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司法的公信力是保证司法价值得以顺利实现的条件,是建设法治社会的前提,也是提升我国新时期司法改革的重要目标。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注重发挥法治在国家治理和社会管理中的重要作用",将"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确立为推进我国政治体制改革的重要任务,对于深化司法改革意义重大。深化司法改革,内容涉及司法独立、司法公开、司法参与、司法监督、司法主体等制度。相对的司法独立是提升司法公信力的前提性要素;充分的司法公开为提升司法公信力提供了外部条件;实质的司法参与形成提升司法公信力的形式和要径;有效的司法监督是提升司法公信力的保障;高素质的司法主体构成提升司法公信力的载体和基础。  相似文献   

2.
中共中央政治局2015年3月24日就深化司法体制改革、保证司法公正进行第二十一次集体学习。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在主持学习时强调,深化司法体制改革,建设公正高效权威的社会主义司法制度,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举措。公正司法事关人民切身利益,事关社会公平正义,事关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要坚持司法体制改革的正确政治方向,坚持以提高司法公信力为根本尺度,坚持符合国情和遵循司法规律相结合,  相似文献   

3.
叶慧 《今日浙江》2014,(20):22-24
正司法,是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最后一道防线,是维护法律尊严和权威的最后一道防线。在"法治浙江"建设进程中,浙江公检法系统积极回应群众关切和期待,推动司法公开,推进规范化建设,提升司法公信力,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都能感受到公平正义。每一次执法活动都有"规"可循"天下之事,不难于立法,而难于法之必行。"公安机关作为执法者,其严格执法是维护公平正义的重要防线。  相似文献   

4.
司法权威在一个社会的强弱程度是追求法治国家法治程度的坐标。司法公信力是司法公正的基础,是司法权威追逐的首要目标。我国长期以来将司法公信力与司法权威隔裂,片面强调司法权威,忽略了司法公信力的建构。司法公信力的弱化趋势将损害法律权威,不利于社会法律意识的巩固和提高。同时应警惕"街头公正"异化而催生法律虚无主义的回潮和泛滥,冲击社会的安定与和谐的建设。因此,我国应加快司法改革以建构司法公信力。  相似文献   

5.
2014年12月28日,上海市检察院第三分院正式挂牌成立,成为全国首个跨行政区划的人民检察院。这是上海贯彻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精神,探索设立跨行政区划的人民法院和人民检察院的重大改革举措,是上海全面深化司法体制改革的一项重要成果,在中国司法制度发展乃至法治建设史上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回首2014,全市检察机关以司法改革为统领,先行先试、稳步推进,检察工作以提高司法公信力为目标,努力让人民  相似文献   

6.
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要深化司法体制综合配套改革,全面落实司法责任制,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案件质量是司法办案的生命线,是人民群众评价司法公正的重要标准。加强对保障案件质量的工作机制研究,确保办理的每一起案件都经得起时间和法律的检验、历史和人民的检验,是加强检察机关司法规范化建设、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客观需要,是推进司法责任制改革的必然要求,是科学谋划新时代检察工作发展思路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7.
毛磊 《民主与法制》2013,(10):22-24
司法是推进依法治国和法治社会实现公平正义的重要保障: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都能感受到公平正义;党要逐步习惯通过司法实现长期执政及维护社会和谐稳定:通过提升司法机关政治地位落实宪法地位来树立司法权威。  相似文献   

8.
促进司法公正、维护司法权威,是落实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任务的必然要求。只有以司法公正提升法制的公信力,以司法权威保障法律的权威,努力实现法治文明,才能保障经济发展、社会进步、政治稳定,才能保障人民的基本权利得以真正实现。对此,市高院党组联系全  相似文献   

9.
倪义福 《公安教育》2014,(12):11-17
<正>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把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作为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提出加快转变政府职能、深化行政体制改革、创新行政管理方式、增强政府公信力和执行力,建设法治政府和服务型政府的新要求。公安机关作为政府的职能部门,担负着维护社会大局稳定、促进社会公平正义、保障人民安居乐业的  相似文献   

10.
杨兴坤 《人民论坛》2013,(10):112-114
司法公信力对法治建设意义重大,它是司法的生命,是法律权威与尊严的前提,但当今社会公众对司法公信力有所质疑.文章阐述了严格规则与自由裁量的关系,从法律效果与社会效果的统一、国家法与民间法相协调、司法裁判与司法调解相结合三方面提出严格规则与自由裁量相结合下的司法公信力提升路径.  相似文献   

11.
司法公开:提升司法公信力的重要保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前,司法公信力不够高是制约人民法院工作科学发展最为突出的问题。导致司法公信力不够高的原因错综复杂,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在于人民群众的知情权、表达权、参与权和监督权还未能得到充分实现,司法的社会认知度和认同度有待于进一度提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形成,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的问题更为突出、更为紧迫,这对于人民法院树立司法公信,维护司法权威,更好地保障宪法和法律的正确有效实施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最高人民法院院长王  相似文献   

12.
国家法治建设、司法公正成为公众关注的焦点。媒体监督有其正当性和必要性,通过透析当前媒体聚焦的热点案件,媒体监督对司法公信力提升积极、消极影响并存。媒体监督与司法公信力冲突本质上有正义法律观和朴素道德观的冲突等深层次原因,为协调二者关系,应从立法、司法、执法、公民参与等多途径予以解决。  相似文献   

13.
司法公信力建设与司法体制、司法机关人员素质、社会公众的法律素养等因素有着密切的联系,而司法权威与司法公正是司法公信力的决定因素。当前,我国司法公信力缺失的直接原因有:一是司法权力配置不当和司法信仰缺失;二是司法制度的缺陷和司法人员的素质不高。要提升司法公信力,必须树立司法为民的理念、在司法体制上进行改革和创新、加强司法队伍的素质建设和提高公民的法律素养。  相似文献   

14.
2003年4月4日,时任省委书记习近平同志出席第十三次全省检察工作会议,并作出"敢于监督、善于监督、勇于开展自我监督"的重要指示,为全省检察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和方向指引. 浙江省检察机关始终牢记习近平同志的重要指示,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化法律监督,彰显司法权威,维护公平正义,推进检察工作高质量发展,为我省忠实践行"八八战略"、奋力打造"重要窗口"作出积极贡献.  相似文献   

15.
完善司法公开制度有利于实现公民的司法知情权、建议权和监督权,使其认识到司法的真实情况,体验到司法公正的客观实际,从而有助于提高司法公信力。中国的司法公开制度建立于清末法制改革以后,新中国成立后这一制度继续被使用,改革开放以后它又有了长足的进步。推进法治建设,进一步完善司法公开制度、提高司法公信力的主要途径是,要进一步更新理念、借鉴世界法制文明的成果、创新制度设计和采取新措施、缩小各法院之间的差距。可以相信,只要大家共同努力,中国能在完善司法公开制度方面走出更为坚实的一步,也会因此而进一步提高司法公信力。  相似文献   

16.
中国司法现代化的复杂曲折历程催生了不同的理论框架。作为反映司法体系和司法能力现代化过程的我国司法现代化转型,其最高价值目标在于彰显司法"定纷止争、权利救济、制约公权、保障人权、维护公平、守卫正义、促进和谐、增进人民福祉"的功能。当代中国司法现代化转型面临着传统法律文化的制约,外发式、激进式改革思路的误导与司法权威缺失等困境。司法现代化转型既有当下现实的必要性,又有法治理论与实践上的正当性。我国司法现代化转型发展的基本内容应包括价值目标转型、职权模式转型、保障机制转型、人事管理机制职业化转型和司法应用技术手段革新。  相似文献   

17.
法治是"中国之治""中国方案"的重要内容。过去5年,浙江高质量做好地方立法工作、创新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高效推进司法体制改革……法治精神深入人心,平安浙江稳步推进。锚定建设法治中国示范区目标,围绕依法履职进一步提升"制度供给",推进社会治理营造法治建设良好氛围,坚持司法为民努力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出席省人代会的人大代表们集思广益、建言献策。  相似文献   

18.
法治公信力的建构及其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法治中国能在根本上保证实现"中国梦"的凝聚力。通过公信力的视角,省察转型期的中国法治建设具有重要价值。法治公信力的系统结构涵盖法律权威、信号传递与信任机制三个相互作用的方面。法治方式可分立法方式、执法方式和司法方式,法治方式的优化有助于法治公信力的提升。法治公信力也存在一定的缺陷。  相似文献   

19.
公平正义是树立司法权威的前提,法律的权威性必须以公平正义为基础才能实现。检察机关履行民行检察法律监督职能,是在当前我国的司法模式下,为维护公平正义所采取的必要手段。检察机关实施民事行政诉讼检察监督的目的,就是维护司法公正、司法权威和法制统一。  相似文献   

20.
黑小兵 《人民论坛》2013,(8):152-154
当前司法缺乏公信力的原因包括司法体制现状无法满足群众期待等多方面。司法公信力主要包括维护法院生效裁判文书既判力,提高法官作出权威性判断的能力等。提升司法公信力,要规范司法行为,维护司法权威;要强化司法终局性,减少生效裁判的不稳定性;增强司法独立性,保障司法公正;提高法官司法能力,加强法官职业化建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