心转方式;筑牢宗旨意识,从严要求转作风,为全面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提供有力保障。  相似文献   

2.
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党委负主体责任、纪委负监督责任,是加强反腐败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的重大创新和关键举措,也是高校实现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有力保障和中国特色现代大学制度建设的重要内容。目前,高校落实党风廉政建设仍存在思想认识不到位、主责主抓意识不强,工作职责不明确、责任分解不清,工作机制不完善、责任追究刚性不足,推进"三转"不彻底、监督执纪力度不够等问题。要扎实有效地推动"两个责任"在高校落地生根,必须狠抓思想教育、强化责任担当,健全责任体系、细化责任清单,优化考核评价、严格责任追究,持续深化"三转"、推进体制改革,切实推动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向纵深发展。  相似文献   

3.
国际廉政理论认为,可以从反腐败机构、反腐败战略和反腐败法律制度这三个方面来评估一个国家的反腐败体制和机制。依照这一框架,可以对中国当前的反腐败状况,特别是现有体制和机制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进行简要评估。  相似文献   

4.
完善党的纪律检查双重领导体制,是健全反腐败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的重要内容。建国后,党的纪律检查双重领导体制在改革变迁中不断探索经验,改革方向越来越明确。根据《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和《党的纪律检查体制改革实施方案》的精神,纪律检查双重领导体制改革的方向主要体现为:扭住"两个责任"、强化"两个为主"、实现"两个全覆盖"。  相似文献   

5.
李抒望 《民主》2014,(11):15-17
<正>腐败既是一个社会问题,也是一个政治问题。经过建国60多年特别是改革开放30多年的反腐实践,全党逐步认识到:反腐败,制度是第一位,建立健全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是国家战略和顶层设计;"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形成不敢腐的惩戒机制、不能腐的防范机制、不易腐的保障机制,维护反腐败制度的权威性,尤为重要。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的:强化反腐败体制机制创新和制度保障,以猛药去疴、重典治乱的决心,以刮骨疗毒、壮士断腕的  相似文献   

6.
朴林 《理论探讨》2020,(5):146-151
将一体推进"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作为反腐败斗争的基本方针和全面从严治党的重要方略,这是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新时代深入开展反腐败斗争的重要思想。坚持一体推进"三不腐"具有重要时代意义,它是对反腐败历史经验的重要总结、对反腐败思想理论的高度提炼、对反腐败现实情况的深刻把握、对国际反腐经验的有益借鉴。贯彻落实这一方针的基本要求包括:加强一体推进"三不腐"的统一领导、贯通运用监督执纪的"四种形态"、提升一体推进"三不腐"的工作效能及其融合协同。要构建一体推进"三不腐"的体制机制,必须健全党和国家的监督体系、完善权力配置和运行制约机制、优化纪检监察监督机制、建立"三不腐"融合的具体制度。  相似文献   

7.
十八大以来,党中央注重巡视制度创新对落实全面从严治党的治党新要求起到了重要作用。党内巡视制度创新具有深刻的时代内涵,它既是增强党内监督的必然选择,也是推进全面从严治党的重要保障,更为党内其他制度创新提供了宝贵经验。党内巡视制度在内容与范围、方式与方法、体制与机制上的创新举措,保障了巡视工作的有效开展,其基本经验是:坚持政治性与有效性相统一、当前任务与长远目标相结合、以问题为导向与依法依规治党相融合。  相似文献   

8.
《学理论》2015,(13)
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全面深化改革,坚持反腐败已成为全面深化改革的前提,总结我党反腐经验,制度反腐已成为我国反腐的新出路,但在重视制度反腐的同时,人的作用也不能忽略,重视人在制度反腐中的主体作用可以避免陷入制度万能论。  相似文献   

9.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其中第36条就加强反腐败体制机制创新和制度保障进行了部署,特别是重申要“改革党的纪律检查体制”.今年6月30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又开会审议通过了《党的纪律检查体制改革实施方案》,进一步明确了其改革的指导思想、目标任务、步骤举措等.根据中央有关精神,当前要注意以下方面:一是明确“两个责任”,即“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党委负主体责任,纪委负监督责任,制定实施切实可行的责任追究制度.”可以说,落实“两个责任”的要求,其当务之急是要强化责任追究.  相似文献   

10.
我国反腐败从依靠整风等形式加强对广大党员干部的思想教育 ,同时通过群众性政治运动的形式发动群众来揭批腐败分子 ,再通过法律手段予以严惩 ,逐步转变到了依靠制度建设根治腐败的轨道上来 ,这一制度变迁过程既有优点 ,也存在不足 ,必须进行全面、客观的评价 ,反腐败制度创新应避免再度出现“体制锁定” ,使其沿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所要求的目标前进。  相似文献   

11.
人性中的恶是腐败的深层基础,但权力的异化和滥用则是导致腐败的根本原因。必须正视人性中的恶及善恶互变现象,以外在的刚性制度约束和内在的文化心理约束激发人性的正能量;必须加强权力制约和监督,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防微杜渐、惩恶扬善,这是人性向善和政治走向文明的内在需求;必须加强制度设计,提高制度执行力,规范权力运用,防止制度虚置,形成不敢腐的惩戒机制、不能腐的防范机制、不易腐的保障机制,提高制度反腐的科学化水平。广大领导干部必须习惯于在监督下谨慎用权,为民掌好权,自觉抵制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的侵蚀,为全体人民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营造民主、平等、公正、和谐的社会氛围和精神乐土。  相似文献   

12.
鉴于元朝灭亡的教训,朱元璋力图从制度上预防与惩治贪污腐败。他制定低俸禄与低办公经费制度强迫官员保持节俭的作风,以严酷的法律惩治贪污腐败,并建立了一个完善的监察系统搜集官员腐败的证据。朱元璋的制度建设虽然对遏制贪污腐败起到了一定震慑作用,但即使是在朱元璋时代,贪污行为也屡发不绝。朱元璋过世后,低俸禄与低办公经费成为官员贪腐的正当理由,严酷的反贪法律的执行因为完全取决于皇帝的态度实际上也逐渐废止了,监察制度也变成了党争的工具。尽管如此,朱元璋的制度反腐仍然为今天的廉政建设提供了可资借鉴的经验与教训:反腐教育应当常抓不懈,反腐应摆脱依赖个人意志的法律,注意保持官员的适当工资水平。  相似文献   

13.
由于利益相关方施加影响、立法技术存在局限、社会情势不断变化等原因,制度可能存在腐败漏洞。制度廉洁性评估是防范利益冲突、筑牢制度"铁笼"、从源头上铲除滋生腐败土壤的有效方式,也是"良法之治"的必然要求。我国目前开展的制度廉洁性评估试点工作在评估的主体、对象、内容及方式等方面进行了有益探索,积累了一定经验。进一步推进制度廉洁性评估工作应充分调动各方积极性,准确把握评估的重点对象,科学设计评估指标体系,将立法前评估与立法后评估相结合,依职权评估与依申请评估相结合,逐渐建立长效机制。  相似文献   

14.
时代的发展为反腐倡廉建设带来了崭新的机遇与挑战,“科技反腐”在实现权力制约与监督、动态监控、政务信息公开等方面都具有鲜明的优势,日渐成为新时期反腐倡廉工作开展的必然要求。但在当前反腐倡廉工作中,“科技反腐”的具体应用还存在诸多问题,必须通过财政合理投入、政务公开、预防体系构建、制度法规宣传等多种方式才能克服其弊端发挥其优势,将“科技反腐”的作用落到实处,使其真正服务于反腐倡廉工作。  相似文献   

15.
新加坡的廉政机制及其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廉洁教育机制、权力制约机制、廉政激励机制、腐败惩治机制构成了新加坡廉政机制的完整体系,确保了廉政建设的显著成效。新加坡廉政机制建设的成功经验启示我们,深入推进反腐倡廉建设、不断开创廉政建设的新局面,需要从中国国情出发,兼收并蓄东西方廉政建设的有益经验,构建符合中国实际的廉政建设机制;法治、德治双管齐下,为廉政建设营造良好的环境;严厉惩治和大力激励并用,形成良好的从政导向,为廉政建设提供切实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16.
打造高校廉洁课堂,加强高校廉政文化建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廉政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构建廉洁高校的重要保证,是学生健康成长的重要条件。高校教师要把廉洁教育作为自己的重要使命常抓不懈,自觉把廉洁教育纳入到日常教育教学实践中,通过廉洁课堂的打造,营造鲜明的高校廉政文化,为学生的健康成长提供一个清廉和谐的校园文化环境。  相似文献   

17.
廉政文化与廉政制度关系辨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当前对廉政文化与廉政制度关系的理解存有一定争议,不利于反腐倡廉建设的深入开展。廉政制度与廉政文化既相互区别又联系密切。二者的区别主要表现于形成机制的理性与非理性、变迁的快与慢、强制约束与非强制约束、作用机制的外在与内在、功能的抑与扬等方面,二者的联系主要表现为融为一体、相辅相成的统一性。因此,在建设廉政制度与廉政文化时,既要看到二者的联系,做到互相促进,事半功倍;也要看到二者的不同,区别对待,重点突出,从而把预防与惩治、自律与他律、文化与制度有机地统一于反腐倡廉工作中。  相似文献   

18.
建党90年来的反腐倡廉历程是一个从命令反腐到运动反腐再到制度反腐的演进过程,反腐倡廉法律制度建设同样经历了这三个发展阶段。当前我国制定了以宪法为依据的一整套反腐倡廉法律法规和以党章为依据的一系列党内规章制度,已经形成了较为成熟的反腐败和廉政建设法律法规制度体系。但和《联合国反腐败公约》确立的国际标准相比,我国在实体法、程序法、制度层面。尤其是财产申报制度上,尚存在一定差距。应当从这三个方面着手,结合我国实际情况,进一步完善现行的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真正建成胡锦涛总书记所强调的“科学严密完备管用的反腐倡廉制度体系”。  相似文献   

19.
优化廉政文化建设投入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体现,是提高执政能力的务实举措,是树立廉洁高效形象的实际行动。在现有反腐倡廉总投入既定条件下,通过合理调整廉政文化建设与其他反腐倡廉工作的工作量,可以达成反腐倡廉总体成效的最大化。优化廉政文化建设投入须以量化廉政文化建设及其他反腐倡廉工作的成效为前提,因此构建廉政文化建设及其他反腐倡廉工作的测度评价指标体系,并对各项反腐倡廉工作的绩效进行定量评估,应当受到关注与重视,并应尽早将其提上议事日程。  相似文献   

20.
法国廉政体系以制约和监督权力运行为核心的“分权制衡”、“人民主权”、“社会监督”等理论为基础,以议会、行政法院、预防贪污腐败中心、媒体等为主要支柱,发展了比较有特色的四项廉政制度——财产申报制度、政务公开制度、公共会计制度和公务员制度。法国廉政体系建设虽然还存在一些问题,但其注重预防的反腐败理念,有效发挥廉政体系中各支柱部门的作用,以及加强制度创新从源头上防止腐败的经验,对我国廉政建设具有重要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