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71 毫秒
1.
高技术产业是知识高度密集、技术高度密集和人力资本高度密集的产业,知识资本是高技术产业的核心要素。以我国高技术产业发展为背景,运用我国省际数据就知识资本对高技术产业发展作用问题进行的实证研究结果表明:物质资本、人力资本和知识产权资本均对我国高技术产业产出具有显著的影响。人力资本对我国高技术产业的产出弹性比较高,知识产权资本对我国高技术产业的产出影响还很小。由此,促进人力资本投资和高技术产业人力资本的形成与积累,加快实施自主创新战略,推进知识产权的资本化,是当前提高我国高技术产业发展水平必须着力解决的关键问题。  相似文献   

2.
信息时代,有一个词的使用频率越来越高,这个词就是“群体”。我们的生活中充斥着各种各样的群体:同业群体、知识群体、商业群体、学习群体、兴趣群体以及职业群体。借助于网络技术的发展,群体围绕知识而建立.不受任何现行结构的制约。10年后,群体对于我们来说会像团队那样成为十分自然的组织形式。  相似文献   

3.
当今世界已进入知识经济时代,知识增长成为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知识追赶成为中国经济追赶先进国家的主要途径。改革开放以来,从先进国家获取知识溢出成为中国实现知识追赶的主要捷径,但是这条捷径日益难以为继。中国未来必须靠自主知识创新继续对发达国家进行知识追赶,从而实现产业结构升级和持续的经济增长。自主知识创新是中国经济未来增长的主要动力。  相似文献   

4.
江泽民在我国《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纲要》(简称“863”计划)实施十周年时强调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创新也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随着21纪的到来.知识经济将逐步成为世界经济的主流,将对全球未来的经济和社会发展产生巨大影响。  相似文献   

5.
在知识经济的时代,生产已不再局限于实体资产,而是知识与信息的附加值与运用.大学拥有丰富的研发资源,是生产创新知识与技术并加以扩散的重要机构,而产业的知识及技术是整个创新过程的关键.因此,学界是产界的上游,肩担大部分人才训练的责任.但以研究发展角度来看,产界却是学界的源头活水.目前大学正面临转型之际,如何有效地使知识扩散到企业,或将知识与技术衍生公司以协助产业提高研发能力与技术水平,是未来大学推动研发服务业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6.
郭飞 《前沿》2008,(5):3-5
对科学知识和技术知识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知识本体论视角下科学与技术的关系研究,一定意义上就是科学知识与技术知识的关系研究。对科学和技术的关系问题,科学规律与技术规则何以可能,关于技术是应用科学或技术是科学的应用观点和科学知识与技术知识的转化问题给予了评述。  相似文献   

7.
一高技术产业一般是指依托高技术发展起来的产业。指以前沿科学和尖端技术为基础,以高强度的研究开发为支撑,从事知识密集型产品的开发、生产、销售、服务的产业群体。建国50年、特别是改革开放20多年,我国的高技术产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已走过初创时期,正进入快速发展阶段。1、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按照OECD划定的产业分类测算分析,进入90年代以来,我国的高技术产业总产值已经从1993年的2511.6亿元增长到1998年的6234.5亿元,年均增长速度为26.2%;而同期,全部制造业的平均增长…  相似文献   

8.
无言的激励     
在创新过程中。好奇、富有想象力而且喜欢追根究底的人通常比较容易收集到新信息,创造出新知识,最终产生新观念。这些新观念进而刺激对更多信息的需求.从而创造出更多知识.产生更多新观念。这个循环会不断持续下去。这些要素就是创新的传统基础。在网络世界里.创新的组成模块也很类似,但是内容却有显著的差异。在网络世界里。创新的四个基础要素是新信息、新知识网络、新的思维方式和新的未来思想。  相似文献   

9.
邹国庆  许诺 《求索》2013,(8):216-219
经济全球化与科学技术的进步,改变了企业的生存环境.使组织学习、知识创新、企业绩效成为企业战略管理研究的核心内容,本文从知识创新的中介作用出发,构建了一个反映组织学习、知识创新、企业绩效关系的理论模型.采用来自120家大中型企业的调查数据,应用修正性相关系数和探索性因子方法进行了实证检验。研究发现:组织学习可以提高企业的知识创新能力;企业的知识创新能力可以提高企业绩效能力:知识创新在模型中起到了中介作用。提出知识创新是企业提高绩效的最重要的核心方法之一。本研究有益于企业的组织管理与知识创新。  相似文献   

10.
龙柯宇 《求索》2013,(2):183-185
知识产权相关市场的产品维度界定.关乎反垄断执法范围问题。并影响企业的后续创新活动。在认定知识产品需求替代指标时.应着眼于知识产品的物理特性及其相关用途,知识产品价格的差异。消费者的不同偏好,需求交叉弹性.初始知识产品的选择,以及涉案企业所经营之知识产品是一元或者多元等考量因素。而在评估知识产品供给替代指标时.应关注知识产品生产者之转产能力与所需时间.相关竞争者生产之知识产品数量大小等衡量尺度。  相似文献   

11.
江泽民同志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创新也是科学研究的灵魂.是知识经济时代对教育工作的核心要求。教育是知识创新、传播和应用的主要基地.也是培育创新精神和创新人才的摇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教育发展委员会早就指出:21世纪的教育“将保持一个人的首创精神和创造力量”。要真正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就必须改变阻碍儿童创造力发展的传统观念.鼓励创造性学习,爱护儿童的创造热情.尊重儿童个性.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鼓励学生大胆质疑与创新。教师不再是自我权威的维护者和教材的代言人。而应是学生创造能力的激发者、培养者和欣赏者.  相似文献   

12.
无论是人与大自然之间,还是统治者与受治者、领导国与依附国、执政党与在野党、乃至团体之间和个人之间.一切统治均奠基于统治者的知识优势。在政治光谱的照耀之下,知识得以露出其权力的面目。知识既建构了知者-被知者、知者-无知者、新知者-旧知者等权力关系,又重塑着统治者-受治者、敌人-友我、本族-外族、上司-下属等政治身份认同。知识既是权力的眼睛,也是权力的灵魂;它既行使权力,也创造权力;无论知识的生产与传播,还是其创新与发展,都遵循政治争斗的权力逻辑。因此,一部人类知识史.乃是知识权力化与权力知识化相互激荡的历史.由此阐明知识与政治的血肉关联、澄清知识的政治本质与政治的知识基础.乃是摧毁一再夸耀政治中立、价值无涉之纯粹知识神话的捷径。  相似文献   

13.
程娟  蔡青 《理论月刊》2008,35(1):155-157
构建和营造企业良好的知识生态环境,增强知识动力,是成功实施知识管理的重要途径.知识动力吧是为企业知识员工设计的知识环境和交互空间.本文讨论了知识动力吧与企业知识管理的关系,提出了知识动力吧设计原则,构建了三维视角设计框架,阐述了设计实现方法.  相似文献   

14.
关于国家知识创新系统的理论探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李杰 《前沿》2005,(4):39-40
国内国家创新系统的研究侧重于技术的创新研究,而本文从更广阔的范围来理解创新:知识的创新行为更为重要。国家创新系统的目的是为了提高国家竞争能力,国家创新系统竞争能力的关键在于知识、配置和效率。本文从国家创新系统理论的发展脉络入手,提出了国家知识创新系统竞争分析模型。  相似文献   

15.
正为了使高技术转化为生产力,在"863计划"实施两年后,政府开始以建立高新技术开发区的形式,为大量技术企业提供了更优惠的发展政策和投融资环境,聚集人才、资金、技术,发展高技术产业。国际金融危机之后,全球化已经从制造业阶段进入到创新阶段,创新最大限度地聚集着资本和资源,在这一趋势下,中国的科技公司不再模仿和跟随别国的新技术,而是开始了真正意义上的创新。自2000年以来,中国已经成为美国硅谷风险资本投资的首选国外市场。2008-2011年4年间,中关村当年  相似文献   

16.
一高技术研究与高技术开发是两个紧密相连而又相互区别的概念。高技术研究是一种科学研究活动,包括了基研研究和应用研究,是创造新知识的探索性行为,是引发新技术的创新过程;而高技术开发是指高技术研究的成果、理论与技术的应用、扩散和渗透,是使高技术产业化、产品化、商品化的生产与流通环节。  相似文献   

17.
作为一项极具典型的数字治理技术,“健康码”何以实现持续创新?基于危机学习的知识管理视角,对“健康码”的演进史进行考察,尝试解释在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背景下,危机学习是如何驱动数字治理技术持续创新的。研究发现:危机情境下数字治理技术的持续创新,本质上是创新主体持续开展危机学习进行持续知识累积的梯度渐进过程,体现出知识的流动、累积以及结构的变革。具体而言:(1)危机情境倒逼组织开展知识生产,强化组织对外部环境的应急适应性,推动了“健康码”从无到有的突破式创新;(2)基于自主移植效应的知识扩散,呈现出存量的地方性知识与增量的外来性知识交互图景,促进了“健康码”从少到多的开放式创新;(3)共识重塑和规则再造作为知识再生产的重要内容,形塑了数字治理技术的新范式,为“健康码”从分到统的共生式创新提供了可能。将危机学习看作技术持续创新的重要变量,丰富了技术创新的解释图谱,拓展了危机学习的研究边界。  相似文献   

18.
李世闻 《前沿》2014,(7):51-53
知识是技术的基本要素,技术中存在着丰富的以经验、技能、技术规则、技术理论等多种形态存在的知识。技术知识具有实践指向性、默会性、个人性、集体性与社会建构性等五个方面的重要特征。  相似文献   

19.
在国家和全社会大力倡导“创新中国”的今天,在国家和全社会共同关注“知识改变命运,知识就是力量”的今天,以及全世界共同呼吁加强知识产权保护严厉打击侵害知识产权行为的今天,与《物权法》相比,我们发现,在法律层面上,对于知识产权的保护,尤其是植物新品种、计算机网络域名、集成电路布图设计、商号和其他商业标志以及专有技术的保护,我国亟须解决的问题还有很多。  相似文献   

20.
陈怡安 《求索》2012,(4):88-89,200
本文基于组织学习与技术转移理论,从互动机制与知识创新出发,利用结构方程模型,深入探讨了组织学习与技术转移绩效的关系,研究结果显示:组织学习能力越强,技术转移绩效效应越强;在组织学习影响技术转移绩效中,互动机制起调节变量作用,即组织学习与互动机制的交互作用会显著影响技术转移绩效;知识创新在组织学习与技术转移绩效影响中起有限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