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罪犯自我闭锁心理是罪犯改造过程中常见的心理现象,这种心理现象具有隐蔽性、封闭性、自我中心性、自我防卫性等特征。它的产生与罪犯所处的监狱环境、消极的社会阅历、法律的惩罚性、思维方式以及监狱环境的外部条件等均有直接或间接的关系。它直接使罪犯的心理活动自我封闭,不仅在服刑中使罪犯产生人际关系障碍,而且严重影响监狱对罪犯的改造活动。因此,优化监狱教育改造环境;在罪犯中积极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咨询工作,培养罪犯健康心态;加大情感投入,打开罪犯的闭锁之心;转变教育改造观念,改进教育改造方法,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等是矫治罪犯自我闭锁心理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2.
安宁 《中国监狱学刊》2006,21(1):101-105
心理矫正理论和技术介入改造罪犯工作有着积极而深远的意义。我们在肯定其价值和意义的同时,还要给这项活动科学定位。心理矫正是一门系统性很强的工作,心理矫正的模式自产生以来。主要有医学模式和社会一生物一心理综合模式。监狱对罪犯的心理矫正只能采用后一种模式;心理矫正是一门专业性很强的工作。就监狱的实际情况而言在监狱只能开展心理教育和心理辅导;心理矫正是罪犯改造体系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它所发挥的作用与狱政管理、罪犯教育、罪犯劳动是不同的。  相似文献   

3.
监狱是对罪犯进行惩罚和改造的场所,罪犯由社会进入监狱,再由监狱重新回到社会,经历了改造的前期、中期、后期三个阶段,各阶段改造工作的开展各具特点。本文着重对罪犯出监前(后期)的心理和监狱在这一阶段工作开展的情况进行探讨,指出罪犯出监前心理是复杂多变的,改造工作应随罪犯这些心理而逐步展开,以巩固改造质量。  相似文献   

4.
在监狱押犯中,老病残犯是一个心理疾患高发、安全隐患突出的群体,其心理特征是缺少安全感,缺乏把握自己命运的能力和信心,悲观、失望、消极、颓废,焦虑、多疑、性格孤僻。在日常改造中表现出自卑、敏感、自尊心强和惰性重的特点,自暴自弃,情感脆弱,心理承受能力及环境适应能力较差,受强烈刺激时易发生意外、心理矫治作为我国监狱新兴的教育改造辅助手段,能够有效解决或缓解管理、教育、劳动等手段无法解决的罪犯在服刑期间产生的各种心理问题。准确地分析老病残犯的特殊心理.实施科学的矫治对策,建立有效的预防机制,是监狱确保监管安全、提高罪犯改造质量必须积极探索、创新突破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5.
媒体对人的影响广泛而深刻,罪犯也生活在监狱媒体环境中,监狱媒体对罪犯的思想、情感、精神、心理的影响是潜在而积极的,监狱媒体要针对罪犯独特的接受心理,选择适合于监狱媒体特征的媒体形象、信息、传播和发展策略。  相似文献   

6.
随着我国改造罪犯工作的深化,罪犯心理矫治工作的地位必将有大的提高。它应当成为与监管改造、教育改造、劳动改造并列的第四种改造罪犯的基本手段。未来的罪犯心理矫治工作要立足于监狱安全稳定的需要,立足于监狱和社会改造罪犯的需要,立足于罪犯出狱后就业谋生的需要。  相似文献   

7.
确保监狱安全是监狱管理的首要任务,对有异常行为的罪犯进行有效控制,可以防止监狱安全事故的发生。对异常行为罪犯的控制有多种方法,其中行为控制是狱政管理的重要内容,行为控制方法主要有限制行为法、小组控制法、互监组控制法等十种方法。同时,要注意对异常行为罪犯既要进行行为控制,也要进行心理、制度等方面的控制,要发挥监狱管理的整体效应。  相似文献   

8.
古人对罪犯羞耻心的培养是从积极的教育和消极的教训两个维度并举的。本文从属于后一维度的耻辱刑入手,探讨它以“人皆有羞耻之心”为逻辑起点的教化功能;进而又从“劳动改造”和“罪犯人权保障”两方面切入,对当前监狱改造中存在的羞耻心缺失现象进行剖析,指出今天的监狱矫正同样需要立足于人们的社会心理、文化习俗、价值观念等来培育服刑人的羞耻之心,这样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刑罚的改造功能。  相似文献   

9.
心理咨询是基层监狱对罪犯常用的一种心理矫治手段,是指监狱干警(通常是专业人员或经过专门训练的矫正人员)运用心理学的知识、方法和技术,通过与罪犯中的来访者交往,对其在服刑改造过程中发生的心理行为问题给予指导,启发和教育,帮助其消除障碍、重塑自我的过程。  相似文献   

10.
对罪犯心理健康的维护是对罪犯人权的一种保障;对罪犯心理健康的关注,是对国际行刑趋势的一种顺应;对罪犯心理健康的促进,是对教育改造质量的提升。制定罪犯心理健康的标准要符合我国的国情,与监狱实际和罪犯特点相统一。要将罪犯能否适应监狱生活作为判断罪犯心理是否健康的一个重要指标;应区分罪犯不同的服刑时段进行评估;要仔细考察罪犯行为背后的真实动机;要通过不断的实践制定适合中国情况的罪犯标准化心理健康测试量表。  相似文献   

11.
宋新国 《中国司法》2007,(9):111-111
浙江省金华监狱树立罪犯集体心理保洁理念,从监管改造实情出发,着手创编适合罪犯、适宜监管环境、适于组织管理的“监狱版心理保健操”。监狱首先设立了“心理保健操”的试点,组建了创编小组。经过一个多月的摸索,在自选背景音乐、自创体态语言、自编教学方案中创编了一套罪犯专用的“心理保健操”。其主要特点是:  相似文献   

12.
罪犯心理矫治早在1991年已在中国黑龙江等省市的监狱系统开展实施。至今,它已成为我国罪犯改造工作在新时期深化改革的一项重要举措,是罪犯改造工作迈向现代化、文明化、科学化的重要标志之一。它在罪犯教育改革工作中的重要作用,也逐渐被监狱系统各级部门所认可。  相似文献   

13.
周勇  闵征 《中国监狱学刊》2005,20(1):143-143
一般认为,罪犯心理矫治是指我国监狱应用心理学的原理、知识、技术和方法,通过心理测量、心理健康教育、心理咨询、心理治疗和心理干预等措施,调节罪犯情绪,矫正其不正当的认知方式,消除其不良心理,完善其人格,促进其心理健康的所有活动的总称。根据这一定义,罪犯的思想转化和行为转变等,显然不包括在罪犯心理矫治的外延之内,而是属于传统的改造手段如教育改造、劳动改造和狱政管理的范畴。司法部颁发的《监狱教育改造工作规定》基本上也是采用这一定义。  相似文献   

14.
在监狱对罪犯实施繁重的义务教育工程是发展中国家监狱特有的现象。我国实施公务员制度之后,如何解决监狱的文化教育师资队伍成为无法回避的新课题。本文通过经费保障确保监狱文化教育师资,确保外国籍罪犯特殊的教育管理之需,注重用优秀的传统文化教育服刑罪犯,减少罪犯在监管场所“交叉感染”的局限性,完善监狱教育改造质量综合评估体系等论述,探索新时期决定我国监狱服刑罪犯教育矫正成败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15.
全面开展罪犯劳教人员心理矫治工作之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日前,司法部颁布了《监狱教育改造工作规定》,用一章7条阐述了“监狱应当开展对罪犯的心理矫治工作”。 罪犯劳教人员心理矫治是指监狱劳教所在教育改造和教育挽救工作中,运用心理学的原理和方法,直接引入犯罪心理学的研究成果,通过对罪犯劳教人员开展心理测验、心理评估,掌握罪犯劳教人员个体心理结构特征。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心  相似文献   

16.
理想与现实之间——关于罪犯权利的深层思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权利是一种社会事物,它不是孤立存在的,要受其他社会现象和社会发展规律的制约。对权利及其存在状态影响最显著的,是社会形态、阶级关系、社会规范、社会意识等几个方面。监狱管理者在调配权利资源时,既要遵守法律,更要遵守社会规范。监狱工作的发展和罪犯权利的保障都要着眼于监狱的本土资源。权利合作规律表明,经过启发教育,多数罪犯是愿意和他人合作的,这从一个方面为罪犯的可改造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7.
在现代社会,监禁刑的执行存在着若干悖论:罪犯监狱化和罪犯再社会化的矛盾,监禁刑措施所产生的监禁痛苦与刑罚人道化以及刑罚矫正功能的矛盾,封闭的监禁机构与开放的社会之间的矛盾等。其中最为突出的是罪犯的监狱化问题,监狱化的核心内容和主要结果是对罪犯亚文化的学习与接受,表现为犯罪化和机构化。由于罪犯监狱化过程实质是一种反社会化过程,所以监狱化的存在使得以监禁为刑罚手段而进行矫正罪犯、促进再社会化等目标大打折扣甚至归于失败,监狱行刑悖论的基本形式——罪犯监狱化与罪犯再社会化的矛盾由此展开。行刑社会化能够有效地缓解监禁刑所存在的上述矛盾。  相似文献   

18.
正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女性罪犯构成的复杂多样化,狱内罪犯的心理危机越来越多,由此带来罪犯刑罚执行工作的新挑战。充分认识心理危机干预的种类、干预方法等至关重要。本文拟根据心理危机研究相关理论,结合监狱工作实际,对女性罪犯危机干预途径和对策作初步研究和探讨。一、危机干预相关理论人类危机的复杂性和多样性等特点,使得危机干预理论研究无法完全达成一致,至今没有一种统一的思想可以包括所有的危机现象。经过不断研究和探  相似文献   

19.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党提出的新时期、新阶段社会建设的目标。这一目标的实现,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作为承当着“社会净化器”作用的监狱机构及广大监狱警察,更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如何适应新形势的需要,充分发挥监狱的职能,提高罪犯改造质量,最大限度地将消极破坏因素转化为积极建设因素,以保证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目标的实现,是当前监狱工作的重中之重。本报告即针对目前监狱罪犯改造质量的现状及问题,探讨罪犯改造质量与构建和谐社会之间的关系,并试图在此基础上寻求更加有效的提高罪犯改造质量的途径。  相似文献   

20.
监狱罪犯抗拒劳动呈上升趋势,特别是出现了破坏劳动工具、拒绝劳动任务和请人代劳等恶性表现。严重危害正常的改造秩序,危及监狱安全,更影响罪犯改造质量的提高。在深入剖析罪犯抗拒劳动改造的心理动因的基础上,采取有针对性的控制措施,将有利于提高罪犯改造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