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莫凡 《岭南学刊》2013,(2):113-118
乌尔里希.贝克认为"压缩的现代化"既加强了中国的风险生产,又没有给风险的制度化预期和管理留下时间,于是形成了所谓的"社会风险难题"。中国的社会风险具有五个发展趋势,即环境污染与食品安全风险加剧、国际金融危机影响加深与国内粗放型经济发展方式风险显现、群体性事件风险上升、"区域、贫富、城乡"三大差距风险增大、转型期风险增强。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必须破解社会风险难题,实践措施为:社会发展"全面指数"定期预报、风险监测与决策的竞争机制以及风险管理效果评价智库建设。  相似文献   

2.
邹长胜  孙源 《前沿》2015,(3):55-58
"一带一路"是"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简称,也是我国全方位对外开放的新战略构想。经济风险主要是指宏观经济环境、金融机构稳定性、汇率风险、税务风险等方面。通过风险定义与风险识别,将哈萨克斯坦经济风险进行分类并采取建立风险评估机制和完善风险管理体系等措施,有效防范和化解经济风险。  相似文献   

3.
"风险"是德国学者贝克提出的"风险社会"理论的重要基石,以风险社会理论为基础的风险刑法在我国刑法学界引起巨大争议,我国很多学者在进行风险刑法研究时不当地扩大与泛化"风险"的范围。就社会发展的实际情况来看,虽然我国与西方高度发达、富裕的福利国家之间存在巨大差距,但不能以此否定我国社会也存在"风险社会"意义上的"风险",然而风险刑法由于其自身的局限性难以应对"风险社会"之"风险"。与此同时风险刑法也有其优势,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应对我国社会某些领域存在的事故型风险,但必须严格限制其适用范围。  相似文献   

4.
“风险政务”:国际状况与我国的建设方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风险政务"的提出源自于风险社会的国际背景和我国转型期综合风险膨胀的国情。在国际上,英国、加拿大等西方国家已将"风险政务"纳入公共管理的日常工作并发挥了实际作用。我国政府在重点防范危机风险的同时,应加大重视政务活动中的常态风险,从战略、体制、机制、标准、手段、文化等方面着手,全面构建"风险政务"体系,推动实现政府善治。  相似文献   

5.
环境风险严重影响公共安全,进而破坏社会和国家的稳定与安全。理论上,基于公共安全考量的环境风险规制有明确的政策依据和可执行的法律环境;实务上,基于公共安全考量的环境风险规制由公安机关依法参与政策制定并保障其实施。当前,"重"事故应急而"轻"风险预防、"重"公安职能而"轻"开放合作、"重"实体规制而"轻"程序制约的现状,是公安机关防范和化解环境风险面临的难题。改进之策在于明确公安机关参与环境风险规制的范围和职责;完善公共安全视野下环境风险规制的制度供给;建立公安机关参与环境风险规制的专家咨询制度;加强公安机关应对环境风险能力的应急预案建设。  相似文献   

6.
现代城市因人口聚居、建筑密集、活动复杂而日益成为风险中心,呈现出复合性、联动性、叠加性、扩散性、隐蔽性增大等整体性风险。本文基于韧性视角,引入"韧性城市"概念,剖析了现代城市整体性风险防控实践的六大盲点和弊端,并分别从空间、时间和层级三个维度提出了韧性城市风险治理的范式,梳理出"都市群-城镇带-生活圈"防范风险扩散、"灾前预警-灾中应急-灾后恢复"阻遏风险延递、"宏观搭台-中观定标-微观落地"化解风险叠加的具体策略。  相似文献   

7.
在全球化日益深化,推动现代社会向后现代社会转型的今天,人类面临各种社会风险的严峻挑战。贝克和吉登斯的社会风险理论解释不了当今中国面临的社会风险问题,以"资本"为灵魂的资本主义更无法解决世界社会风险问题。以"后现代"为研究视域,以结构性风险、阶层性风险和价值观多元化风险为三维视角,有助于深入探索后现代中国社会风险的特征、成因及其防范,加强后现代中国的社会管理,并推进中国特色社会风险理论的构建。  相似文献   

8.
彭姝 《岭南学刊》2016,(4):21-26,44
风险社会理论揭示了现代国家在风险治理中的矛盾性面貌:国家一方面是公共风险的治理主体,另一方面又大量地制造风险、权势性地分配风险、有组织地逃脱风险责任。这种风险治理领域的国家失灵状态,即为"风险治理悖论"。就中国而言,风险治理的"国家依赖"明显,国家自主性选择失当、能力不足和地方自主性的机会主义、反向侵蚀等问题,成为当前国家风险治理所面临的突出困境。通过理性国家的建构寻求风险治理的转型,可期和可行的做法是:更新风险治理理念,构建自我反思型的国家自主性;明确风险治理边界,构建约束平衡型的国家自主性;区分风险治理责任,构建激励相容的地方自主性。  相似文献   

9.
在新时代,习近平向全党郑重提出"抵御重大风险"这一重要论断和思想,这一思想的提出既有历史传承,也有现实依据,更有未来指向。从其表征看,中国共产党所面临的内外风险主要有:经济风险、政治风险、意识形态风险、社会风险、自然风险、军事风险等,并呈现出综合性、动态性、严峻性和艰巨性的特征。要抵御重大风险,前提是增强对重大风险的防控意识,关键是提高对重大风险的防控能力,根本保证是始终密切联系群众,着力推进风险防控的科学化、精细化,把党建设好、建设强,使党员干部成为防控风险的"实干家"。  相似文献   

10.
"一带一路"海外项目风险是复杂多变的,对其及时识别、有效防范是项目开展的重点任务。基于多源数据,从政治风险、经济风险、属性风险、实施风险四个维度,构建了"一带一路"海外项目风险动态监测指标体系,并选取12个项目23个监测期进行样本测试和频繁项集分析。测试和分析结果充分验证了指标的适用性、风险预测能力和风险识别能力。最后,从加强海外项目数据采集处理、优化监测指标体系、搭建项目风险动态监测平台三方面提出构建"一带一路"项目风险动态监测体系的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1.
张雷 《桂海论丛》2011,27(2):67-70
印度的现代化是一种外生型的现代化。近年来印度的现代化取得了较大成就,积累了宝贵经验,值得广大发展中国家吸收和借鉴。印度现代化的历史经验主要包括:在现代化进程中注重把握住机遇,选择适合本国发展的突破口,坚持渐进与均衡发展相结合的改革思路,开展"绿色革命",坚持科教兴国,重视发挥知识分子的作用,政府高度重视推进现代化并常抓不懈,注重探索适合本国的经济可持续增长和发展的模式。  相似文献   

12.
进入新世纪以来,我国群体性事件一直处在高发期。目前,它已成为影响社会稳定与和谐的主要因素。能否化解并加以有效解决,是衡量政府危机处理水平的重要标准。从贵州“瓮安事件”和“德江事件”看,我国政府应坚持以下原则:第一,认真研究社会转型时期的各种矛盾,增强政治敏感性;第二,高度重视突发群体性事件的预警和应急体系建设;第三,健全信息发布体制,及时公开相关信息;第四,做好相关利益方的安抚工作,维持社会稳定;第五,畅通意见表达渠道,切实保障公民政治参与权。  相似文献   

13.
在"大教育、大培训"工作体系中,公安院校应以"战训合一"为目标,积极探索小班化教学改革的有效途径,厘清认识误区、突破实施困境,更好地服务公安工作和队伍建设。  相似文献   

14.
本世纪头二十年全面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时间已经过半,成就喜人,问题也多多,这个重大的系统工程,需要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前进。坚持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不懈怠,不毛躁,才能稳步地达到既定目标。  相似文献   

15.
在交叉路口,各种车流人流呈现出交叉、分流和合流三种基本现象,形成了三种冲突形式。这些冲突形式表现的冲突点和冲突角是影响交通拥堵的根本要素。从缓解交通拥堵状况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出,在实际应用中的很多方法都是从这两个根本的要素出发的。在交通管理的理论和实践中,它对我们有很大的启发。  相似文献   

16.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阶段的统一战线工作,随着社会的发展发生了很多变化,表现出许多新的特征和内容。统一战线要在新阶段发挥新的、更大的作用,就要正视和总结这些新变化,适时地提出新的工作指导思想和指导原则。认真分析统一战线的自身特点和发展趋势,对于巩固和发展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有着十分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7.
刑法第13条但书的价值蕴涵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刑法第 1 3条犯罪概念中的但书具有重大的立法和司法价值。在立法上 ,它通过收缩犯罪圈 ,满足了刑法谦抑的要求 ;在司法上 ,它通过协调情与法 ,保证了实质合理的实现  相似文献   

18.
新时代继承弘扬伟大革命精神,勇于把我们党领导人民进行的百年伟大社会革命继续推进下去,彰显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更加强大的真理力量,是推进新时代中国伟大革命事业的历史必然要求。因此,准确理解和诠释伟大革命精神也就自然成为新时代伟大社会革命的应有之义。而伟大革命精神的语境还原是理解的前见基础,维距的诠释是理解的客观把握,以伟大革命精神语境还原为前提的客观性与主观性深刻理解,跨越了时间之维、空间之维和主体之维间的理解距离障碍,实现了维距间的开启式理解。但是,诠释的目的与价值并不仅于此,而是要承续其作用的效果历史,从而凝聚新时代人民的磅礴伟力、推动新时代伟大社会革命走向新高度和开辟新时代党的自我革命新境界。  相似文献   

19.
课题组 《桂海论丛》2006,22(2):78-81
我国近年来的法治建设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也存在不少问题,很重要的一点就是缺少对人的关怀和重视。根据我国当前的国情,加强当代法治建设的人文关怀,需要构建彰显人文精神的法律体系,培养以人为本的法律精神以及在司法实践中加强人文关怀。  相似文献   

20.
李埏 《思想战线》2002,28(1):67-70
春秋之前的中国古代社会 ,财富按等级占有 ,所能私有的惟有家畜。春秋以后 ,社会发生空前动荡变革 ,巨富的工商业者越来越多 ;特别是到西汉武帝之时 ,富商大贾的势力已超轶王侯 ,庶人从不能富到能富 ,到能巨富 ,实为自古以来的一大变局。司马迁站在人民的立场上 ,在《史记·货殖列传》中对此巨变作了精彩的论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