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香港影星张曼玉主演的影片《花样年华》在两岸上映之后,张在片中展示的26套新款旗袍魅力四射,使北京、上海、台北等地突然掀起的“旗袍热”至今仍在升温,旗袍业者都似乎已觉察出了这巨大商机正在悄悄的来临。不少业内人士认为,这场持续的“旗袍热”为代表中国女性传统服饰——旗袍的复兴带了  相似文献   

2.
从"五四"新女性到"妇女干部",从"铁姑娘"到当代"新典范",中国女性社会角色经历了历史变迁.官方意识形态和个人话语,社会主义伦理和传统的正统观念,性别平等和性别差异,各种矛盾相互冲突和交织,共同构建当代中国女性的社会生活,共同界定其社会角色.而中国当代女性试图寻找各种途径来表达自身的性别意识,以此对抗意识形态话语对个性和性别差异的束缚.其中一种做法是以4类新模范女性取代过去的原型化革命榜样,其中包括来自外国文化传统的新榜样.  相似文献   

3.
<正>5月4日至10日,由武汉旗袍协会女企业家、养老院院长、医务工作者、民间文艺工作者等组成的参访团赴台开展了一次别开生面的旗袍文化之旅,在宝岛刮起了一阵"旗袍旋风"。汉派旗袍惊艳"桐花婚礼"五月是桐花盛放的季节。5月7日,台湾苗栗县举办了一场浪漫的"桐花婚礼",汉台两地共有66对新人在此许下终身。伴随着歌曲《黄鹤楼》悠扬的曲调,武汉参访团成员身着原创的"水墨华风"系列旗袍,为参加婚礼的新人奉献了一场  相似文献   

4.
曾红 《前沿》2013,(18):166-167
从中国传统女装与刺绣艺术的渊源,及现代旗袍设计的创新需要与乱针绣艺术元素的表现力两个方面探寻了乱针绣艺术元素与旗袍设计的契合点,并就如何将乱针绣艺术元素运用到现代旗袍设计中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5.
正旗袍款款,风姿绰约。11月29日,50余名身穿各式旗袍的汉台旗袍佳丽相聚一堂,2018台湾旗袍佳丽江城行活动开幕。活动由武汉市海峡两岸交流促进会主办,湖北省旗袍协会、台湾中华旗袍文化推广协会及台湾中华旗袍世界联合会协办,旨在以旗袍文化为桥梁,通过旗袍文化讲座、旗袍文艺汇演等形式,让台湾旗袍佳丽深刻感知中华传统  相似文献   

6.
在近两年的"文化热"中,青年文化越来越为人们所重视.如何正确评价青年文化?青年文化有何特征?它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有何作用?本文就此谈一点浅见.(一)什么叫青年文化?青年文化可以从三方面来界定.一指历史比较短的文化现象.比如电视文化与电影文化相比,电视文化即可视为青年文化;二指文化的创造者是青年.比如青年哲学、青年文学.三指在青装已成为汉民族文化的象征.再如,30~40年代,中国"旗袍"已发展为民族文化,青年、中年、老年都穿,被世尽喻为"东方女性美"的象征.可50~60年代被淘汰,80年代以来在一部分青年中又出现,"旗袍"又转  相似文献   

7.
何雁 《友声》2023,(1):29-34
也许是命定缘分,美籍华人陈香梅女士与我,有20年忘年交情。2011年5月17日晚,我到北京长富宫饭店看望香梅女士。“你这么时笔!这件衣服在哪里订做的?”她拉着我的手,端详起我穿的淡橘色中式上装。传统中式服装,为香梅女士所喜爱。因为,它是中国女性特有标志。年轻时,她总是一袭旗袍在身,尽显美丽窈窕的身姿。  相似文献   

8.
《两岸关系》2021,(4):45-46
正她们是为事业打拼的"女汉子",是充满智慧的"半边天",是身着旗袍美丽优雅的女子。3月19日,在长三角女企业家旗袍荟暨昆台女性创新创业基地揭牌仪式上,来自两岸的女企业家齐聚昆山市花桥北服晨风时尚产业园,进一步聚焦两岸融合发展,立足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唱响"争当表率、争做示范、走在前列"的巾帼奋进之歌。本次活动由昆山市台办、昆山市妇联、花桥经济开发区台商投资服务办公室、花桥经济开发区党群工作部主办,上海市女企业家协会、南京市女企业家协会、  相似文献   

9.
洪烛 《传承》2009,(11):53-55
旗袍代表着一种美,一种典雅庄重的传统女性美。穿上旗袍独步花丛,就会有种画中人的味道,回眸一笑百媚生,仿佛历史的烟云都镶嵌在锦绣的花边里——清风徐来,水波不兴。旗袍摇曳生姿,令人重温那逝去的朝代,"当窗理云鬓,对镜贴花黄",蒹葭苍苍中依旧是秋水伊人。  相似文献   

10.
易靖茗 《台声》2014,(4):62-66
<正>3月,初春的北京仍寒意袭人,树木萌芽,静待苏醒。6日,北京首都国际机场,一支特殊的团队,格外引人注目,她们是中国乐龄时尚文化俱乐部的成员,这些打扮时尚、举止优雅,看起来只有40出头儿的美人儿们,有谁会想到,她们年龄大都在60至80岁之间,最大的已82岁,都是"奶奶级"的人物了。3月6日至13日,以中国乐龄时尚文化俱乐部主任陈富美为团长,由全国台联组织、中国乐龄时尚文化俱乐部承办、台声杂志社协办的"海峡两岸旗袍文化推广交流团"赴台参访团一行40余人,应台湾中华旗袍文化推广协会之  相似文献   

11.
邹元江 《新东方》2015,(1):70-72
阿瑟·丹托的"艺术界"理论和迪基的"艺术制度论"针对的是非传统的西方先锋派艺术的合法性问题。但这种对某个时段的艺术现象的合理性解释是有其限度的。我们所要质疑的是,是谁构成了"艺术界"?艺术品的价值是由谁赋予的?艺术品是作为独立自足的世界还是现成的世界?艺术品是"展览馆"公众艺术,还是"雅集"私密艺术?  相似文献   

12.
构建并完善我国艺术品质押融资政策体系是促进我国文化事业发展的必然选择,我国当前的艺术品质押融资,必须重构为市场化的政策运作体系,在相关政策体系的建立中首先做好"顶层设计",处理好"统"与"分"的关系,尊重艺术品和金融市场规律,形成相关政策的闭环系统,构建并完善与国际接轨的相关政策体系;落实我国相关文化产业政策,制定并完善中国艺术品质押融资的相关法律法规及相关财政金融政策,建立规范的中国艺术品质押融资运行机制;建立健全艺术品质押融资运行的行业规范,加强对艺术品质押融资行业高层级的集成整合,加强财政政策和税收政策的倾斜,建立长期稳健的艺术品融资政策支持机制。  相似文献   

13.
民间年画的社会教化功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年画是中国民间古老而又传统的民间艺术品,是传统社会民间美化生活、表达情感、惩恶扬善、寄托理想的一种特殊话语方式。民间年画的欣赏使用对象,大多为社会底层的人民大众。年画具有"成教化、助人伦"的作用,主要表现在民族凝聚功能、精神激励功能、价值整合功能、文化认同功能和行为规范功能等方面。  相似文献   

14.
传统理论将家庭视为独立于政治和经济等"公领域"之外的私人领域,是一个整体和独立的研究单位.女权主义者则认为家庭中的男性统治是广大的男性权力的一部分.通过对4位下岗女性的分析,本文力图揭示,在中国城市家庭中,女性的家庭地位和职业地位有着种种密切的联系.一方面,女性的家庭地位并不是凭空而来,它和其他领域,尤其是职业领域的发展紧密相联.另一方面,女性的较高家庭地位具有一定的意识形态作用,对女性的发展和劳动性别分工有较强的建构作用.  相似文献   

15.
正中国悠久的历史长河里创造、书写了众多灿烂的文化,在民间蕴藏着极为丰富的民族文化遗产,它们犹如满天的星斗照亮了中华大地,这其中被誉为"神奇的东方特有的艺术品"的布贴,就是这些星斗中耀眼的一颗。布贴是传统工艺美术品,是在一块底布上通过剪样、  相似文献   

16.
年画是中国传统民间美术之一,其悠久的历史、丰富的题材及民俗功能一直备受民众关注与青睐。"仕女画"是年画重要的题材之一,其内容丰富、涉猎广泛,为探讨中国古代女性形象及其生活提供了珍贵的视觉文本。不同文化载体所塑造的女性形象亦有不同,年画中的女性形象不仅是男权社会对女性规训后的艺术表现,同时也成为"男女授受不亲"的中国古代礼俗中男性观看女性的一种重要方式,"仕女画"成为男性视觉欲望消费的对象。因此,文章以木版年画作为文本,在呈现中国古代女性生活的同时也窥探其中所隐含的性别权力关系。  相似文献   

17.
毋庸讳言,在中国近代史上,宋氏三姐妹无一不是出类拔萃、笑傲众生的优秀女性。然而,尽管三者都能挂上"优秀"之名,但"优秀"之后的结果却各有千秋。作为曾经的国母,宋庆龄的一生无疑富有传奇色彩。她既是晨雾中清新羞涩的宋二小姐,也是端庄飘逸的孙中山夫人;她是发表演讲慷慨激昂的女革命家,也是丧夫后包裹在黑色旗袍中令人心疼的娇柔女人;她是经历了人生风风雨雨依旧刚毅、经受了血与火洗礼后仍旧顽强的女性,也是于沧桑与孤寂中卓然的一道美丽动人的风景!她的爱,她为爱所做的彻底的贡献,感动着一个又一个世纪的红尘男女。  相似文献   

18.
1949年中国大陆的女性解放运动,拓展了女性参与社会生产的广度和深度,以"铁姑娘"为代表的女英雄形象的出现,改变了社会对女性能力的评价,打破了女性柔弱无力的僵化性别印象,在一定程度上触动了"男主外,女主内"的传统性别分工模式以及支持这一模式的文化观念系统,为女性争取到了更多地参与到社会公共领域的权力,改变了传统社会评判女性的标准,瓦解了传统社会对女性角色的设定,但是,消匿女性特征的女英雄和凸显女性性别特征的反面女性的脸谱化文学叙述,又将中国社会具有巨大进步意义现代性社会性别建构推向了另一个二元对立、不平等的性别神话之中。  相似文献   

19.
后现代主义在我国其由冷到热、由弱到强的过程,恰是中国女性小说从初醒崛起到繁荣辉煌的时期.后现代主义在中国当代女性小说创作中不仅有着鲜明的印记,而且带有鲜明的女性意识特征,形成了一种独特的气质.正因为这种关系和这种气质,中国当代女性小说创作与世界女性小说创作有着一种灵动的关系.本文将从拼贴原则的运用、身体写作策略、边缘化的写作路径、与通俗文化的结合等几条创作路径中,探寻当代女性小说如何颠覆男性中心主义历史传统、解构传统创作方法以构建女性文学的后现代气质.  相似文献   

20.
20世纪关于"女性心理发展"研究的转向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20世纪关于"女性心理发展"的研究出现了一种转向.心理学领域对女性心理发展的传统描述是强调女性的发展落后于男性、坚持一种生物决定论,并以男性的标准度量女性的发展.以霍尔奈、米勒、乔多罗和吉利根为代表的心理学家扭转了这一方向,完成了20世纪关于"女性心理发展"研究的女性主义转向.本文分别简要梳理和分析了她们的贡献,并从整体上概括出她们的特点及不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