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 毫秒
1.
在新的历史时期,我国法学教育必须坚持“三个面向”,为九十年代以至下世纪的社会经济发展和法制社会的建立,准备大批法学理论工作者、法学教育工作者和法律工作者。这些各级各类的法学人才大军,应该符合新时代潮流和特点,“能够适应现代科学文化发展和新技术革命的要求”。为此,需要改革我国现行法学教育的体制(包括对法学硕士研究生和博士研究生的培养)、专业设置、培养目标以及教学过程等各个方面。本文只着重讨论我国法学教育的个人目标的转变,即从培养“知识型”法学人才转向“智力型”法学人才的问题。应该培养“智力型”法学人才  相似文献   

2.
医学院校法学人才的培养目标是培养既有医学知识和技能又具备法律知识和技能的复合型应用人才。鉴于跨越医学和法学两个学科的特点,医事法学本科教育应该在整合教育资源的基础上,实现培养模式与途径的创新。  相似文献   

3.
我国现行卫生法律人才教育模式偏重向学生传授基本法学原理和法律知识,忽视了学生实践能力和操作能力的培养,应进一步加强具有医学与法学交叉特色的实践性教学,建立卫生法学综合实验中心,培养卓越卫生法律人才。  相似文献   

4.
邵健 《政法论丛》2003,(1):89-90
成人法学教育在依法治国、建立法治国家的进程中肩负着光荣的历史使命。要搞好成人法学教育 ,就要开展好法学岗位培训 ,学会“两条腿”走路 ,培养复合型人才 ;要不断提升学历教育层次 ,加强协作观念和法学实践环节 ,牢固树立质量意识 ,以求为社会培养出大量合格的法律人才。  相似文献   

5.
王永刚 《政法论丛》2013,(2):116-120
法学教育关乎我国的法治建设和广大法学生的切身利益。近年法学教育处境尴尬,原因主要是盲目扩招、错误的培养方向以及落后的教育方式。改革势在必行,要转变观念,对法学教育目标重新定位。借鉴国外成功经验,法学教育应以培养社会需求的应用型和技能型人才为主。为此,应适当限制招生规模,改革传统的教育和教学模式,大力发展和培养实务型师资队伍,多管齐下,力争培养出受社会欢迎的应用型法律人才。  相似文献   

6.
本科生导师制作为国外大学高等教育普遍适用的制度,在我国高校却是一个较新的制度.虽然有些高校已尝试推行本科生导师制,但并未从整体上达成共识.在当今高等教育逐渐普及化与大众化的环境下,如何保证法学院校本科阶段学生的培养质量,培养和造就高规格、个性化和创新型人才,是法学院校的使命与灵魂所在.本文认为,要提高法学本科生培养质量,培养卓越法律人才,应该积极研究、探索法学本科生培养模式,保障法学本科生综合素质的提高,此乃在法学本科生中推行导师制的价值意义所在.  相似文献   

7.
法学教育:反思与改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法学教育是笔者一直比较关注的问题,因为自己从事的主要工作就是法学教育。从培养法学人才的角度来看,大学法学院教师的首要任务和主要任务就是法学教育。法学教育从广义上讲,包括针对本科、研究生的在校学生的法学教育,也包括社会上非在校成人的法学教育以及在职法律工作者的继续教育。笔者在文章中所谈到的法学研究问题主要是针对在校学生的法学教育。笔者1986年研究生毕业以后,一直在从事法学教育和法学研究工作。这期间,也从事过律师实务(包括诉讼与非讼法律实务),因此对法学教育以及法学教育与法学实践的关系问题有一定的了解,这一经历也有助于笔者对法律实务人才需要的理解。笔者在从事法学教学的过程中也经常与法律实务部门(法院、检察院、律师事务所、公司法务部门、国家行政机关的相关部门等)就法律人才的培养问题进行沟通,听取来自实务部门的意见,因而对法律人才的需求有直接的了解。众所周知,法学教育的主要目标就是要培养具有法律知识、法律技能的法律  相似文献   

8.
章辉 《法制与社会》2010,(6):232-233
法学教育与法律职业之间应该是相互联系和相互促进的,法学教育为法律职业培养和输送人才,而法律职业是法律人才就业之首选,此外,还可以为法学教育提供实习基地、反馈教学效果。大庆市法学教育起步较晚,更加需要法律职业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9.
刘用军 《法制与社会》2012,(24):222-224,234
法学专业就业率走低的原因有法治进程和文化背景因素,但主要是我国法学教育的定位、教育模式、专业开设和分类培养出现了问题,简单说,是整个现行法学教育与法律职业之间的脱节,法律教育没有遵循法律职业的特性规律进行培养,将法律人才的职业化等同于普通自然科学学科的职业化,遍地开花的法学教育却无法培育出社会真正需要的高端法律人才.法学教育的目标应当确立为精英式职业人才,并在学制,人才分类和教育模式上加以调整,这既是对就业问题的回应,更是法学教育本质的历史使命使然.  相似文献   

10.
种若静 《中国司法》2007,(10):102-105
从现代法治国家的制度安排看,法学教育是培养法律人才的主要途径,司法考试是选拔法律人才的基本方式。各国法治国家因为法律体系和法律职业结构不同,司法考试制度和法学教育模式也不尽相同。但无论何种司考模式和法学教育制度,两者最终皆为法律职业指向,二者之间关系的协调对于培养法律人才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法治中国建设既需要大批懂经济、懂管理同时又懂法律的复合型法律人才,又需要大批职业化的法律人才.这不仅给我国法学教育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空间与机遇,也对我们法学教育如何培养法律人才提出了更为严峻的挑战.高等法学教育不仅要为法律职业培养后备人才,而且还要面向全社会培养法治国家的建设者与管理者,培养各行各业所需要的法律人才.法学教育的职业性具有鲜明的导向性,是一种包含和超越一般素质教育的职业教育.构建以法律职业为目标导向的法律人才培养机制,必须将法律职业伦理教育与法律职业技能训练作为本科法学教育的主要内容,实现知识传授与职业能力训练的和谐统一,寻求教师教与学生学的良好互动.  相似文献   

12.
略论法学创新人才的培养模式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法学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如何适应建设法治国家的需要 ,培养具有较强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法学专门人才 ,是广大法学教育工作者普遍关注的问题 ,也是 2 1世纪对我国法学教育改革和发展提出的要求。本文紧扣法学创新人才培养的主题 ,论述了法学创新人才的基本素质模式、能力培养模式以及建立法学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条件。  相似文献   

13.
为了培养卓越法律人才,大学法学教学必须确立其明确的目标,大学法学教师必须清楚卓越法律人才需要什么样的法学教学,我们现在教学的主要问题是什么,然后有针对性地处理好法学教育与理念教育的关系、大学法学教育与法律教育的关系、法学教育与道德教育的关系、法学教育与现实教育的关系。  相似文献   

14.
《加入WTO后,中国法学教育发展的趋势》文:程春明《法制日报》2002年10月17日第11版中国加入世贸后使得中国法学教育和法律服务进入法律全球化领域。中国法学教育应该是高等法学和法律职业教育的结合,同时培养世界法律人才。其制度设计应是竞争性和开放性的。我国的法学教育面临着这样一个事实:实行的是粗放规模经营;培养的人才绝大部分都只是所谓“通识型”人才;法学教学与法律职业教育基本脱钩;在西方发达国家被认作是“情英教育”的法学教育在我国却被当作是“大众教育”;中央集权的管理模式限制了各院校之间的公平竞争,也不利于法学教育资源的优化配置;在课程设置上不能与社会需求和市场对法律人才新的要求接轨。加入WTO后,我国法学教育定位的趋势是:我国法学教育的目标也因此发生变化,从培养准法律人到培养完全合格法律人;从培养国家法律人到培养世界法律人。高等法学教育制度层面发展的趋势是:高等法学院校必须成为具有竞争力的、开放性的大学。高等法学教育内容新的趋势是:从单一法系形式和内容统一转变到吸收多法系的教育形式和内容的融合模式上来。  相似文献   

15.
霍宪丹 《中国法律》2008,(4):27-29,91-95
[引言] 中国法学教育主要包括普通高等法学教育、成人法学教育和法律职业教育,承担着培养法律人才和培训法律实务工作者的重要任务。法学教育是中国法治建设的基本要素之一。  相似文献   

16.
李娜 《河北法学》2003,21(5):157-160
加入WTO对我国的法律、法律观念、法学教育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机遇与挑战并存。法学教育 作为输送法律人才的基地,必须迎接挑战更新法学教育的思想与观念,制定出相应对策,才能增 强我国法学教育的竞争力,培养出适应入世需要的优秀法律人才。  相似文献   

17.
邓建鹏 《当代法学》2012,(6):151-157
当前我国法学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在于,缺乏针对社会需要培养具有针对性的应用型人才,以解决目前法学人才就业困难的问题,且关于应用型人才的实践能力应该包括的必备要素多有争论。上述原因,负面影响了当前中国的法学人才培养模式。为此,经过调研、访谈及参考发达国家的成熟经历,本文提出应用型法学人才实践能力应该包括四大基本要素,并就此提出在法学教育过程中,实现上述基本要素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18.
目次一、引言二、中美法学教育培养对象之比较:“单一型”人才v.“复合型”人才三、中美法学教育培养方法之比较:“公断型”人才v.“偏执型”人才四、结语一、引言中美法学教育存在诸多差异,其中,培养对象和培养方法的不同至少可以突显中国“法官型”人才与美国“律师型”人才两种培养模式的特点。首先,需要说明的是,在这里,并不是说中国的“法官型”人才培养模式仅培养法官,美国的“律师型”人才培养模式仅培养律师,而只是基于传统法官和现代律师之知识结构和功能角色有别,象征性地以此冠名而已。然而,这两种人才培养模式的确对中美两国的…  相似文献   

19.
郭为禄 《法学》2020,(4):3-18
公共卫生领域的法治化水平的提升,最终离不开德才兼备的高素质法律人才来推进。发展公共卫生法学教育具有现实必要性。公共卫生法学教育应该致力于培养德法兼修,"既懂法学,又懂医学",兼具良好理论素养和较强实践能力的复合型优秀法学人才。公共卫生法学教育的现状与其担负的使命、与公共卫生教育事业发展需要之间形成的落差表明,以明晰、科学的指导思想带动积极、有效的公共卫生法律人才培养和学科建设已是当务之急。完善公共卫生法学教育是一个系统性工程,具有全局性意义,应探索公共卫生法学教育的协调机制,加强学术创新、理念创新,分阶段实现公共卫生法学教育的使命。基于以上设想,必须积极优化公共卫生法学教育的培养方案;构建公共卫生法治科研创新体制机制;与实务部门共同推进产、学、研的全面合作;推进公共卫生法学教育的国际化。  相似文献   

20.
常立飞 《当代法学》2021,35(1):153-160
当前,我国高等工程教育正处于深化改革的探索之中,其核心是构建多学科、多专业、多领域相交融的"新工科",以培养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新业态所需要的复合型高端工程科技人才。长期以来,我国工程教育体系相对单一,使其培养的人才已满足不了新形势发展的迫切需要;其中因法学教育缺位,使得法学给予工科人才的必要教育和积极影响难以形成。新工科的构建,为法学教育融入工程教育提供了难得的契机。法学教育在新工科人才的培养中具有重要作用,有助于新工科人才树立社会主义人权观、掌握必要的国内外法律知识并具备规则思维。目前,法学教育在新工科人才培养中面临的现实问题,主要反映在教育观念存在误区、课程设置不合理、社会实践资源利用率低等方面。相应地,推动法学教育与新工科人才培养相融合的对策主要包括转变育人观念、科学合理地设置课程体系、打造校内外协同育人基地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