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功能目的论对翻译活动具有极强的指导作用。本文在功能目的论的指导下,从目的语中国观众的角度出发,综合运用了增译法、减译法、直译法、意译法多种翻译方法策略,对电影《阿凡达》的中文字幕进行研究,探讨功能目的论对字幕翻译的积极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2.
张磊 《前沿》2011,(24):175-177
广告翻译实质上是不同文化的交流,是跨国界、跨文化的商品营销宣传活动,翻译需要考虑目的语国家的文化因素和消费心理。功能派翻译理论中,弗米尔的"目的论"的观点,强调决定翻译过程的最主要因素是整体翻译行为的目的,目的语中广告的文化取向策略应该是广告翻译的基本策略。我们翻译广告应在坚持一般性翻译原则的同时,采取灵活的策略,使翻译的广告具有推销能力、增加译文的表达效果和可读性。  相似文献   

3.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对外开放步伐的加快,国际间的友好往来及经济合作日益增多,对外联系和国际交流日益频繁。公示语是指在公共场合给公众看的文字语言,它属于对外宣传的一个重要部分。各大城市的公示语翻译中存在着参差不齐的错误,以应用功能目的论,通过分析当前公示语翻译中的错误现象,提出了进行公示语翻译的恰当策略。  相似文献   

4.
赵越 《今日中国论坛》2013,(Z1):182-183
中国传统诗词深深植根于中国传统文化,具有鲜明的本民族特色,在意象选用、格律、情感表达方式等方面与西方诗歌具有较大差异。本文从诗歌的美学本质出发,分析了中国传统诗词的美学本质,以传达诗歌最重要的美感为根本出发点,以汉斯.维米尔(HansVermeer)的翻译目的论为指导思想,拒绝了"诗歌不可译"的错误论点,扬弃了诗歌翻译中片面追求"信"、"忠实"的翻译习惯,提出了中国古诗词翻译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5.
中国留学生教育翻译活动兴起于清末甲午战败之后,在中国走向现代化的漫长而艰难的旅途中,教育翻译始终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如果没有教育翻译,就不会有中国教育的现代化。如果没有教育翻译,就不会有西方教学内容在中国的引入和传承,就不会有西方教育制度在中国的导入与借鉴,就不会有西方教育理论在中国的传播与影响,就不会有西方教学方法在中国的借入与实践,就不会有中国教育理论的创新与实践。从翻译目的论视角来研究近代中国留学生教育翻译的动机模式及演变、翻译内容的选择、翻译方式的选择与演变对中外教育交流史以及翻译研究具有一定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6.
杨镇源 《湖湘论坛》2007,20(5):96-97
在甲午战争之后,为救国图强,我国一些知识分子选择了通过翻译外国小说来改造国民思想.大多数小说译者采用了归化的策略,从而使晚清小说翻译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对此,传统的翻译忠实观无法解释.而目的论融入了社会历史文化的考量,使我们更全面地考察晚清小说翻译的归化风尚,从而肯定了其归化策略的合理性,也拓宽了我们研究的视野.  相似文献   

7.
周彩玉 《传承》2012,(6):64-65
红色旅游是了解中国政治发展变迁的一个重要视角。红色旅游公示语译文也就具有对外传递中国政治发展变迁的信息功能。从红色旅游的特点来看,其公示语英译不仅要注重"文本论"的运用,更要注重采用"目的论",遵守相应的具体原则和功能要求,辅之相应的翻译策略,方能有效释放红色旅游公示语译文的政治信息。  相似文献   

8.
德国功能翻译理论述评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一引言德国功能主义翻译流派不是一个严格的流派。它是以目的论(Skopostheory)为核心的强调文本和翻译的功能的一种翻译流派。德国功能翻译理论流派出现于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流派内部分支较多。作为德国功能翻译理论的主要倡导者,德国马格德堡理工大学应用语言学和翻译学教授的克里斯蒂安-诺德(Christiane Nord)于1997年出版了《目的性行为—析功能翻译理论》一书。该书将看似纷繁复杂的功能翻译理论各流派用浅显的语言全面地归纳和串联起来,并对其中最核心的概念如“翻译目的论(Skopostheory)”、“翻译行为理论(the theory of transl…  相似文献   

9.
我国学界关于诗歌翻译的研究大都是非系统的。而关于诗歌翻译美学的研究,往往又是人云亦云、重复研究或模仿研究,因此,研究成果也多为零星的论述。"翻译移民理论"更适于应用到诗歌翻译领域。在重申美学定义,主张哲学诠释学和哲学美学的方法上去研究诗歌翻译,并界定和定位了诗歌翻译美学,为诗歌翻译和诗歌翻译美学的研究提供了一定的借鉴。  相似文献   

10.
翻译史研究是主体对客观翻译史的系统认识,覆盖了翻译史实践、翻译史学实践(翻译史论)和翻译史学理论三个研究层次。译史实践是对翻译活动与翻译思想的历史描述;史学实践指以理论为指导对翻译史资料的系统分析,以及由此形成的历史认识;史学理论则以前二者为对象,对翻译史论和翻译史研究自身问题进行理论探索。这三个研究层次循序发展,前者是后者的基础,后者是对前者的反思与提升。文章详析了翻译史各研究层面之间的相互关系以及各自负责的具体内容,并指出中西方的翻译史研究在这三个层次上都呈现不均衡的态势。  相似文献   

11.
在翻译英文商标的过程中,译者常常将它们处理成读起来有洋味儿的中文汉字组合。这种方法实际上可以看作是纽马克的语义翻译与交际翻译理论的结合运用语义翻译,在保留英文商标的语音特点同时,展现其源语的独特韵味;另一方面,令译文又能准确地传达重要的导购信息于消费者,促使其购买产品,是为交际翻译。  相似文献   

12.
语境是语用学中两个基本概念之一,是语用学重点研究的对象。语境同翻译是密不可分的。翻译是对意义在两种不同的语言之间进行的等值转换,在翻译的过程中,语境是翻译者能否准确把握原语的意义实质,并将其转移到译语当中的关键。本文从译语词义的确立这一角度论述了语境在翻译中的重要性和不可替代的作用,以及其对翻译教学的启示。  相似文献   

13.
回眸中国翻译历程,中国翻译活动经历了几次高潮,从早期的佛经翻译,到近代对西方的科技翻译、哲学、社会科学翻译及文学翻译,每一次翻译高潮都离不开经世致用思潮的影响,呈现出很强的功利倾向。中国近代几次翻译以每次翻译高潮中代表人物的翻译活动为点,对翻译的功利性进行了初步剖析和解读,旨在进一步拓展对中国近代翻译史的研究。  相似文献   

14.
刘莹 《前沿》2014,(15):211-212
生态翻译学,作为人类翻译活动发展的一种新兴产物,为翻译研究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并且在近期已经成为研究的热点。本文在遵循生态翻译学理论的基础上,从翻译适应选择论的角度,通过生态翻译学与其他翻译范式对比研究指出翻译是在一定的意识形态氛围中所进行的社会实践活动,从事翻译的人员将会受到自身主观意识的制约和影响。因而,翻译者要充分发挥其主观能动性,在生态环境的大背景下对翻译进行适应的选择和转换。  相似文献   

15.
翻译文学在中国近代文学多元系统中的地位演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廖蓓辉  范晓燕 《求索》2007,(3):196-197
多元系统理论由于指明了翻译研究中各项参数如翻译文学在接受国文学导引系统中的地位,翻译策略,翻译文学对接受国文学系统的影响之间的互动模式而具有相当的文学解释力。以此理论来观照中国近代小说翻译时可以发现:随着翻译文学从文学多元系统的边缘向中心不断演进,翻译策略也由“政治化改写”转向“直译”进而到“萌芽中的异化”。翻译文学的作用也由原来政治理念的扬声筒变成了革新中国文学电源系统的中坚力量。  相似文献   

16.
翻译硕士专业学位(MTI)要求培养符合市场需求的高层次、应用型、操作型翻译专业人才。那么,必须在培养过程中,首先找到"翻译专业人才"获取翻译专业技能行之有效的途径,才能实现如上培养目标。探讨翻译能力和翻译专业技能的关系,界定具备翻译专业技能的依据——译者的认知变化,探索达到认知变化从而具备翻译专业技能的途径,这些都是建设我国翻译硕士专业学位人才培养的具体目标、课程设置、教材内容设计等的启示。  相似文献   

17.
冰心翻译思想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金龙  赵刚 《理论月刊》2010,(2):125-127
冰心是一位伟大的文学家、作家、学者兼翻译家。然而,她作为一位文学家的光辉似乎盖过了她在翻译领域所取得的巨大成就。在她逝世10周年之际,笔者认为有必要重读她翻译过的经典著作。在她不朽的翻译作品和寥寥无几的几篇论述翻译的文章中,进一步挖掘她的翻译思想精髓并加以现代诠释。这样.一则可以充分发挥我国传统译论对我国当今翻译学理论建构的推动作用,二则可以纪念这位伟大的文学家、翻译家。让我们对她进行一个更好的、更加全面的审视。  相似文献   

18.
西方翻译理论的引进改变了中国传统翻译研究的封闭性、片面性,引起了中国翻译研究的新变化:研究范围的扩大化、研究手段的多样化以及理论研究的深入化,为中国翻译研究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新的材料和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19.
李琼 《人民论坛》2015,(5):155-157
在全球化背景下,任何形式的外宣工作都离不开外宣翻译,外宣翻译与对外话语体系构建在各方面都是相互交织、紧密联系的。合适的翻译策略将直接影响外宣翻译的效果,会进一步影响对外话语体系的构建成功与否。在对外话语体系构建过程中,宏观上要根据不同内容的文本类型灵活选用直译、意译等不同的翻译策略。  相似文献   

20.
广告文本的翻译属于应用翻译范畴,以宣传商品、说服顾客、刺激消费为目的。广告意境是广告人主观的"内情"和客观的"外景"结合,而意境美是广告的灵魂,能更好地实现广告翻译的目的。本文将以通过广告翻译修辞手法和文化对应营造意境美威力,说明其在增强广告翻译效果方面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