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翻译英文商标的过程中,译者常常将它们处理成读起来有洋味儿的中文汉字组合。这种方法实际上可以看作是纽马克的语义翻译与交际翻译理论的结合运用语义翻译,在保留英文商标的语音特点同时,展现其源语的独特韵味;另一方面,令译文又能准确地传达重要的导购信息于消费者,促使其购买产品,是为交际翻译。  相似文献   

2.
本文通过透视目前高校中翻译教学现状,提出加强对学生翻译理论和技巧的指导,有利于培养出复合型人才。  相似文献   

3.
张磊 《前沿》2011,(24):175-177
广告翻译实质上是不同文化的交流,是跨国界、跨文化的商品营销宣传活动,翻译需要考虑目的语国家的文化因素和消费心理。功能派翻译理论中,弗米尔的"目的论"的观点,强调决定翻译过程的最主要因素是整体翻译行为的目的,目的语中广告的文化取向策略应该是广告翻译的基本策略。我们翻译广告应在坚持一般性翻译原则的同时,采取灵活的策略,使翻译的广告具有推销能力、增加译文的表达效果和可读性。  相似文献   

4.
我国学界关于诗歌翻译的研究大都是非系统的。而关于诗歌翻译美学的研究,往往又是人云亦云、重复研究或模仿研究,因此,研究成果也多为零星的论述。"翻译移民理论"更适于应用到诗歌翻译领域。在重申美学定义,主张哲学诠释学和哲学美学的方法上去研究诗歌翻译,并界定和定位了诗歌翻译美学,为诗歌翻译和诗歌翻译美学的研究提供了一定的借鉴。  相似文献   

5.
翻译史研究是主体对客观翻译史的系统认识,覆盖了翻译史实践、翻译史学实践(翻译史论)和翻译史学理论三个研究层次。译史实践是对翻译活动与翻译思想的历史描述;史学实践指以理论为指导对翻译史资料的系统分析,以及由此形成的历史认识;史学理论则以前二者为对象,对翻译史论和翻译史研究自身问题进行理论探索。这三个研究层次循序发展,前者是后者的基础,后者是对前者的反思与提升。文章详析了翻译史各研究层面之间的相互关系以及各自负责的具体内容,并指出中西方的翻译史研究在这三个层次上都呈现不均衡的态势。  相似文献   

6.
7.
语境是语用学中两个基本概念之一,是语用学重点研究的对象。语境同翻译是密不可分的。翻译是对意义在两种不同的语言之间进行的等值转换,在翻译的过程中,语境是翻译者能否准确把握原语的意义实质,并将其转移到译语当中的关键。本文从译语词义的确立这一角度论述了语境在翻译中的重要性和不可替代的作用,以及其对翻译教学的启示。  相似文献   

8.
翻译硕士专业学位(MTI)要求培养符合市场需求的高层次、应用型、操作型翻译专业人才。那么,必须在培养过程中,首先找到"翻译专业人才"获取翻译专业技能行之有效的途径,才能实现如上培养目标。探讨翻译能力和翻译专业技能的关系,界定具备翻译专业技能的依据——译者的认知变化,探索达到认知变化从而具备翻译专业技能的途径,这些都是建设我国翻译硕士专业学位人才培养的具体目标、课程设置、教材内容设计等的启示。  相似文献   

9.
冰心翻译思想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金龙  赵刚 《理论月刊》2010,(2):125-127
冰心是一位伟大的文学家、作家、学者兼翻译家。然而,她作为一位文学家的光辉似乎盖过了她在翻译领域所取得的巨大成就。在她逝世10周年之际,笔者认为有必要重读她翻译过的经典著作。在她不朽的翻译作品和寥寥无几的几篇论述翻译的文章中,进一步挖掘她的翻译思想精髓并加以现代诠释。这样.一则可以充分发挥我国传统译论对我国当今翻译学理论建构的推动作用,二则可以纪念这位伟大的文学家、翻译家。让我们对她进行一个更好的、更加全面的审视。  相似文献   

10.
周东龑  干青 《思想战线》2011,(Z1):487-490
随着我国国际地位的不断提高和对外交往事业的不断发展,增强国家软实力建设,提高对外传播能力越来越显得重要而紧迫。外宣翻译在对外宣传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外宣翻译质量的高低决定对外宣传的效果,影响目标受众对宣传对象的理解和认识。经研究并结合自身的实践,外宣翻译人才的三大基本素质是:政治素质,职业素质及科学态度的素质。  相似文献   

11.
12.
13.
功能翻译理论的提出为翻译研究提供了新视角。其中的翻译目的论要求译者在翻译过程中从译入语读者的角度考虑,根据译文的预期目的选择翻译策略。本文通过实例分析强调了目的论在非文学中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4.
广告文本的翻译属于应用翻译范畴,以宣传商品、说服顾客、刺激消费为目的。广告意境是广告人主观的"内情"和客观的"外景"结合,而意境美是广告的灵魂,能更好地实现广告翻译的目的。本文将以通过广告翻译修辞手法和文化对应营造意境美威力,说明其在增强广告翻译效果方面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5.
李琼 《人民论坛》2015,(5):155-157
在全球化背景下,任何形式的外宣工作都离不开外宣翻译,外宣翻译与对外话语体系构建在各方面都是相互交织、紧密联系的。合适的翻译策略将直接影响外宣翻译的效果,会进一步影响对外话语体系的构建成功与否。在对外话语体系构建过程中,宏观上要根据不同内容的文本类型灵活选用直译、意译等不同的翻译策略。  相似文献   

16.
西方翻译理论的引进改变了中国传统翻译研究的封闭性、片面性,引起了中国翻译研究的新变化:研究范围的扩大化、研究手段的多样化以及理论研究的深入化,为中国翻译研究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新的材料和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17.
生态翻译学认为,翻译不是简单的语言转换,而是译者"适应"以原文为典型要件的翻译生态环境过程,以及以译者为典型要件的翻译生态环境"选择"译文的过程,这种适应和选择涉及语言、文化、社会等诸多方面。在翻译少数民族文化特色词时,为传达这些词特有的文化内涵,译者至少需要在语言、文化、交际三个维度上进行适应、选择与转换,才能产生恰当的译文。  相似文献   

18.
语用顺应论视角下的翻译过程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廖晶  施红梅 《求索》2005,(6):167-169
本文参考Nida、Bell等人的翻译过程模式,结合JefVerschueren在其新作《理解语用学》(UnderstandingPrag-matics,2000)中提出的“语用顺应论”(TheoryofAdapta-tion),以一个新的视角审视翻译,尝试构建连贯统一的翻译过程基本模式,并对其中涉及的各因素加以简析。  相似文献   

19.
刘莹 《前沿》2014,(15):211-212
生态翻译学,作为人类翻译活动发展的一种新兴产物,为翻译研究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并且在近期已经成为研究的热点。本文在遵循生态翻译学理论的基础上,从翻译适应选择论的角度,通过生态翻译学与其他翻译范式对比研究指出翻译是在一定的意识形态氛围中所进行的社会实践活动,从事翻译的人员将会受到自身主观意识的制约和影响。因而,翻译者要充分发挥其主观能动性,在生态环境的大背景下对翻译进行适应的选择和转换。  相似文献   

20.
《新东方》2021,(1)
国际语言环境建设是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近年来,海南国际语言环境建设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仍存在翻译服务企业没有规范的企业资质认证体系和缺乏多元化人才与服务以及信息网络建设不完整等问题;翻译行业协会在规范企业行为、加强政府和企业之间的沟通等方面有待加强。针对存在的问题与不足,必须采取推动翻译服务企业专业化建设、增加多元化语言服务、实现翻译服务企业信息化以及规范行业服务行为等措施,进一步加强海南国际语言环境建设,以期为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营造良好的国际语言环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