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申琰 《公安研究》2009,(4):88-88
申琰在《理论前沿》2008年第23期撰文认为,分析互联网空间国际博弈的概念和主体,并对各领域的博弈现象进行类型学分析,以探寻博弈现象背后隐藏的竞争和合作因素,以及如何从战略高度把握这两个因素,有利于发展中国家等弱势博弈方更清晰地审视这场博弈的环境、形势和自身优势及薄弱之处,做到既坚持国家利益原则、把握主动,又善于在斗争和竞争基础上实现互利合作来发展自己,逐步缩小与发达国家的数字鸿沟。  相似文献   

2.
古典区位论:区域经济研究的重要理论基础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我国现有的区域经济学理论体系中 ,古典区位论一方面被视之为区域经济学的重要理论来源 ,但同时又认为它具有极大片面性 ,不能运用于区域经济研究和指导区域经济实践。本文回顾和总结了古典区位论的发展和理论特征 ,认为尽管古典区位论是一种以单个厂商的最优区位选择为研究对象的微观的、局部的区位论 ,但是它又揭示了在市场机制作用下人类经济活动的空间分布规律 ,因而对研究市场经济条件下宏观层次上的区域经济运行、区域经济发展和区域经济政策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  相似文献   

3.
张超 《学习与实践》2012,(10):16-27
大都市圈是在区位优势明显的区域内构建起来的包括一个国际性大都市和多个中小城市的空间实体,需要在多城市空间层级体系理论基础上对其进行扩展分析。即地理区位差异引发经济活动的空间分异,决定了城市功能的差异性和互补性,而地理区位差异的有限性决定了城市竞争关系的存在,互补与竞争的空间作用构建了大都市圈内既相对稳定又动态优化的层级结构体系。区域交通格局的不断优化能促进城市功能的转型升级和大都市圈空间结构的演化,进而提升大都市圈空间均衡结构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4.
厂商作为区位决策的主体,政府的政策及各种规划对厂商区位选择有着重要的影响。本文分析了具有代表性的单个政府对辖区内厂商区位选择的影响机理,涉及到两方面内容:一是政府对硬环境因素的改变对厂商区位选择的影响;二是政府在其辖区内对不同区块所制定的差别性政策对厂商区位选择的影响。提出影响厂商区位决策的两大类主要因素、提出"厂商自然区位"概念、在同质性政府假设下分析政府对厂商区位选择的影响是本文的创新之处。  相似文献   

5.
郭秀兰  吴蔚青 《理论月刊》2006,(7):98-99,149
近年来地方院校在办学上出现了“千校一面”、相互复制的同质化竞争现象,既限制了自身的生存发展空间,也不利于高等教育的可持续发展。迈克尔.波特的竞争理论为地方院校制定发展战略提供了一种理性选择:准确定位,错位竞争,彰显特色,实现差异化生存。  相似文献   

6.
战略联盟是企业避免过度竞争、整合外部资源的重要选择。制定战略决策时,企业战略层需要充分考虑其他竞争者的战略,在与竞争者的竞争与合作中,避免零和博弈,实现合作博弈。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托马斯·谢林通过非数理博弈理论,运用完全谈判和聚点理论,成功地解释了国家联盟间的竞争与合作,对战略联盟的形成有重要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7.
Hedonic理论与住房市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顾湘 《求索》2012,(1):64-66
由于住房的耐久性、异质性和位置固定性,传统经济理论难以合理的刻画住房市场的运行规律。Hedonic理论弥补了传统理论的不足,在国外住房研究领域得到广泛的应用。本文追溯了Hedonic理论的产生与发展过程,讨论了Hedonic模型的理论基础,重点介绍了Lancaster消费者理论和Rosen隐含价格理论。对Hedonic价格模型应用在公共产品评价、住房价格指数编制、住房供求分析和房地产价格评估方面的国外文献进行了回顾。  相似文献   

8.
以微观个体选择行为为研究前提,从村镇居民、村镇企业等微观层面,分析中国村镇空间结构演变的微观机理,得出结论:区位条件及村镇微观个体在有限理性条件下的区位选择行为是当代中国村镇空间结构演变的关键影响因素;中国村镇空间结构效应源于村镇行为群体间的空间博弈行为及外部性影响;村镇空间的区位均衡是基于微观主体多方博弈下形成的动态均衡。  相似文献   

9.
区位优势是对区位诸要素经济价值的综合描述,归根结底是由区位禀赋要素的经济属性决定的;区位优势具有相对性,随外部竞争环境的变化而变化,随区域经济空间的自身演化而变迁。闽台经贸关系由初期的繁荣兴旺到继后的萧条衰落,再到近年来的渐入佳境,其兴衰演变历程反映了福建对台区位优势的阶段性变迁。近年来,福建推进“海西”建设,综合区位优势显著提升,为新形势下闽台经贸交流大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  相似文献   

10.
目前,企业间的博弈在经历了产品、价格、渠道、终端和服务竞争后.品牌竞争逐渐上升为影响企业发展的首要因素。品牌成为企业间角逐的终极目标,成为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