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欧关系的发展进程中,美国是影响中欧关系的最重要和关键的外部制约因素,是中欧关系发展的重要参数和变数,这是在双边外交中中国和欧洲都无法回避的问题。随着欧盟的扩大和发展,欧洲对华外交也越来越独立,正确分析与预测美国因素在欧盟对华政策中的作用和变化,对中国发展对欧关系具有现实意义。中国应妥善地处理与欧洲关系中的美国因素:一方面必须加强对欧美关系的协调发展,争取在中美欧三边关系中既取得美国的理解,又推动中欧关系发展;另一方面又要善于利用欧美之间的矛盾来发展和深化中欧关系。从这个视角出发来研究中欧关系未来可能的走势,具有较强的学术意义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
本文认为,当前中欧关系的核心问题在于欧盟对华认知发生了较为明显的变化,包括:经济上不愿再将中国视为发展中国家,而是将中国视为可能对其造成潜在威胁的竞争者;政治上对中国未能向欧洲价值观靠拢感到失望和焦虑;在安全问题上欧盟出现"美国化"趋势,即在"防范"中国崛起问题上,与美国的共同语言开始增多。欧盟对华认知发生这些变化的主要原因是中欧双方实力对比和相对地位有变、美国对欧盟影响力增强。欧盟对华认知变化已导致欧盟对华政策出现一定调整,对华经贸政策更趋保守、更具防卫性和保护性,在能源安全、气候变化、环境保护等全球性议题上强调所谓"中国责任论"等。未来中欧关系的发展将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欧盟对华政策调整的方向和力度。  相似文献   

3.
在考察当代中欧政治文化关系时,必须注意到蕴涵其中的一些深层次因素及其随着欧洲一体化的深化而发生的变化;欧洲一体化进程的发展,既会给中欧政治、文化、战略合作带来机遇,也可能会加重中欧在政治文化方面现有的或潜在的分歧和冲突;同时随着欧洲一体化的扩展,中国与任何一个欧洲国家关系中的积极或消极因素都更具扩散性,会影响到整个中欧关系。  相似文献   

4.
正6月2—4日,我院与欧洲政策中心、欧亚中心及阿登纳基金会在柏林联合举办第十四届中国—欧盟智库圆桌会议,戚振宏院长率团与会。此次会议以"中国与欧盟:不确定性世界中的稳定力量"为主题,来自十二家中欧智库的学者就"中国改革开放与欧洲转型""中欧关系:新共识、新动力""地区议题:中欧共同提供稳定""全球治理:携手捍卫多边主义"四项分议题进行了深入研讨。戚振宏院长致开幕词,并就中国新一轮改革开放及对中欧关系的意义作主旨发言。  相似文献   

5.
陈志敏 《国际观察》2006,10(5):1-10
就其制定和实施战略的能力以及其对重大国际安全问题和重要国际事务的影响力而言,欧盟至今尚未成为一个完全的战略行为主体.本文以中欧关于欧盟解除对华军售禁令的谈判为例,探讨欧盟作为国际战略行为主体的属性及其对中欧战略伙伴关系的影响.本文认为,在欧盟许诺与中国建立战略伙伴关系以后,中方提升了对欧盟的期待,但是欧盟在解除对华军售禁令方面的犹疑不决使得中欧关系产生了一个"现实--期望差距".  相似文献   

6.
2013年,欧洲形势总体保持稳定,欧盟一体化建设取得新进展,欧洲经济出现企稳迹象,但欧盟凝聚力和向心力明显下降、经济复苏步伐依然缓慢;欧盟积极推动与美国和日本的自由贸易协定谈判,贸易协定一旦签订,将对全球经济贸易和投资格局产生重大影响。中欧关系持续稳定发展,高层访问频繁,共同利益增多,合作领域扩展,但矛盾与分歧也更加突显。  相似文献   

7.
气候变化问题已经成为中欧领导人会晤的重要议题之一,对中欧关系具有重要意义:它既是中欧全面战略伙伴关系的重要体现,也是中欧全方位、宽领域合作的新动力。气候变化议题反映出欧盟对华政策取向的变化,欧盟对华期望在不断提高,对华压力也在不断增大。  相似文献   

8.
新形势下欧盟对华政策及中欧关系发展前景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文从欧洲的"新中国观"入手,分析近年欧盟对华政策的调整和变化,并探讨中欧关系的发展前景。本文认为,在新形势下,欧盟更加重视对华合作,但在对华交往中也更现实、实用,同时成员国之间的政策协调日益受到重视。未来中欧关系能否顺利发展,将取决于双方能否抓住当前有利时机,维护经济互补性,弱化竞争性。  相似文献   

9.
欧盟对华援助的主要表现在援助资金呈递增趋势、援助领域由早期的农业援助转向经济和社会改革领域、援助项目要按照"标准化"要求操作等三个方面。从援助特征可以看出欧盟对华援助背后的政治经济逻辑正好吻合了新自由主义对国际政治经济生活进行必要干预的主张,把欧盟成员国和欧盟内部的社会经验在援助国得以拓展,使其经济运行和社会秩序朝着欧盟所拟定的方向发展,这也恰好表明欧盟对华援助的行为不可能偏离自利立场。但是,中国在坚持独立的外交政策和方针下,使得中欧关系逐步朝务实性方向发展,在合作基础上解决面临的共同难题,谋求长期的战略性合作伙伴关系依然符合中欧关系发展的趋势。  相似文献   

10.
欧盟解除对华军售禁令为何难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欧关系的发展以及欧盟自身的战略和经济利益考量,使欧盟解除对华军售禁令一度出现良好势头。但从目前看,解禁前景还不容乐观:一方面是欧洲统一进程步伐放缓,欧盟的步调难以统一;另一方面,美国等外部力量的阻挠,也是难以迅速解禁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1.
为了纪念中欧建交30周年,2005年5月17日由上海欧洲学会和上海外国语大学等单位共同发起主办的“中欧建交30周年学术讨论会”在上海外国语大学举行。学术讨论会题目为:“中欧关系:过去、现在与将来”。来自上海欧洲学会、上海外国语大学、中国欧盟研究会、复旦大学欧洲研究中心、华东师大欧洲研究中心、上海社科院欧洲研究中心、上海国际问题研究所欧洲室、华东理工大学欧洲研究所、同济大学欧盟研究所、上海市国际关系学会、中欧工商学院中欧文苑等欧洲问题研究机构的学者就中欧关系的发展以及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深入而热烈的讨论。英国驻沪总…  相似文献   

12.
在欧盟发展和壮大的历史中,"多速欧洲"理念曾多次引发整个欧洲范围内学界和政界的热议与辩论。同时,欧元区的启动、申根区的扩大等则被视作是"多速欧洲"的具体实践。近年来,为了走出一体化发展停滞的困境,欧盟发展出了包括"选择性退出""开放式协调"和"强化合作"在内的一系列政策工具,以实现部分成员国在某些领域共有的深入一体化需求。在应对2008年爆发的金融危机中,欧盟也进一步积累了这方面的经验。当前,"多速欧洲"以一种更加公开的方式被欧盟广泛提出和讨论,成为未来深入一体化的一大可选路径。以欧洲经济货币联盟治理改革为引领的"多速欧洲"发展模式将可能引发欧盟内部机构和对外战略的改变,也对中欧关系的未来发展产生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13.
中国对欧公共外交分别从政治、经济和认知三个层面展开,短期目标是减少政治杂音对中欧关系的不利影响,中期目标是增进相互了解和理解,深化中欧对话与合作机制,长期目标是促使欧方逐渐摒弃传统对华负面认知,接受并认可中国发展道路。然而,作为“崛起力量”的中国与自视为“规范性力量”的欧盟在政治文化上的不对称,以及期望“文明复兴”的中国与宣扬“普世价值”的欧盟在价值观方面的矛盾,导致欧洲对华认知与欧中交往日益加深不成正比,制约了中国对欧公共外交的效果。鉴此,中国有必要进一步明晰如何提升对欧公共外交的思路。  相似文献   

14.
邹磊 《国际问题研究》2023,(3):97-116+141-142
自2020年以来,欧盟接连以“安全”“人权”“环保”“公平竞争”等名义制定或实施一系列经贸立法,并将中国企业、实体和供应链作为重点限制对象,在相当程度上塑造了中欧经贸关系的新常态。这些法案均以保护和增强欧盟产业竞争力为核心目标,凸显政治和意识形态考量,单方面赋予欧方“长臂管辖权”和自由裁量权,是欧盟应对大国经济竞争的重要手段。相关法案将大幅提高中国企业对欧出口合规成本和投资准入门槛,阻碍欧洲企业对华投资和技术溢出,限制中国参与国际经贸前沿议题规则制定。对此,中国需以更加精准有力的措施综合应对,维护本国企业、实体合法权益和供应链安全稳定,推动中欧经贸关系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5.
欧盟自上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根据国际形势变化,特别是中欧各自内部的新变化、新挑战,定期发布一系列对华政策文件,规划和指导各时期的对华关系发展。这种相对程式化的倾向在2006年之前非常明显。此后因欧洲陷入多重危机的困扰,其关注重点被迫集中于欧盟内部事务及周边问题。直至2016年6月,时隔10年之后,欧盟再次发布《欧盟对华新战略要素》文件,重新系统规划了欧盟对华新战略的基本原则、政策框架及未来行动方向。本文根据此新政策文件,重点阐析了欧盟对华新战略要素所蕴含的基本理念原则及政策框架的核心内涵,并结合当前中欧关系中的突出问题,思考和总结了欧盟对华新战略要素的特点和新倾向。  相似文献   

16.
中国与欧盟贸易关系:现状与展望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中国与欧盟贸易关系日益紧密,欧盟在中国对外贸易合作中的战略地位日益重要,但中欧贸易也存在着贸易不平衡、知识产权保护、有关法律法规和技术标准不够完善等问题。未来,中国除应关注欧盟对华经贸合作的共同政策和指导原则外,更应注重拓展与欧盟各成员国之间的经贸合作。  相似文献   

17.
欧盟的困惑与中欧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一年来,欧盟各种矛盾充分显露,陷入凝聚力下降和一体化进程停滞的困境.其前进方向不明、法德"火车头"作用锐降、经济增长乏力和美国的掣肘是影响欧盟发展的几大症结.欧盟要克服难题、摆脱困境绝非易事.它不太可能照原先设想的思路和方式进行整合,而必须进行改革.以"多种速度"和"多种方式"推进一体化可能不失为有效选项.欧盟现状可能对中欧关系带来的不良影响有限.总体看,中欧关系前景依然大有可为.  相似文献   

18.
中国对欧盟政策研究报告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本报告是我们试图对欧盟近年来对华政策报告所作的一个回应.9月5日,朱镕基总理将出席在布鲁塞尔举行的第四届中欧领导人会晤,双方将就中欧关系以及共同关心的全球性问题进行密切磋商.这从一个角度反映出当前中欧关系发展的深度与广度.中国与欧盟都正处于巨大的变化过程中,双方未来加强合作的潜力很大.尽管由于最终目标的不明确导致欧盟一体化的深化和新一轮扩大仍面临重大挑战,但机遇也同样存在.欧盟现正凭借其独特的实力和优势,在世界经济和政治中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中国对欧盟战略需充分反映出欧盟现有实力及其发展潜力.1995年欧盟在其通过的第一个对华政策文件--<中欧关系长期政策>中指出"欧洲需要一种注重行动的而不仅仅是宣言性的政策来加强欧中关系."中国现在需要的也正是这样一个对欧政策.  相似文献   

19.
欧盟"宪法危机":根源及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今年5月29日和6月1日,法国和荷兰相继在全民公投中否决了《欧盟宪法条约》,这给欧盟历史上首部宪法的前途蒙上了阴影。媒体和舆论普遍认为,欧洲一体化遭遇了深刻危机。人们在广泛关注事件发展的同时不禁要问:在这部曾得到25国政府一致通过、支持的宪法条约遭到两个欧盟创始国民众的拒绝后,欧盟陷入了怎样的困境?当今世界这个一体化程度最高的国家间组织在发展中出现了哪些深层次问题?未来欧盟的“扩大”和“深化”会不会因此停顿下来?一体化前景的不确定性将对欧盟的国际地位以及欧美、中欧关系产生哪些影响?为此,我们特邀请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的几位专家举行对谈,希望能引起人们对欧洲一体化问题的更深入思考。  相似文献   

20.
中国和欧洲正在成为全球政治、经济、安全博弈的焦点。随着新兴国家的群体崛起,国际格局力量对比正在经历持续且深刻的调整,中欧大国的安全博弈也随之呈现出新的常态。相应地,如何准确把握中欧大国关系中安全博弈的新常态以及中欧博弈对国际安全格局走向的影响,并加以前瞻性应对,是中国外交在保障国际安全以及维持未来大国协调进程中必须考量的问题。中国和欧洲在大国安全关系持续协调中的"软博弈"(即国际安全的规范与价值的持续碰撞)与角色互换进程中的"硬摩擦"(即中国与欧洲在世界主导权结构中地位与角色的升降变化),共同构成了国际战略格局转型期中欧安全博弈的新常态。理解中欧大国博弈新常态之于国际安全研究则需要透过"‘相互依存式主导权’视阈下的国际社会化"这个两者结合的理论棱镜。在安全领域,中国对欧洲的外交也将迎来新的历史机遇,应当引导中欧关系进入国际安全规范重塑和机制建设进程的大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