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目的通过检测急慢性乙醇使用情况下颅脑损伤模型中,大鼠脑组织iba-1及S100β蛋白表达,探讨乙醇对于颅脑损伤过程中神经炎症影响及其法医学意义。方法建立大鼠颅脑损伤模型,分为损伤组、空白组、急性乙醇组、慢性乙醇组(每组包括12h、24h、48h三个时间段),采用ELISA法对于大鼠挫伤脑皮质S100β、Iba-1水平进行检验。结果①损伤组、急性饮酒组Iba-1蛋白表达均在24h达到高峰,且急性乙醇组Iba-1蛋白表达显著低于损伤组;慢性乙醇组损伤后各时间段未形成显著高峰,Iba-1蛋白表达逐步上升。②损伤组、急性乙醇组S100β蛋白表达均在12h达到高峰,且损伤组显著高于急性乙醇组;慢性乙醇组则在12h至48h时间段S100β蛋白表达逐步上升。③慢性乙醇组脑挫伤水肿组织AQP-4蛋白表达阳性细胞与其他组同时期相比减少。结论颅脑损伤模型中,急性乙醇使用通过降低S100β、Iba-1蛋白表达而抑制颅脑损伤后期的胶质细胞增生及神经炎症。慢性乙醇使用则过度削弱了这两种蛋白表达,使大鼠免疫力、损伤后应激能力在某种程度上被破坏。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大鼠脑挫伤组织周围C-FOS、AQP-4表达的时序性变化规律,分析评价其在脑挫伤时间推断中的价值。方法采用自由落体撞击法建立SD大鼠开放性脑挫伤模型,于伤后0~168h不同时间点取挫伤区脑组织,应用HE染色及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方法,结合图像分析及统计学技术进行分析,并与假手术组和正常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大鼠脑挫伤后0~168h时间内脑皮质挫伤区内C-FOS、AQP-4的表达随损伤时间的变化呈明显的时序性变化,C-FOS阳性表达于伤后12h、AQP-4阳性表达于伤后72h分别达高峰。根据实验组各时间点IOD值,分别建立根据C-FOS、AQP-4表达推断损伤时间的回归方程。结论脑挫伤部位C-FOS和AQP-4的表达规律在脑挫伤时间推断中有潜在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大鼠实验性脑挫伤后不同时间内脑组织β淀粉样前体蛋白(β-APP)表达的变化,探讨β-APP与脑损伤经过时间的关系。方法参照Feeney’s法建立大鼠脑挫伤模型,在伤后1h,4h,12h,48h,72h,7d,14d,运用免疫组化SABC法和Westernblot法检测β-APP的表达,以非损伤组做对照。结果β-APP出现于损伤后1h,4h开始增加至12h达到高峰,随后阳性反应细胞逐渐减少,7d后仍有少量表达但仍高于对照组,14d后表达基本恢复至接近对照组水平,各实验组与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β-APP在脑挫伤后随时间的变化,其表达呈现先逐渐增加后又减少的一定规律性变化。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大鼠闭合性颅脑损伤后脑组织微管相关蛋门-2(MAP-2)表达变化规律。方法建立大鼠闭合性颅脯挫伤模型,64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损伤后0.5h、6h、12h、ld、3d、7d、14d7个损伤组及对照组,每组8只。应用免疫组化和蛋h印记Western blot法及图像分析技术,检测脑挫伤后各设定时间点挫伤脯组织中MAP-2的变化。结果免疫纽化染色显示:对照组大鼠脑组织中可见MAP-2阳性表达;实验组伤后0.5h,挫伤灶及周同MAP-2阳性表达下降,伤后6h阳性表达降至最低,伤后12h,阳性表达逐渐增多,伤后14d,仍保持较高水平;蛋白印记结果与免疫组化结果一致。统计学分析显爪:MAP-2的表达各损伤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伤后12h、3d及14d与上…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大鼠脑挫伤后14d内,MAP-2存脑组织挫伤灶及其周同呈现先减少后逐渐增多的表达变化,可作为推断脑挫伤经过时间的参考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5.
大鼠局灶性脑挫伤后Homer蛋白表达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Wang FY  Li RB  Liang HX  Shen Y  Guo XC  Wang ZY 《法医学杂志》2011,27(6):409-412
目的 观察局灶性脑挫伤后Homer蛋白表达的变化规律,探讨其表达变化与损伤时间的相关性.方法 建立大鼠钝力性局灶性脑挫伤模型,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和Western印迹法观察脑损伤后不同时间脑组织中Homer蛋白表达的变化.结果 对照组、假手术组及伤后0.5h组脑组织中有少量Homer蛋白染色阳性细胞,伤后3h组脑组织H...  相似文献   

6.
李娜  王英元  牛艳麟 《中国法医学杂志》2011,26(3):194-196,200,262
目的观察大鼠实验性脑挫伤后不同时问内脑组织、血浆中血栓调节蛋白(TM)的变化,探讨其与损伤经过时间的关系。方法参照Feeney’S法建立大鼠脑挫伤模型,在伤后1h、4h、8h、12h、24h、3d、7d7个时问点提取心帆及脑组织检材,运用酶联免疫法(ELISA法)检测f血浆TM含量,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脑组织中TM刖性表达。检测数据应川SPSS13.0统计软件分析处理。结果与对照组比较,TM的阳性表达、IOD值和血浆含量存挫伤后4h开始增加,至24h达到高峰,随后逐渐减少,伤后3dTM血浆含量仍高于对照组,7d后基本恢复至对照纰水平。伤后4h~3d之间各组与对照组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挫伤后TM表达随时间变化的规律性有助于推断呐损伤时间。  相似文献   

7.
何芳  张玲莉  刘子龙  王胜  梅增辉  刘余庆 《法医学杂志》2007,23(3):181-184,F0003
目的观察大鼠实验性脑挫伤后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和S100的表达,观察脑损伤后星形胶质细胞随脑损伤时间的变化规律,研究其在脑损伤及神经修复中的作用。方法建立脑挫伤模型,利用免疫组化染色(SP法)观察大鼠脑挫伤后GFAP、S100在伤后不同时间星形细胞中的表达。并应用图像分析技术对其作定量统计分析处理。结果(1)伤后1h时GFAP阳性表达开始增多,阳性物质表达随时间大致呈线性上升7d达最大值,然后阳性物质染色强度和面积呈下降趋势。(2)伤后12h组可见S100阳性表达活性增高,S100阳性细胞数目逐渐增多,5d时达高峰后显著下降,但仍高于对照组。结论脑挫伤后星形胶质细胞的表达水平的变化有一定时间规律性,在脑挫伤时间推断中及神经组织修复中有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8.
颅脑损伤后血液中S100β含量与损伤程度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血清中S100β蛋白含量与创伤性脑损伤程度的关系及法医学意义。方法选取健康体检者、颅脑损伤患者和其他创伤患者各30名作为研究对象,再根据入院时的GCS评分,将颅脑损伤患者分为轻中型组(GCS≥8分)和重型组(GCS〈8分)。用ELISA法对上述研究对象血清中S100β蛋白含量进行检测。结果在脑外伤6h内,颅脑损伤组血清S100β蛋白含量较正常对照组和创伤对照组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重型组与轻中型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中S100β蛋白含量越高,患者颅脑损伤程度越严重。结论S100β蛋白可作为早期检测创伤性颅脑损伤的指标之一,其含量越高,颅脑损伤程度越重。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大鼠弥漫性脑损伤后水通道蛋白4(aquaporin 4,AQP4)的表达,探讨其在脑水肿发生中的作用。方法参照Marmarou的打击负荷伤模型,建立大鼠弥漫性脑损伤动物模型。用干湿重法测定脑组织含水量,用伊文思蓝(Evans blue,EB)检测血脑屏障通透性的变化,运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观察AQP4的表达。结果打击后3 h脑组织含水量增加,24 h达到高峰。脑组织EB含量伤后明显增加,12 h达到高峰。AQP4于打击后3 h表达明显增强,24 h达到高峰,AQP4阳性表达的胶质细胞数量明显增多。结论大鼠弥漫性脑损伤后血脑屏障通透性的增加及AQP4表达的增强促进脑水肿的发生,AQP4在胶质细胞的表达变化可用于辅助诊断弥漫性脑损伤。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大鼠脑损伤后脑组织中促红细胞生成素(erythropoietin,EPO)及其受体(erythropoietin receptor,EPOR)的表达与损伤时间的关系。方法 72只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36只)、脑损伤组(36只),在建模后1、2、4、8、12、24 h每组各取6只大鼠处死,取挫伤部位脑组织,应用实时荧光定量PCR和Western印迹法检测不同时间点EPO以及EPOR的mRNA表达和蛋白表达情况。结果伤后24h内,EPO及EPOR的表达随损伤时间的增加而呈上升趋势。EPO的mRNA及蛋白表达与损伤时间之间存在相关性,其相关系数分别为0.875、0.911(P0.05);EPOR的mRNA及蛋白表达与损伤时间之间存在相关性,其相关系数分别为0.936、0.905(P0.05)。结论大鼠颅脑损伤早期EPO及EPOR的表达呈逐步上升趋势,与损伤时间具有相关性,可以作为脑损伤时间推断的参考。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大鼠受到一定钝力打击造成中度脑损伤后,3h至10d脑组织Cdk5的表达规律及法医学意义。方法建立大鼠钝力性局灶性脑挫伤模型,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和免疫蛋白印迹技术观察脑损伤后不同时间脑组织中Cdk5表达变化。结果正常组、假手术组脑组织有少量Cdk5表达;实验组损伤后3h组、6h组Cdk5表达增高,12h组表达明显升高(P0.05);在24h达到峰值,3d组、5d组、7d组、10d组逐渐下降,并在7d组、10d组基本降至正常,与正常组、假手术组比较基本无差异性(P0.05)。结论大鼠钝力性脑挫伤后Cdk5在挫伤脑组织周边区表达量增多,并呈现单峰变化,随时间延长基本降至正常。Cdk5表达变化可为早期脑挫伤时间推断奠定基础,提供新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12.
大鼠弥漫性脑损伤后S100β表达与损伤时间关系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探讨大鼠弥漫性脑损伤后S100β在脑组织中不同部位的时间相关性表达,并以此为弥漫性脑损伤时间推断,生前伤和死后伤判断,早期诊断提供实验依据。方法运用免疫组织化学和图像分析技术,检测弥漫性脑损伤后30min和2,4,12,24h及3,7d,死后10min损伤,各组S100β在大脑皮质、海马、丘脑、脑干中神经胶质细胞的表达,并设立正常对照组。结果S100β阳性细胞个数及蛋白表达在皮质、海马、丘脑形成先增后降再升的曲线,即两次表达高峰,脑干表达变化不显著;在伤后2h,海马、丘脑S100β表达细胞个数和蛋白量开始增加,4h有显著增加,12h达到高峰值,皮质部位在4h达到高峰。伤后7d恢复正常值。结论弥漫性脑损伤后S100β在不同部位表达有不同规律性且有较好的时间相关性,可成为法医学脑损伤时间推断的一种有效指标。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大鼠实验性脑挫伤后CNS内β-APP蛋白表达时空性规律.方法采用自由落体撞击法致大鼠脑挫伤模型,用免疫组化技术观察伤后β-APP蛋白在不同时间(0.5 h、2 h、6 h、12 h、24h、3 d、7 d、14 d)的表达情况,并用计算机图像分析技术作定量统计分析.结果(1)皮质内β-APP蛋白在伤后表达呈一定波动性,0.5 h表达明显增加后,逐渐下降,12 h降至最低,低于对照组,随后再次表达增加,3 d达高峰;(2)伤后24h海马区β-APP表达开始逐渐下降,3 d降至最低,14d回到对照组水平;(3)齿状回(DG)内β-APP蛋白在伤后12 h低于对照组.结论实验性脑挫伤后皮质β-APP表达时序性规律可为脑损伤时间推断提供一个新的参考指标,但海马区及DGβ-APP变化规律在脑损伤时间推断方面价值不大.  相似文献   

14.
大鼠肌肉挫伤c—fos的表达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Yan HT  Li B  Yang J  Peng QY  Wang Y  Xing Y  Liao ZG  Liu M 《法医学杂志》2006,22(2):95-96,100,F0004
目的研究原癌基因c-fos的表达与肌肉挫伤的关系。方法50只SD大鼠随机的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用免疫组化SP法观察大鼠肌肉挫伤后c-fos蛋白表达。结果随着损伤经过时间的延长,c-fos蛋白表达强度以及阳性面积增加,损伤后15min出现阳性信号,1h达到高峰,1d后恢复正常表达水平。结论原癌基因c-fos表达的检测可作为推断肌肉挫伤时间的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5.
大鼠不同程度脑挫伤后caspase-3表达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阐明不同程度及不同时间脑挫伤后caspase-3表达的变化。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Westernblot和RT-PCR方法对48例实验性脑挫伤大鼠的脑组织进行了检验,同时以3例非脑挫伤和3例假手术的脑组织做对照。结果伤后1hcaspase-3即有表达,24~48h达高峰,挫伤后14dcaspase-3仍维持较高水平。阳性细胞多集中于挫伤区及周围带皮质和脑实质内海马区,不同程度脑挫伤各组之间阳性细胞面积和灰度存在差异;损伤组caspase-3酶原裂解增加,不同程度脑挫伤各组之间存在一定的差异;损伤组cas鄄pase-3表达量明显高于对照组;不同程度脑挫伤组之间于各个时间段caspase-3mRNA表达未见差异。结论Caspase-3表达增加,可辅助诊断1h~14d的脑挫伤,caspase-3阳性细胞面积和灰度的变化及酶原裂解程度与脑挫伤程度有关。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大鼠实验性脑挫伤后CNS内β-APP蛋白表达时空性规律。方法采用自由落体撞击法致大鼠脑挫伤模型,用免疫组化技术观察伤后β-APP蛋白在不同时间(0.5h、2h、6h、12h、24h、3d、7d、14d)的表达情况,并用计算机图像分析技术作定量统计分析。结果(1)皮质内β-APP蛋白在伤后表达呈一定波动性,0.5h表达明显增加后,逐渐下降,12h降至最低,低于对照组,随后再次表达增加,3d达高峰;(2)伤后24h海马区β-APP表达开始逐渐下降,3d降至最低,14d回到对照组水平;(3)齿状回(DG)内β-APP蛋白在伤后12h低于对照组。结论实验性脑挫伤后皮质β-APP表达时序性规律可为脑损伤时间推断提供一个新的参考指标,但海马区及DGβ-APP变化规律在脑损伤时间推断方面价值不大。  相似文献   

17.
大鼠脑挫伤后微管相关蛋白2 mRNA表达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Liang XH  Fu J  Sun JH  Jiao Y  Wang YY 《法医学杂志》2010,26(4):246-249
目的观察大鼠脑挫伤后脑组织中微管相关蛋白2(microtubule associated protein 2,MAP-2)mRNA表达变化,探讨其时序性变化与脑损伤时间的相关性。方法参照Feeney法建立大鼠右顶叶脑挫伤模型,应用实时定量PCR技术检测挫伤区脑组织MAP-2 mRNA的表达情况。结果对照组大鼠脑组织内有低水平的MAP-2 mRNA表达;伤后1h,挫伤灶脑组织MAP-2 mRNA表达较正常对照组下降,伤后6 h降至最低;12 h~14 d逐渐增高,至14 d时仍维持在高表达水平。结论脑挫伤后MAP-2 mRNA的表达规律,在法医学实践中可以作为脑损伤时间推断的新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8.
创伤性脑损伤大鼠水通道蛋白4表达变化及法医学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大鼠颅脑损伤后不同时间内水通道蛋白4(AQP4)mRNA表达的变化,探讨AQP4在脑损伤经过时间推断中的意义。方法利用液压冲击法制作不同程度大鼠颅脑损伤模型,在伤后不同时间(0.5、2、6、12、24、48、72h),应用RT-PCR法检测脑组织AQP4 mRNA表达,同时以非损伤组做对照。结果不同程度颅脑损伤后0.5h脑组织AQP4 mRNA表达均开始上调(P〈0.01),6、12h依次增高,24h达到高峰,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72h时仍维持较高水平(P〈0.01);0.5h时轻度、中度、重度脑损伤时AQP4 mRNA的表达差异两两之间无统计学意义(P〉0.05),2、6、12、24、48、72h轻度、中度、重度脑损伤时AQP4 mRNA的表达差异两两之间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颅脑损伤后AQP4 mRNA呈现出时序性变化,其变化规律可望成为法医学推断早期脑损伤时间的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9.
大鼠脑挫伤后基质金属蛋白酶3的表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检测脑挫伤修复过程中基质金属蛋白酶3(matrix metalloproteinase-3,MMP-3)的表达,探讨其表达规律与损伤时间的相关性.方法 将大鼠分成对照组、假手术组和脑挫伤组.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和蛋白质印迹(Western blot)方法检测脑挫伤后不同时间脑组织中MMP-3的表达变化. 结果免疫组化结果:对照组及假手术组脑组织未见MMP-3阳性染色;伤后6h组脑组织出现MMP-3阳性染色,此后24h内染色逐渐增强,伤后5 d阳性细胞数及染色强度均达高峰,随之下降,伤后14d仍有少量MMP-3表达.Western blot结果:对照组及假手术组脑组织未见MMP-3阳性染色;挫伤后6h组出现MMP-3表达,随后表达量逐渐上升,5d达到高峰,以后逐渐下降,14d仍有表达.结论 大鼠脑挫伤修复过程中MMP-3的表达呈时序性变化规律,可望用于脑挫伤时间的推断.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大鼠局灶性脑挫伤后脑中p35和p25表达变化的时间规律性,为脑损伤时间推断提供更多依据。方法50只成年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损伤即刻(0h)组,伤后6h、12h、24h、3d、5d、7d、10d组,同时设立正常组和假手术组,每组5只,建立大鼠局灶性脑挫伤模型,运用HE、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及Western印迹法等方法检测损伤不同时间后损伤周边区脑组织p35及p25的蛋白表达。结果正常组和假手术组蛋白表达较多p35和少量p25。在局部脑挫伤后,p35随时间呈现单峰变化,p25随时间呈现双峰变化。结论大鼠局灶性脑挫伤后p35和p25的表达呈现不同规律性并有较好的时间相关性,可为脑损伤时间推断提供较好的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