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个案之一:始终不能忘记我的初恋男友 我是一个机关的公务员,在母亲的严格监控下长大.从小她就给我安排好了一切,每天穿什么衣服、吃哪些食物、上哪所大学、学什么专业等等,都是母亲说了算.我开始还发表一下自己的想法和观点,可是后来就懒得争辩了.她说,她做的一切都是为了我好.  相似文献   

2.
还有几天就是母亲的生日了,送母亲什么好呢?这几年,诸如衣服、鲜花、保健品什么的,我都已经一一送过了,可每次母亲不是嫌贵就是嫌不实惠,总是不合母亲的心意。其实,这之前我曾征求过母亲的意见,问她到底喜欢什么样的礼物?母亲却没好气地对我说:"我不愁吃不愁穿的,什么礼物也不稀罕,只希望你能有一颗宽容的心就行了。"母亲之所以这样说,我知道是因为她还在生我的气。  相似文献   

3.
<正>母训:要想过好日子,就要学会节俭。母亲与我一起在广州生活了13年。这是母亲抚养孙子的13年。孙子长大了,母亲像完成了一项使命,执意要回故土。那一次,我买了卧铺票,她默然接受了。无情的岁月终于磨蚀她那颗不服老的心。在以前的来来回回中,她固执地坚持硬座,即使我买了卧铺票,她也逼我退掉,否则,罢坐!"农村人什么苦没吃过?坐车有座就不错了。多花的钱,在农村有大用了。要想过好日子,就要学会节俭。"她说。  相似文献   

4.
母亲的梦想     
年轻时候,谁没有梦?在我中学最爱 做梦的时候,我很想知道母亲年轻时候的 梦想是什么? "她想当一个工程师。"姨妈说。 姨妈给我看母亲中学时买的那把工程 尺,还有好多三好学生的奖章。 哦,母亲,那个每天总是为柴米油盐 忙碌的母亲,在我的记忆中,母亲的话题总 是非常实际非常具体的,除了希望我能够  相似文献   

5.
女性,一向被认定是社会中的弱势,但女性在中国家庭中,却是精神力量上的绝对优势。从古时候大家庭的老奶奶,到现今小家庭的母亲,都是家庭的轴心。我的母亲,也不例外,即使她已升格为祖奶奶,她仍是我们家四代人(包括我爹)的生活中心。 如今基因解码盛行,加上年龄渐长,我也开  相似文献   

6.
母亲     
在多少个万家团圆的夜晚,孤单的母亲一个人在空荡荡的家里煎熬着,那时的她,该多么渴望我能在她身边和她说说话啊!可母亲从未要求过我什么。  相似文献   

7.
还有几天就是母亲的生日了,送母亲什么好呢?这几年,诸如衣服、鲜花、保健品什么的,我都已经一一送过了,可每次母亲不是嫌贵就是嫌不实惠,总是不合母亲的心意。其实,这之前我曾征求过母亲的意见,问她到底喜欢什么样的礼物?母亲却没好气地对我说:"我不愁吃不愁穿的,什么礼物也不稀罕,只希望你能有一颗宽容的心就行了。"母亲之所以这样说,我知道是因为她还在生我的气。  相似文献   

8.
矜持的悲剧     
安洁的母亲找到我,要我尽早找她好好谈谈。 “发生什么事情了?”我感到非常惊讶,我和安洁是初中时的同学,将近二十年的交往,她有什么事情都会直接找我,为什么这一次她的母亲跑来找我呢? 她的母亲神色凄然,叹了口气说:”夫妻不和,刘毅要和安洁离婚?”听她一说。我的嘴张得大大的,半天没合上。  相似文献   

9.
母亲的心愿     
我的母亲有个心愿,但却一辈子都没有实现。母亲生于20世纪40年代成都郊县一个小山村。由于家庭条件很差,她高小毕业后就参加了劳动,最初是下地干活挣工分,以后又当过赤脚医生……后来,找了个当兵的父亲。我出生的时候,父亲转业到成都一家经济效益非常好的国营企业。那时正值"文革"时期,"一工一农,胜过富农"的传说非常盛行。按理说,母亲应该称心如意了,然而她并不满足,我依稀记得,那时母亲的太  相似文献   

10.
怀念王麻子     
张新建 《前进论坛》2013,(10):61-62
年龄小,没有机缘认识王麻子,我对王麻子的全部印象都是从王麻子剪刀开始的。我家在东北偏远的辽西小城,家里孩子多,生活也不富裕,从小都穿母亲做的布衣、布鞋。母亲早年上过几天街道居委会办的裁缝班,以她老人家肯吃苦、不服输的性格,很快就成为邻里间小有名气的业余裁缝。"文化大革命"前后,逢年过节能穿上新衣服就美得不行,压根儿就没想过什么式  相似文献   

11.
1990年8月,76岁的母亲离开了人间。我们兄妹在为她更换寿衣时,发现她身上装着74元人民币和一张用旧布包着的选民证。在场的人都不禁潸然泪下。那时我家还不甚富足,平时给老人家几个零用钱她舍不得花,竟然还装着。我们望着她珍藏的选民证,更加体味到她是如何痛苦地离开这依恋不舍的好社会的。母亲民国三年出生在乾县,民国十八年大灾荒随着饥饿的人群讨饭流落长武。成家后一直靠我父亲拉长工打短工在饥饿线上挣扎苦熬。那时还有什么人权、民主可言。连我们与小孩玩耍时,母亲都要叮咛,"咱和人不一样,省事些,低人三分做人"。解放后,另是一重天。我家凭着"雇农"的好成份,分得了土地、毛驴,又  相似文献   

12.
李家荣 《人民公安》2012,(18):40-40
每逢下雨天不上工,或是晚上不加班,母亲就在家做针线活。特别是到了冬天,寒冬腊月,靠着一个火盆,她有时能纳上一夜鞋底。 母亲虽然离我而去已有30年了,音容笑貌却时常出现在我眼前。 时间虽已久远,可母亲在世时的一些生活细节,我都还记得。可以这样说,母亲是我心目中最敬最爱的人,她的早逝,让我很长时间都沉浸在悲痛之中不能自拔。但最终还是让我化悲痛为力量,勇敢地面对现实,走向新生活。  相似文献   

13.
在一次班级德育公开课上,一位女同学这样描写她的母亲:"她比我还矮,比我还黑。在来开家长会的路上,一路都是那些同学和她们漂亮妈妈惊奇的目光。我心里很难受,把妈妈  相似文献   

14.
生活的本质     
我的母亲是个文盲,除了看得懂自己和家人的名字外,就少有认识了。但这并不妨碍我们交流,即使我和母亲谈论网络问题,她也有自己的见解,当然,这样的见解对内行人来说显得十分好笑。来城里的日子里,她总觉得我一个人长时间坐在电脑前和网络里的人交流,不是一件很好的事。既花钱,又伤身体。母亲相信运动,认为一个不运动的人是十分可怕的。她就运动了一辈子,耕种了三亩地,一年三季。然后养蚕、养猪、养  相似文献   

15.
作茧者     
年仅28岁的封雪是一个逃避打击的贩毒"专家"。据她交代,她包装毒品用的茶叶袋都是市场上能够买得到的最高级的。她认为,因为太昂贵,有关部门即使怀疑也不敢轻易打开。  相似文献   

16.
感受母亲     
人有多早懂事,就有多早感受母亲。 我最早对母亲的感受大概也就只有五六岁吧,那时候我常常问姥姥:“我妈妈是不是后妈呀?” 记忆中的母亲很少有笑脸,说话声音不大,语调也很平和,但是却有威严,凡是母亲说过的话,我们孩子是一定要照办的,没有商量的余地。我和哥哥都以为,大人和孩子的关系就是这样,张三李四家也一定是这样。突然有一天,我们家来了一对母女,是我母亲的远房表弟媳妇,她女儿和我差不多年纪,但是她不仅不听她妈妈的话,而且每天都粘在她妈妈身上,她母亲不是拉着她就是背着她。我和哥哥都傻了,  相似文献   

17.
在我的记忆里,母亲总是我们家起床最早的人。母亲一早起来洗脸、梳头、扫地、做饭,忙忙碌碌着,一直到我和姐姐起了床,她也没有闲下来。那时我和姐姐还都在上小学,学校离我们家有很长的路要走。每当我们要出家门时,母亲不管手里在忙什么,总不忘嘱咐我们一声:“中午早点回来”(那时的学校中午是没有午饭的)我们自顾走我们的路,每一次都是很随便地回她一句:“知道了!”其实出了家门我们就把母亲的话像风一样地忘到了身后。每一次我们都是在外面疯玩到肚子咕咕作响、再也忍不住饿时才想起回家的。母亲总会先于我们的脚步抵达家门时给我们开开门,…  相似文献   

18.
祝福母亲     
没有母亲就没有我们,是她领我们来到这个世界,母亲是生命之源。 人们盛赞母亲的伟大,盖因母亲的生养之恩和母爱的无私本性。 做母亲是庄重和神圣的,她所孕育的不仅是一个家族的希望,还有一个民族的未 来,因而"推动世界的手就是推动摇篮的手"。 母亲给予了我们生命,也是人生的第一位老师。从孟母择邻到岳母刺字.每个母 亲都会对孩子寄予厚望,并以言行影响、塑造自己的孩子。纵观历史,那些名垂千古 的伟人莫不有一位胸怀豁达、智慧仁爱的好母亲。生活中,很难想象一个心胸狭隘自 私的女人,会养育出一个英勇无私的儿子。我们通常从孩子身上看到的,无论是外表  相似文献   

19.
越来越好     
正五年前我搬进新家认识了芸,她住在我家对门。那时她刚大学毕业,一个婷婷玉立模样俊俏的大姑娘。每当她看到我提着重物艰难地上楼梯时,都会伸手帮忙。我向她道谢,她总是笑盈盈地说:"都是邻居,这点小忙算不了什么。"  相似文献   

20.
周庄     
一朵斜插在云鬓上带露的花,即使没有轻拂长袖,未给踩着碎步,足以让她接纳我的到来。与亭台廊桥相呼应,与飞檐微歇的楼阁相匹配。那样一朵花,便把倚门回首,嗅青梅的背景全牵拉而开。他们都朝着未来跑去,唯我沿着时光慢踱而来。她像一个母亲等候游子归来一般,走得再遥远,走得再长久,相信寻根的脚步声渐行渐近,因此表情依旧光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