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现在武汉那些专门的传染病医院,床位紧张,还有不少人拿着被子铺盖在医院输液,等待入院。我去复查时也看到有类似"一床难求"的情况。我还算是不幸中的万幸吧,自己吃药加上在家隔离就恢复了。我叫余毅,今年34岁,老家湖北黄冈,现在是武汉的一名装修工人。此次新冠肺炎疫情爆发后,我觉得自己是一名轻症患者。不过,由于我在医院检查时人满为患,当时检测手段又没到位,我自始至终没有成为确诊病例,即使我出现了一系列典型症状。  相似文献   

2.
罗皓  吴雪 《新民周刊》2020,(5):36-37
我18岁时,站在党旗下宣誓入党,我对这片土地有着深深的热爱。平时我不爱拍照,连新闻报道中用的图片都是自己临时拍的,但等这场"战疫"打赢了,等我们的祖国好起来,我想好好和家人吃顿团圆饭,拍张全家福。我是罗皓,今年44岁,是一名退伍军人,2019年3月,我从湖北省咸宁市崇阳县调配到崇阳县下属的天城镇,成为了一名四级主任科员。2月4日,我突然登上了新闻头条,传播最广的那篇文章《这位湖北干部,火线提拔》刷屏,让大家开始认识我。  相似文献   

3.
我心想,先送给武汉的医院,武汉安全了全国就安全了, 再送给各地的医院,医生安全了,我们就安全。要不然,我们戴了口罩也没用。我是80后宁波人,2003年SARS爆发那年,我正好从浙江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本科毕业。当时SARS对我的影响并不大,而那一年我就在上海闵行找到一份和手机行业相关的工作。  相似文献   

4.
“武汉胜则湖北胜,湖北胜则全国胜。”打嬴疫情防控的人民战争、总体战、阻击战,湖北和武汉是重中之重,更是决胜之地。习近平总书记曾热情赞扬,“武汉是英雄的城市,湖北人民、武汉人民是英雄的人民”。3月10日上午,习近平总书记乘飞机抵达湖北省武汉市,考察湖北和武汉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看望慰问奋战在一线的广大医务工作者、解放军指战员。  相似文献   

5.
倪先生 《新民周刊》2022,(13):46-47
我们理解上海目前防疫任务艰巨,浦东尤甚。但是,我们希望政府能够对南汇方舱的病友们提供基本的物资保障。我是上海人,今年61岁,和太太住在浦东新区的潍坊路,家里还有一个84岁的老父亲。对于感染新冠,我和太太并不太担心,我们都打过两针新冠疫苗,这波疫情重症率也很低,我们一直很配合政府的防疫工作。没想到,在南汇方舱的这几天,我经历了很多意料之外。  相似文献   

6.
守鱼的人     
王仲昀 《新民周刊》2022,(34):F0003-F0003
武汉火炉,一个高温日,我到武汉采访了中国著名的鱼类专家危起伟。此前我一直关注水生物种的保护,也电话采访过他。这一次,在白鲟最终被认定灭绝后,我想当面和他聊聊他与白鲟的故事。  相似文献   

7.
郭卫 《新民周刊》2020,(8):F0003-F0003
(2020年第7期)一场突如其来的疫情,让武汉成为全国,乃至全世界关注的焦点。微博上有网友留言,等待疫情结束,珞珈山樱花开,一定要去大武汉,尝一尝热干面的滋味,喝那家疫情期间为医生提供咖啡的店;登一次黄鹤楼,去东湖畔走走……看了《新民周刊》上期复工专题对浙江的报道,我想到,武汉这两处景点,和我们杭州也颇有渊源。  相似文献   

8.
杨超 《新民周刊》2022,(13):58-59
两年前,人们称武汉为英雄的武汉,现在上海也一样是英雄的上海。我从没有见过这样的上海——马路空空荡荡,街头鲜有行人。作为一个经常来上海的武汉医生,这次上海之行让我想起两年前的武汉,大家都待在家里,众志成城齐心抗疫的决心,这是很不容易的,我们武汉人尤其知道这背后意味着什么。  相似文献   

9.
在这样一场灾难中,如何保障人的尊严、人之为人的根本,已经成为每一个作家必须面对的问题。武汉"封城"的第二天,我原本准备一早就回湖北荆门老家过春节。我也没想到会"封城"啊,结果就走不了了。我老家也有几百例感染新型肺炎,我父母的情况我也非常担心,但我没有办法,现在只能是"一种相思,两地哀愁"。  相似文献   

10.
徐海燕 《法国研究》2003,(1):214-221
武汉Alliance自 2 0 0 0年 5月创建以来 ,为武汉的广大法语爱好者提供了一个学习法国语言和文化的场所 ,也为我国的法语教学带来了国外先进的课堂教学方法。从今年 3月起 ,武汉Alliance开始采取视听教学 ,如何将这种先进的教学方法和我国实情相结合 ,这是一个值得研究的课题。一、教学目的一般来说 ,教学目的取决于社会对学生的需求 ,并受到教学时数、学习环境、学生的年龄和文化水平等客观条件的影响。武汉Alliance的学生是在中国———母语环境中学习法语 ,主要依靠 5 0 0学时的课堂时间学习并练习法语。他们年龄从十七、八岁到三十多岁…  相似文献   

11.
金建 《中国政协》2020,(7):73-74
武汉江夏区纸坊街东门口的大花山怎么都想不到,山下那座恢宏大气恨不得跟自己一般高的建筑,被一场风雪所改变,变成了救治病人的医院。对!那就是湖北武汉唯一的中医方舱医院,由大花山体育中心A、B两馆改建而成,设病床718张。这医院专门为救治新冠肺炎轻症患者和普通型病人而开设,且由中国工程院院士张伯礼领衔。  相似文献   

12.
新冠肺炎疫情是对我们治理能力的一次全面检验。疫情暴发后,党中央高度重视,习近平总书记亲自指挥、亲自部署,采取坚决措施,科学决策、科学施策,调集全国力量对湖北、武汉进行支援,各地先后采取"隔离"措施,全国两会推迟召开,可以说真正实现了"全国一盘棋、全民一条心",这充分体现了为人民服务、对人民负责的态度和精神,也充分体现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的坚强领导和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13.
编后     
在新的一年到来时 ,我们这份杂志就整整 2 0周岁了。2 0岁 ,对一个人来说 ,正是青春年少、意气风发的好时光 ,按照毛主席他老人家的教导 ,就好像早晨八九点钟的太阳。对一个杂志来说 ,恐怕就更是如此。因为学术、思想和文化的薪火 ,可以代代相传 ,绵延久远。因此 ,我们这份杂志还年轻得很。正因为这样 ,在这个时候 ,我们改版了。我们改变了开本版式 ,也从里到外更新了装帧设计。正像我们年前所说 ,我们容量不变 ,但希望会有一个崭新的面貌出现在大家面前。我们希望年轻一些 ,时尚一些 ,甚至希望拥有一份青春的锐气和激情 ,同时我们也希望不…  相似文献   

14.
约翰·吉林厄姆 (JohnGillingham)现为美国密苏里—圣路易斯大学教授。 7月间 ,他对中国社会科学院和欧洲所进行了为期两周的学术访问 ,并希望在我刊发表这篇短论。作为一名美国学者 ,吉林厄姆教授对欧盟制宪、欧洲议会选举等欧盟重大事件的视角和评论与国内学者很不相同 ,体现了另外一种思想感情与分析方法 ,有助于丰富和平衡我们对欧洲一体化进程的认识和理解 ,特别是有助于我们了解美国人如何看待这一进程。而且 ,我刊也希望今明两年能够就欧盟制宪等问题进行更为全面、深入的研究和探讨。  相似文献   

15.
会战湖北     
这是只有在中国才能看到的一幕:2月9日,元宵节后第二天,41架包机满载全国6000名顶尖医疗人员,渐次降落武汉天河机场,成建制开进防控新冠疫情最前线的武汉、湖北,会战九省通衢要道。四川、山东两支医疗队机场偶遇、浩浩荡荡上战场的视频,感动了无数观众。会战湖北,正成为防控疫情关键部署。  相似文献   

16.
也是突然发现,我们的门楣窗帷、院墙楼道,我们的一饭一菜,居然与我们的国家有如此密切的联系。我家住汉口宝丰路交通小区,从2月中旬小区封闭管理至今,我当志愿者菜篮子分发团"团长"也快满月了。武汉"封城"后的20天,即2月11日,随着防控疫情的需要,主要是实行"外防输出,内防扩散",武汉开始封小区。  相似文献   

17.
2020春节前夕,新冠疫情汹汹而来,席卷整个大地,武汉封城,举世瞩目。想起小林一茶的俳句:"我们走在地狱的屋顶,凝望着花朵。"如果掀开无数的屋顶,我们可以收获无数的故事。彼时的武汉,太多离散,而悲戚之中,却还有花朵。《穿过寒冬拥抱你》就是讲这样一个故事:"我去过很多地方,我用拥抱遇到很多的我们。"  相似文献   

18.
陈林  王煜 《新民周刊》2020,(5):44-45
我也是个普通人,也会恐惧。但我是一名医务工,同时是一名党员, 我们黄冈的疫情是全国城市里除武汉之外最重的几个之一,这样的困难情况下,我们不去,谁去?必须要坚持,一定要挺住。我是湖北省黄冈市黄州区脑血管病医院神经内科的医生,目前的岗位在黄州区的一个防控新冠肺炎疫情的集中隔离点。截至2月10日,黄冈是新冠肺炎确诊人数仅次于武汉和孝感的城市,而累计死亡人数已经超过孝感。  相似文献   

19.
宋琼芳 《新民周刊》2017,(37):44-49
中山医院院长樊嘉说,“希望由我们医院培养出来的医生,都能怀着这样一份尊重,逐步走上三个台阶:首先,做一个医生;其次,做一个合格的医生;最后,做一个好医生——把‘医生’从一份特殊的职业转变为自己一生的事业。”  相似文献   

20.
中国媒体对美国俄亥俄州“毒列车”事件的报道,让东巴勒斯坦镇的居民看到了希望。小镇居民坎迪斯·德桑佐,在镜头前深深感谢中国:“我觉得你们在离我们这么远的地方,报道这件事,真的是太棒了!我最想从中国媒体得到的是,不要让我们被遗忘。因为这是我对美国媒体和美国最大的恐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