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鲁迅逝世后,出现了大量以"鲁迅与青年"为主题的纪念、回忆文字,这在有意无意中重构了鲁迅形象及其与青年的关系,缘于许广平的特殊身份,她成为"鲁迅与青年"主题的重要书写者。总体来看,许广平对"鲁迅与青年"主题的书写经历了由日常化到逐渐主流化的历史过程。而在鲁迅与青年的关系上,鲁迅形象也随之经历了青年的朋友与导师到服务者再到革命榜样的衍变历程。许广平对鲁迅与青年关系的书写与改塑,既有个人情感的影响,但更多是在时代风气规约下的话语形变。  相似文献   

2.
李少多 《理论月刊》2023,(1):103-110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资源创新转化的关键在于处理好传承与创新、传统与现代的关系,以青年文化作为助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资源创新转化的新视角恰逢其时。这既源于青年群体是铸就社会主义文化新辉煌的中坚力量,又源于青年文化赋予了传统文化创新发展的强劲动能,主要表现为青年文化从整体上促进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资源内涵价值、表现形式和消费业态的创新。要继续以青年文化为推力,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资源的开发策略、传播策略、消费策略上与当前新的实际相融会,同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精神能量。  相似文献   

3.
尽管小说与散文都有各自的文体规定性,但在鲁迅小说中存在非常明显的由小说文体向散文文体进行"越界"的现象,体现出一种鲜明的散文精神。向散文越界于鲁迅来说是一种非常"自觉"的行为,这其中的原因,一方面是因为他从西方小说那里得到启发,另一方面是因为他身上深厚的中国古典散文积累。具体来说,鲁迅小说在"情真"、"意丰"、"言杂"三个方面表现出向散文回归与交融的趋势,它们带来了鲁迅小说突出的抒情性、复调性和丰富性等特征。其结果,就是产生了现代新型短篇小说——散文化小说。  相似文献   

4.
何标 《台声》2003,(1):17-17
《台声》作为沟通两岸的综合性刊物,20年来在文化交流方面发挥了重要的桥梁作用。仅以我撰写的有关两岸文学方面的作品来说,就发表过十几篇。记得最早一篇是1984年第5期刊载的《鲁迅先生与台湾青年张我军》,这篇文章首次公布了76年前台湾青年张我军登门拜访鲁迅先生的经过以及在交谈中鲁迅对台湾青年的高度评价;并附有张我军赠给鲁迅4份《台湾民报》原件的照片,是非常珍贵的历史资料。同样难得的资料,出现在我写的《喜迎<乱都之恋>归来》、《6O年前北京———台湾一座“桥”:读<少年台湾>创刊号》,《张我军与“新野…  相似文献   

5.
中国科学发展至今还主要是处在模仿和跟踪上少,有原创性科学成果。这与中国科技发展受传统的实用主义价值观影响有关中。国传统儒家文化中,故步自封的保守主义严重,也对科技发展造成了不利影响。青年是科技创新的主要力量,中国青年在从事科技创新中必须冲破这些传统的文化制约因素。  相似文献   

6.
传统文化是具有民族特色,并与他国不同的文化,是文明演化而汇集成的一种反映民族特质和风貌的民族文化,是民族历史上各种思想文化、观念形态的总体表征。传统文化中蕴含的伦理思想为当代青年伦理道德的形成与发展提供了最本源的基础。但社会的快速前行催生了这一文化传统伦理道德体系的逐步解体,社会转型发展使得传统文化的伦理道德失去了相应的支撑与传承,并在多元的青年文化传播中经受着前所未有的困扰,青年的发展要求与传统文化的伦理规范之间不断显现出摩擦和冲突。应该通过激活传统文化正效应来教育青年,创新传统文化新内涵来丰富青年,搭建传统文化高平台来提升青年,宣传传统文化崇礼治来规范青年。  相似文献   

7.
学术界曾有一种观点,认为“鲁迅宣传全盘西化,所以主张根本不读中国书,要读外国书。”这种观点是否符合鲁迅本人的实际情况,很有澄清的必要。 鲁迅关于“不读中国书”的主张出自他所写的《青年必读书》一文。该文是应北京《京报副刊》之约,对该刊“征求青年必读书十部”专栏的一篇复文。鲁迅在“青年必读书”栏内故意未  相似文献   

8.
吴浩 《青年论坛》2014,(6):43-47
"冰桶挑战"以个人的小微力量唤起全社会对罕见病的关注,低廉的经济成本,只是在网络上点击观看视频,却传递出青年群体对弱者的关爱之心,无疑是符合青年群体的价值追求。相较于传统公益文化模式,以"冰桶挑战"为代表的创新公益文化模式,赢得了青年群体的积极响应与参与。创新公益文化模式顺应了青年群体的文化崛起趋势,融合了网络恶搞文化元素,满足了青年群体心理需求,适应了青年群体价值观鲜明展现的需求,值得国内慈善公益组织反思与借鉴。  相似文献   

9.
青年是推动历史进步的重要力量,创新关乎国家的前途和民族的命运。青年创新思维能力的培育有利于继承和发扬中国青年的优良传统;有利于青年更好地践行初心使命;是培养"时代新人"的题中应有之义。当前,青年创新思维能力培育仍面临一些现实困境,传统教育理念、社会不良思潮和定势思维影响了青年创新思维能力的提升。为此,要结合青年发展的内外部因素,把握青年创新思维能力培育的核心要点,在转变教育理念、改善社会风气、转变个人思维方式等方面下功夫,探寻青年创新思维能力培育的科学路径。  相似文献   

10.
文化自信是青年在新时代创新创造的精神动力。培育青年的文化自信,要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以优秀传统文化为根基,以革命文化为动力,以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为支撑,增强青年对中华文化的内在认同,将青年培养成为有理想、有担当的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  相似文献   

11.
鲁迅对青年的态度是复杂的,他早年从进化论的角度肯定青年,认为青年是国家的未来;在经历了"四·一二"事变之后,鲁迅看到了青年群体的复杂性,对青年有了更加深切的认识,并由此而放弃了进化论,但他并没有对青年完全失望,他看到了那些消极颓废的青年,也看到了那些积极前进的青年,而他们才是中华民族的脊梁,是中国的未来。  相似文献   

12.
青年文化的继承与创新是对立的统一,是同一过程的两种不同角度描述.现代经济条件下,多元青年文化元素,是传统青年文化元素在今天现实的活化.这种活化,即继承与创新,包括了渐进、阶跃、发散、反判等四种形式.青年文化体系与社会文化环境间不断进行文化要素交换,引至了系统内要素间、主客体间,以及系统与环境间的交流互动,使青年文化继承与创新得以不断的进行.  相似文献   

13.
对曹操公牍文的人本透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曹操在以牍明志、政文会通的“人本”治牍理念下,对汉末公牍文文体进行个性化改造与创新,形成了自由派风格。彰显在公牍文中的“人本”性反传统和改造传统的精神,成为汉魏之际张扬人本思想的一面旗帜,在中国古代文章史上有其独特的地位和影响。  相似文献   

14.
党的二十大报告庄严宣告“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青年强,则国家强,青年在中国式现代化的探索和拓展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青年的现代化在代际更替中决定着中国式现代化的发展航向。因此,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新征程,离不开对青年的现代化问题的关注与思考。这要求我们既要从源远流长的中华文明中探寻中国式现代化“可大可久”的青春密码,也要着眼于当下,从代际变迁中认识和把握现代化进程中青年群体的主要特征及变化趋势,更加深刻地理解中国式现代化新征程上青年的现代化的时代内涵。与此同时,还应重点研究在中国式现代化新征程上国家各项重大部署中青年人的作用发挥,如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中的返县青年、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中的青年创新参与、完善志愿服务制度和工作体系与青年高质量发展等方面的问题都值得深入探讨。因此,在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之际,本刊特邀请六位专家学者分别从“中国式现代化与青年发展”“中国式现代化与中华文明视野下青年工作的战略性地位”“青年代际变迁与中国式现代化”“返县青年与县域乡村振兴”“青年的创新参与:建设创新环境、培养创新思维”“志愿服务:高质量发展和青年参与”等六个方面进行阐述,以供学者...  相似文献   

15.
创新是国家持续发展的重要推动因素,而青年科技人才是创新的生力军.本研究以浙江省的1662名青年科技人才为研究对象,从五个方面对青年科技人才的创新环境进行了调查与分析.针对研究中发现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对策,为采取有效措施,优化创新环境,提高青年科技人才的创新积极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鲁迅人生对当代青年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青年人易于偏激的性格特点,使他们易为社会潮流所左右。引导青年阅读鲁迅,一方面教会他们判断事物的正确方法,更重要的是希望鲁迅的人生历程、鲁迅的文学作品对于当代青年的心理健康、人格发展、人生的走向有所裨益,进而有益于社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7.
陈燕  张译文 《求索》2011,(10):205-207
文体艺术的嬗变在二十世纪上半叶时期,也是中国现代小说由“传统”形态向“现代”形态过渡的一个鲜明标志。沈从文的湘西小说作为中国现代文学历程中追求“现代性”的表现分支,其在文体艺术上呈现出的特征也尤为鲜明的代表了部分中国现代小说由“传统”形态向“现代”形态的过渡。沈从文湘西小说在文体艺术上的最大表征就是其呈现的诗化文体。本文从湘西小说诗化文体形成的异域影响源以及所接受的传统文化的影响、湘西小说诗化文体的具体表现这两个大的向度,阐释沈从文湘西小说诗化文体的“因”与“果”,意图揭示诗化文体在中国现代文学进程中被呈现的实质。  相似文献   

18.
陈爱爱 《人民论坛》2021,(4):107-109
培育一流人才必须要有一流文化,“以文育人”已经成为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议题。作为中华民族的智慧结晶,优秀传统文化已经成为青年理想与道德教育的重要内容。然而,当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播与创新乏力,对青年群体的影响力有待提高。对此,必须要从学校教育与社会传播两方面着手,营造传承和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氛围,发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育人作用。  相似文献   

19.
校园亚文化与青年社会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青年是在特定的文化环境和传统中进行社会化的,青年社会化实现的程度如何,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文化环境的情况。校园亚文化日益侵蚀着校园主流文化的阵地,成为青年社会化进程中的主要障碍。随着多元文化时代的到来,文化创新已成为青年社会化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20.
从文体看 ,鲁迅只写短篇小说 ;从小说叙事形式和技巧看 ,鲁迅使用了大量的“曲笔” ,而且有意安排各种“中介叙述人”。表面上 ,这只是小说的叙事策略 ,深入剖析 ,则是鲁迅个体伦理内在紧张、矛盾的体现和调解方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