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我国野生动物致人损害补偿问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几年来,我国野生动物致人损害的案件越来越多,但是我国相应的损害补偿制度却不尽完善。本文拟从我国野生动物致人损害的现状入手,根据我国各个地方现有的法规,分析野生动物致人损害救济制度的不足,并提出建立狩猎权许可收费制度作为野生动物致人损害补偿基金的重要来源。  相似文献   

2.
被监护人致人损害责任制度是民法中的一项重要制度,从比较法与实证法的角度对被监护人致人损害责任深入分析,提出无民事行为能力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具有民事责任能力,被监护人致人损害责任的性质为被监护人自己责任与监护人补充责任的结合。并提出单位监护人也应在其赔偿能力范围内承担适当补偿责任。  相似文献   

3.
野生动物致害“补偿”性质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针对野生动物致害"补偿"实践中产生诸如补偿主体模糊不清、补偿经费不足、补偿费用标准不明确且随意性过大等弊端问题,紧紧围绕野生动物致害"补偿"性质进行深入分析,通过对该性质认定的几种典型观点进行辨析,认为对野生动物致害"补偿"的性质认定应该从两个方面进行考虑:对于野生动物致使农作物为主要损害的财产损害"补偿"性质应该定位为生态补偿;而对于野生动物致使人身伤害死亡的人身损害的"补偿"性质应该定位为民事赔偿。  相似文献   

4.
行政补偿是国家对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因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合法行使职权行为,或因公共利益需要致其合法权益受到损害而给予补偿的法律救济制度。作为一种权利保障和利益平衡机制的现代法律制度,行政补偿制度将会在我国依法治国的进程中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我们对全省行  相似文献   

5.
野生动物保护中的几个法律问题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曹树青 《河北法学》2004,22(7):129-131
从近年来野生动物保护的实践出发,提出了野生动物保护目前面临的现实问题和法律缺陷。就野生动物的生存权和人的生存权、财产权的意合,野生动物致害后的处置和损害补偿,野生动物管理等问题提出了一系列法律对策,并对上述问题提出了立法建议。  相似文献   

6.
徐军  贺凯旋 《行政与法》2022,(4):112-119
近年来,野生动物的种类、数量以及活动范围逐年上升和扩大,各地野生动物致害事件频发.《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及其实施条例对野生动物致害补偿仅作了原则性规定,部分省份制定的专门补偿办法不能对因野生动物致害的当事人进行合理补偿.因此,本文从野生动物致害补偿制度的法律性质出发,对该制度的现实困境及其原因进行分析,进而提...  相似文献   

7.
动物致人损害是民法中的一个传统问题,但是相关立法对其规定不详,尤其是对野生动物致人损害的责任主体、归责原则与承担责任的范围等若干问题均无规定。本文指出这应当在我国即将制订的《侵权责任法》中进行明确规定,以适应相关的司法需求。  相似文献   

8.
《北方法学》2021,(4):22-31
无过错医疗损害是指医务人员进行的医疗行为不符合侵权行为的构成要件所造成的损害。在医疗行为造成患者损害,且该医疗损害具有不可归责性时,才可以适用无过错医疗损害补偿制度。在法律层面建立无过错医疗损害补偿制度对于合理分担医疗风险,有效化解医疗纠纷,引导患方合法维权,维护医疗机构的合法权益,促进医疗技术革新和医学事业的发展,填补医疗损害救济制度的立法空白具有重要的意义。我国应当借鉴发达国家和地区的立法经验,总结地方立法及实践,采取制定专门法律的形式确立无过错医疗损害补偿制度,构建以国家补偿为主、强制保险和社会救济为辅的无过错医疗损害补偿体系。  相似文献   

9.
生态环境损害有其特殊性,这种特殊性使得传统侵权制度的功能受到限制,中国有必要借鉴西方国家的制度,针对生态环境损害建立一个综合性的补偿体系。  相似文献   

10.
梁韬 《法制与社会》2011,(3):173-174
行政征用补偿则是指行政主体的合法行政征用行为使被征用的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遭受特别损害,由国家承担的补偿责任的制度。本文试通过从行政征用补偿制度的发轫入手,浅析我国目前的行政征用补偿制度。  相似文献   

11.
野生动物侵权法律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年来,伴随着野生动物保护法的实施以及自然保护区的设立,野生动物的生态环境得到了根本的改善,但同时野生动物致人人身、财产损害问题也日益突显。从1997年的“思茅亚洲象”毁坏农田案到2005年上海野生动物园狮子吃人案、从东北黑熊伤人毁财案到华南虎吃牛案,野生动物致害案件屡屡不断。本文试图在这一法律空白领域“垦荒,”对野生动物侵权引发的一系列法律问题,如野生动物内涵的界定、赔偿的理论基础、抗辩事由、举证责任、赔偿的义务机关等法律问题作以探究。  相似文献   

12.
雇工执行职务致人损害应作为第三人参加诉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我国雇佣劳动制度的建立和发展,因雇工执行职务致人损害的纠纷越来越多,但因我国目前立法上尚未建立雇佣人责任制度,在司法实践中,以何种程序处理这类纠纷,做法多不一致,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法制的统一。为此,笔者认为,除国家立法应早日确立雇主责任制度外,当前在审判实践中遇到此类诉讼,应以雇主为被告,雇工为第三人进行审理。 一、目前雇工致人损害纠纷的审判实践  相似文献   

13.
刘兰秋 《河北法学》2012,(8):151-152,153,154,155,156,157,158
如何实现医疗损害的合理分担和对医疗损害被害人的充分救济,是世界各国普遍面临的难题。新西兰、瑞典、美国和法国等国家都较为重视对医疗损害被害人的补偿,先后建立了契合本国实际的、各具特色的医疗损害无过失补偿制度,并以立法和修法的形式实现制度的确立与变革。  相似文献   

14.
肖中泽 《法制与社会》2013,(23):281-283
目前法学界围绕着抛掷物致人损害的归责特点、构成要件、法理分析、以及救济措施方面进行论述,其中不乏值得称道的深入分析。本文在总结当前相关研究基础之上,分析我国抛掷物致人损害法律责任立法的不足之处,揭示背后的根蒂,同时兼与国外的相关制度做一个比较分析,为发展和完善我国抛掷物致人损害制度提出一些看法。  相似文献   

15.
如何实现医疗损害的合理分担和对医疗损害被害人的充分救济,是世界各国普遍面临的难题.新西兰、瑞典、美国和法国等国家都较为重视对医疗损害被害人的补偿,先后建立了契合本国实际的、各具特色的医疗损害无过失补偿制度,并以立法和修法的形式实现制度的确立与变革.  相似文献   

16.
构建我国刑事被害人国家补偿制度之思考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孙谦 《法学研究》2007,(2):53-62
恢复社会正义理论、权利的公力救济理论、利益权衡理论与效益价值理论等是构建刑事被害人国家补偿制度之基础。在我国,建立刑事被害人国家补偿制度具有必要性和可行性。刑事立法应当在遵循取得公理和公平待遇,以犯罪人赔偿为主、以国家补偿为辅,国家补偿的有条件性,国家补偿程序的公正性,补偿的力度与损害的程度相适应等原则的前提下,就接受补偿的主体范围、补偿的对象和限度、补偿的决定机关、补偿程序等问题做出规定。  相似文献   

17.
农产品致人损害的民事责任制度探讨西南政法大学卢代富产品致人损害的民事责任又称产品责任,是指因产品存在缺陷造成他人损害而由产品的生产经营者承担的民事赔偿责任。在我国,产品致人损害的民事责任主要规定在《民法通则》和《产品质量法》中。但按照通常的解释,无论...  相似文献   

18.
刑事被害人国家补偿,又称为刑事损害补偿,或者被害补偿。一般认为"它是指国家对一定范围内因犯罪侵害而遭受损害的且又无法通过刑事附带民事诉讼获得损害赔偿的被害人及其家属,通过法律程序给予一定的物质弥补的方式。"这对于现代法治社会来说有着重大的意义。本文主要进行国家赔偿制度的价值分析。  相似文献   

19.
欧洲是较早进口和消费石棉的地区,石棉的使用不但对劳动者造成损害,也对企业周边居民以及劳动者的家属造成身体损害。自20世纪90年代非职业性石棉受害者问题显现之后,一些国家开始关注非职业性石棉受害者补偿制度的构建。法国是建立这一制度最早的国家,其后,英国和比利时等国家也通过立法对非职业性石棉受害者给予补偿,不过,由于社会情势不同,这几个国家的相关制度也存在一定的差异。  相似文献   

20.
高杰 《中国审判》2013,(12):19-19
精神损害赔偿制度的定位决定了大幅度提高精神损害抚慰金不现实,亟待建立国家补偿制度,实践中也大量存在以司法救助、经济补偿等名义予以补偿现象。2010年12月1日修正实施的国家赔偿法第三十五条规定了精神损害抚慰金。实践中民众对于精神赔偿期待较高,而法院积累的经验较少,法学界对支付国家赔偿精神损害抚慰金也缺乏操作层面上的研究。当前国家赔偿案件信访化处理现象比较严重,精神损害抚慰金对化解国家赔偿纠纷、引导涉诉信访案件规范有序解决、依法保障人权、促进社会主义法治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