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与中国乡村社会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春华 《求索》2011,(9):73-75
新生代农民工是现时代中国社会的一个重要群体。由于制度建设滞后、农民工自身能力缺失等多重因素的制约,新生代农民工在很大程度上是只具市民化意愿而并无市民化自觉之群体,他们不能完全融入城市又不能安守农村,普遍处于“双重边缘化”的境地。新生代农民工进城,在促进城市发展的同时也造成了乡村地区的人才流失,阻碍了乡村社会的建设与发展。提升农村生活方式的吸引力,强化新生代农民工对乡村社会的认同感和归属感,推进农村文化建设,畅通政治参与渠道,大力培养“新型农民”,将是中国乡村社会建设的科学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2.
<正>新生代农民工一般是指年龄较轻(如80后等)进城务工的农村青年。这些农民工正在逐渐成为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内城市农民工的主要部分。他们的社会融合问题已引起政府重视,一直是社会各界关注的热点问题。随着农民工队伍的代际转换"将流动人口管理服务纳入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规划,促进流动人口融入城市生活"已经成为我国政府的重要工作内容,对中国的社会经济发展有着深远的影  相似文献   

3.
论农民工思想观念现代化转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让大批进入城市的农民工实现思想观念的现代化转变 ,是城市化发展和解决“三农”问题的艰巨任务 ,影响着中国社会现代化进程。改变农民工进城前和进城后的生活环境、生存状况 ,加强农村教育和城市农民工培训、农民工子女教育 ,是培育农民工现代化思想意识观念的重要途径和措施  相似文献   

4.
农民工的社会适应不仅包括农民工对城市社会的适应,还包括他们对农村社会的适应。对于新生代农民工来说,他们不仅在对城市社会的适应方面存在重重障碍,而且对农村社会的适应方面也存在诸多障碍,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经济层面、社会层面、心理层面。  相似文献   

5.
农民工参选人大代表:问题、成因、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代中国社会结构变迁,人口流动性日益显著,人们从农村涌向城市,从欠发达地区流向发达地区务工,形成了一个新的不断发展壮大的社会阶层——农民工阶层。目前,农民工人数约为1.2亿人,在流动人口中占绝大多数。农民工为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但他们的社会地位乃至生存状况却不容乐观,被认为是“弱势群体”。近年来,农民工的权益保障已成为社会热点问题,目前对农民工社会经济权利,如工资、劳动保障、医疗保险、子女教育等问题的研究日益深人,而对农民工政治权利,特别是选举人大代表的权利的研究相对沉寂。  相似文献   

6.
胡艳辉 《求索》2014,(1):135-139
农民工的融入问题关系到我国城市经济的发展与社会稳定与和谐,它已经成为是近年来学术界研究的重要议题。本文基于政治意识与行为的维度来考察农民工的城市融入状况。通过总结归纳学者们的研究发现,农民工的政治意识具有二维性即现代性与非现代性并存的特点,而政治参与的制度化与非制度化体现了农民工政治行为理性与非理性相交织。农民工双重特性的政治意识与行为相互构建,形成了农民工群体的亚政治文化。在这种亚政治文化的影响下,农民工在经济层面、社会层面、心理层面“不融入”或“半融入”于城市社会,因此,加强农民工的城市融入就必须树立农民工现代性政治意识,同时创造条件引导农民工政治参与从非制度化走向制度化,加强其政治行为的理性。  相似文献   

7.
《公安研究》2013,(12):87-87
汪长明在《长白学刊》2013年第4期撰文认为,农民工现象是城市化的产物。农民进城务工常态化,其随迁子女城市入学问题随之产生。由于中国社会长期沿袭的城乡二元分割文化体系及其以等级意识进行身份识别的社会心理支撑,农民工随迁子女城市就学存在制度障碍及跨文化适应障碍。开展社会机制建设,确保农民工合法权益,消除农民工及其子女面临的身份歧视,实现文化调试与文明融合,是促进农民工随迁子女学校融入的规范路径。  相似文献   

8.
农民工已然成为我国城市建设和经济发展的中坚力量,但由于户籍制度和城乡二元体制的影响,他们无法得到城市、农村两地政府的有效服务和管理,导致他们对政府的信任感偏低。本文利用西安交通大学人口与发展研究所2008年12月在陕西省X市LH区对农民工进行实地调查所获得的数据,以政府信任理论和社会资本理论作为理论基础,对西部农民工信任流入地政府现状及影响因素进行研究。研究结果发现,高素质、年轻一代的农民工对流入地政府的信任感低;社会资本越丰富的农民工越信任流入地政府;政治活动参与意愿越强、社会经济地位越高的农民工则越不信任流入地政府。  相似文献   

9.
涂小雨 《人权》2008,(4):32-34
2004年中央“一号文件”首次提出“进城就业的农村劳动力已经成为产业工人的重要组成部分”,把农民工正式列入了产业工人的队伍。国务院研究室最新发布的《中国农民工调研报告》表明,由城乡流动向融入城市转变是我国农民工正在发生三大转变之一。国家统计局公布的一项调查显示:近七成的农民工对城市生活感觉比较适应,半数以上的农民工希望留在城市发展。  相似文献   

10.
新生代农民工具有自我价值实现愿望的强烈化、生活方式和消费方式的城市化、维权意识的明确化以及维权手段的单一化等特点。由于诸多体制障碍和现实困境的存在,新生代农民工在流入地很难顺利地实现社会融入,成为游离于城市与农村的"边缘人"。加强对新生代农民工的服务与管理,促进其社会融入,成为目前基层政府与党团组织加强社会建设与管理的重要任务。通过加强新生代农民工流动团支部建设,可以促进新生代农民工的社会融入,有效地维护社会和谐与稳定,促进社会经济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1.
佘志云  兰小玲 《前沿》2007,(6):183-184
我国有2亿左右农民工生活在城市,城市的社会管理领域存在许多损害农民工权益的制度性问题,严重影响着农民工转化为稳定的产业工人和城市市民,已成为工业化、城市化、农业产业化的不和谐音符,应抓住时机,改革和完善城市的社会管理制度,促进社会和谐。  相似文献   

12.
捕风捉影     
《干部人事月报》2010,(4):54-54
近半“新生代”农民工希望定居城市 《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目前的一项在线调查显示,有41.4%的“新生代”农民工表示自己更愿意定居在“目前工作的城市”,61.2%的农民工愿意定居在“家乡附近中小城市”,29.7%的农民工愿意回农村,愿意定居“乡镇”的占23.3%。  相似文献   

13.
新生代农民工主观上愿意融入城市社会保障体系,客观上却与农村社会保障体系捆绑,在既有的二元社会保障权基础之上,形成了"间架性社会保障权",在形成路径、表征和制度支持方面与二元社会保障权差异明显。从生存到精神再到社会认同等社会保障权方面,没有出现新生代农民工想要的、将他们纳入城市社会保障权的社会政策;而将新生代农民工纳入农村社会保障权的社会政策,并未得到他们积极回应。新生代农民工与城市和农村社会融合出现裂痕。  相似文献   

14.
李静 《传承》2012,(8):40-41
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之后,劳动效率大大提高,农村剩余劳动力逐渐进入城市,获得了新的身份"农民工"。但随着农民工群体的自身变化,以及社会环境的变化,农民工进城不再仅仅是为了生存,他们开始思考"发展"的问题。留在城市,获得市民身份,是农民工的新追求。  相似文献   

15.
农民工市民身份问题在现阶段对中国社会稳定的影响尚处于隐性阶段。但是,本文认为由于时间对农民工群体认知模式的不断解构和重构以及那些生在城市、长在城市里的新一代农民工不断地加入,这一问题对中国社会稳定的潜在冲击必将日益凸显,乃至公开化。基于这一认识,本文借用塞缪尔.亨廷顿在分析拉美地区城市贫民窟中农村移民的政治行为时所提出的经典范畴以及戴维.波普诺和德博拉.斯通等与此相关的理论对这一问题作了较为深入和较为客观的剖析,并对如何解决这一问题做出了较为独特的论述。  相似文献   

16.
城市农民工问题是中国社会发展的产物,具有中国特色。关于这一弱势群体的认识与管理虽已成为学术界和政府部门关注的焦点,但远没有达成共识,导致各地农民工政策的相悖和混乱。由于城市政府对农民工管理存在职能缺陷,因此,探索建立城市农民工社会化规范管理的新思路、新举措和新机制,具有深刻的理论意义和重大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7.
新生代农民工犯罪问题已成为当前急需解决的社会问题之一。本文以武汉市新生代农民工罪犯为调查对象,描述了新生代农民工犯罪的基本特征,对新生代农民工的基本生活状况进行流动前后的对比调查。通过对数据的统计分析,我们认为新生代农民工的基本原始背景、城市社会交往状况、城市社会的接纳程度及自我身份认同是新生代农民工犯罪的重要社会成因。这些社会成因是政府制定相关政策、解决新生代农民工犯罪问题的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18.
刘力  程千 《求索》2010,(1):110-112
农民工群体是城市中的生存特殊群体,他们既不属于城市人也不属于农村人的特殊地位使其处于城市和农村的夹缝之中。在融入城市的过程中,他们经历着多重的尴尬和矛盾。而城市人也对他们有着各种各样的看法和偏见。这种看法直接影响农民工群体在城市中的生存状态。作为我国发展过程中重要的新移民群体,农民工与城市人融合程度不可避免地受到城市媒体的影响。主流媒体话语中的农民工表征,对于人们头脑中的农民工阶层的形象意义的建构具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9.
制度化建设是提升农民工职业素质的必要保障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进入 2 1世纪后 ,我国城市化进程驶入快车道 ,农村人口的非农化转移速度也随之加快 ,已成为社会发展的重大工程。无论是就地转移还是跨地区转移 ,实现有效转移是近阶段社会各界关注的重要问题 ,这不仅直接影响着农民工收入水平的提高 ,而且影响着中国社会结构的调整和现代化发展速度。然而进城务工者人力资本水平低、竞争能力差是当前制约农民工有效转移的重要因素 ,因此 ,农村人口职业素质的提高是适应非农生产和生活不可忽视的前提条件。提高农民工职业素质的方法很多 ,涉及面也很广 ,笔者认为 ,加强制度化建设 ,是提高农民工职业技能、增…  相似文献   

20.
卢春华 《新东方》2006,(10):10-12
2006年年初发布的《国务院关于解决农民工问题的若干意见》使农民工问题再次成为国家和社会关注的焦点。现阶段,我国农民工数量已超过2亿人,成为城市社会群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但由于对农民工的认识不足,严重影响了社会和谐。因此,在构建和谐社会的进程中正确认识农民工、善待农民工,有利于加快工业化和城镇化建设,有利于“三农”问题的解决,有利于社会的和谐稳定。一、农民工的作用随着传统农业社会向现代化工业社会转型和产业结构的调整,我国的社会群体结构发生了新的变化,农民工已经成为独立的社会阶层。他们的数量众多、作用独特、贡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