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95 毫秒
1.
《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的施行,对于保障公民知情权、提高政府工作透明度、促进依法行政意义重大。但在执法实践中,正确界定政府信息,明确政府信息的公开范围和方式,科学甄别政府信息公开的其他排除范围,厘清该条例与相关法律的适用关系,以及掌握政府信息公开与"卷宗阅览权"、"隐私权"保护的关系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2.
提高地方政府依法行政能力是构建法治政府的重要基础,同时也是保障公众合法权益、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任务。目前,我国地方政府依法行政中存在诸多问题及制约因素:部分地方政府对于依法行政工作的重视程度不足,政府工作人员法治观念淡薄、依法行政能力不强,地方政府依法行政缺乏良好的法律环境以及监督机制不完善,等等。加强地方政府依法行政,应多措并举:完善监督机制,将依法行政纳入政府考核评价体系;提升全民法治素养,强化政府工作人员依法行政理念;优化地方政府依法行政的法律环境;加强相关机构建设,提高依法行政水平。  相似文献   

3.
<正>我国现行法制是以国家宪法为核心,国家全部法律和法律制度的总和.依法行政,就是要按照国家宪法和法律规定,把政府工作纳入法制轨道,依法履行公务,保障政令畅通,卓有成效地完成国家宪法和法律赋予的行政使命.依法行政是国家法制建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政府行政行为的规范.改革开放越深入,推行政府工作依法行政的  相似文献   

4.
国务院<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纲要>中就政府法制机构法律性质做出了明确的定位,即政府法制机构是各级人民政府以及政府各部门在全面推进依法行政方面的参谋、助物和法律顾问.  相似文献   

5.
随着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形成,法律的执行显得尤为重要,诸多社会事件的出现,反映出我国公务员依法行政意识和能力没有与时俱进.本文以加快法治政府建设为宏观背景,在分析我国公务员依法行政现状的基础上,深刻剖析影响我国公务员依法行政的主要因素,提出了提高公务员依法行政意识和能力的主要途径.  相似文献   

6.
依法行政浅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依法行政的内涵包括职权法定、法律保留、法律优先、依据法律和权责统一。依法行政必须以适当的行政法为前提 ,建立健全政府责任制 ,强化监督机制 ,依法行使职权 ,严格遵守法定程序 ,实行行政公开。  相似文献   

7.
依法行政是指行政机关行使行政权、管理公共事务,必须由法律授权并依据法律规定。依法行政要求各级国家机关必须依照法定的权限和法定的程序履行职责。一切政府机关都必须按照我国法律和WTO的规则办事。  相似文献   

8.
乡镇政府处于我国政府层级的最末端,其依法行政水平不仅直接关系到农民切身利益,同时也关系到政府整体的依法行政水平,关系到依法治国方略的实施。乡镇政府依法行政面临的主要困境是法治观念薄弱、人治观念影响较深,相关法律不健全、可操作性低,监督机制不完善、行政监督难以落实。推进乡镇政府依法行政,应培育法治文化、树立依法行政理念,健全行政监督机制、落实行政问责,完善相关法律、提高立法质量。  相似文献   

9.
依法行政理念指导下的行政服务中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依法行政理念及实践在我国已进入全面展开的重要时期,包括职权法定、法律优先、法律保留、依程序行政、承担法律责任等内涵。依法行政是行政服务中心必须依托的一项重要法治理念。依法行政理念与行政服务中心的时代契合点在于政府行政文明的提升、法治政府的建设、服务型政府的推进。依法行政理念指导下的行政服务中心应当依法设立、运行、全面监督以及承担法律责任。  相似文献   

10.
在实施“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历史进程中,依法行政占据着不可替代的重要地位和作用,也是政府法制建设的重中之重。本文依据国际形势的深刻变化和党的十六大精神,着重就依法行政现状、转变依法行政观念、全面提高执法队伍法律素质和开展行政法学研究等问题,作了一些浅析,提出了一些建议,目的在于使“严格依法办事”、“法律至上”等现代法治观念得以确立和体现,以促使政府工作尽快全面纳入法制化、规范化轨道。  相似文献   

11.
突发公共事件严重威胁公众的生命健康和财产安全,影响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现代政府必须全面增强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的能力,当危机爆发时尽量减少危机带来的损失,将危机消灭在萌芽状态。我国政府在长期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的过程中积累了一些经验,但也存在许多问题和不足,须从预警、决策、社会力量动员等九个方面提高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的能力。  相似文献   

12.
优化提升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时政府综合治理水平是现阶段我国面临的迫切问题。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防控背景下,结合政府治理现状和面临的新挑战,以国家、地方政府和基层为主体视角构建一套政府治理能力评价指标体系,基于模糊综合评价法对政府治理水平和质量进行科学量化,评估其应对此次公共卫生事件的管控效能,提高治理效率,可为实现新时代我国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提供有力的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13.
在突发事件的处理过程中,政府部门能否成功与媒体沟通、把握舆论导向已经成为决定突发事件处理效果的关键因素。因此在突发事件的处理中,政府应该要掌握与媒体沟通的各种策略。主要体现为政府与媒体沟通中的信息掌控策略——主动提供;政府与媒体沟通中的信息处理策略——真实有效;政府与媒体沟通中的信息发布策略——及时渐进;政府与媒体沟通中的信息提供策略——口径一致;政府与媒体沟通中的信息表达策略——有人情味;政府与媒体沟通中的信息选择策略——勇于担当。  相似文献   

14.
魏静 《工会论坛》2010,16(1):22-23
在近几年群体性突发事件中,由于不良信息动员而导致的事件扩大化问题越来越引起高度重视。所以,在突发公共事件发生后,政府信息的公开应主动、及时、全面、准确,并通过多种渠道进行反复地公开,使群众及时了解事情的真相,从而避免盲从于不良信息的动员,这对事件的解决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5.
不同于常态下的疫情防控措施,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的强制措施,尤其是行政强制措施的启动更为迅速,措施也更为有力,同样,其行为结果也必然会对行政相对人的权益造成更大影响,因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行政强制措施适用理应纳入法治化轨道,加强规范和监督。  相似文献   

16.
当各种突发事件和公共危机频繁触动人们的神经,成为时下社会最为敏感的话题时,人们不得不更为虔诚地相信和依赖政府。政府如何满足社会公众对信息公开、透明的需求,在危机管理中把握舆论导向、巩固和完善政府形象、保持社会稳定和谐有序地运转,危机新闻发言人制度就被特别提上政府议程,成为当下政府化危机为转机的关键。  相似文献   

17.
突发公共事件包括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及社会安全事件,重大突发事件具有发生突然、难以预料、危害大且影响广泛等特点,因此常引发个体出现一系列与应激有关的障碍,即心理危机,此时及时的心理危机干预十分必要。对国内外突发公共事件心理危机干预的诸多模式进行梳理与比较研究之后发现:预防性“医学一心理一社会”多维系统化的心理干预模式应是适合我国民众心理特征的综合干预模式。  相似文献   

18.
善治的改革导向:从政府社会性管制到多元共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政府社会性管制行为是政府为了维护社会公共利益、解决社会公共问题而进行的跨产业、全方位的管理和监督行为。随着市场经济发展和市民社会的兴起 ,传统的仅仅依靠社会性管制来解决社会公共问题的做法已经逐渐失效 ,社会公共管理实践中出现了一股以政府管制为基础 ,结合市场和社会力量的多元共治浪潮 ,而它的理论基础就是全球治理理论。这种包括政府社会性管制在内的多元共治模式必然以善治作为它的追求目标 ,从而更好地推动社会公共管理的发展。  相似文献   

19.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期间,谣言的蔓延既容易引发社会性恐慌,又有损于政府公信力,极大地影响了疫情的整体性治理。阻遏谣言不能简单依靠多元主体参与"辟谣",而需要洞察谣言作为群体性无意识活动背后的社会心理诉求和意识形态表达。整理汇集"2020新冠肺炎""2003非典型肺炎""1910东北鼠疫"和"1894粤港澳鼠疫"期间流行的谣言,通过建立一个历史比较的框架,分析和解释重大疫情谣言规律性重现的原因,即谣言的产生是公众世界观秩序被扰乱后的慌忙重构、公众意识形态的集体具象化和公众渴望深度介入公共事务的表达。鉴于此,谣言的治理必须建立在对谣言随疫情变化规律的掌握上,设置预防性前置性的工作机制,综合运用多渠道多机制进行防治。  相似文献   

20.
对重大突发事件舆论引导水平是衡量一个政党成熟与否的关键指标,也是检验一个政党治理能力的重要标志。回顾建党百年来党内外发生的对党的建设有重大影响的突发事件,可以看出:在建党百年来重大突发事件处置历程中,我党逐步形成了“内外有别”的舆论引导模式。对于党内突发事件的舆论引导主要分为两种:一是对于叛逃叛变类突发事件的舆论引导强调根据涉事对象身份的差异分别采用正面舆论交锋或维稳基础上的大规模舆论宣传两种策略;二是对于贪污腐败类突发舆论事件,我党则通过媒体及时向公众通报调查进程和相关人员处理结果,形成强大舆论震慑。对于党外突发事件的舆论引导:一是强调全域性舆论引导阵地的建设,二是强调重大突发事件舆论引导的及时性,三是在舆论引导中将“自我叙述”和“他人叙述”结合起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