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论全球化对中国传统伦理精神的消解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真正现代性意义的全球化是在近30年勃兴的,它成为中国现代化中的特殊际遇。全球化对中国现代化的影响具有深刻性、内蕴性,它不仅停留在器物层面,而且深入到精神价值理念中,带来了中西价值的冲突,使栖身于宗法血缘关系中的传统伦理价值式微;全球化赋予现代人开放性的视野和现代性的道德价值理念,促动传统伦理的裂变。  相似文献   

2.
"解放生产力"与"解放生产者"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现代性使命的双重诉求。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既是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同中国的具体实际紧密结合的历史过程,又是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在反思现代性基础上求索现代性的发展道路,它不仅将成功的实践凝练为现代性的理论,而且指向现实的批判与改造,并通过制度构建与文化改造推进中国人的自由与解放,进一步实践现代性。  相似文献   

3.
面临全球化浪潮中多元文化的交流、碰撞以及现代性文化的全面扩张,传统、古朴的少数民族文化正经历着嬗变、解构,甚至走向消亡,人类文明的赓续与进步陷入严重危机,而传统"管理"的逻辑思维也进一步导致少数民族文化的价值内涵和社会功能被遮蔽掩盖。站在"文化治理"的宏观视角,从理论指导、价值引领、体系保障、动力机制和法制保证五重维度为少数民族文化发展构建合理路径,从而回应社会对其健康发展的理性价值诉求。  相似文献   

4.
现代性问题是黑格尔和马克思哲学共同的"问题域",他们分别开创了"理性现代性批判"与"资本现代性批判"两种现代性批判的不同理路。尽管马克思的现代性批判源出于对黑格尔现代性立场的继承及对其所揭橥出来的现代性问题的"再解答",但两者之间在对"现代性"亦即现代性的规范基础、批判方式及其重建现代性的方案等方面存在诸多差异。澄清这些差异不仅对于在多元的现代性批判话语中理解并区分这两种最为根本的现代性批判范式,而且对于在现代性视域中重新理解黑格尔与马克思的关系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中国的审美现代性之路:历史与现实的境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是一个"后发达"国家,但其审美现代性思潮却往往直接套用西方先发达国家的模式,这种移植与中国既有的审美传统以及自身的社会现实都有一定的隔膜.理论阐释的有效性不大,导致中国审美现代性走入困境.实际上中国传统美学在解决"现代病"的问题上有着独特的优势,而且审美现代性是在社会现代性之上的必然产物,所以,要走好中国的审美现代性之路,我们必须处理好传统与现代、理论与现实以及社会现代性与审美现代性的关系问题.  相似文献   

6.
马克思对现代性的批判及其当代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代性伴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凸显出来。在马克思对资本主义的批判和对未来社会的构想中,包含着对现代性的深刻洞察。马克思对资本主义现代性的批判,主要表现在他对劳动的异化、人的异化和"资本逻辑"的批判中。马克思现代性批判的当代价值是:客观上推动了当代资本主义在反思中发展;有利于借鉴资本主义文明的成果,促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有利于进一步深化对现代性的反思。  相似文献   

7.
中华传统价值观念是中华文明演化过程中反映民族特质和民族风貌的思想观念形态。中华传统文化蕴含的价值观念既有历史的、阶级的特殊内容,也有民族的、人类的普遍价值;既有糟粕,也有精华。中华传统价值观念的现代转换,不仅是学术界的热点问题,而且也是直接关系到社会发展的重要实践问题。面对全球化、网络化、市场化以及反传统的现代性的冲击,中华传统价值观念陷入了重重困境,然而,人类社会生活发展的价值共识、文化契合的内在规律以及后现代社会的发展趋向为中华传统价值观念的现代转换提供了现实可能。中华传统价值观念的现代转换,必须立足于中华文化土壤,与马克思主义深度融合,汲取世界优秀文化中的精髓,正确处理好传统与现代、继承和发展的内在关联性,使之更好地实现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相似文献   

8.
价值多元和价值虚无,是现代性价值的根本问题。西方现代性思想家将之归咎于主体形而上学和理性的悖论,并提出拒斥形而上学、回到古典时代等诊治方案。马克思则在理性形而上学批判的基础上深入到资本逻辑的批判,实现了对现代性价值问题的总体性诊断。而这些理论对于现代性价值秩序的重建都不是自足的。问题的解决需要借鉴多种理论资源。具体而言,现代性价值秩序的重建,既需要在观念上摆脱主体形而上学的思维方式,更需要建立生产资料社会占有基础上的个人所有制,废除资本逻辑统治,这是其得以解决的现实根源。在此基础上,自主和自我发展应被视为个人生活的基本价值规范,主体间性则是公共生活领域需要遵循的原则。这本质上指向的是一种超越资本主义现代性的共产主义"新现代性"的建构,而不是对古典世界的回归。  相似文献   

9.
中国传统文化的现代化需要在具体运作层面寻求突破。实践作为马克思主义"新唯物主义"的本质特征与基本方法,内蕴着反思和超越资本主义现代性的批判、主体、动力、价值等逻辑特质,有助于预防和克服现代化的负面效应,可对中国传统文化现代化的具体运作提供重要的方法论启示。遵循马克思实践的现代性逻辑,中国传统文化现代化应运作如下理路:以承认传统文化本然状态和自在性为前提,以能动地审视和解决传统文化现实问题为关键;以最广泛的群众为文化主体,以"全面深化改革"之文化体制改革为动力;以发掘、适应和融入符合现代化发展趋向的人本价值为旨趣。  相似文献   

10.
王文兵 《思想战线》2011,37(2):94-100
现代化运动在创造其辉煌的现代性成果的历史进程中,不仅造成了国家与国家、民族与民族、种族与种族、文化与文化之间的剧烈冲突,而且造成了人类发展与自然环境之间的严重冲突,导致了日益广泛深重的社会危机、文明危机和生态危机。现代化运动的内在矛盾和双重性质及其特定历史形式所导致的现代性危机和世界性冲突,迫使各民族文化走上自觉自新之路,从民族文化自觉提升到人类文化自觉,通过"叩其两端而问"的平衡智慧,寻找人类和平共处、共存共荣的基本逻辑。人类文化自觉就是关于世界现代化运动的命运思考,要求我们超越乐观与悲观的极端情绪而正视现代性问题及其全球化后果的严峻挑战,冷静反思历史,积极筹划人类文化发展的美好前景。  相似文献   

11.
国学所传承的中华文化历史源远流长、内容博大精深,是涵养民族主体意识的根基。在今天重振国学,决不是对传统国学的简单回归,而要以海纳百川的胸怀吸纳全球多元文化价值中的合理成分,既强调中国文化的独特价值,又使这种价值不脱离整个现代性进程的主旋律,通过文化全球化进程,使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成为人类共享的文明财富和道德基础。  相似文献   

12.
现代性批判和反思是当前理论界重点关注的问题域之一。马克思恩格斯对现代社会中资本逻辑盛行、人的主体性膨胀、社会理性分裂等西方现代性问题予以前瞻性揭示与批判,并指出解决方案只能是彻底摧毁资本主义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国式现代化,以维护公共利益为价值取向,扬弃了西方现代性内在的资本逻辑,以引导“公共人”成长来发扬人民主体性,其内含的公共理性实现了工具理性与价值理性的辩证统一,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中国式现代化的道路选择和制度设计使其与西方资本主义现代化之间有着本质差异,这为我们反思西方现代性以及人类探索现代化道路提供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贡献了中国力量。  相似文献   

13.
东西方社会不同经济模式的法权要求,造就了中外社区发展的历史差异。置于社区演化与发展的比较分析框架,社区警务不仅只是警务改革的行为超越,而且是社会关怀、社会整合和社区重建背景下警察哲学与警察文化的社会反思。各国社区警务的多样化特征,显示中国社区警务凝聚着全球化与民族化、传统性与现代性的辨证统一。中国社区警务改革必须通过加强社区建设,拓展社区资源以及强化社区人文警务力量,获得持续发展的支撑平台。  相似文献   

14.
金钱伟 《传承》2009,(14):136-137
"现代性"是20世纪西方哲学所广泛关注的概念,五四新文化启蒙运动兴起的新文学革命以理性精神、科学精神、民主精神、反思精神、自由博爱等建构了"现代性"核心内涵,启蒙现代性"人的觉醒"倡导"人的文学",审美现代性反思中国文化群体、民族国家、个体等的价值关系,可以说"现代性"贯穿了中国整个现代文学。  相似文献   

15.
"现代性"是20世纪西方哲学所广泛关注的概念,五四新文化启蒙运动兴起的新文学革命以理性精神、科学精神、民主精神、反思精神、自由博爱等建构了"现代性"核心内涵,启蒙现代性"人的觉醒"倡导"人的文学",审美现代性反思中国文化群体、民族国家、个体等的价值关系,可以说"现代性"贯穿了中国整个现代文学.  相似文献   

16.
现代性是现代化运动的产物。在当今世界,现代性是先发展国家发展的新起点,是后发展国家追求的价值目标。当代中国的现代性建构既要义无反顾,又要善于发挥后发优势和制度优势,还要善于从民族传统文化和现代性反思的成果中汲取智慧,把现代性建构融入以社会整体协调发展为指归的谋划与实践之中,走中国特色的现代性建构之路。  相似文献   

17.
协商政治:中国民主政治建设的主导性战略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社会结构的多元分化对民主政治提出更为本质的利益要求和参与要求的形式下,民主政治的程序设计应逐渐提上日程。我国人民民主专政的国体及中共领导体制的内在规定性,统一战线理论与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思想和制度传承,以及中国传统"和"、"合"、"中"政治文化在传习过程中对政治制度和政治行为产生的持久影响等多种因素,为现阶段进一步将传统的政治协商制度向更完善的协商性民主发展奠定了政治、社会和文化基础,也决定了以公共协商为核心价值理念的协商性民主而非竞争性民主,可能成为当今中国多元社会中民主政治发展的主导性战略选择。发展协商政治,把商议性民主镶嵌入开明的权威政治框架内部,不仅是必要的,而且是可能的。  相似文献   

18.
在传统与现代的纠葛中,基于参与主体的理解和诉求,人们对饮食文化进行着多维解读,其中"遗产化"成为饮食文化应对全球化挑战最聚焦的一种解读。过桥米线作为在传承农耕文明、体现云南民族文化多样性、承载族群集体记忆方面具有独特意义的饮食类非物质文化遗产,面对"遗产化"的多目标博弈和现代化的转型,其在日常生活、经济生活、精神世界以及民族交融中的生发状态,不仅以味觉记忆和文化认同强化了饮食文化"嵌入"式传承的内在规律,而且面对"地方性"与"真实性"的难题,提出了饮食文化在当下传承发展的创新要求。因此,以实现传统饮食文化多元价值创造性转化为目标的精品化思路成为题中应有之义,创意化重构和体验化提升,成为精品化思路下饮食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发展的新探索。  相似文献   

19.
全球化发展的背景下,聚焦中国价值、阐释中国文化具有很强的理论意义和重要的现实意义。"2015年全球化与当代中国文化发展"学术论坛在首都师范大学召开,主题为"全球化背景下中国价值与当代中国文化建设"。与会专家学者紧扣主题,从全球化的宏阔背景,聚焦中国价值建设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塑,全面而深刻地阐述了全球化背景下中国价值重塑的时代意义和世界意义,回答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践行的学理基础和现实路径以及中国价值与传统价值、西方价值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20.
妥建清 《思想战线》2011,37(2):86-89
有别于西方现代性理论断裂、维新的传统,中国文学的现代性表现出革新与内卷的两歧性。其悖论的原因在于中国文学自身具有的现代性因素,中国文学现代性重视空间体验以及跨语际交流所导致的变异。中国文学现代性的悖论提示,要以中国文学实践经验为基点,抵抗全球化语境中以西融中的反向理论融和,进而探寻中西理论会通的新路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