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王尤魁  闻泓 《新东方》2004,(12):22-23
企业的竞争归根结底是人才的竞争。制定和执行人才战略重在创新,要及时引入人力资本概念,突出体现人力资源在公司管理发展过程中的人力资本作用。人才战略是企业界探索管理创新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2.
在我国经济结构调整、增长方式转变的整体背景下,创新成为近年来中国经济最重要的关键词,而知识型企业则是其中最活跃、最值得关注的因素。知识型企业之间的竞争主要是人才的竞争,人才成为竞争制胜的关键,因而知识型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备受关注。在近期北京宏景世纪软件公司2011年知识型企业人力资源信息化研讨会上,几位嘉宾围绕知识型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特点、面临的挑战与应对策略、企业信息化与e-HR选型等各个方面,见仁见智,各抒己见。  相似文献   

3.
在知识经济时代,人才的竞争将更加激烈,中小高新技术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一项重要任务就是要吸引和留住优秀人才。文章介绍了我国中小高新技术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现状与特点,指出了目前我国中小高新技术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所存在的主要问题,指出有效地组织高素质、高智力的人才,发挥人才的创新潜能,寻求一种科学有效的人力资源管理方法和体系,对于高新技术企业的长期生存和发展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4.
云祥  陈玲霞 《前沿》2007,(3):192-193
人始终是生产力诸要素中最基本、最活跃的因素,是人类创造了历史,并在不断地书写新的历史。社会中各个组织都是靠人来筹谋发展计划、组织实施落实措施的,尤其现代社会,对于人力资源的开发、研究和运用逐渐成为各个组织生存、发展和企业文化培育最基础、最重要的一环。有人说:21世纪的竞争是人才的竞争,直接言明了人力资源管理与企业前途命运的关系。随着社会对人才重要性认识的提升,人力资源管理已形成一门专门的学科,在一些大学里还设立了人力资源管理专业,企业也设立了人力资源管理部,配备了较为专业的人力资源管理师,为企业的发展壮大进…  相似文献   

5.
国有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改革与创新是国有企业改革成败的关键之一,不同国企根据自己的发展历程、企业文化、竞争压力,不断探索和创新适合自己的人力资源管理模式。中化集团作为国有骨干企业,在人力资源管理改革中不断运用市场机理来激发人力资源潜力,从而形成自己独特的"中化模式"。通过分析"中化模式"形成过程采取的措施以及模式,如以价值观塑造为核心,提升员工认同度;规划人力资源战略,支撑企业发展战略;形成市场化用人制度,优化人才队伍;通过全员绩效考核和全面人才盘点,公平评价去除惰性;注重人才的系统性培养,全面提升人力资本探索,有助于提高国有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水平。  相似文献   

6.
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创新与现代人本主义管理的辩证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和现代管理的中心任务都是对人的管理,它与企业人力资源战略,共同构成现代企业战略的重要保障,是培育企业核心能力和持久竞争优势的基础性战略工作,要以激活生产力为最终效果,以建立“学习型组织”为目标,全面创新企业思想政治工作体系。  相似文献   

7.
世界已经进入信息化时代,知识经济的全球化、人才竞争的全球化已是世界潮流,为了抢占经济科技的制高点,世界各国都在积极调整人才战略,人们已充分认识到:国际上的竞争实际上是科技的竞争,科技的竞争实际上是人才的竞争.高等院校承担着培养新型创新人才的重任,高校人力资源管理不仅是高校自身发展的需要,也是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必然要求.针对高校人力资源管理中存在的问题,高校人力资源管理必须从理念、配置、激励、考核以及文化等方面进行完善.  相似文献   

8.
企业之间的竞争本质上是人才的竞争。文章探讨了当前我国企业人力资源开发应注意的几个问题,指出要构建良好的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开发机制,有效地对组织中的人力资源进行管理,使企业人力资源发挥最大效益。  相似文献   

9.
国企人事制度改革进程中的人才战略构想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自上世纪70年代以来,知识经济的迫近使掌握信息、知识、科技的新型生产者——人才成为最重要的战略资源,人力资源已逐渐超过物质资源、金融资源而成为企业的核心资源,人才资源管理对于企业发展的重要作用也成为业界共识。国有企业的生存与发展必须依靠科学技术,从这个意义上讲,企业的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科学的人才战略成为新时期企业竞争场中制胜的法宝。  相似文献   

10.
从战略的高度创新企业人力资源管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峻 《前进》2012,(5):36-37
人力资源是第一资源,也是特殊资源.随着新时代知识经济的发展,人力资源日益成为企业保持持续竞争优势的命脉和源泉,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性愈加凸显.透析当下有关国企出路的种种争论,有必要从战略上进一步变革和创新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不断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和生产经营绩效.  相似文献   

11.
21世纪经济社会发展主要依靠知识经济 ,知识的创造者与知识的载体———人将取代企业所拥有的其他资本 (如土地、原材料、房屋、机器等 )成为重要的战略资源。谁拥有了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人才 ,谁就能在竞争中占据优势。在这种发展趋势中 ,人力资源管理在企业管理中显得越来越重要并已成为企业管理的核心内容。一 宽带薪酬的实质 :绩效比岗位更重要在知识经济发展的今天 ,企业的管理者开始意识到人是公司最重要的资源。吸引人才、利用人才、开发人才 ,将会给企业带来巨大的财富 ,是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一个重要课题。下面我们就对人力资源管理…  相似文献   

12.
随着我国对外开放的日益扩大,以及加入WTO以后,国有企业的外部环境已从卖方市场转入买方市场,技术和管理的进步已成为国有企业赢得竞争优势的关键,创新成为时代的主旋律,而创新必然有赖于人才,在竞争越来越激烈的今天,如何吸引优秀人才,合理使用、开发人力资源,提高企业竞争力,已经是企业考虑的首要问题。  相似文献   

13.
企业人力资源的管理与开发是个十分重要的问题。人力资源开发的核心是要有适合企业长期稳定发展的人才,人才是企业兴旺发达的关键。有了人才,没有产品可以开发产品;没有技术可以创新技术;归结起来都是人才的竞争。为了造就企业人才和人力资源优势,亟须弘扬邓小平的人才思想。  相似文献   

14.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及知识经济的到来,人力资源逐渐成为企业取得竞争优势的最根本和最重要的资源。因此,现代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必须要上升到战略的高度,从以前被动地响应企业战略转变为企业战略与人力资源管理的实时互动,也就是现代企业必须要实施战略人力资源管理。  相似文献   

15.
王晓东  袁飞 《前沿》2008,(2):42-44
企业年金是建立在利益相关机制基础上的人力资源管理战略,是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薪酬福利结构的一部分,是吸引人才、稳定人才、激励人才和实现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战略的一种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16.
保持竞争优势的关键:人力资源转化成人力资本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到来,人才成为国家之间和企业之间竞争的核心。中国是人力资源丰富的国家,在新的竞争环境中要保持竞争优势,必须将人力资源提升为人力资本,意识到人才不是成本而是投资。以双因素理论和马斯洛的需求理论为依据,人力资源转化为人力资本的主要途径是:树立现代人才观念,强化教育和培训,注重知识型员工的管理,用事业留住人才;培养良好的人际关系;向国外先进企业学习等。  相似文献   

17.
李兰兰 《湖湘论坛》2004,17(3):55-55
在知识经济时代,企业之间的竞争实质上是人力资源的竞争。人是企业最宝贵的财富,哪个企业拥有大批高素质的人才并能高效地加以利用,哪个企业就能开发、引进和运用新技术,研制、开发出新的高质量产品,并运用最新的经营战略和战术去占领市场,最终在市场竞争中取胜。于是,企业界对存在于人脑中的知识价值有了崭新认识,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基点也从贡献劳动力的员工身上转移到贡献智慧的员工身上。于是,如何留住贡献智慧的员工就成为当今人力资源的主要议题。笔者认为,管理者依靠人格魅力来实施管理是真正留住贡献智慧的员工的必要途径。一、管理…  相似文献   

18.
21世纪是知识经济的时代,也是人力资源管理再造的世纪。当前,激烈的人才竞争正在人才个体、人才群体和国家战略的层面上全面展开,人才竞争的市场化、国际化趋势日益显现。世界500强企业目前已有400多家进驻中国,他们对国内企业构成的巨大人才竞争压力不容轻视。国内企业加强人才工作已是一项十分重要而紧迫的任务。在此笔者就加强企业人才工作谈几点个人的看法:  相似文献   

19.
李文武 《前沿》2012,(18):78-79
企业生命周期是企业成长的内在规律.中小企业在发展过程中由于经济形势等因素的影响更容易处于衰退期.中小企业衰退期的特点决定了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特殊性.中小企业要试图渡过难关必须调整人力资源规划.衰退期的中小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应侧重于人员缩减规划,注重人力资源战略调整——核心人才发展规划、激励制度、创新人才的培育等.  相似文献   

20.
论公共人力资源管理的八大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公共人力资源管理在其推行过程中 ,必须处理好与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关系 ,人力资源与人力资本的关系 ,宏观公共人力资源管理与微观公共人力资源管理的关系 ,人才战略与人力资源管理的关系 ,公共人力资源管理与政治体制改革的关系 ,法制建设与人力资源管理的关系 ,人力资源管理与人才环境的关系 ,学习外国模式与中国实践创新的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