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朱法飞 《创造》2001,(7):47
某单位一名新领导在就职大会上向群众表态道:人们常说新官上任“三把火”,我这“三把火”就不烧了。会后,大家对此颇有微词,有的说,新官上任该烧的还是要烧,一方面可以树立自己的威信;另一方面可以有效地解决和处理单位中存在的问题,更快地促进单位有新的起色,调动群众积极性,增强党委的凝聚力;而有的说:烧不烧是他的工作方法,既然组织上安排他当主管自有他的办法;但也有的担心说,一开始就没有“烧”劲,恐怕是老问题未解决,新问题又冒出来……事实上,经过几个月的实践后,人们的担心是多余的,在他上任后的几个月中,件件…  相似文献   

2.
三种力量可使“刺头”人物驯服,这个问题的适用范围有两个:工作上主要适用基层企事、世单位及农村的乡镇与村,对象上适用群众中极个别的人:干部中不也的人,有组织纪律手段可用;群众,绝大多数是好的和比较好的,即使有缺点错误,一般也是批评教育的问题,必须坚定地相信和依靠群众的大多数。  相似文献   

3.
邹文彬 《当代广西》2005,(10):63-63
我是一名党务工作者,最近到一些单位了解开展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情况,常常听到这样的说法:谈到个别党员的表现时,常用“把自己混同于普通群众”这样的话概括。我认为这是不恰当的,有贬低“普通群众”这个基本社会群体之嫌。某些贪官一旦犯罪东窗事发  相似文献   

4.
认真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是谈心环节的关键,同时也是分析评议阶段的核心內容。然而,笔者在与部分党员的接触中,发现有少数党员尚存在“三怕”思想:一怕得罪领导,二怕得罪同志,三怕自寻烦恼。窃以为:“三怕”思想要不得。因为“三怕”思想,将会给正在开展的先进性教育活动带来负面影响:第一,这是“老好  相似文献   

5.
陈今 《辽宁人大》2010,(1):34-34
问:每年人代会前夕及人代会期间,都有很多代表为自己;隹备提交的议案、建议、批评和意见征集代表联名。有几次,有代表来找我联名,由于对建议内容不太了解,我很犹豫该不该签名。将心比心,我自己有建议也希望多几个代表联名,所以最后我还是签了名。我知道自己的这种做法不够慎重,也有违代表的责任。请问,当有代表来找我联名提议案、建议时,我该怎么做才能既尊重对方又不违背代表的职责要求?  相似文献   

6.
在一些地方和部门的党内生活中,存在着一种不正常的现象:有的干部明明犯了错误,组织和同志们出于“帮人”而进行批评,他自己及其同情者却称之为“整”人,有的甚至还无原则地用“捧”人来抵制批评,个别领导者,也竞息事宁人,该支持的不支持,该批评的不批评,放弃责任。  相似文献   

7.
批批评是社会进步的动力高鹏评,是我党优良的革命传统和历史传统。记得,一位革命领导人曾经说过:为了保存干部,教育和培养这些干部,就不应该害怕得罪任何人,就不应该害怕原则性的、大胆的、坦诚而客观的批评。要是没有批评的话,任何疾病都会进入膏肓,以致无法医治。只有坦诚、大胆的批评,才能帮助我们的人进入更加臻于完善之境。什么地方没有批评,什么地方的腐朽和停滞现象就会生出根来,那儿就不可能向前进步。古语云:“流水不腐,户枢不蠹”就是这个道理。“兼听则明”其理亦然。批评,不仅仅是要批评他人,而且也要批评自己。…  相似文献   

8.
所谓建设性批评,是科学、公正、完整意义上的批评,是建立在相互理解、相互尊重基础上的批评,是给人以积极正向引导的批评。邓小平同志就曾积极倡导建设性批评,他在《目前的形势和任务》一文中指出:“党员当然有权利进行批评,但是这种批评应该是建设性的批评,应该提出积极的改进意见。”  相似文献   

9.
德甚 《人大建设》2002,(12):33-33
“人大是二线”,这不仅是部分人对人大工作性质、职能不了解的认识误区,就连在人大常委会机关工作的少数同志也有这种错误的认识。其原因细究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种:  相似文献   

10.
杨治邦 《前进》2007,(9):56-56
时下,有一种.认识很有市场:批评“影响”团结,而表扬则促进,“和谐”。仿佛一批评就否定了太好形势;一表扬就入人心情舒畅,社会和谐了。  相似文献   

11.
一忌“有枣没枣打三杆”。经常性思想工作的预测,不是无根据的瞎猜,而是建立在对客观事物正确认识基础上的科学分析,是对实践经验的积累,是对事物发展规律的认识和把握。然而,有的基层干部却把经常性思想工作的预见性,建立在盲目的预测和应付上,既不搞调查研究,又不把握工作对象的思想脉搏;既不分对象,又不分时机,而是采取“守株待兔”式的工作方法,或不管教育内容合不合形势需要,不管所讲的问题存在不存在,拿过来就讲,让战士自己去对号入座。 二忌“一人生病众人吃药”。批评是基层经常性思想工作中常用的方法,但是个别问题要个别处理。是倾向  相似文献   

12.
教育是一门艺术,批评是教育,批评必须讲究艺术。讲究批评的艺术,一是要选择最佳批评方式;二是要捕捉最佳批评时机;三是要设计科学的批评过程;四是要运用最优的批评语言。本文结合教育实例简单地谈谈批评的语言问题。俗话说:“一句话说得人笑,一句话说得人跳。”教育实践也告诉我们:批评的语言不同,其教育效果大不一样。如有的老师发现某学生反应迟钝,就对他说“你硬是个木鱼脑壳”;某学生有过一、二次违纪,就对他说“你实在是不可救药”;某学生学业成绩差,就对他说“你不如回去,一天戳个鸟儿窝,还可以烧壶开水”;……如此尖酸刻薄、讽刺挖苦的语言,叫学生怎么受得了,又岂能不产生教育上的负  相似文献   

13.
坚持党员主体地位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党的十七大把“尊重党员主体地位,保障党员民主权利,推进党务公开,营造党内民主讨论环境”作为积极推进党内民主建设的重点,确实是抓住了问题的根本和关键。当前党内在坚持党员主体地位的发展趋势上总体是健康的。但仍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共性问题,如党员主体地位的规定与现实反差较大、党员主体地位的保障机制尚不健全、党员主体地位的意识比较薄弱等。问题形成的原因主要包括思想观念上存在误区、民主发展上严重滞后、制度建设上仍有差距等。面对存在的各种问题及产生的深层原因,可先重点做好四项工作:一是加强党员主体地位的理论研究,完善党内相关法规;二是切实保障党员民主权利,积极推进党务公开;三是加快“党代会常任制”试点工作进度,并逐步推开;四是拓展党员参与的各种渠道,不断提升党员主体意识。  相似文献   

14.
随着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健全和完善,代表所提建议、批评和意见的办理、督办等环节不到位的问题已逐步显现出来:办理制度不完善,考核、奖惩制度不健全:一些部门对代表建议存在“重答复轻办理”或“重办理轻落实”的问题,少数单位对办理工作不够重视,敷衍了事:个别承办单位对不能办理的代表建议、批评和意见的答复不够重视,  相似文献   

15.
标出性是文化研究中的一个重大问题,在艺术理论中更为重要。文化的标出性有两种构成方式:命名式,功能式,二者互相补充;艺术的标出性也有两种相应的方式:形式标出,题材标出,两种分类法在艺术文本中兼而有之,因此艺术是一种“双标出”的文化活动。艺术可以是标出性的异项艺术,也可以是非标出的正项艺术。艺术的标出性在艺术发展中意义重大,并呈现出一种历史性的变化。在当代,艺术的标出性增加,以至于文化标出性本身,就“自带”了一定的艺术价值。  相似文献   

16.
2月26日,中共山东省委副书记、济南市委书记姜大明在听取章丘市委汇报时,就“征求意见”谈自己的看法时说:现在征求意见,听真话,并不是那么容易。尤其是领导机关,握有人权、财权、物权,下面的不同意见,不太容易听进去。很多“意见”其实都是说的漂亮话,都是摆设。民主生活会上,提意见也很有“水平”。批评别人,就说“不爱护自己,不注意身体健康”;自我批评就是“工作上有时求稳,有时求急……”全是表扬话!  相似文献   

17.
我从事秘书生涯算是个有年头的人了。也曾著过书立过说。但那都是过眼烟云。而今想起来,我还是感到十分渺小。不过,我的听话艺术颇有见地。这并非是我故弄玄虚,假如说话有艺术,听话当然也有艺术。说话目的在表现,听话目的在了解与欣赏。不会说话的人往往会听说话,正好比古今多少诗人文人所鄙薄的批评家──自己不能创作,或者创作失败,便摇身一变而为批评大师,恰像倒运的窃贼,改行做了捕快。十八世纪英国一位诗人曾经说过:“失败的诗人往往成为愠怒的批评家,正如劣酒能变好醋。”这里既无严肃的批判,又非尖刻的攻击。作为听话者…  相似文献   

18.
贺宏 《前进》2002,(8):33-34
胡锦涛同志在今年全国组织部长会议上指出:“现在,一些地方的村委会和村党支部关系不协调,个别的甚至矛盾尖锐,既影响村里工作,又损害党支部村委会的形象。”我们必须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宽广眼界,站在继续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高度观察上述问题的成因,从经济、政治、文化等不同层面进行深刻剖析。  相似文献   

19.
胡耀邦同志在党的十二大报告中严肃地指出:“目前我们党确实存在思想不纯、作风不纯和组织不纯的问题,党风还没有根本好转。”“个别党员和干部甚至堕落到贪污腐化、营私舞弊,进行严重的经济犯罪活动。”可见,个别党员和干部的腐化问题,是党风不正的一个重要方面,必须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给以足够的重视。  相似文献   

20.
时事学习     
江泽民同志在十四届五中全会召集人会议上讲话的部分内容发表1月17日《人民日报》在一版头条位置发表了江泽民同志1995年9月27日在十四届五中全会召集人会议上讲话的部分内容。江泽民同志说:改革开放不久,邓小平同志就向全党打招呼,指出不过一两年时间,就有相当多的干部被腐蚀了。这股风来得很猛。如果我们党不严重注意,不坚决刹住这股风,那么,我们的党和国家确实要发生会不会“改变面貌”的问题,这不是危言耸听。邓小平同志这些话讲得很及时、很深刻。我们大多数干部是好的,但也有一些干部,不注意学习和改造自己,结果走上腐化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