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86 毫秒
1.
<正>全会《决定》拟定了未来六七年生态文明建设的总目标,为全省生态文明制度体系建设与长江上游生态屏障构筑提供了行动指南。建立健全生态文明制度体系,核心是处理好"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关系"。四川重点生态功能区、连片贫困区、民族地区、生态脆弱区"四区"在地理空间上的叠合度较高,对经济发展的需求迫切,扶贫脱困、社会稳定、民族和谐等都在这  相似文献   

2.
<正>江口县紧紧围绕国家和省关于生态县建设的指标和要求,规划建设生态景观体系、污染防治体系、绿色产业体系、生态环境监管体系四大体系,加快国家生态文明示范县建设。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省委十一届四次全会提出"创建全国生态文明先行区,走向生态文明新时代"的发展目标。铜  相似文献   

3.
<正>生态文明建设的实质就是绿色化《人民日报》发表邓玲文章《生态文明建设的实质就是绿色化》。文章认为:要正确认识生态环境与经济发展的关系和生态文明建设的本质特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这一论断深刻揭示了生态环境与经济发展的内在逻辑关系,既是生态文明建设的新理念,又是生态文明建设的主线。它要求把绿色化贯穿生态文明建设,以绿色化统领经  相似文献   

4.
正在"五位一体"总布局下建设生态文明,是全新的命题,没有现成的模式可借鉴,这就要求我们要以新的视角、新的思路、新的举措去探索、去实践。由李裴、邓玲主编,贵州人民出版社出版的《生态文明建设贵阳实践系列丛书》为我们总结了经验,提供了范式。建设生态文明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机制作为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保障,其重要性不言面喻。贵阳市作为生态文明建设擎火先行的探路者,其经验值得关注和借  相似文献   

5.
新疆阿克苏地区的生态环境脆弱、经济发展相对滞后,大力推进阿克苏地区生态文明建设的思路与对策是要牢固树立"环保优先、生态立区"的理念,培育公民生态意识;推进科技创新和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加强以水资源合理开发利用为核心的生态环境建设;加快制定和完善政策法规监管制度,从而推进阿克苏地区生态文明建设,实现永续发展。  相似文献   

6.
《求实》2014,(4)
把生态文明建设融入经济建设,就是要既建设经济层面的生态文明,又建设经济层面不同阶段或环节的生态文明。前者是从空间维度来说的,即把生态文明建设融入经济建设各方面;后者是从时间维度来说的,即把生态文明建设融入经济建设全过程。前者可从经济发展理念、经济发展目标、经济发展方式、经济发展道路来理解;后者可通过生产中的生态文明建设、交换中的生态文明建设、分配中的生态文明建设、消费中的生态文明建设来体现。只有时间、空间这两个维度都"融入"好了,才是真正地把生态文明建设"融入"经济建设。  相似文献   

7.
生态文明建设指向的多层面剖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生态文明建设的指向是多维度、多层面的。生态文明建设指向的政治层面意味着生态环境问题已成为重大的政治问题,从而要求党和政府加强生态执政、生态立法、生态行政和生态社会动员,努力使生态文明建设成为整体的符合和谐社会建设和可持续发展要求的新的政治形态。生态文明建设指向的经济层面要求一切经济活动的“绿色化”、无害化,以及生态环境保护产业化,加强环保产业建设,使识别“绿标”成为人们的生活习惯。生态文明建设指向的文化层面体现为生态文明建设的最根本的指向是树立全民生态文化意识,加强生态文化建设,包括生态道德、生态教育、生态科技、生态文化(狭义)建设,以及生态哲学、生态美学、生态宗教、生态传媒文化建设。生态文明建设指向的社会生活层面要求创造良好的社会生活环境,优化“人居”生态生活环境,努力实现人口良性发展,实现消费方式的生态化。  相似文献   

8.
<正>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对生态文明作出了战略部署,要求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成为我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的重要组成部分。为贯彻落实此项部署,国家发改委等九部委联合发文,在全国范围内选择了有代表性的100个地区开展国家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建设,探索符合我国国情的生态文明建设模式。2015年12月,蚌埠  相似文献   

9.
论我国生态文明建设中的制度创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党的十八大报告关于"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论述专门阐述了"生态文明制度"建设概念,使得党中央所确定的面向未来5年甚至更长时间的这一创建社会主义生态文明的政治行动纲领有着明确的制度创新维度,并对我们深入理解与贯彻落实其战略部署和任务总要求具有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这意味着,在制度层面上,我们需要同时依照生态文明所彰显的新理念和总体目标,全面反思与审视当前的经济、政治、社会与文化制度及其组合架构。其最终指向则是,在经过一个漫长的不断创新和演进过程之后,我们能够建立起一整套崭新的或合乎生态文明的生态、社会与经济制度体系,从而构成一个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新时代的制度(组织)结构基础。  相似文献   

10.
党的十八大报告以"美丽中国"表明中国共产党进一步建设生态文明的决心,也从另一个层面进一步向世人展现了中国共产党生态文明理论的"文明"特质。中国共产党生态文明理论是一种文明论,一方面,从理论层面彰显出系统性与进步性;另一方面,从生态、经济、社会等应用层面彰显出其实践成效。理论与实践的"文明"属性为世界文明形态转型贡献出来自中国的声音,成为人类追求长远发展、探求生态文明的重要参考。  相似文献   

11.
正遵义市围绕2020年建成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目标,抓综合治理、改革创新、生态经济、制度建设,持之以恒地开展生态文明建设和国家级"生态市(县)"创建工作。遵义市认真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牢牢守住发展和生态两条底线,按照中央和贵州省关于创建生态文明城市有关工作要求,围绕2020年建成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目标,抓综合治理、改革创新、生态经济、制度建设,持之以恒地开展生态文明建设和国家级"生态市  相似文献   

12.
没有生态乡村就没有生态安徽,当前安徽美好乡村建设如火如荼,必须以生态文明理念引领安徽美好乡村建设。按照《安徽省美好乡村建设规划(2012-2020年)》要求,安徽美好乡村建设生态模式可以分城郊型村庄生态建设模式、种植-养殖型村庄生态建设模式、林业-旅游-保护型村庄生态建设模式以及矿产资源开发区域内村庄生态建设模式等四类。安徽美好乡村建设中生态建设路径,涉及政府、市场与农民三者之间彼此协同互动。因此,要教育各级干部和引导农业企业、农民,把"生态优先"理念融入安徽美好乡村建设;乡村规划以"旧村整治"为主和尊重农民意愿,突出地方生态优势与特色;完善制度保障和生态保护法律法规,构建乡村生态建设长效机制。  相似文献   

13.
发展正义作为一种伦理价值理念,是对发展的正义的评价和约束,为规范和评价人类的行为提供了重要的价值论基础。本文试图从发展正义的视角来探讨生态文明建设,认为发展正义是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伦理准则,发展正义具体到生态文明建设的其他领域表现为不同的发展要求;需从生态经济、生态政治、生态文化和生态社会等方面入手推进生态文明建设,践行生态发展的正义。  相似文献   

14.
当前,生态文明建设被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成都市正顺势而为,积极建设生态文明,近年来取得了可喜的成绩。目前已经有温江、双流、郫县、蒲江、青白江、新都、新津获批生态文明建设试点县,他们在建设过程中从各个方面进行了有益的探索。文章对他们的建设经验进行了总结和分析,归纳出一些可以推广的做法,为成都市其它区(市)县建设生态文明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5.
省第十二次党代会作出了建设生态文明先行区、切实提高可持续发展能力的战略部署,并明确提出保护环境资源、建设生态家园,是青海对国家和中华民族的重要责任、重大贡献,是幸福美好新生活的内在要求。青海建设生态文明先行区必须以党的十八大精神为指引,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为建设美丽中国提供强有力的生态支撑。  相似文献   

16.
生态文明提出的背景是如何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尽管对生态文明有不同理解和诠释,但从人类与自然交往的历史阶段看,可以看成是继原始文明、农业文明、工业文明之后的第四段文明,但目前的生态文明还只是一个刚刚开始的形成阶段,人类与自然一起形成的联合体是一个连续的演进过程,作为一个时间截面的目前阶段上,在空间里生态文明比起曾经占主导地位的农业文明和工业文明,还显得相当微小.虽然生态文明的时代还没有真正来临,但针对我国日益严峻的资源短缺、环境污染和生态退化问题,推动生态文明建设是我国正确的抉择,尤其是在今后几十年的时间里,用生态文明引领现代农业文明和工业文明的发展,以及引领城镇化进程,会对我国的可持续发展起到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共产党对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作出了一系列全新的阐释,不仅确立了其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五位一体"总体布局中的新定位,而且指明了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的新目标。围绕这一新目标,我们党从国土空间开发、资源节约、生态保护等方面对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作出了全新的内容规划,并且从保护和发展生态生产力、确保生态安全、加强生态文明制度建设等方面对其提出了新的要求。  相似文献   

18.
生态文明观念:引领人的发展新境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程样国  黄平槐 《求实》2007,1(12):7-9
党的十七大提出要建设生态文明,在全社会牢固树立生态文明观念。生态文明观念是生态文明精神成果的一种形式,是生态世界观、生态价值观和生态伦理观的统一,是生态规律(真)、生态伦理(善)和生态美(美)的统一。在生态文明观念的引领下,人们的思维品质、求"真"的能力和求"善"的自觉性进入新境界,从而使人在追求全面发展过程中实现"量变中的部分质变",成为社会生态人。  相似文献   

19.
詹显华 《理论导报》2010,(10):59-60
<正>2009年11月9日至29日,笔者赴澳大利亚参加了"生态文明建设与可持续发展"专题培训班,在澳期间,对澳大利亚生态文明社会建设的情况进行了调查。生态文明是人类在开发利用自然的过程中主动保护自然、积极优化人与自然关系而取得的物质、精神、制度文明成果的总和。建设生态文明社会,是人类经历工业化带来的环境资源危机后的反省行动和新的追求,标志着人类认识自然  相似文献   

20.
生态文明是一种意境崇高的新型文明,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五位一体"的组成部分,落实科学发展观必然要求加强生态文明建设。主体功能区战略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抓手,是我国区域发展战略的完善和深化。实施主体功能区战略,必须坚持生态底线思维,促进生态文明建设,加强生态文明和主体功能区的制度建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