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治安案件证据是指公安机关的执法人员调查、收集和当事人提交的用于证明治安案件事实的材料.治安案件的证据是行政证据的一种,具有明显的双重性特点,既是行政程序证据又是行政诉讼证据.治安案件的证明标准应具有灵活性、多元性,证明标准和案件涉及相对人的权利义务成比例.治安案件的调查取证具有很多独特之处,应当在调查取证模式上与刑事案件有所区别,并逐步与其他行政案件的调查取证模式相接轨.  相似文献   

2.
“证据为正义的基础”。在行政诉讼中,法院的调查取证是发现真实的重要保障。我国行政诉讼领域的司法改革,应该加强和完善法院的调查取证,推动行政诉讼证据收集的合理化,实现行政诉讼的立法目的。  相似文献   

3.
我国在20世纪90年代的民事庭审方式改革中引入了举证责任原则,庭审的对抗性由此得以增强,证据的重要地位也逐渐凸现,这就要求加强当事人收集证据的程序保障。但我国关于当事人收集证据的程序保障的法律规定是严重缺失的,这不仅严重影响了诉讼程序效用的发挥,也阻碍了我国诉讼制度的改革进程。因此应通过加快程序保障措施的法律化,构建独立的审前准备程序,扩大律师的调查取证权,设立书证、视听资料、物证提出命令制度及庭外证人证言收集制度等措施加强当事人收集证据的程序保障。  相似文献   

4.
刑事辩护权改革在侦查阶段应遵循辩护权相对被动的原则,辩护人只须具有会见权、讯问在场权和要求对羁押合法性进行审查的申请权,无须赋予其调查取证权。在审查起诉阶段,应遵循控辩双方资源共享的原则,应建立证据开示制度,辩护人应具有全面阅卷权、调查取证权。  相似文献   

5.
刑事辩护律师的调查取证工作在刑事诉讼中意义重大。当前我国刑事辩护律师调查取证面临不愿调取证据、不能调取证据、不会调取证据三大困局。应当从改善律师执业环境、完善调查取证立法、强化刑事辩护律师调查取证能力三个方面突围。  相似文献   

6.
律师在刑事诉讼中的调查取证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律师在刑事诉讼中的调查取证权,是指律师在刑事诉讼中有权向有关单位、个人进行调查,收集有利于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证据。根据现行刑事诉讼法的规定,律师在侦查阶段没有调查取证权,在审查起诉、审判阶段虽有调查取证权,但却受到种种限制,立法的这一缺憾,严重影响了律师刑事辩护职责的有效行使,危及律师刑事辩护业的生存与发展。因此,本文基于现行立法的规定,结合具体实践,针对律师在刑事诉讼中的调查取证权进行探讨,略表拙见。 一 应当赋予律师在侦查阶段以独立的调查取证权和证据保全申请权 依据现行刑事诉讼法的规定,律师…  相似文献   

7.
毒品犯罪的严重危害性和其在我国高发的态势,决定了我们必须加强对其打击力度。然而,由于毒品案件的隐蔽性、调查取证困难的特点,导致常规侦查措施失效。而诱惑侦查由于其主动性、侦破案件高效性及可以快速收集、固定证据等特性,使其成为打击毒品犯罪所采用的主要手段。  相似文献   

8.
在计算机犯罪调查取证中,时间信息是最基本的数字证据之一。相关文献对Windows环境下时间信息调查取证的规则与方法介绍较多,涉及Linux系统的相对较少。Linux操作系统下时间的调查取证应着重从系统时区与时间、文件时间戳与日志时间信息三个方面进行,实践中应注意区分不同操作系统下时间处理方式的差异。  相似文献   

9.
《海峡两岸共同打击犯罪及司法互助协议》(以下简称《南京协议》)构建了两岸刑事调查取证协助机制,但该机制并不完善。影响其成效的因素主要有两个,一是两岸刑事调查取证协助主体的复杂性,主要表现为协助主体的多层性和协助主体职权的复杂性;二是两岸刑事证据制度的差异性,主要表现为传闻证据的差异、非法证据排除规则的差异、证人保护的差异、证人出庭做证义务的差异等。为深化两岸刑事调查取证协助应着力解决三个问题:一是协助程序的简化。体现为协助环节的简化和协助方式的简化。二是证据的补强。包括派员调查取证和远程视频取证。三是两岸法律制度的弥合。  相似文献   

10.
律师的调查取证权是指律师在为犯罪嫌疑人、被告人进行辩护,了解案件情况,收集案件证据的权利。其存在的理论基础主要是实体正义舜口程序正义。它对于维护当事人的辩护权;案件的实体公正;控辩平衡;保障律师在诉讼中发挥重要的作用有着巨大的意义。虽然新《刑事诉讼法》的颁布对于我国辩护律师的调查取证权有着很大的进步之处,但是我国律师的调查取证权在实践中还存在着律师调查取证难,律师执业风险大等问题。应当从法律上赋予辩护律师调查取证具有一定的强制性,同时赋予辩护律师刑事辩护豁免权。  相似文献   

11.
物证的收集是物证发挥证明作用的前提.物证的合法性实质上就是物证收集的合法性,它与具体的诉讼制度有关,并经由社会的变迁而改变.对物证以及物证鉴定中不可或缺的物证比对样本的收集以宽严相济的法律来规范,既有利于保障人权,也有利于案件的最终处理.  相似文献   

12.
论构建我国刑事非法证据排除规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非法证据指在刑事诉讼过程中,法律规定的享有调查取证权的主体违反法律规定的权限或者程序,以违法的方法取得的证据材料。在我国刑事诉讼过程中非法取得的证据,主要包括刑讯逼供和以威胁、引诱、欺骗的方法取得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口供、证人证言、被害人陈述、鉴定结论;非法收集的物证、书证,非法取得的勘验笔录、检查笔录、视听资料。美国、英国、德国、日本等国对非法方式获取的言词证据和物证的排除规则均有不同规定,这与各国的文化传统、社会犯罪状况、刑事政策以及刑事诉讼目的密切相关。我国刑事法律中严格意义上的非法证据排除规则尚未建立,必须建立我国的非法证据排除规则:绝对排除非法言词证据、原则排除非法取得的实物证据,但特殊情况下也可以采用。  相似文献   

13.
鉴定结论是法定的诉讼证据种类之一,在司法实践中,鉴定结论往往发挥着关键性的证明作用。然而,鉴定结论本身也存在一些问题并影响了该类证据的可靠性。因此,对鉴定结论的审查判断就显得十分重要。笔者认为:在对证据的认证上,证据资格问题应制定详细证据规则;对证据的可采性问题实行法定主义;证明效力问题应给予法官充分的自由裁量权;因鉴定结论本身固有的特殊性,在认证规则上亦有所不同。  相似文献   

14.
扣押证据是公安机关在办理行政案件中运用较为广泛的一种强制措施。但由于相关法规对扣押证据制度规定不完善,致使公安机关办案人员在执行扣押证据措施时具有较大的随意性,出现执法不当的问题,侵犯公民的合法权益。要使公安机关办案人员正确执行扣押证据措施,保障公民的合法权益,应结合我国实际情况,进一步完善扣押证据制度,规范扣押证据的条件,完善扣押证据的执行措施,明确扣押证据的手段,规范文书的制作,健全证据的保管制度。  相似文献   

15.
在仲裁实践中,证据往往会由于某种原因的存在而有灭失或今后难以取得的风险,因此在各国仲裁实践中,均须建立起合理的证据保全制度,而证据保全权如何分配是合理构建证据保全制度的关键.仲裁证据保全申请权应分配给当事人;仲裁证据保全执行权应分配给人民法院;在仲裁程序开始之前,仲裁证据保全的审查和决定权应分配给人民法院,在仲裁过程中,保全的审查和决定权应分配给仲裁机构,以此完善我国仲裁证据保全制度.  相似文献   

16.
非法证据排除规则在我国的现状与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刑事诉讼中排除以非法手段收集的证据,是诉讼程序民主化、法治化的必然要求。非法证据排除规则已成为世界各国通行的刑事诉讼的采证规则之一,我国对此却没有在立法层面体现,在实践中对非法证据也是很少排除。我国应借鉴美、德等国有益的做法,建构起完整的非法证据排除规则,在宪法中明文规定正当程序或非法证据排除的原则性条款,对非法言词、实物、衍生、侦查陷阱证据依法排除。  相似文献   

17.
证人为什么要作证 ?人们不加思索地回答 :因为法律规定凡是知道案件情况的人都有作证的义务。这种回答是比较肤浅的、片面的。用现代法理学眼光来看 ,用权利理论可以轻易解释为什么西方有的已经把作证作为公民自己的自觉行为 ,而中国证人出庭作证难是因为欠缺权利观念呢 ?因为法律的效力不能简单地建立在暴政或单方面的强制之上 ,而应建立在社会道德之上。在中国 ,应大力发展商品经济 ,树立强烈的权利意识 ,尊重个人的主体意识 ,当义务本位转向权利本位时 ,证人拒绝作证才能从观念上消除。  相似文献   

18.
按照目前我国的反腐体制,党员、公务员的违纪行为由纪检监察机关查处,达到犯罪程度的移交司法机关办理。由于纪检监察证据与刑事证据的性质不同,这就需要将其转化为刑事证据。言词证据的转化实行实体和程序双重审查的方法,实物证据的转化只进行程序上的审查。对纪检监察人员违反规定取得的言词证据,原则上应予排除。对纪检监察人员违反规定取得的实物证据,原则上不排除。对纪检监察人员使用秘密调查手段获取的证据,实行例外不排除。对纪检监察人员使用调查陷阱和私人不正当手段获取的证据,应予排除。  相似文献   

19.
证据问题为法律程序之灵魂。在治安管理处罚中应明确非法证据的判断标准,应将非法证据的排除提前到行政程序阶段。治安管理处罚程序中,要排除的非法证据包括言词证据和实物证据。瑕疵证据的排除应慎重。  相似文献   

20.
随着机动车数量的不断增多,机动车肇事案件亦随之增多,并引发了大量法律纠纷,影响了社会的稳定。交通肇事案能否处理得当,关键在于交通管理部门对于事故责任的认定是否正确。因此,了解交通肇事现场常见的痕迹物证种类,掌握其勘查、提取和检验、鉴定方法,可以为交通管理部门处理交通肇事案件提供强有力的证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